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疲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疲劳发病机制复杂,常规治疗缺乏有效方案,部分药物有成瘾性和不良反应。中药抗疲劳药物具有安全有效、多种功效协同作用的独特优势。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疲劳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中药处方多以疏肝健脾补肾为主。现通过对疲劳的病机、处方用药、抗疲劳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为中医药抗疲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疲劳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复杂的生理现象。长期疲劳可诱发心血管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严重病理反应。因此,如何精准、有效地缓解疲劳是新时代践行"健康中国"理念的重要命题。中药保健食品作为中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有1 157个抗疲劳保健食品上市销售,其中大部分为中药单品及其复方,但其功能项下均笼统标注为"抗疲劳",功能定位宽泛而不明确。随着对疲劳分型及其生理病理基础认识的不断深化,亟需结合现代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对中药抗疲劳保健作用进行功效分化与精准定位。为此,该文综述了疲劳的分类,并从能量代谢、代谢产物堆积、氧化应激、炎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角度阐释了疲劳产生的机制,筛选出抗疲劳保健食品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分析其抗疲劳的作用机制,归纳抗疲劳的最佳类型,以期推动抗疲劳保健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扩大抗疲劳保健食品的应用范围,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的建设,服务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的回顾,总结传统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针灸治疗、抗疲劳的单味中药研究概况。传统中医药近年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以整体观为指导同时针对个体特点,多从脏腑、气血津液论治,也可辨证施以针灸治疗,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少具有抗疲劳的单杀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些年来,中药在抗疲劳方面以其毒副作用低,效果明显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针对补气助阳,养阴清热与理气疏肝3类抗疲劳治则中常用的中药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查阅文献。结果中药可通过加强机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减少机体由于疲劳引起的代谢产物堆积;或通过改善疲劳所致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调节免疫等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疲劳作用,开发中药抗疲劳产品将成为今后中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及人参煎剂的抗疲劳作用,为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及针药组5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疲劳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或针刺处理,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中乳酸(BLA)、乳酸脱氢酶(LDH)、肝糖原(LG)、肌糖原、血尿素氮(BUN)及ATP等各指标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药、针刺、药物组大鼠血中BLA、BUN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活力明显升高,LG、ATP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及人参煎剂均具有抗疲劳作用,且针药结合使用抗疲劳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皂苷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近年关于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表明,进一步从天然药物中筛选皂苷类成分,研究开发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先导化合物或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疲劳口服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毅  范宏健 《中医研究》1996,9(2):36-39
抗疲劳口服液的临床观察河南450004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徐毅,范宏健,李捷,黄梅芳,陈阳春,徐倬主题词疲劳/中医药疗法,%抗疲劳口服液/治疗应用抗疲劳口服液是选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之中药组成,经临床566例观察,证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抗疲劳,降低血乳酸,...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33-240
急性肺损伤(ALI)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以及肺泡间壁变厚、炎症细胞浸润、凝血失控、低氧血症等,严重时会转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目前对于ALI的防治虽有一定的进展,但死亡率还是很高,因此寻找防治ALI的药物仍然是当今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课题,传统中药及天然药物以其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特点一直是创新药物发现的源泉。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ALI的研究情况展开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及新冠肺炎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略论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药物提供研究思路。方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热点。结论: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药物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对 2001~ 2004年申报、批准的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数据进行了统计,着重对已批准的中药新药临床品种的类别及数量进行汇总与分析,反映了中药、天然药物的开发概况,为中药、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 系统研究思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娥  贾晓斌  黄洋  陈斌  胡琴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81-2185
该文针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依据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提出"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思路,建立"以物质基础组分为前提,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中药制剂研究新模式,并以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为例进行阐述,为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齐晓甜  张家祥  张晓亮  黄娜娜  李晓宇  孙蓉 《中草药》2019,50(20):5088-5095
白细胞减少症是肿瘤患者化疗的严重毒副作用之一,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进程和预后与转归。临床上主要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治疗该并发症,该类药物虽然能提升白细胞的数量,但对白细胞功能的提升相对不足,且价格昂贵、伴随一定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防治化疗毒副作用、减轻白细胞减少的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多向性作用特征。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综述了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里群  周彬  高文远  刘振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851-285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国内市场治疗RA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RA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RA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组分中药已被认为是中药复方用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其方法学研究还处于创新阶段。现代医学认为导致疾病的因素多种多样,指示疾病的特征也是多样化,因而治疗疾病单从单一靶点入手有失偏颇,而针对多个靶点同时用药成为现代医学临床的共识。本方法基于中医证候的复杂性、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多靶点特性和中医方剂组方原则,提出一种简化的组分中药的筛选研究方法。并结合肿瘤的中医认识,以及现有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该方法的具体运用。该方法可为中药效应成分的有效利用及新药发现拓展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是一种生物芯片,在中药复方、中药鉴定、新药开发、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中药复方抗癌机制,中药复方抗衰老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因芯片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佩  袁普卫  康武林  高亚丽  白元帅  姚彬  王振凯  刘扬 《中草药》2023,54(21):7202-7212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与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有关,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肉瘤、脊髓损伤、肌少症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主要负担。铁死亡与上述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明铁死亡可能成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的新靶点。中医药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铁死亡途径参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调节,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通过探讨铁死亡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关联,总结中医药通过介导铁死亡防治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及中医药更好的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发挥抗疲劳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补中益气丸中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Cytoscape 3.7.1、R语言等数据库及软件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疲劳”相关靶点、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基因的互作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关键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设计动物实验探究补中益气丸的抗疲劳药效。结果:分析表明与补中益气丸抗疲劳相关的163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与疲劳相关的108个靶点和160条通路。进一步网络特征分析发现表现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甾醇类化合物,通过参与脂多糖应答、对原细菌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MAPK、PI3K-AKT、TNF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疲劳作用。药效学试验结果提示补中益气丸可显著增强小鼠运动耐力,但无显著缓解体力疲劳的效果。结论:补中益气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抗疲劳特点,其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蛋白,调控多个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起到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控细胞功能等作用,但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方面未有明显的富集效果及药效学试验结果。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抗疲劳功能产品及药品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探究补中益气丸抗疲劳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伴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手段对于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关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文章总结近年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癌因性疲乏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癌因性疲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致瘀方药的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述致瘀方药。方法:用中医药及西医理论讨论了血稀证、致瘀方药的概念、作用机理和运用。结果:中药方剂中确有致瘀方药,临床使用较广。结论:能为中医药增添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由于一直以来以皮入药,加上资源较为稀缺,因此人们开始以杜仲叶Eucommiae Folium代替杜仲皮入药.杜仲及杜仲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道地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叶具有降压、调节血脂、心血管保护、预防肥胖、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作用.临床上杜仲叶主要应用于降压、治疗妇产科疾病等.笔者对杜仲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杜仲叶的新药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