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魏欣  杨金霞  孙雅晴  张炜  剧杰茜  祁金龙 《中草药》2020,51(8):2221-2225
目的建立U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木蝴蝶中木蝴蝶苷A、木蝴蝶苷B、黄芩苷、黄芩素、白杨素、高车前素、野黄芩素、金丝桃苷、芹菜素、槲皮素10种主要成分。方法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ESI离子源,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3.0 mm,2.6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5%甲酸水,梯度洗脱,分析时间为7 min。结果所测10种主要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 6;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0%~104.5%,RSD≤3.21%。结论首次建立可同时测定木蝴蝶中10种主要成分的UPLC-MS/MS方法,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分析速度快,可用于中药材木蝴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以评价其道地性。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结果 :17个产地 25份样品中黄芩苷含量变化在 6%~19%、汉黄芩苷在 2%~8%、黄芩素在 0.1%~1.6%、黄芩新素在 0.01%~0.2%、汉黄芩素在 0.01%~0.3% ,粘毛黄芩素、木蝴蝶素为痕迹量或未检出。结论 :单纯以黄芩苷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是不够的 ,建议将黄芩苷与汉黄芩苷的含量比值在 3以下、黄芩苷与黄芩素、黄芩苷与汉黄芩素的含量比值在 20~50等参数列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郭晓  王萌  任晓亮  刘虹  姜苗苗 《中草药》2016,47(11):1861-1866
目的依照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指导原则,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野黄芩苷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水溶液在不同pH值、温度、离子强度及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下的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研究野黄芩苷降解机制,比较其制剂与单体稳定性的差异,并考察临床使用条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条件下野黄芩苷单体及灯盏花素注射液中其量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计算野黄芩苷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预测其半衰期(t1/2)和活化能。同时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剂(0.9%生理盐水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野黄芩苷单体及灯盏花素注射液在不同温度和酸碱条件下的降解反应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25℃时其在中性水溶液环境中最稳定,单体t1/2为203.87 h,活化能为97.9 kJ/mol。在各种条件下,灯盏花素注射液水溶液中野黄芩苷的稳定性均优于单体。Na+、Cl.离子强度及溶液初始浓度对野黄芩苷降解速率无明显影响。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输液剂配伍在30 d内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质量浓度下降。结论野黄芩苷在中性水溶液中较为稳定,受温度、酸碱环境影响较大,初始质量浓度和离子对野黄芩苷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而灯盏花素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剂配伍均不稳定。为有效地预测含野黄芩苷的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变化提供了合理准确的依据,为含野黄芩苷的中药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以便控制其质鼍.方法:固定相用Spherigel-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0.2%冰醋酸(A)-甲醇(B),梯度洗脱:0~30min:B42%~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nm.结果:10种不同产地的黄芩根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嗣为:黄芩苷5.14%~13.58%、汉黄芩苷1.12%~2.37%、黄芩素0.46%~1.16%和汉黄芩素0.14%~0.3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7,(4)
目的优化黄芩黄酮类成分纯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为评价指标,上样液含有量、上样量、水洗体积、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量为影响因素,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对4种大孔吸附树脂(AB-8、HPD300、NKA-9、SP825)进行筛选。结果 HPD300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分离性能最好,最佳条件为上样液含有量100 mg/mL,上样量3 BV,水洗体积7 BV,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量5 BV。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木蝴蝶药材中木蝴蝶苷B和黄芩苷同时定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木蝴蝶苷B和黄芩苷的质量在0.061 ~1.525μg(r=0.999 9)和0.276 ~6.900 μg( r=l.000 0)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06%,100.35%.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木蝴蝶药材中木蝴蝶苷B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为木蝴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RP-HPLC测定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大鼠血浆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  邱利焱  金一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2):929-931
 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黄芩素/HP-β-CD包合物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给药后,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血浆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1100 HPLC系统,DiamonsilTMODS色谱柱,以甲醇和磷酸溶液组成的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以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内标,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40℃,进样20μL检测。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黄芩素、黄芩苷及其他代谢产物与杂峰分离良好;黄芩素和黄芩苷在0.05~15 mg·L-1内呈线性关系;两者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低于11.6%;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3和0.05 mg·L-1。结论该方法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测黄芩素和黄芩苷,且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芩素/HP-β-CD包合物静注给药后,其主药黄芩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黄芩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为黄芩薄层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提取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芩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和工艺验证。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25 min,27%A;25~27 min,27%~43%A;27~40 min,43%~56%A;40~45 min,56%~85%A),检测波长274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54%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35 min。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平均提取率分别为12.53%,2.77%,0.66%,0.25%,总评"归一值"预测值和实测值偏差1.1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良好,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芩中黄芩苷生物转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芩经纳豆菌发酵后黄芩苷转化生成黄芩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素含量,流动相甲醇(A)-乙腈(B)-0.2%磷酸水(C)梯度洗脱(0~28 min,20%~35%A,20%~35%B;28~32 min,35%~20%A,35%~20%B),检测波长278 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菌龄、粉碎度、料液比及接种量对黄芩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菌龄12 h,液料比3∶1,培养温度37℃,粉碎度40目,接种量30%,发酵时间7 d。黄芩素质量分数10.02%,平均转化率96.5%。结论:优选的发酵工艺稳定可行,黄芩经纳豆菌发酵后黄芩苷基本转化为黄芩素,可提升黄芩的药用价值和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探索研究纳豆菌液体发酵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利用纳豆菌所产生的活性酶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以提高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通过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pH、药材粉碎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液料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得到黄芩生物转化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液体发酵最佳工艺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0.05%,pH 6.0,黄芩药材粉碎过40目,装样量33%,摇床转速200 r·min-1,液料比5 : 1,温度37 ℃,发酵6 d,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转化率为97.6%,汉黄芩苷转化率97.0%。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天然产物黄芩素的氨基酸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氨基酸经酯化和酰化,在吡啶溶液中通过甲醛与黄芩素反应,制得黄芩素8位引入氨基酸侧链的衍生物;氨基酸经羧基保护和氨基酰化、黄芩素经羟基保护,制得黄芩素6位引入氨基酸侧链的衍生物。衍生物结构经质谱(MS)、核磁共振光谱(NMR)和红外光谱(IR)确证。结果: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3个新的黄芩素衍生物,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4c,4d,7a和7b显示较黄芩素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黄芩苷(BG)和黄芩素(B)在缓冲液及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二者在大鼠血浆中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血浆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分别考察BG,B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使二者稳定的条件。结果:BG,B在大鼠血浆中较在pH7.4的缓冲液中更不稳定。在pH7.4缓冲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剩余百分含量达到102%和100%;在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化剂及1mol·L^-1。HCl可使BG和B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剩余百分含量可分别达到98%和103%。结论:BG和B在pH7.4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主要受氧化影响,BG和B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不仅与氧化有关,还受血浆中的内源物质影响,最终确定每1mL大鼠血浆中加入抗氧剂及100μL 1mol·L^-1HCl为血浆样品的处理条件,此条件可使样品稳定。  相似文献   

13.
黄芩素-羟丙基-γ-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羟丙基-γ-环糊精(HP-γ-CD)包合黄芩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以包合物的得率、包封率和载药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设计优选黄芩素(Ba)与HP-γ-CD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包合溶剂比(水:无水乙醇),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结果最优包合条件:Ba与HP-γ-CD摩尔比为1:3,温度45℃,包合时间4h,包合溶剂比(水:无水乙醇)2:3;采用最优包合条件制备的Ba-HP-γ-CD包合物得率为93.97%,包封率为95.96%,载药率为5.20%,其粉末经鉴定已形成包合物;Ba—HP-γ-CD包合物能够显著提高Ba的溶解度。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可行,为黄芩素制备成各种剂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对柴黄颗粒HPLC图谱及对主要成分色谱峰面积的影响,为改进和完善柴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以HPLC对照品比对法对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以检出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色谱峰面积总量,以及主要成分的相对比值及总量对水、甲醇以及70%甲醇等3种提取溶剂的HPLC图谱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指认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4个色谱峰,3种提取溶剂的HPLC图谱基本一致,但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及总峰面积有较大差异,黄芩苷等4种主要成分的相对比值及总量也有较大差异.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3种提取溶剂的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以水为提取溶剂主要成分含量最高. 结论: 本研究为改进柴黄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4种肝毒性物质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的L-02细胞分别给予10 mmol· L-1对乙酰氨基酚(AP),50 μmol·L -1山岗橐吾碱( clivorine,CLI),2μmol·L-1川楝素( toosendanin,TSN)和100 mmol· L-1乙醇( EtOH)诱导肝细胞毒性.黄芩素1,10,25,50,100 μmol· L-1分别与细胞预孵15 min后,加入肝毒性物质,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种肝毒性物质均能显著降低肝细胞存活率(P <0.001).经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后,各浓度黄芩素均能显著提高AP,TSN,EtOH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 <0.01,P<0.001);10,25,50,100μmol·L-1黄芩素能显著提高CLI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 <0.05,P<0.001).结论:黄芩素具有拮抗对乙酰氨基酚、山岗橐吾碱、川楝素和乙醇这些肝毒性物质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制备黄芩素-茶碱共晶的溶剂体系,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考察共晶对黄芩素和茶碱各自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黄芩素-茶碱共晶在茶碱-乙酸乙酯、茶碱-甲醇和茶碱-丙酮溶液中的溶解度,得出三相平衡点,绘制黄芩素-茶碱-溶剂体系的三元相图,筛选最优溶剂体系制备共晶,并以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对共晶进行体外溶出度评价。[结果] 丙酮溶液体系中的共晶形成区面积大于乙酸乙酯、甲醇。通过丙酮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共晶中,黄芩素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累积溶出度分别是原料药的1.38和2.02倍,分别是物理混合物的1.27和1.80倍。两种介质中共晶对茶碱均起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共晶的形成能够促进难溶性成分黄芩素的体外溶出度,并且对茶碱的溶出度有一定延缓作用,为黄芩素-茶碱共晶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黄芩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ECD检测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Waters2465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电位为+800 mVvs.ISAAC(in-situ silver/silver chloride),流动相为H2O-THF-H3PO4(80∶10∶0.2)与CH3OH等体积混合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与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0.045 6~1.14μg(r=0.999 6),0.013~0.325μg(r=1.000 0),和0.009 5~0.047 5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7.9%(RSD 2.3%),97.2%(RSD 3.3%)和103.5%(RSD 3.5%)。测定了14个不同种源、9个不同产地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对黄芩品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决明子中化学对照品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决明子中化学对照品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稳定性.方法:将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湿度及不同溶剂环境下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计算剩余率.结果:温度对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湿度影响次之,温度、湿度越高,稳定性越差;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在甲醇、乙醇中较为稳定,在水、0.1%盐酸溶液稳定性次之,在0.1%氨水溶液中稳定性最差.结论: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应置于干燥器中低温或室温密封保存;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对照品溶液应选择甲醇和乙醇为溶剂,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