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面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介绍1例颅面部MFH病人的临床过程,通过对文献的回顾,进一步认识MFH的生物学特性。结果MFH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的异型性、席纹状结构及免疫组化染色Vimtin.kys.CD68 Kid7阳性是鉴别的关键,结论MFH是发生于间叶组织的肉瘤,病理诊断是本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彻底切除肿瘤并配合放射治疗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学重新诊断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采用新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对过去诊断的3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进行再评估,并对重新诊断的MFH/UPS(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来源及分化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参照新标准对过去诊断的33例MFH重新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抗体选用神经特异性、肌特异性、脂肪等特异或相对特异性标记组合.由3位病理医生重新阅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独立诊断.结果:3例MFH中,黏液性纤维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3例,纤维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及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各l例;其余16例(48.5%)可诊断为MFH/UPS.MFH/UPS多见于中老年(中位年龄63岁,38~76岁),中位最大径6.0 cm(3.0~14.0 cm),8例(50%)位于下肢者中有5例(31.3%)位于大腿.组织学上呈明显多形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6例MFH/UPS(100%)均呈Vimentin强阳性,8例(50%)不同程度表达Muscle-specific actin,1例Desmin灶性阳性;11例(68.8%)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68(KP1),7例(43.8%)表达CD68(PG-M1),与平滑肌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脂肪肉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细胞Ki67表达率为10%-100%,其中50%以上有14例,70%以上11例;2例(12.5%)P53阳性.结论:FH/UPS组织学上呈多形性,诊断时需排除其他多形性肉瘤,尤其是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肉瘤.免疫标记MFH/UPS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肌源性标记和CD68.提示肿瘤可能来源于原始间叶细胞,部分显示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特征,并仍显示一定组织细胞标记.MFH/UPS仍具备一定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3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电镜及其中28例α_1-AT免疫组化研究。电镜见MFH 由以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为主的多种瘤细胞组成,并得到免疫组化的证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均可有明显的多形性,光镜下易被误认为组织细胞。多核瘤巨细胞和黄色瘤细胞可来自多种瘤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MFH可能源于原始间叶细胞。作者还对MFH 在超微结构水平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例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对本院3例及1994年以来国内放射学献中17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FH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胸痛及痰血,随访18例,复发或转移14例(77.8%),死亡11例,X线及CT表现肿瘤呈软组织肿块,瘤体≥5cm 14例(70%),大多形态规则,边缘光整,界限清14例(70%),有分叶8例(40%),有毛刺2例(10%),密度尚均匀,有囊变或空洞7例(35%)。讨论 MFH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于下肢、上肢及后腹膜,原发于肺少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是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人,多发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头颈部不常见,喉部则更少见。随着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对本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国内近年来原发于喉部的病例报告不断增多,我院1990~2003年诊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0岁,因声音嘶哑2月余入院。检查:右侧声带中部0.5cm×0.5cm暗红色结节状肿物,光滑,声带未固定,术前活检考虑为肉瘤,于1996年7月行喉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MFH(多形型)。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肌动蛋白(2-Act)、溶菌酶(Lysozyme)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与预后。方法:9例骨原发MFH的手术切除标本。冰冻切片用丙酮固定,石蜡切片用10%甲醛固定,经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ABC),光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除肿瘤内可见有死骨,或陈旧性病理骨折可见反应骨外,其它与软组织MFH相同。组化VG、Masson染色显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碱性磷酸酶(AKP)染色瘤细胞均为阴性。免疫组化AACT,Lysozyme组织细胞阳性。9例均诊为骨原发MFH。随访3-6年均活。结论:本病临床与X线均不具特征性,最终靠组织学确诊。预后明显好于骨肉瘤。  相似文献   

7.
胡金晨  傅仲学 《重庆医学》2003,32(5):559-56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粘膜中MMP—7和TIMP—1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直肠粘膜MMP—7和TIMP—1无阳性表达。本组40例中38例(95%)MMP—7阳性,TIMP—1阳性26例(65%)。MMP—7和TIMP—1阳性表达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0%、88.9和81.8%、44.5%(P<0.05)。MMP—7和TIMP—1的阳性表达在A期 B期与C期 D期分别为88.8%、100%和56%、7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的MMP—7/TIM—1的表达有助于指导确立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又称纤维组织细胞肉瘤、恶性纤维黄色瘤 ,是一种来源于组织中的组织细胞或向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的原始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少见肿瘤。现对长海医院 1993~ 1999年收治且经手术证实的 2 4例 M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7~ 70岁 ,中位年龄 49.7岁 ,初诊肿瘤直径 1~ 2 7cm不等。肿瘤 Russell分期 : a期 2例、 b期 2例、70岁 ,中位年龄 49.7岁。初诊肿瘤直径 1~ 2 7cm不等。肿瘤 Russell分期 , a期 2例期 2例、 a期 2例、 b期 8例、 b期 1例、 …  相似文献   

9.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自六十年代中期被描述以来,已是成人软组织中常见肿瘤。较早的认为:MFH是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的变异型。近几年来超微结构研究证明:MFH与其它肉瘤不同,兼有组织细胞样及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成分。肺原发性肉瘤是少见的。作者近几年观察研究了肺原发性肉瘤,大多数是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在三篇有关MFH的文献中,没有一例肺原发性MFH。在以前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25例脉管性肿瘤及其它10例软组织肿瘤,应用免疫组化法(PAP法)标记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部份脉管性肿瘤同时用ABC法进行荆豆凝集素(UEA—1)的标记。ⅧR:Ag标记结果:24例血管源性肿瘤中18例阳性,占75%,其中血管外皮肉瘤,血管球瘤各1例亦为阳性;1例淋巴管瘤为阳性;其余10例软组织肿瘤为阴性。UEA—1标记结果:16例血管源性肿瘤中14例阳性,占87.5%;1例淋巴管瘤阳性。作者认为ⅧR:Ag及UEA-1是内皮性肿瘤有价值的标记物;两者比较,UEA—1优于ⅧR:Ag。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of soft tissue,ST-MFH)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41例ST-MYH的临床资料,经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对原发肿瘤体积、初次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化疗、核分裂相计数(mitosis count,MC)、病理组织分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6项与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F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席纹状-多形性型是该肿瘤的基本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ST-MFH较好的辅助手段,其中AAT、ACT和溶菌酶有较高的敏感性,而CD68则更具有特异性.有可能影响预后的6项因素做多因素统计分析,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的MC和肿瘤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CNA虽具有高表达性,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T-MFH因其成份复杂、形态多变,采取光镜和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从多方面给予认证非常必要.对ST-MFH的预后,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本组6项因素中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的仅有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的MC与肿瘤体积3项,而被认为对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的PCNA差异却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Li F  Li XX  Chang B  Pang LJ  Yang JH  Hu WH  Lu TC  Li HA  Wang J  Lu HF  Sun MH  Shi DR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18-1522
目的 探讨检测软组织肉瘤组织中特异性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表达的诊断学意义。方法运用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105例石蜡包埋软组织肉瘤,包括30例滑膜肉瘤、15例横纹肌肉瘤(RMS)、25例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Es/pPNET)、1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1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3例平滑肌肉瘤(LMS)、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2例纤维肉瘤和20例对照组肿瘤组织中特异性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SSX1/SSX2-SYT、PAX3/PAX7-FKHR、EWS-Ful、COL1A1-PDGFB、ASPL-TFE3的表达。结果30例滑膜肉瘤中,28例(93.3%)检出SYT-SSX融合基因的表达,其中14例表达SYT-SSX1,9例表达SYT-SSX2;6例腺泡型RMS4例表达PAX3/PAX7-FKHR,其余9例胚胎型和多形性RMS均无PAX-FKHR表达;80%,(20/25)的ES/pPNET中表达EWS-FLII或EWS-ERG;12例DFSP中8例(67%)检出COLIA1-PDGFB融合基因的表达,14例ASPS中10例(71%)检出融合基因ASPL-TFE3的表达。3例LMS、2例MFH、2例纤维肉瘤和对照组20例肿瘤组织中均未检出上述易位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软组织肉瘤特异性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的表达是其分子诊断的可靠指标,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为临床软组织肉瘤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徐万里  李凤琪  黄小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75-77,F0003
目的 探讨软组织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软组织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MP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肿瘤形态多变,以梭形、类圆形及分叶状多见.12例中8例TI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4例呈混杂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7例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影,5例肿瘤可见假包膜,6例肿瘤边界不清,可见瘤周水肿.MRI增强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肿瘤组织成分复杂,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质软,境界较清,可有假包膜.9例可见坏死或黏液样变,4例伴出血.结论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该肿瘤的组织学成分复杂,因此MRI信号多变,其中MRI在病灶定位、出血及坏死囊变方面更具优势,对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鼻窦鼻腔MFH17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其中8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席纹状--多形性型4例、粘液样型4例、炎症型9例。各型瘤细胞中均见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其中13例伴窦旁骨质侵犯,肿瘤细胞AACT、CD68、Lysozyme、Vimetin、PCNA阳性。术前病理确诊4例,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结论 MFH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的异型性、席纹状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CT、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CT检查23例,MRI31例.结果良性34例、恶性20例.CT检查与病理符合11例,MRI 24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12例,MR 7例.软组织肿瘤CT的特点是低密度肿块,脂肪瘤、囊肿有典型CT表现;MRI表现各异,脂肪瘤在短T1反转回复(Short-T1W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具有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点.血管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良性肿瘤信号多均匀,边缘规则和光滑.恶性肿瘤呈混杂信号,STIR序列可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相交形成的移行带,故恶性肿瘤范围>T2WI瘤灶.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CT定性有难度.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STIR序列,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病理学的角度对本院近10年来2239例肿瘤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327例,恶性肿瘤902例。恶性肿瘤中,癌807例(88.49%),软组织肉瘤66例(7.24%),其它39例(4.28%);男女之比为1.2:1。排在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31.43%),乳腺癌(8.22%),鼻咽癌(8.11%),宫颈癌(7.35%),大肠癌(6.13%)。与某些地区比较,本地区肿瘤流行的特点是鼻咽癌的患病率相对为高。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肺原发性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细胞细胞瘤。肉眼见右肺下叶两个分界清楚的结节,切面呈灰黄、灰红色,有骨化、灶性出血和坏死。镜下见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部分为梭形,并形成典型的车辐状结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多核瘤巨细胞或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肿瘤的边缘见反应性骨组织形成。瘤组织中可见零星分布的凋亡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对vimentin、alpha-1-antitrypsin、lysozyme和mac387呈阳性,但对cyto-keratin、actin、S-100、NSE和NF均呈阴性。肺原发性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非常罕见,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3582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对北京妇产医院 1982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的病理资料 ,按WHO标准进行登记统计。结果 :18年共收治 3582例卵巢肿瘤患者 ,按良恶性分类 ,良性肿瘤 30 6 8例 ,占85.6 5% ;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 514例 ,占 14 .35% (其中恶性肿瘤 4 19例 ;占 11.70 % ;交界性肿瘤 95例 ,占2 .6 5% ) ;按组织学类型分类 ,上皮性肿瘤 136 2例 ,占 38.0 2 % ;生殖细胞肿瘤 190 8例 ,占 53.2 7% ;性索间质肿瘤 2 80例 ,占 7.81% ;转移性肿瘤 18例 ,占 0 .50 % ;非特异性软组织肿瘤 14例 ,占 0 .4 0 %。恶性卵巢肿瘤中 ,以上皮性肿瘤所占比例最高 ,占 6 6 .73% ,其次为生殖细胞肿瘤占 16 .95% ,性索间质肿瘤占 13.0 3%。 2 0岁以前的恶性卵巢肿瘤中 ,生殖细胞肿瘤占 71.87% ;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平均年龄 ( 47.8± 11.0 )岁。结果提示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较上皮肿瘤更常见 ,恶性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最常见 ,2 0岁以前的卵巢肿瘤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