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护士岗前系统、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术(CPR)的方法。方法对2016年、2017年分配的172名及179名新护士进行CPR理论授课,观看操作录像,分组培训考核。结果培训后新护士熟悉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操作要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结论系统、规范化的CPR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师轮转培训是住院医师正规化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肺脑复苏是临床医师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本文分析了心肺脑复苏的现状以及提高心肺脑复苏技能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作用,探讨了心肺脑复苏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以提高急救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雁  温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81-1882
目的探讨对特殊岗位职工开展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方法及内容。方法2006年2~5月采用分期培训的方法培训特殊岗位职工579人。培训内容包括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制定特殊岗位职工急救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培训时间为1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技能比赛。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8%,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为99%,培训满意度为99%。结论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培训模式可使学员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关键的初级救生术,提高了他们遇到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患者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云香 《吉林医学》2013,(32):6797-67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低年资护士8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即采用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授课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结果:试验组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医生在对试验组培训后抢救时加强医护配合,病情掌握、专科急救知识、抢救应急能力、抢救能力等方面综合满意度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P<0.01)。结论: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法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评价,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抢救综合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方法根据急诊科人员结构成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小组,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演练等训练模式,将自我训练与指导老师辅导相结合,并采取适当奖励措施。结果4名年轻护士成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示范能手,所有护士皆能胜任心跳骤停的抢救工作,利于正常工作的进行。结论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能提高急救技术水平,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ICU护士实行分批轮转培训的护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护士实行分批轮转培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8名具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进行分批轮转培训3个月。包括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学习。结果: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理论成绩考核的合格率明显增加,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使用的掌握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月的轮转培训使护士扎实掌握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佩丽 《当代医学》2007,(15):137-139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轮转护士PDCA循环培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制订岗前培训计划,按照计划由科室培训考核小组成员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结果 新护士很快适应急诊科的工作,两年多来没有因新护士而导致纠纷.结论 通过PDCA循环法使新护士熟练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和常用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新护士的动手能力和急诊护理的质量,保证了安全医疗.  相似文献   

8.
叶佩丽 《当代医学》2007,(8):137-139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轮转护士PDCA循环培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制订岗前培训计划,按照计划由科室培训考核小组成员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结果 新护士很快适应急诊科的工作,两年多来没有因新护士而导致纠纷.结论 通过PDCA循环法使新护士熟练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和常用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新护士的动手能力和急诊护理的质量,保证了安全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术以及改善心肺复苏急救术培训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课题从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标准,对山东省潍坊市、淄博市、德州市等3个城市的4家基层医院实地走访进行现场考核培训,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技能考查以及现场培训,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理论原理、人体心肺解剖结构、突发心脏骤停的识别、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初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的理论知识需求很高。②基层医务人员对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以及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也有很高的需求,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③基层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正确、系统的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 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急救水平薄弱,对心肺复苏急救术的了解匮乏,但临床工作依然对心肺复苏急救术提出较高要求。分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的层次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考核调查,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及复苏成功率。方法:考核先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将考核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CPR操作步骤。其中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准确率及开放气道不到位考核效果欠佳,分别占13%、12%、35%。结论:每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掌握CPR急救知识及操作流程,但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大学生人群普及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后的效果。方法 2018年7-9月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120名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然后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结果①44.9%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来源是电视网络,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急救培训。②大学生接受CPR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后,认知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③大学生对复苏成功的指标、抢救中的评估等内容掌握有欠缺。结论大学生CPR普及率及实施率较低,但学生们对心肺复苏术有学习的需求。培训过程中可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当中,培训后可通过培训手册、发放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巩固学习。  相似文献   

12.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83-985
为更好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并提高培训效果,根据现行对规培生教学要求及《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特点,提出要强化规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及提高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质量,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急救人员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培训质量;3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4应用案例情景剧提高复苏团队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5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践总结CPR持续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院前急救的成功关键在于施救人员在现场能否快速、准确、科学的实施现场救治,为了提高我市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市民死亡及伤残率,调查银川市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培训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培训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本市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根据李文涛设计的调查问卷及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部分更新内容设计新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一般资料包括警种、性别、年龄、警龄、警衔、最高学历;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溺水者急救、中毒者急救及中暑者急救的自我评价、自我测试及培训的相关调查。该量表Cronbach信度系数α=0.791。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银川市160名警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银川市160名警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调查。 结果 警务人员院外创伤急救和心肺复苏及格率分别仅67.60%和23.23%;自我测评中警务人员除对中毒者的急救完全掌握的人数较多外,对于创伤、心肺复苏、中毒、溺水、中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其中66.9%的人没有接受过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5年内接受过急救培训 ≥ 2次的人员更只占8.4%。 结论 我市警务人员对于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的程度欠佳,相关培训较少,应加强培训,提高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基层县医院对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理论及操作掌握情况.方法 对县医院98名医生护士培训前、后发放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问卷调查表,同时观看徒手心肺复苏现场操作.结果 县医院医生、护士对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知晓率低,现场徒手CPR操作动作不规范,得分率低,经过培训理论和操作得分明显提高.结论 边疆县医院医护人员对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理论掌握不全面,CPR操作时动作欠规范,对边疆地区应加强新知识和理论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卓强  王润娟 《西部医学》2012,24(10):2041-2042
目的了解高校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成都市大中专院校医务人员174名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紧急止血法(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和心肺复苏术,将对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水平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紧急止血法平均分数为(61.51±12.71)分,培训后分数为(88.59±6.56)分;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为(58.01±14.17)分,培训后为(88.47±8.18)分,医务人员经培训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心肺复苏知识问卷调查表对盐城市3000名社区及农村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为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教提供参考。结论社区及农村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低,被调查者所在社区、乡镇及农村居委会未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教育。提示社区及农村居民缺乏心肺复苏知识,未能对突发猝死的病人实施及时救护。因此,应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以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救护工作,降低因突发意外事件导致猝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王波 《中国医疗前沿》2011,(13):71-72,93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了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为全球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作为医疗服务最前线的护士,应及时了解心肺复苏新动态,认真理解和学习掌握新指南的最新标准,及时正确的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最新技术,不断提升复苏技术水平,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最有效的抢救,提高临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37-140,144,封3
目的探讨2010版心肺复苏在基层医院中推广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7月我院对口支援的5家基层医疗卫生院的203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推广小组,以《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层次化的培训考核标准,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行2010版心肺复苏培训。比较推广前后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合格率、成绩提高情况。结果推广后,基层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理论成绩与急救操作成绩显著高于推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广后,基层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合格率均较推广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考核成绩提高程度与操作考核成绩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定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有计划的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基层医院推广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基层医院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朵燕  林蔼云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228-228
目的:探讨新招聘护士的培训模式与实践。方法:选择高素质、业务能力强、操作技术精湛的专职培训师对新招聘护士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计划,有针对性的落实培训。结果:新招聘护士经过科内强化培训,拓展了临床理论实践知识面,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了基础护理操作及急救技术的临床应用。结论:通过对新聘护士的强化培训,提高了急救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了急诊科新生力量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输液室工作的活力和朝气,增加了年轻护士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确保了急救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企业职工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来自不同企业职工552人进行急救知识问卷调查,根据职工单位不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职工急救知识点掌握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针对不同企业应采用不同的急救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职工参与急救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