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分析了IP VPN(基于网际协议的虚拟专用网)业务多链路、多QoS(服务质量)等级的特点后,提出了IP VPN业务在业务提供、业务保证和QoS综合评价方面的特殊管理需求.针对这些特殊需求,研究了包含服务、技术和商务内容的IP VPN业务管理SLA(服务等级协定)模板,以及基于eTOM(增强的电信运营图)框架和管理流程原理的IP VPN业务保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支持多业务等级的NGI IP-VPN业务质量评价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实现对下一代互联网IP VPN(虚拟专用网)业务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价的规范化,保证业务正常、可靠、高质量的提供,本文定义了6个IP VPN业务等级,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支持多业务等级的IP VPN业务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并详细论述了质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该质量评价体系为IP虚拟专用网业务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算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区分服务(DiffServ)网络中实现有差别、可定制、有服务质量(QoS)保证的业务,改进了DiffServ分层业务模型并提出了完整的基于服务等级协定(SLA)的IP业务实现机制,解决了客户SLS到提供商SLS的映射问题,描述了IP业务实现流程。原型系统的实现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Web服务管理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管理Web服务和服务组合的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Web服务管理框架XManager.XManager框架基于自主计算思想,以RuleML语言为规则表达的定义方式形成规则库,并具有服务组件架构(SCA)模型支持的数据解析和业务执行服务组件.信息感知器采用外观模式,采取推模式和拉模式结合的信息感知方式,为框架提供运行环境数据.自适应管理引擎通过对RuleML规则的加载解析,动态调度SCA组件对面向服务运行环境进行业务操作并完成自主管理过程,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频率.实验结果表明,XManager框架与Web服务运行环境有效结合,为服务平台提供了自适应管理机制,提高了平台的可管理性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电信业务的服务质量管理内容,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了此方法在IP VPN(虚拟专用网)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通过设计实现基于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的IP VPN业务运营管理原型系统,验证了此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实用化的战术互联网网络管理方案及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术互联网是新型军用网络,它既有支持多种业务服务的灵活性,又要求具备军用网络的抗毁性、安全性、移动性等性质,因而对于战术互联网,网络管理成为其重要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困难的工作。文中对战术互联网的框架、体系结构,以及IP地址、域名服务等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综合业务网上提供不同服务质量QoS的方法,由于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服务质量,IETF提出了综合服务模型。首先描述了综合服务的3个服务等级和相应的服务质量,接着分析了综合服务实现框架的基本组件:分组分类、调度、准行控制、分组丢弃和预留协议,其中包括路由器中对通信量控制的实现机制,最后论述了综合服务的信令协议-资源预留协议及其对综合服务QoS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综合业务网上提供不同服务质量QoS的方法,由于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服务质量,IETF提出了综合服务模型.首先描述了综合服务的3个服务等级和相应的服务质量,接着分析了综合服务实现框架的基本组件分组分类、调度、准许控制、分组丢弃和预留协议,其中包括路由器中对通信量控制的实现机制,最后论述了综合服务的信令协议——资源预留协议及其对综合服务QoS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IEEE802.16d协议的无线视频传输中,为了满足数据实时性的需求,针对服务质量(QoS)框架做的不足提出了补充和改进,并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新的QoS调度框架。在新设计的调度框架中,根据IEEE802.16d协议支持的4种服务流的特性,为每种服务流选择合适的调度算法来保证数据被正确传输。最后通过对主动授予业务(UGS)、实时轮询业务(RPTS)服务流在不同框架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新框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ATM交换机上实现MPLS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详细分析了在ATM (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上实现MPL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和涉及的关键机制;深入探讨了利用ATM成熟的服务质量和流量管理来实现P服务质量和流量管理的技术。分析表明MPLS是一种较好的IP OverATM的解决方案,它结合了ATM和IP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IP网络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操作性,依据SLA(Service Level Agreem)设计了SLS(ServiceLevel Specification)参数,描述了策略的表示形式,设计了策略在目录服务器中的存储方式和策略管理工具(PMT:Policy Management T001)。策略管理工具的策略设置程序完成了用户的网络质量服务策略的设置功能,策略管理工具的策略查询程序实现了网络或用户对策略仓库存储的策略进行查询的功能。对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互联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架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目前互联网服务质量体系结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借鉴ITU-T分组网络的通用QoS体系结构框架,提出了一种可提供差异性服务的服务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架构及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实施互联网的服务质量控制和管理,可达到对用户业务的不同服务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讲述了网络向着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提出SLA协议引入的必然性。介绍了SLA的发展、特点、角色和层次;SLA协议和SLS,以及服务和SLS的关系;SLA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挑战。给出了SLA在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IP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服务质量控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基于IP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的服务质量控制--区分服务机制及其实现,重点研究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的服务质量仿真业务模型和系统仿真原理,分析仿真结果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多种类型服务综合评估的问题,将网络通信中的服务质量(QoS)概念引入到北斗系统服务评估,提出了一种北斗系统QoS分层模型,给出了初步的分类评估指标设计,涵盖北斗系统全球定位导航授时(RNSS)服务、星基增强服务(SBAS)、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RSMC)、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GSMC)、国际搜救服务(SAR)和地基增强服务(GAS).通过分析服务的保障机制与指标映射关系,提供了在复杂情况下实现多QoS指标优化以及异常情况下快速定位故障源头的途径,确保了北斗系统服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综合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IaaS层的资源调度研究在任务调度机制和资源负载均衡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以SLA管理、资源调度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基于SLA的云计算资源调度策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SLA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框架,讨论了面向IaaS资源服务提供商SLA管理机制及内容,设计了基于SLA管理的QoS保证机制,与负载均衡模块和任务调度模块交互实现服务SLA的保证,有效实现IaaS资源服务提供商在任务QoS约束下最大化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移动IP网络,由于资源有限、有效带宽不可预测、差错率高等原因造成的QoS(Quality of Serv-ice)问题,提出了在移动IP网络中的QoS保证方法。该方法将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和区分服务(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协议相结合,采用映射技术,实现了在移动IP上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机制,从而解决了传统移动IP网络中端到端通信时扩展性差的问题,与原有网络相比,其通信质量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8.
吕鑫  温蜜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3,29(6):579-583,603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fiprotocolLabelSwitching,MPLS)在无连接的IP网络上通过引入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概念,将第3层路由技术和第2层交换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了IP路由的灵活性和两层交换的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网络中,可承载多种业务,网络可扩展性很强.但一旦承担的某种业务占用带宽过大,整个网络都将出现拥塞,甚至丢包的现象.针对MPLSVPN出现的网络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提出了支持DIFF—Serv的MPLSVPN模型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和应用证明了该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