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前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夏季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灾害之一.在严重的低温冷害年,粮食产量可减产几十亿甚至百亿斤以上. 所谓夏季低温冷害,是指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阶段,气温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的严重减产.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证明,低温冷害具有影响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调查,它不仅发生在中高纬度温凉地区,在低纬甚至赤道地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赵峻然 《气象》1979,5(5):32-34
水稻低温冷害,早已被人们所注意,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从不同角度对水稻苗期、抽穗开花期的低温冷害,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但对夏季水稻生长中期(指分蘖到抽穗开花,包括粒库形成和减数分裂期)的低温为害,研究的还不多。本文主要对夏季郁光(阴雨)所造成的低温为害,即群众所说的“哑叭灾”,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连喜  秦其明  张晓煜 《气象》2003,29(10):3-7
根据国内外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和遥感灾损评估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方面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领域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北低温冷害和粮食产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士晟 《气象》1980,6(5):1-3
低温冷害一般是指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气温低于作物所需的临界温度,而造成严重减产。 人们对低温冷害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东北处于多雨时期,因雨涝减产是主要的。当时人们把低温少日照造成的减产,称为“哑叭灾”,实际上是受灾原因说不清楚的意思。1969、1972  相似文献   

5.
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国外有关作物低温冷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害机理研究方面,而在冷害指标、冷害监测预测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主要从低温冷害出现的风险概率、温度变异系数出发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建立了综合风险指数,但结合产量灾损方面的风险评估还未开展.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长期的实践中,世界上许多国家认识到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日本的试验表明,冷害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60%。因此,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冷害课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我国政府对农业冷害研究非常重视。在向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向自然灾害开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冷害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 ,分析了 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51年—1995年5月—9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东北地区65个测站的夏季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频率,结果表明,低温冷害频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严重低温冷害的频率却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山区的频率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大。整个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年份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逐渐减少,各省夏季低温冷害出现的次数大体相当,大约为3年—4年一遇,但出现的年份并不完全相同,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稻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敏  徐经纬  高苹  于庚康  单婵 《气象》2015,41(11):1367-1373
利用江苏35站1961—2014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基于ArcGis软件统计分析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内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敏感性。结果表明:(1)低温冷害总次数呈现“北多南少”的总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冷害次数最多,21世纪00年代为第二高值期;(2)全省低温冷害持续天数主要是3~6 d,其中持续3 d的比重最大,平均占50%左右,淮北存在6 d以上的低温冷害过程,但比重基本不足10%,淮北遭遇低温冷害的时间要早于淮南,淮南基本上都是在9月上旬才会发生;(3)低温冷害总体发生几率存在“北大南小”的特征,年代际波动明显,20世纪70年代的发生几率最大,21世纪0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小;(4)江苏西北部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1世纪00年代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0世纪7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弱;(5)江苏中部是水稻对低温冷害的高敏感地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低温阴雨灾害对白沙县农业的影响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月27日至2月16日,白沙县遭受了建站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阴雨灾害天气。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影响范围广,程度重,为白沙县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冷害事件。通过分析这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农业受灾情况,并提出了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补救建议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原德瑞  段东林 《气象》1981,7(11):23-23
昭盟地区的农业生产,常遭受低温冷害,冷害严重的年份可减产20%左右。在昭盟,低温影响产量最大的作物是高梁,其次是玉米、谷子。近十几年来昭盟地区的低温冷害显得比过去严重、频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低温冷害的发生是与作物生长期的积温高低及所种作物品种对热量条件的要求相联系的。它既可能是由于低温年增多、霜期提前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是全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研究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规律及风险性,对于防御冷害和保证水稻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基于1961-2008年吉林省46站平均气温资料,建立包括生长季热量变异系数、冷害发生频率、冷害风险指数和冷害发生气候概率4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对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风险进行评估。将4个评价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采用等权重求平均,得到水稻低温冷害气候风险综合指标;将吉林省划分成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风险区域。结果表明:吉林省的东部延边、白山多数地区低温冷害的风险性较大;西部地区大部、四平大部和通化南部低温冷害的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51-1980年北半球500hPa和1964-1973年欧亚500hPa月平均高度及距平图,对阿克苏地区夏末秋初“低温冷害”的环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给出预报该地区有无“冷害”的因子。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春季低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段旭  王恒康  董谢琼 《气象》1998,24(9):16-20
在参考了国内许多文献针对各地农业提出的不同的低温冷害指标和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出了新的云南春季低温标准,并与旧标准中的“倒春寒”和晚霜冻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2-2006年的气象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低温冷害类型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总结了预防低温冷害、减少灾害损失的实用技术和防御措施。对减少和避免低温冷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7,(5):4-5
1977年2月27日至3月6日,农林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东北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经验交流会。会上总结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交流了抗御低温夺丰收的经验,制定了北方地区抗御低温冷害研究协作计划。现将该协作计划简介如下: 一、提出依据低温冷害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以东北三省为例,解放后的27年中,发生过8次低温冷害灾年,一般3—5年一遇。低温冷害使粮食产量下降20—30%,  相似文献   

18.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3年4—10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地区4个不同海拔高度试验点水稻盆栽和跨海拔搬运试验资料,分析了海拔高度变化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特征,确定粳稻和籼稻生长最大差异的临界海拔高度,结合同步气象观测数据确定云南地区粳稻和籼稻拔节期、开花结实期及乳熟期的低温冷害指标.结果表明:由海拔高度变化造成温度的变化对云南地区粳稻和籼稻生长指标及光合作用特征均具有较大影响,粳稻受影响更显著;籼稻生长最大差异临界海拔高度为1500—1800 m,粳稻生长最大差异临界海拔高度为1800—2100 m;在云南地区水稻拔节期,籼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9.6℃,粳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7.2℃;在水稻开花结实期,籼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20.5℃,粳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8.1℃;在水稻乳熟期,籼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9.1℃,粳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6.7℃.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指标权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河池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定量辨析与评价,得到各气象灾种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权重:涝灾旱灾风雹灾低温冷害灾。构建的各层次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一致性,表明计算出的各灾害指标权重合理可靠,可以作为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和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