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州市中老年人血脂抽样调查及与高血压、超重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调查中老年人的血脂情况及与血压、体重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温州市女55岁,男60岁以上共1371人的血脂、血压及体重。结果(1)女性除75-79岁年龄段外其余总胆固醇(TC)平均水平均超过5.20mmol/L,女性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过男性。(2)女性高胆固醇血压,混合性高脂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于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则低于男性。(3)男性血脂高低与血压高否无关,女性高血压者,TG、TC水平增高(4)无论男女,超重均使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结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温州市已成为潜在的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地区。  相似文献   

2.
孟协诚  戈海林 《中国校医》2005,19(3):236-23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正常血压组47例与合并高血压组127例,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血脂代谢指标。结果正常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将二组患者按性别、年龄分组后,合并高血压组<60岁男性患者的三酰甘油不仅高于≥60岁男性患者,而且高于<60岁组女性患者;<60岁组男性患者的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高于≥60岁男性患者组,差异有显著意义。<60岁女性患者载脂蛋白B100值高于≥60岁组;载脂蛋白A-I与载脂蛋白B100的比值低于≥60岁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浆葡萄糖、脂蛋白(a)、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血脂异常的类型仍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但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比率发生变化。结论当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加重了血脂异常;年龄、性别因素对血脂代谢亦有影响,且血脂异常类型单纯糖尿病和糖尿病伴高血压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脂、血尿酸(UA)水平,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数据统计系统,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处理。结果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甘油三酯(TG)及血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水平组(P<0.05),高血压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TG)和高尿酸血症(UA)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重视老年高血压人群血脂及血尿酸(UA)的检测,加强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UA)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53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及202例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结果 复发组患者年龄>60岁、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市昌平区18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与血压、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昌平区2991例18岁以上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对血脂、血压、年龄、性别进行比较。结果血脂水平TC、TG、LDL-C皆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下的人群中,男性Tc,TG高于女性,但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高于男性。血脂与血压比较分析,高血压(HP)组TC、TG高于正常血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HD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好地理解血压、年龄、性别和血脂水平的关系将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治疗途径以减少心血管疾病临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职工血糖血脂水平,做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早晨空腹采血,对已服用降糖降脂降压的患者不要求停药,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HEMIX-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 空腹血糖高呈逐年递减趋势,随着年龄组的增加,水平及GLU>6.10 mmol/L检出率逐步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呈现高胆固醇和高LDL-C血症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水平增加,以女性50岁组为分界线,60岁女性TC≥6.22 mmol/L及LDL-C≥4.14 mmol/L检出率最高;男性高甘油三酯低HDL-C血症,水平均值和TG≥2.26 mmol/L及HLD-C<1.04 mmol/L检出率均以40岁组男性升高明显.结论 开展定期体检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职工对血糖血脂异常的认知度,达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忠 《现代医院》2009,9(4):154-155
目的了解健康人血尿酸水平与血脂、高血压及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16317例本地居民体检血压及血清尿酸、血脂浓度的测定数值。结果血尿酸水平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组血尿酸增高与高血压显著相关(p〈0.0005),尿酸增高组患相关疾病(高血脂、高血糖)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男女40~49岁年龄段的血尿酸高于其它年龄段的血尿酸水平,40-69岁间男女尿酸浓度水平随年龄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健康人血尿酸、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并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肌酐及血脂水平的改变与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地区已确诊为高血压并在社区随访跟踪的1 328例患者和6 24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用奥林巴斯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血糖(GLU)、血尿酸(UA)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TC、动脉硬化指数(AIP)、脉压差(D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各亚组中Cr、GLU、UA、D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血UA与Cr呈正相关(r=0.478,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2,P〈0.01);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间UA水平(男性F=2.824,P〈0.05;女性F=6.249,P〈0.01)及高尿酸血症分布(男性χ2=11.204,P〈0.05;女性χ2=10.891,P〈0.0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尿酸值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不断升高;高尿酸患者中Cr和Cr升高率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者(P〈0.01)。结论①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升高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②高血压患者Cr值与尿酸关系密切,尿酸是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表现。③高血压病与血尿酸、血脂水平明显相关,且分别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吉市居民血尿酸、血脂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2007年在延吉市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体检,对除外肝、肾、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随机抽取1154名测定血压和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血脂和UA水平。结果调整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后,高血压组中男性UA和TC,女性UA、TC和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高TC、高TG、高LDL-C和高UA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UA与TC、T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9,0.176,P0.05)。结论血UA、血脂水平与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必要将UA测定作为高血压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金红英 《现代保健》2009,(14):127-128
目的探讨两市镇城区18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与血压、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该城区2000例18岁以上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及血清总胆固醇(C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对血脂、血压、年龄、性别进行比较。结果血脂水平皆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下的常住居民中,男性高于女性,但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高于男性。血脂与血压比较分析,高血压组、TC、TG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HP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好地理解血压、年龄、性别和血脂水平的关系将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治疗途径以减少心血管疾病临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泗泾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谱现状,探讨泗泾镇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及高脂血症与年龄、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关系,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在泗泾医院体检的8098例人员资料,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蚕白胆固醇(non—HDL—C)、AIP,并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水平最高男性为4.83mmol/L,女性为5.24mmol/L,高水平年龄在61—70岁;TG水平最高男性为2.02mmol/L,女性为1.67mmol/L,年龄在41-70岁:HDL-C最低水平为1.12mmol/L,各年龄段均在合适水平;LDL—C最高男性为2.36mmol/L,女性为2.47mmol/L,年龄在31~70岁.健康人异常脂蛋白血症发生率(按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水平划分方案划1分为TC38.89%、TG32.21%、HDL—C24.92%和LDL—C5.09%。结论该地区健康人TC、TC、HDL—C和LDL—C整体水平明显高于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水平。血脂谱以异常高TC占首位,依次为TG、HDL—C和LDL—C.高TG血症发生率(32.21%)与高TC血症发生率(38.49%)相差不多,应重视高TG血症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酸排泄分数与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为痛风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痛风组患者按尿酸排泄分数水平分为尿酸排泄减少组29例(尿酸排泄分数〈7%)、混合组25例(7%≤尿酸排泄分数≤12%)和尿酸生成增多组8例(尿酸排泄分数〉12%)。抽取患者空腹血,检测血肌酐、血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留取24h尿,测得24h尿尿酸、尿肌酐,根据公式计算尿酸排泄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痛风组BMI、平均动脉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排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排泄减少组、混合组、尿酸生成增多组年龄、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BMI、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尿酸排泄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痛风组,尿酸排泄分数与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一3.900,一0.476,P〈0.05)。痛风组尿酸排泄分数与24h尿尿酸呈正相关(r=0.465,P=0.001),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一0.304,P〈0.05)。痛风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酸排泄减少组(尿酸排泄分数〈7%)尿酸排泄分数与血尿酸呈负相关(r=一0.392,P〈0.05),非尿酸排泄减少组(尿酸排泄分数≥7%)尿酸排泄分数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437,P〈0.05),而24h尿尿酸与血尿酸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年龄分段探讨健康筛查者的血糖与其他代谢指标相关性的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查体中心的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1094例,分为20~29岁(232例)、30~39岁(249例)、40~49岁(218例)、50~59岁(200例)和≥60岁(159例)5个年龄段。次晨取空腹血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尿酸等生化测定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50岁FBG较低年龄段明显升高,但在正常范围;老年人中血尿酸、血糖和年龄三者呈正相关,BMI、血脂指标未出现与血糖和年龄的相关性。结论中老年人潜在血糖和年龄伴随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泾镇社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5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以是否为脑卒中为应变量。以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自变量,采用k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酸、心脏病、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卒中的发生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10.165、2.822、2.525和1.12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再发组、初发组和对照组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心脏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泾镇社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尿酸、心脏病、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心脏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卒中的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结果:NAFLD患者高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NAFLD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FPG、TG、LDL-C、ALT、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进行临床生化和超声检查,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处于心血管病事件中度和高度危险层(简称"中危层"和"高危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尿酸(UA)与血脂的关系。[方法]资料来自上海市区4个社区现场调查,共招募1 442名符合危险分层中的中危层和高危层高血压病患者(排除糖尿病和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其中男性占36.27%,女性占63.73%。中危层患者占82.39%,高危层患者占17.61%。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调查对象高UA血症的患病率为20.2%,中危层的患病率(19.0%)低于高危层者(25.6%),χ^2=5.602,P=0.018。女性高危层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UA水平(307μmol/L)明显高于中危层者(279μmol/L),Z=-2.935,P〈0.01。随着UA水平的递增,所有患者的血清TG平均浓度也随之升高,HDL-c平均浓度则随之降低;男性高危层的UA水平(355μmol/L)与中危层(351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血清UA水平与舒张压(DBP)、TG、TC、HDL-c有较好的相关性;经偏相关分析只有TG与血清UA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03,P〈0.001)。[结论]血清UA在高血压患者中与血脂有平行升高的趋势,只有TG与血清UA水平独立相关,提示血清UA升高可能是预示高血压进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纬 《现代保健》2014,(29):10-13
目的:探讨年龄对血压晨峰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查体的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60岁组148例和〈60岁组172例。所有患者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与血压晨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0岁组的年龄、甘油三酯、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6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0岁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53.4%明显高于〈60岁组的41.9%,血压晨峰值(33.1±18.1)mm Hg明显高于〈60岁组的(27.1±15.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高血压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是引起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压晨峰的发生显著相关,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24 h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因素,为该类人群疾病防治和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12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体检,测定体重指数、血压、腰臀比、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尿酸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慢性病数目和体重指数;影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数目、脉压和腰臀比;影响胆固醇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影响甘油三酯的主要因素有体重指数;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数目和体重指数;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体重指数。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因素较多,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肥胖症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