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介绍导师谈勇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的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抄方,整理临床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等方面总结谈勇教授治疗DOR的临床经验,阐述其治疗DOR性不孕症的学术观点,并列举病案一例加以佐证.结果:谈勇教授认为肾水不足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病机之本,兼见心肾不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及血瘀、湿滞等病理因素.在治疗中,以滋阴补阳方序贯为核心,结合宁心、疏肝、健脾、活血等辨证加减,心理疏导、养生调摄为辅,中西结合,助孕种子.所举医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为核心,结合活血调经、益肾宁心,同时抓住时机,结合辅助生殖技术积极助孕,充分印证了上述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结论:谈勇教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为核心,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性不孕症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思路,值得学习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大量临床和文献报道显示,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其之间的调节关系理解仍较为模糊,有待明晰.该文从现代医学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与中医肺、脾、肾的关系,中医"肺-脾-肾"轴的含义、功能、调节关系,"肺-脾-肾"轴与机体免疫稳态的联系,"肺-脾-肾"轴功能失调导致机体免疫紊乱的中医病机,以及基于"肺...  相似文献   

3.
中医辩证施治理论认为,人体“脾肾两虚”是导致佝偻病的主要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帮助消化吸收;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依赖於肾脏的功能健全,而脾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上,也就是说在生理上先天的肾滋养后天的脾,而后天的脾又来促进先天的肾。这就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辟  相似文献   

4.
血色病(tlemachromatosis)为一罕见的铁代谢紊乱疾病-由于过多的铁质沉着在肝、胰,心、肾、脾,皮肤等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损害。临床上有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化,糖尿病心脏扩大和性腺功能低下等症状。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患谈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曰庆教授对心肾不交理论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治疗男科疾病时常从心肾不交立论,强调交通心肾,同时注重调理肝胆脾胃。本文介绍了李曰庆教授治疗遗精、男性不育、男性更年期综合症、尿频、早泄5个临床验案,以展示李曰庆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的临症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在乳腺类疾病当中,乳腺增生症是占绝大部分的,中医称之为"乳癖"[1]。红金消结胶囊中的中药成分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并止痛消肿为治标之法,且以温补脾肾,平和阴阳的为治本之则。中医治疗上还是应该注重辨证施治,因此在治疗乳腺增生使用红金消结胶囊时注意观察疾病所处的发病阶段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即时调整和配合其他药物治疗[2]。  相似文献   

7.
介绍喻正科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等疾病范畴,其病机或为肺失宣降、脾胃虚弱、心肾不交,归根结底均为气机升降失衡所致。治疗强调气机升降相宜,具体组方从理肺调气或调畅脾胃或温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肺脏、脾胃、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皮持衡教授,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皮持衡教授专注于中医临床研究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内科和儿科疾病诊治,尤其对肾系病证,形成了自己的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独特治疗风格。学术上,皮持衡教授"循古拓今","师宗不泥古","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提出了治疗慢性肾病以"脾肾为本"的理论、慢性肾病病机"虚、湿、瘀、浊"论和治法交替"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论,谨守中  相似文献   

9.
有关骨质病变如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骨质疏松等疾患,在临床上颇为多见。 中医辩证施治理论认为,此症为“脾肾两虚”。脾为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源,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的。因此脾脏的功能健全,消化吸收能力就强,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依赖于肾脏的功能健全。如肾脏的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失眠、疲劳、烦躁、自我评价降低等一组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针灸治病具有应用广泛、疗效确定的特点,因此对抑郁症及其伴发的或继发的躯体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治病也要综合患者的症状,结合舌象、脉象等,经过辨证才能决定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抗抑郁剂治疗虽有较好疗效,但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过量的危险性和一定的禁忌证。针灸治疗该疾病,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施治,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性、周期性、自愈性的局部口腔粘膜破损疾患,西医目前缺乏有效根治手段.导师刘光伟教授擅从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该病,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在火,不外乎虚实两端,故以火为着眼点,提出了以和为主的治疗思想,及辨虚实、调寒热、分脏腑的治疗理论.根据疾病的病程、溃疡的特点及好发的部位将该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收口期"三期.急性期实火熏灼,火势较甚,病位在心、脾,以清实火为主,治以清热泻火,苦寒直折;缓解期中土伏火,病位在脾、胃,以泻脾胃伏火为主,治以补土伏火,甘温除热;收口期虚火上炎,病位在肝、肾,以滋补阴津为主,治以滋阴清热,引火归元.治火而不拘泥于火,根据火邪的特点及程度,因势利导,清温同用,消补兼施,使实火以清,虚火得降,邪气自除,溃疡转愈.  相似文献   

12.
<正>俞瑾教授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和上海市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等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近年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把骨质疏松症纳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近年来,许多学通过大量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的关键在肾,系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衡所致,从而采用中医“肾本质”理论施治,观察补肾中草药对骨质疏松骨代谢的作用机理。本就骨质疏松症的中草药的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明向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认为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病机在于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失衡。以脾为本,补气血阴阳消虚火,祛病邪清实热为基本治法,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1]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三焦气化失调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因虚致实,由实更虚.临床表现呈现缓慢进行性,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我院于2004年8月-2005年2月收治68例,均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使用调整免疫功能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各项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65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病例资料,对肝肾阴虚证、肾虚肝郁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分别施以补肾填精法、补肾养血舒肝法、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癌性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温补脾肾法。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温补脾肾法联合腹腔化疗在癌性腹水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多宗《素问·阴阳别论》之“二阳结谓之消”的观点从阴虚燥热立论,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曾提出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气短神疲、不耐劳累、容易感冒等正气虚弱的症状,辨证以气阴两虚者居多,治疗方面主张除滋阴清热之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吾师祝谌予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合并有大血管或微血管、神经病变时常常伴有瘀血表现,因而提出了糖尿病瘀血证的概念,并首创应用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对于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多倾向于是气阴两伤、脾肾两虚、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性、周期性、自愈性的局部口腔粘膜破损疾患,西医目前缺乏有效根治手段。导师刘光伟教授擅从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该病,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在火,不外乎虚实两端,故以火为着眼点,提出了以和为主的治疗思想,及辨虚实、调寒热、分脏腑的治疗理论。根据疾病的病程、溃疡的特点及好发的部位将该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收口期"三期。急性期实火熏灼,火势较甚,病位在心、脾,以清实火为主,治以清热泻火,苦寒直折;缓解期中土伏火,病位在脾、胃,以泻脾胃伏火为主,治以补土伏火,甘温除热;收口期虚火上炎,病位在肝、肾,以滋补阴津为主,治以滋阴清热,引火归元。治火而不拘泥于火,根据火邪的特点及程度,因势利导,清温同用,消补兼施,使实火以清,虚火得降,邪气自除,溃疡转愈。  相似文献   

20.
约有40%以上的乙型肝炎患者演变为慢性肝炎,患者多出现机体衰退性和失调性变化,中医辨证见阴虚、阳虚、气血虚弱、阴阳两虚及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湿热疫毒未清,郁于肝胆,滞留脾胃,肝脾受损,日久伤及其他脏腑而见诸多变证,中医治疗将调整患者整体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目标,以调整肝、肾、脾胃为主,兼清利湿热、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