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快速检测产品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评价方法,以保障快速检测行业发展,从而保障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发布了有关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的技术评价规范及标准,但是由于国内的评价标准发展较晚,目前我国针对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的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建议比较和研究国内外评价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评价管理模式,逐步确立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方法,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及快速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快检方法的评价管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在梳理和比较国内外相关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评价规范及标准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推断,将快速检测所获得的数据与食品安全监管中所使用的实验室方法检测数据相结合。结果基于贝叶斯推断,将快速检测筛查和实验室确证相关联进行评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快检方法的理论有效性。有必要将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确证检测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应的快检检出限值及假阳/阴性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验室方法检测数据对快速检测所获得的筛查结果进行评估,以提高风险筛查效能。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的评价标准,完善科学的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及快速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真菌及其所产危害物已成为食品中最为严重的污染之一。文章主要就近年来乳及乳制品中真菌污染概况以及真菌快速检测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对比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技术在乳品应用概况,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及开发新型检测体系,更好地监控乳品质量,推动乳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局限性,并对我国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反思,以期促进食品快速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下称《规范》),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忠兴 《中国油脂》2021,46(8):105-109
为了推动食用油安全危害因子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在油脂安全领域的发展及标准化进程,简述了当前我国食用油安全快速检测现状及食用油安全检测标准体系,展望了未来食用油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在食用油安全检测应用中的预期效益。未来食用油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必将朝着高通量、定量化、成套化及标准化的趋势发展,快速定量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油脂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带来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新阶段食品中,从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的角度分析,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技术手段。在近些年,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食品领域,病原菌快速检测研究引入了基因操作,这些技术手段大大推动了我国新阶段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快速检测仪器以其简便、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食品快速初筛检测的需求,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快速检测仪器分为实验室、在线和现场快速检测三大类,通过对免疫法、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PCR技术等与快速检测仪器相应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的阐述,综述了快速检测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产业发展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另外,鉴于实验室快速检测仪器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两类仪器的优势与劣势,移动实验室这一新型模式也将成为我国快检仪器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食品中铅超标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能对食品中重金属铅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发展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方法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铅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由于其本身具有靶分子广,成本低廉,易体外合成与修饰,操作简单与快捷,分子质量小,特异性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使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各检测领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质,同时非常适合于食品应急事件中的快速检测。本文简述目前我国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及其来源与危害,对传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及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铅中的检测进展作较详细的论述,并对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最后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铅中的检测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易于操作、价格便宜等特点,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于基层监管。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增强了对餐饮环节现制现售产品及流通环节快销产品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 提高了监管和执法效率。但由于基层监管人员相关专业力量的不足, 以及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使得基层监管人员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基层在用或拟采购快速检测产品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点,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提高食品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合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中问题的成因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以期使食品快速检测能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起到快筛快查、监管前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常规的食品检测技术具有耗时长、成本高等不足,不能满足对食品的日常监管,在此情况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发展进行介绍,系统整理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添加剂检测、农兽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和生物毒素检测项目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介绍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各项检测中应用所常用的检测方法和产品,如化学法、生物法和仪器法等,对不同快速检测方法的作用机理、使用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综述。同时本文指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呈现迅猛发展趋势,食品行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行业,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需求,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在食品行业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各种食品问题也随着而来。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应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基于此出现了许多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其中将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在食品检测中,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以及质量,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以确保食品检测高质、高效完成。本文深入分析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基于实际,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提升快速检测技术,不断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性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种类逐渐多样化,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于食品检测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改善,这对于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食品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食品的整体性能,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息息相关,但食品检测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愈发重视摄入食物的安全卫生状况,对于食品微生物提出了更高的检测要求,而快速检测方法成为更直接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并得以广泛发展应用。本文分析了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并指出了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以为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我国食品发展行业中出现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快速检测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检测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及检测出监测数据,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食品快速检测措施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得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高度关注和重视,加之食品的种类和来源十分复杂,导致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广且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食品检测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食品标准是食品检验中评价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理论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食品标准体系, 为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和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但在实际应用中食品标准仍然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食品标准使用现状, 简要分析我国当前食品检验中标准存在的突出问题, 论述缺乏食品分类标准、缺少限量判定标准和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标准缺失的现状; 描述现存产品标准交叉、检测方法标准不统一、检测方法标准与判定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 举例说明检测方法标准自身存在不适用的问题, 并简要阐述涉及专利的食品标准使用的局限性,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以期为今后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协调性、适用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快速检测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食品安全法》等法规明确了食品快速检测的法律地位,奠定了其应用基础。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发布的商品化快速检测产品评价规范。这些规范对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快速检测产品评价工作起到了借鉴作用,有助于快速检测产品评价规范的优化和改进。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农业部门等相关机构为了促进食品快速检测的发展,发布了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意见、产品评价规范、方法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等机构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促进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工作。食品快速检测相关的法规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尚存在许多欠缺和不足,抽样、专用辅助仪器设备计量/校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尚处于大量缺失状态,另外食品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严重不足。本文结合食品快检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对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品风味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重要属性。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依赖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但无法展示食品的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信息,不能实现综合评价食品风味品质;人工感官分析可靠性高,但易受主观性影响且再现性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则基于人类感官仿生技术开发,将传感器阵列与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模式识别系统结合,从而对食品风味进行检测、评价,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再现性好等优势,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电子鼻、电子舌和电子眼等智能感官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智能感官技术在食品风味品质评价、食品新鲜度检测、食品真实性鉴别、产地溯源检测及其他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探究了智能感官技术结合仪器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风味评价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食品营养品质是食品的重要属性之一。开展储藏加工过程营养品质的快速无损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品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它将光谱信息和成像数据结合起来,利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对数据进行筛选建模,进而构建食品品质快速无损高效准确评价方法。本文对近五年国内外多光谱成像技术在肉类、果蔬和粮油作物营养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主要涉及到食品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固形物、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含量及变化。同时对多光谱成像技术目前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研发出可以应对复杂工业生产环境的在线多光谱成像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