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进钉参数,为进钉瞄准器的研制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男20例,女20例)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经髂前上棘(A)和髂后上棘(B)的骨性最突出点的连线中点M做一平面(γ)垂直于AB,在髋臼后柱的γ截面上模拟置人虚拟圆柱体,该圆柱体从髂翼内侧的穿出点(O)即为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弓状缘上取点D,使OD成为入钉点与弓状缘之间的最短距离,连结OD,G点为骶髂关节最前缘,连结DG.测量OD、DG的距离、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拉力螺钉与冠状面的夹角(α)及与矢状面的夹角(β). 结果 OD距离平均为(13.62±2.19)mm,DG距离平均为(15.27±4.01) mm,能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平均为(116.65±7.19) mm,α夹角平均为15.47°±4.01°,β夹角平均为6.65°±2.93°.男、女性在DG距离、β夹角、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D距离及α夹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顺行拉力螺钉置钉的解剖学参数,术中置入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是可行的,可作为研发进钉瞄准器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经S_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收集50个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经皮托力螺钉固定.测量S_1椎弓根的宽和高、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进针点至S_1椎体对侧前皮质和髂后上棘的距离.结果 S_1椎弓根的宽和高分别为(20.43±1.63)mm和(20.26±0.99)mm;2枚螺钉的进针点均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连线上方,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分别为(49.87±6.80)mm和(51.11±7.15)mm.螺钉平行进入S_1椎弓根,与髂骨翼后外侧面垂直,与冠状面和欠状面的夹角分别为18.35°±5.20°和77.62°±3.98°.进针点到S1椎体对侧前皮质的距离分别为(76.08±4.32)mm和(77.62±3.98)mm.骶髂关节拉力螺钉的长度、S_1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进针点到髂后上棘的距离、进针点与冠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成人在S_1椎弓根水平均町置入2枚直径为6.5 mm的拉力螺钉,钉道参数的解剖学测量为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拉力螺钉经前柱固定髋臼后柱、后壁的解剖通路。方法收集30例正常成人半骨盆CT数据并重建骨盆髋臼模型,在改良Stoppa入路可见范围内模拟螺钉由髋臼前柱向后柱、后壁置入。测量参数:入钉点与髋臼顶点距离(H1),入钉点与真骨盆内缘的距离(H2),由入钉点向髋臼后壁下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1),由入钉点垂直真骨盆面向髋臼后壁中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2),由入钉点向髋臼后壁上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3),由入钉点向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4);髋臼下部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置钉夹角(A1),髋臼上部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置钉夹角(A2),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螺钉夹角(A3),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进钉点和骶髂关节前缘与真骨盆内缘交点连线的夹角为(A4),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髂骨翼平面夹角为(A5)。结果男性组模拟置钉后L1、L2、L3、L4明显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H1、H2、A1、A2、A3、A4、A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3D打印模型(2例男性髋臼及2例女性髋臼)经自制导向器置钉后验证成功。结论在改良Stoppa入路可显露的骨盆范围内,由髋臼前柱固定髋臼后柱、后壁的螺钉安全通路存在,并且经3D打印模型置钉验证成功。  相似文献   

4.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於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逆行法沿后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窝的穿出点为P点,作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基底下缘,由P点向AB作垂线,与AB相交于D点,然后测量以下数值:1.测量AB、AD、PD的距离;2.测量仰卧位时后柱克氏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与矢状面的夹角β;3.测量髋臼后柱截面的半径;4.测量后柱克氏针在骨皮质内的长度。结果PD是AB的中垂线。PD的距离男性为1.62±0.23cm,女性为1.51±0.10cm;夹角α男性为24.3±2.0°,女性为24.0±1.3°;夹角β男性为25.9±3.1°,女性为14.7±2.0°;后柱截面半径男性为10.18±1.24mm,女性为8.57±0.82mm;后柱克氏针长度男性为11.6±0.8cm,女性为10.2±0.5c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经髋臼前柱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2只成人尸体骨盆标本,共44侧髋臼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髋臼前柱横断面形状,测量髋臼前柱螺钉固定在髂骨翼外侧面的进针点、进针方向、钉道直径、进针点至闭孔沟的距离。结果髋臼前柱横断面呈近似直角三角形,钉道直径10.5±0.8mm;螺钉进针点位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坐骨大切迹和髂前上棘连线上方9.2±2.4mm,距坐骨大切迹38.5±3.8mm;螺钉进针方向于水平面与中心线夹角为40.7±3.8°,矢状面向尾端成角54.2±5.5°。钉道长度84.1±6.2mm。并设计出髋臼前柱螺钉固定导向器。结论髋臼前柱可接受1枚直径6.5mm、长70mm的螺钉,螺钉进针点位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坐骨大切迹和髂前上棘连线上方10mm,距坐骨大切迹40mm。螺钉进针方向于水平面与中心线夹角40°,矢状面向尾端成角55°。髋臼前柱螺钉固定导向器将提高前柱螺钉固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髋臼后柱顺行骨通道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64排螺旋CT扫描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骨盆数据,建立志愿者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出髋臼后柱几何骨通道螺钉钉道和两个任意钉道。测定未置入螺钉及置入螺钉时髋骨和螺钉的Von Mises应力与位移。[结果]有螺钉固定的骨盆皮质骨应力比正常骨盆稍大,使用几何螺钉时骨盆皮质骨应力最小,随着载荷的增大,各组模型皮质骨承受Von Mises应力均显著增加(P0.05);无论骨盆是否有螺丝钉,骨小梁应力几乎相同,相同载荷下,正常髋骨受力应力最小,自由钉道2组螺钉受力最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骨盆的位移明显大于螺钉固定的骨盆位移,各载荷条件下,几何钉道螺钉所承受应力最大(P0.05),但几何钉道螺钉固定的骨盆位移最小(P0.05)。随着载荷力的增大,各组螺钉所受应力逐渐加大(P0.05)。[结论]几何钉道的螺钉发生应力集中大,但位移较小,是髋臼后柱骨折顺行骨通道螺钉置入的最优骨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柱锁定重建板、锁定重建板联合拉力螺钉及双柱拉力螺钉治疗髋臼横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2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随机分为5组(n=4),制备髋臼横形骨折模型。A组采用前柱锁定重建板固定,B组采用后柱锁定重建板固定,C组采用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固定,D组采用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固定,E组采用双柱拉力螺钉固定。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对各组标本加载载荷至3倍体质量,测量骨折端纵向位移,计算剪切刚度,比较各组稳定性。结果载荷为体质量3倍时,A、B组纵向位移均大于C、D、E组,剪切刚度小于C、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纵向位移显著大于A组(P0.05),A、B组间剪切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纵向位移及剪切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臼横形骨折,锁定重建板联合拉力螺钉固定其稳定性与双柱拉力螺钉相似,优于单柱锁定重建板固定;而前柱锁定重建板稳定性优于后柱锁定重建板。  相似文献   

8.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104-1110
[目的]评估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双柱钛板(A)、单纯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及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C)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在5种标准步态下,对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各种步态下,三种内固定及正常模型进行比较,骨折线上各节点的平均位移大小为C0.05)。[结论]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CT测量数据,为跨骶骨的髂一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2年问在我院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资料,男、女各60例,分别测量骨盆后环在髂后上棘水平双侧髂骨最佳进针点之间连线的距离以及该连线距离骶管后缘和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通过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来表示,以获得最佳进针范围。结果髂后上棘高点距离最佳进针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男性为(1.66±0.358)cm,女性为(1.38±0.267)cm;最佳进针点连线距离骶管后缘的垂直距离男性为(0.76±0.204)cm,女性为(1.34±0.328)cm;髂后上棘水平在安全进针范围内双侧髂骨外板之间的距离的平均数值,男性为(11.56±0.652)cm,女性为(12.36±0.968)cm。结论跨骶骨的髂一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12.
髋臼后柱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临床应用髋臼后柱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6具成人骨盆标本,行后柱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分别测量螺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与矢状面的夹角、钉长,以及使用三维CT重建图像测得拉力螺钉的最大直径等。结果对于髋臼后柱骨折,拉力螺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9.7°±2.3°、与矢状面的夹角为8.0°±2.5°,最窄处直径为(9.0±1.0)mm,平均钉长为(11.7±0.5)cm。结论髋臼后柱骨折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12-1315
[目的]探讨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微创切口插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14年5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4例,采取耻骨上支和髂嵴两处小切口,行骨膜下剥离,形成髂骨嵴经髋臼前柱到耻骨支的隧道,根据髋臼前柱正常解剖结构,预折弯重建钢板放入隧道内,在耻骨上支给予2枚螺钉固定,维持髋臼前柱解剖连续性,在髂骨翼处给予3枚左右拉力螺钉,对髋臼前柱骨折端起到加压作用。[结果]随访6~39个月,平均16.9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可1例,总优良率95.8%,髋关节功能情况根据改良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髂腹股沟微创入路插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95-1501
[目的]测量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参数。[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完整骨盆CT扫描数据男女各15例(男女各30侧半骨盆),应用Mimics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手术逆行置入髋臼前柱虚拟螺钉,调整好螺钉位置后测量螺钉长度、进钉点、进钉方向;通过软件的重切割功能,制作35层髋臼前柱系列截面,测量截面中螺钉所通过位置(即钉道)的直径。[结果]髋臼前柱可置入螺钉的最大工作长度男女分别为(119.79±8.71)mm、(104.10±5.84)mm;进钉点(P)到耻骨上支上缘(A)、耻骨联合(B)的垂直距离男性分别为(19.69±2.79)mm、(18.80±3.35)mm,女性分别为(18.27±2.13)mm、(22.92±3.34)mm;螺钉与冠状面、矢状面、横切面的夹角男性依次为(16.18±5.37)°、(41.76±4.78)°、(43.30±5.55)°,女性依次为(17.16±5.53)°、(43.12±3.90)°、(41.36±4.59)°;螺钉长度和PB男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钉方向和PA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柱钉道最狭窄处位于第5层,该层截面中钉道直径男女分别为(11.43±1.24)mm、(8.75±0.95)mm,男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者建议国人男性使用直径为6.5 mm的螺钉,女性使用直径为5.5 mm的螺钉;进钉点男女稍有不同,在螺钉经过耻骨上支的中部和髂窝平面处两个狭窄地方时,应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69-2073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构建髋臼前柱表面信息数据库,设计符合髋臼前柱表面形态、具有成角稳定性的解剖锁定钢板。[方法]采集146例全骨盆,男94例,女52例,年龄18~78岁,平均43.6岁。将所获取骨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直径大小。再将三维重建数据转入3-matic 9.0软件中,设立截取平面,测量髋臼危险区大小、四方区-髂窝夹角,并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两款髋臼前柱解剖锁定钢板。最后将设计好钢板模型导入数码铣床制作成实体。[结果]男女髋臼直径分别为(57.37±3.10)mm、(53.28±3.37)mm,髋臼危险区大小分别为(51.76±2.94)mm、(48.18±2.7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四方区-髂窝夹角比较中,男性(116.07±2.88°)和女性(114.67±2.69°)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的各型号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表面吻合良好,抽取不同大小髋臼三维图像进行匹配,匹配程度高。所有预设螺钉打入方向均可完全避开髋臼。[结论]髋臼前柱解剖结构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与髋臼大小、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设计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形态匹配度高,锁定螺钉方向可完全避开髋臼,为复杂髋臼前柱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且后壁骨块未予固定的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5月—2021年1月对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1.4±15.5)岁.前柱采用钢板固定,后柱采用后柱拉力螺钉固定,后壁不予固定.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本组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皮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骨折导向装置数字化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100例正常成人骨盆(200例半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模型,以髂前上棘(A)与髂后上棘(B)骨性突出点,S_1棘突顶点为置钉平面(CP1),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骨性突出点连线后1/3为进针点,探索安全置钉终点(O)到S_1棘突定位点的最大、最小轴心距离(SO_1,SO_2)及置钉安全长度。根据此结论设计导向装置。[结果]200例三维半骨盆置钉平面有180例(90.0%)平均分割S_1椎弓根狭窄处,良好14例,差6例,成功率为97%。在成功置入平面骨盆模型中置入模拟螺钉,测得男性MSO_1为(37.64±7.26)mm,MSO_2为(60.74±11.43)mm,FSO_1为(35.15±7.17)mm,FSO_2为(55.89±11.17)mm。利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中t值分别为12.574,24.122,11.434,17.213;男女SO_1、S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P1为操作平面,AB连线后1/3为进针点,O点为置钉终点可作为导向装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S2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CT和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洪华兴  潘志军  陈欣  徐刚 《中国骨伤》2004,17(9):527-530
目的 :为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个骨盆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 ,测量经S2 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钉道直径、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和椎弓根中心距离、S2 椎弓根横断面形状。结果 :螺钉进针点在髂后下棘前方 2 8 7mm (15 0~34 5mm) ,坐骨切迹上方 15 3mm(10 0~ 2 2 0mm) ;进针方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且与髂骨翼外侧面夹角为 6 2 4°(5 5°~ 72°) ;钉道直径为 11 5mm (8 5~ 14 0mm) ;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距离 6 4 7mm(5 5 3~ 77 6mm) ;进针点至S2 椎弓根中心距离为 5 3 1mm(45 3~ 6 4 8mm) ;S2 椎弓根横截面呈三角形。结论 :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应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30mm ,坐骨切迹上方15mm ;进针方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且与髂骨翼外侧面夹角为 6 0°;S2 椎弓根钉道直径较小 ,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选择直径较小的短螺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成人尸体髂骨形态解剖学及影像学相关数据的测量与分析,探讨Galveston 固定中最理想的髂骨钉置入路径.方法 保存完好的5具10侧新鲜尸体半骨盆,性别不限.于髂骨Chiotic线上方15 mm处每5 mm平行于该线截骨,直至髋臼上缘.分别测量截骨面髂骨钉置入有效路径长度、峡部位置及内径宽度.50例成人患者(性别不限)行骨盆CT三维重建.分别测量Click点至髂前下棘下缘(A)、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下缘(B)、髂后上棘至髋臼上壁(C)三条路径的有效路径长度,以及峡部内径宽度及峡部与进钉点的距离.结果 与尸体髂骨测量结论一致,影像学测量结果示路径A拥有最长的有效路径长度,男性平均(137±8)mm,女性(130±11)mm.经由路径A、B可支持两枚髂骨钉的置入,两路径均允许置入男性长度100 mm,直径8 mm,女性长度80 mm,直径6~7 mm髂骨钉.结论 相对于传统髂骨钉置入路径,Click点至髂前下棘下缘允许更长髂骨钉的置入而穿破髋臼的风险更小,为Galveston固定中髂骨钉置入最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S1、S2加长骶髂螺钉可置钉区域的相关指标,为加长骶髂螺钉固定的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6名成人进行骨盆CT扫描,对S1、S2加长骶髂螺钉可置钉区域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对进钉点作量化定位。对上述指标行统计学描述,并对左右两侧、S1、S2两节段、S1、S2各自不同层面的同种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模拟左右两侧置钉的相关测量所得同种数值无显著性差异;S1、S2加长骶髂螺钉安全置钉区域的髂骨长度均>16 mm;S1、S2可置钉区域的宽、高均>7.3 mm,且整体而言S1比S2具有更大的宽度值和高度值;加长骶髂螺钉最佳进钉点的量化定位参考范围,S1:髂后上棘前方42.21~63.69mm,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32.77~53.75mm。S2:髂后上棘前方22.68~54.28 mm,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14.06~33.70 mm。[结论](1)S1、S2加长骶髂螺钉的置入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2)同一节段左右两侧置入加长骶髂螺钉的各项指标无差异;(3)螺纹长度为16mm的7.3 mm部分螺纹空心钉和6.5 mm部分螺纹松质骨螺钉均可作为加长骶髂拉力螺钉使用;(4)S1、S2均有置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