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溅渣层形成和对炉衬保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浏  佟溥翘  崔淑贤 《钢铁》1999,34(11):19-22
通过对溅渣转炉残砖的成分和矿相分析,讨论了高FeO炉渣溅渣形成的溅渣层化学成分变化和岩相结构特点;分析提出溅渣层的形成机理和对炉衬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证明,溅渣结合层的化学成分与终渣有明显的差别。结构  相似文献   

2.
溅渣护炉小型热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溥翘  崔淑贤  刘浏 《钢铁》1998,33(11):23-25,22
为了深入研究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在试验室进行了溅渣护炉小型热模拟试验。发现在溅渣前后渣的矿相结构发生了变化等现象。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操作工艺对溅渣高度与厚度的影响及溅层与炉衬的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3.
周俐  刘国平 《炼钢》2002,18(2):22-24,34
转炉溅渣层的物相结构及耐侵蚀性与调整后的转炉终渣成分有关,它的蚀锅主要发生在转炉冶炼中后期,其原因是转炉中后期炉渣的化学侵蚀和溅渣层在高温下的熔化。  相似文献   

4.
对转炉炉衬溅渣层的结合机理和侵蚀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对影响溅渣的各种工艺因素。通过对转炉渣系的分析,调整溅渣护炉的工艺参数,优化溅渣护炉的工艺条件,达到了质量和成本最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转炉溅渣护炉的炉渣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副枪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取样、测温和对炉衬残砖的化学成分、岩相、流动温度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宝钢转炉溅渣护炉炉渣的控制及炉衬侵蚀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终渣MgO含量应控制在10 % 左右、溅渣层的熔损主要发生在炉温较高的吹炼后期,而镁碳砖的侵蚀是由于炉渣渗入镁碳砖的气孔和裂缝中,使其脱碳和渣化,在高温下流入渣层所致。  相似文献   

6.
从炉渣对炉衬和溅渣层的侵蚀机理入手,提出了兼顾冶金和溅渣双重效果的直接造渣工艺,探讨了终渣碱度、MgO、FeO含量等的调整范围,分析了溅渣操作中枪位、时间等的控制和炉底上涨的原因,以期更好地运用溅渣护炉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转炉溅渣护炉机理角度,对炉衬损坏、溅渣层形成、终渣调整、溅渣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完善了现有的溅渣工艺,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梅山转炉溅渣护炉的实践,从炉渣的特点、溅渣层的形成及保护炉衬机理、溅渣护炉工艺及参数选择等方面加以分析,对进一步提高梅山复吹转炉溅渣护炉的效果及溅渣护炉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转炉溅渣层炉渣的分熔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热模拟条件下,研究了转炉冶炼升温过程中粘附在炉衬上的溅渣层炉渣的物理化学变化。当温度达到1 350~1 380 ℃时,首次观察到溅渣层炉渣的分熔现象。实验过程中渣样重量、渣中TFe 含量及岩相组成三方面的变化情况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研究这一现象为正确制定炉渣调整工艺,进一步提高炉衬寿命及了解溅渣层在冶炼过程中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转炉炉衬溅渣层的结合机理和侵蚀机理,分析了影响溅渣的各种工艺因素。提出了出钢前利用副枪TSO探头测出的炉渣氧电势数据得出冶炼终点炉渣中Fe O的含量,通过调整炉渣中Fe O含量控制溅渣层的分熔特性,达到减少溅渣层分熔量,提高溅渣层对炉衬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宣钢150 t复吹转炉为例,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影响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终渣成分的控制,采用改质剂对转炉终渣成分进行调整,降低渣中FeO含量和炉渣温度,提高MgO含量和炉渣熔点及粘度,有利于改善炉渣与炉衬的粘结效果,并提高溅渣层的耐蚀性能,缩短溅渣起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炉渣中铁的氧化物与炉衬中石墨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转炉溅渣护炉对钢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炉采用溅渣护炉时溅渣层在下一炉冶炼过程熔入炉渣、能够促进石灰溶解、加速成渣过程。吹炼终点时溅渣怀未溅渣次钢中氧、磷、硫、氮平均含量基本相同,溅渣护炉对钢的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A slag layer is formed when slag is splashed onto refractory lining in BOF slag splashing process.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slag layer and the adhesion of the slag layer to the lining refractory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slag splashing and BOF lining lif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dhesive behaviour of slag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 to lining refractories. It is shown that the slag can adhere to MgO particles in MgO‐C bricks well and no reac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MgO particles and the slag layer, but a gas gap exist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lag layer and the MgO‐C matrix and there are iron granules within the slag layer, when the FeO content in the slag is high. The adhesion of the slag layer to the lining refractory can be improved with decreasing FeO content in the slag and lower carbon content in the MgO‐C bricks. BOF refractory lining life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due to better adhesion, high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stronger wear‐resistance of the slag layer.  相似文献   

14.
根据溅渣层的侵蚀机理,改进冶炼低碳钢时的操作工艺,优化溅渣护炉工艺,提高了溅渣层的抗侵蚀能力,延长了炉衬寿命。  相似文献   

15.
新余钢铁公司25 t转炉溅渣护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缩小的冷态模型,对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5t顶吹转炉的溅渣护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吹气体流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炉衬的溅渣密度;当气体流量为7000m^3/h时,最佳枪位为1.4m;从整个炉衬的溅渣密度来看,最佳渣量为8%-10%,综合考虑炉衬和炉帽的溅渣量,最佳渣量为10%。将以上溅渣工艺参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采用改渣剂对高氧化铁终渣成分进行调整,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转炉平均炉龄由2238炉增加到8721炉,最高炉龄达到11675炉。  相似文献   

16.
转炉溅渣动力学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转炉溅渣的水模型研究,提出炉内溅渣的两种动力学机制:发生在转炉上部的气流喷射溅渣和出现在转炉下部的熔池浪涌溅渣。合理平衡两种溅渣机制的综合作用,得到最佳喷吹压力和溅渣枪位,以获得最大的溅渣量。根据上述两种动力学机制,分析炉内氮气射流与液态渣池的作用规律,提出了溅渣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滴法研究了2种情况下转炉渣与炉衬耐火材料的润湿性。当转炉渣与耐火材料直接接触时,转炉渣不熔化,当用刚玉坩埚将两者隔开时,界面处发生反应性润湿,动态接触角随温度升高而单调减小,铺展面积随时间成线性增加。渣中FeO含量由于镁碳砖基板表面的碳及中间产物CO的还原而降低,导致炉渣熔化性温度升高而未熔化。液态熔渣沿镁碳砖表面的气孔和裂纹向基体内扩散、渗透,渣中铁氧化物与镁碳砖机体内的MgO反应生成含高熔点相的黄色渗透层,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从而解释了炉渣与耐火材料的粘附机制,为优化溅渣护炉工艺,合理调整炉渣成分和选择耐火材料等工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