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汤海  胡作英  杨霆 《金属学报》2001,6(1):12-14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AT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 对SHR 的降压疗效及其逆转心肌肥厚作用的影响。方法 18 只14 周龄雄性SHR 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小剂量valsartan 组、大剂量valsartan 组, 另设WKY 正常对照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valsartan 8mg·kg-1、valsartan 24 mg ·kg-1, 每日1 次灌胃给药, 持续8 wk 。结果 药物干预各组SHR 动脉收缩压(SBP)水平明显下降, 尤以大剂量valsartan 组SBP 下降最显著;药物干预各组LVM/BW、TDM均明显减低。结论 不同剂量AT1 拮抗剂均有明显的降低SHR 的SBP 作用, 能明显抑制左室肥厚进展;大剂量用药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BWYJ对高血压模型和正常大鼠血压及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高血压和正常大鼠静脉及灌胃给药,观察血压变化;利用麻醉开胸测定猫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侧脑室给药、猫在体瞬膜神经肌肉标本初步探讨降压机制。结果: BWYJ1.2及2.4mg·kg-1iv,降低正常及高血压大鼠收缩压(SAP)和舒张压(DAP),且随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加,作用时间延长。BWYJ10、20及40mg·kg-1灌胃给药,降低清醒正常大鼠SAP(最大效应分别下降4.6%、13.0%、16.8%)和DAP(分别下降7.1%、17.9%、20.5%),3h后恢复。BWYJ5、10及20mg·kg-1灌胃清醒高血压大鼠,降低SAP(下降7.3%、16.5%、20.4%)和DAP(8.5%、14.8%、24.5%),强于正常大鼠且时间明显延长。麻醉猫十二直肠给药,BWYJ2.5mg·kg-1仅DAP、LVWI降低,BWYJ5mg·kg-1使SAP、DAP、TPR、±dpdtmax及LVWI明显降低,其他无明显变化。结论: BWYJ静脉或灌胃给药对正常和肾性高血压大鼠产生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与中枢、神经节无关。  相似文献   

3.
王桂英  龙超良  汪海 《金属学报》2004,9(3):253-25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种类的钾通道开放剂(potassium channel openers, KCOs) 埃他卡林(Iptakalim,Ipt) 和吡那地尔(pinacidil, Pin) 联用降压作用的特征。方法:用无创性套尾法观察药物对清醒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Pin 在2.0 和4.0 mg·kg-1剂量下, 可剂量依赖性降低清醒大鼠的血压, 加快其心率。Ipt 在2.0, 4.0 和8.0 mg·kg-1剂量下, 可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 但不影响心率。Ipt (2.0 ~8.0 mg·kg-1) 与Pin(4.0 mg·kg-1) 合用时, 其降压作用产生协同效应, 但加快心率的作用与Pin 相同。结论:Ipt 和Pin 降压特点不同, 二者联用的降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
薛浩  高敏  刘国树  汪海 《金属学报》2005,10(5):489-493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盐酸埃他卡林(iptakalim hydrohloride, Ipt) 对自发 性高血压大 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肾组织 KATP 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SHR 于第 12 周龄进入实验, 实验设 Ipt 1、3 和 9 mg°kg-1°d-13 个剂量组, 盐酸苯那普利(benazepril) 3 mg°kg-1°d-1治疗组及 SHR 空白对照组, 另设同周龄同种属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WKY) 为正常对照组, 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 12周, 观察盐酸埃他卡林对血压和肾组织 K ATP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 SHR肾组织SUR2、Kir6.1、Kir1.1 mRNA 表达较WKY 大鼠明显升高, 盐酸埃他卡林 1、3、9 mg°kg-1°d-13 个剂量组治疗后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下调肾脏高表达的 Kir6.1、Kir1.1mRNA 水平, 而对 SUR2 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盐酸埃他卡林对 SHR 降压治疗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影响Kir6.1、Kir1.1 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用肠镜检查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n=33)、D组(n=33),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D组先 0.1 μg·kg-1·min-1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0.1 μg/kg),P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 mL 后,再 2 μg·kg-1·min-1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完成后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30~50 m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 丙泊酚总用药量,可唤醒时间P组明显高于D组 ( P<0.05);D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组(P<0.05);用丙泊酚实施无痛麻醉过程中均可导致循环抑制,心率加快,右美托咪定对循环影响小,能导致心率降低,可拮抗丙泊酚的心率加快作用(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能协同丙泊酚的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褐藻氨酸的降压作用。方法 用肾外包扎法使大鼠形成肾性高血压模型。模型组分为高剂量组(300 μg/kg), 低剂量组(150 mg/kg), 并设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均行灌胃, 每天1次, 共20 天。结果 低剂量组大鼠血压降低20.2%, 高剂量组降低26.2%,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褐藻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山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HR 35只,随机分为SHR(蒸馏水 5 mL·kg-1·d-1,n=7)模型组、复方山菊高、中、低(0.45、0.15、0.05 g·kg-1·d-1,n=7)剂量组、卡托普利(0.03 g·kg-1·d-1,n=7)阳性对照组,另设WKY(蒸馏水 5 mL·kg-1·d-1,n=7)阴性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6周,每天1次。尾袖法每两周测定大鼠动脉血压。16周后,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复方山菊剂量的增加, 主动脉的病理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动脉中膜胶原面积逐渐减小,胶原纤维沉积逐渐减轻;主动脉TGF-β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eNOS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复方山菊可明显减轻主动脉的病理损伤,减少主动脉胶原纤维沉积,下调TGF-β1及上调eNOS蛋白的表达,对SHR主动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汪芳  王莉  华潞  胡颖  康健  张阴凤  李一石 《金属学报》2005,10(7):760-763
目的: 观察连续口服胺碘酮600 ~ 800 mg·d-1对健康受试者心率、心律的影响。方法: 16 名健康男性, 每日600 mg 或800 mg 连续分次口服胺碘酮。服药至出现各种缓慢心律失常时停药。试验过程严密监测心电图(ECG) 和24 h 动态心电图(Holter) 。结果: ECG: 胺碘酮800 mg 组服药1 d 后白昼心率即有明显下降, 停药3 周恢复至药前水平;用药后ECG 最早出现的改变为PR 间期延长。Holter: 服药3 d 时胺碘酮800 mg·d-1组平均心率及24 h 总心率数较用药前明显减低。停药1 周两组平均心率及24 h 总心率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最早表现为P-R 间期延长, 与剂量呈正相关, 提示服用胺碘酮时应重视对PR 间期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应。方法 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 组,每组6只。其中3 组分别灌胃缬沙坦8 mg·kg-1、24 mg·kg-1和苯那普利1mg·kg-1,对照组和6 只正常大鼠给生理盐水。结果 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沙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最大,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T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24mg·kg-1)组的TDM 和心脏湿重/体重(HW/B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均具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缬沙坦(24 mg·kg-1)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较苯那普利(1mg·kg-1)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空愎和餐后口服洛美沙星200 mg后,显示食物可使该药物吸收过程明显延长,T1/2 ka分别为0.39±0.18和0.47±0.20 h,Tmax分别为1.3±0.3和1.6±0.4 h,但Cmax下降不明显。单剂量空復口服洛美沙星 200, 400 和 600 mg 后,Tmax分别为 9.8±2.9, 10.7±4.0 和 11.2±3.9 h, Cmax分别为1.5±0.4, 2.4±0.8和3.8±0.9 mg·L-1, AUC0-∞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剂量静脉滴注药物600 mg后Cmax为3.1±0.9 mg·L-1。与单剂量给药相比,400 mg, bid连续口服7d后的Cmax和AUC0-∞均显著增加,蓄积因子为1.45; 600mg,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时AUC0-∞比单剂量给药增加不明显,蓄积因子为1.10;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在各种给药条件下,洛美沙星原型药物24 h尿排出率均在50%左右。结论 体内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心肌Na+-K+-ATP 酶和Ca2+-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24 只雄性14 周龄SHR 分为生理盐水组、苯那普利1 mg·kg-1 组、缬沙坦8 mg·kg-1组和缬沙坦24 mg·kg-1 组, 每组6 只,并另设6 只同龄雄性Wistar Kyoto 大鼠作为对照。分析Na+-K+-ATP 酶和Ca2+-ATP 酶活性变化。结果 (1) SHR 的心肌Na+-K+-ATP 酶1.99±0.57和Ca2+-ATP 酶活性2.25±0.46均低于WKY大鼠3.43±0.62、4.35±0.60;(2)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心肌Na+-K+-ATP 酶活性起增加作用;(3)Ca2+-ATP 酶活性的提高仅见于24 mg·kg-1 缬沙坦组。结论 SHR 心肌Na+-K+-ATP 酶和Ca2+-ATP 酶均呈受抑状态,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均能改善心肌Na+-K+-ATP 酶活性, 但对Ca2+-ATP 酶改善仅见于较大剂量的缬沙坦。  相似文献   

12.
段小春  王晋明  王芳  李恒  秦晋梅 《金属学报》2004,9(10):1137-1141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和WKY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的浓度和表达及缬沙坦与螺内酯对SHRIGF-1 的影响, 探讨IGF-1 与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方法: 将18 只6 周龄SHR 随机分成3 组, 每组6 只。其中2 组分别灌胃缬沙坦30 mg·kg-1·d-1和螺内酯20 mg·kg-1·d-1, SHR 阳性对照组给正常饮水, 并与雄性同周龄WKY 大鼠比较。实验期为13 周, 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IGF-1 的浓度, 免疫组化法检测4 组大鼠心肌IGF-1 的表达。结果: SHR 对照组IGF-1 表达和浓度均明显高于WKY 组(P<0. 01),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IGF-1 较SHR 对照组下降(P<0. 01), 而且缬沙坦组比螺内酯组下降的更明显(P<0. 05), 两组血压、LVM/BW 均显著低于SHR 组(P<0. 01) 。结论: IGF-1 在肥厚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加, 而缬沙坦和螺内酯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抑制IGF-1 的表达, 提示IGF-1 在心肌肥厚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丹  于榕  鲁映青  姚明辉 《金属学报》2004,9(9):1030-1032
目的: 观察孕酮和孕烯醇酮硫酸盐对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记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东莨菪碱造成小鼠记忆损伤的模型, 应用被动避暗试验测定潜伏期以评价记忆成绩。结果: 小鼠给予东莨菪碱(1 mg·kg-1, ip) 后, 其潜伏期显著减少, 表明造成了明显的记忆损伤。孕酮(1, 10 mg·kg-1, sc) 和孕烯醇酮硫酸盐(1 mg·kg-1, sc) 均可以在被动避暗试验中减轻东莨菪碱引起的记忆损伤。结论: 孕酮和孕烯醇酮硫酸盐可改善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14.
杨迎暴  朴英杰 《金属学报》2002,7(3):193-19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使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对脊髓损伤(SCI) 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重物下落撞击法制备成年大鼠的SCI 模型, 于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给予Res 50, 100 mg·kg-1 和甲基强的松龙(MPSS)100mg·kg-1, 测定SCI 后1, 24, 48 h 时Res 组受损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 及活性氧(ROS) 水平, 并与MPSS 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Res 50mg·kg-1与100 mg·kg-1均能够显著提高SCI 后损伤部位SOD 水平和抑制MDA 产生(P<0.01), 以48 h 为最明显;显著降低ROS 水平(P<0.01), 也以48 h 最大, 抑制率大于40 %;且有明显剂量依赖性, 作用与MPSS 相当或更优。结论: Res 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 对脊髓损伤有潜在的保护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冗7-硝基丨吐(7-nitro indazolei,7-NI)对兔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调节作用。方法: 20只日本大耳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经腹腔注射2 ml花生油;7-硝基吲唑组经腹腔注射50 mg·kg-17-硝基吲唑。20 min后经颈外静脉连接Graseby 3 500注射泵进行靶控输注(TCI),以咀嚼反射消失作为浅麻醉标志,测定达浅麻醉状态所需异丙酚TCI血药浓度、双频指数(BIS)值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值。对照组达浅麻醉状态后再次经腹腔注射50 mg·kg-17-硝基吲唑,观察BIS值、HR-VI值变化。结果: 50mg·kg-17-硝基吲唑显著降低兔达浅麻醉状态时所需TCI农度。对照组达浅麻醉状态后再次注射50 mg·kg-17-硝基吲唑麻醉深度表现加深趋势,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硝基吲唑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nNOS活性增强异丙酚麻醉效能,提示中枢NO/cGMP信号转导途径在异丙酚全麻作用机制中发挥作用。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中枢nNOS活性影响NO/cGMP信号转导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家兔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模型(C-BSA) 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文献方法复制家兔C-BSA 肾小球肾炎模型, 并用3 种不同剂量的茶多酚 (30, 100 和300 mg·kg-1) 给C-BSA 肾小球肾炎模型兔灌胃, 每日1 次, 连续 14 d 。结果: 茶多酚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模型兔 24 h 尿蛋白分泌, 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而且可以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 并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茶多酚对家兔C-BSA 模型肾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方  吴铁  傅玉萍  刘晓青 《金属学报》2002,7(4):299-301
目的: 观察人参茎叶皂甙(GSL) 促进氟脲嘧啶( 5-FU) 对小鼠S180 实体瘤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昆明种小鼠, 随机分组进行实验,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人参茎叶皂甙与氟脲嘧啶配伍使用, 观察其对小鼠S180 实体瘤抑瘤率的差别。结果: 低剂量人参茎叶皂甙( 15 mg·kg-1) 与氟脲嘧啶( 1. 5 mg·kg-1) 组方对小鼠S180 实体瘤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抑瘤率达26. 90 %, P <0. 05), 对胸腺无抑制作用;阳性对照药5-FU( 25 mg·kg-1) 的抑瘤率为36. 61 %, 但其对胸腺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人参茎叶皂甙( 100 mg·kg-1) 单用对小鼠S180 实体瘤抑瘤率为27. 44 %。结论: 低剂量人参茎叶皂甙( 15 mg·kg-1) 显著促进5-FU( 1. 5mg·kg-1) 对小鼠S180 实体瘤的抑瘤作用而无胸腺抑制作用, 可并减少5-FU 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溴泰君(W198)在Beagle犬体内毒代动力学,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紫外或荧光检测方法测定Beagle犬静脉注射溴泰君、阿霉素以及溴泰君与阿霉素联合给药后生物样品中溴泰君和阿霉素的浓度。结果: Beagle犬静脉注射溴泰君15 mg·kg-1·d-1,第1次、第3次、第72次给药后的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0-24h分别为 6.15±0.66、26.55±9.43 和33.63±2_31 mg·h-1·L-1。Beagle犬静脉注射溴泰君15 mg·kg-1,第1次和第3次给药后的血清药物 AUC0-24h分别为 0.70±0.21 和 1.19±0.19 mg·h-1·L-1。溴泰君与阿霉素联合给药时,溴泰君连续给药3次、阿霉素给药1次和溴泰君连续给药39次、阿霉素给药3次后溴泰君的血清药物AUC0-24h分别为 25.52±6.04 和 42.60±4.14 mg·h-1·L-1;阿霉素的血清药物AUC0-24h分别为 0.39±0.05 和 0.77±0.19mg·h-1·L-1结论: 溴泰君和阿霉素连续多次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均有明显蓄积作用。联合给药后溴泰君对阿霉素的消除似有促进作用,揭示溴泰君可以使阿霉素的系统暴露量减低,有利于降低阿霉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