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脲类药物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磺脲类药物(SU)及其受体的历史回顾 自1942年在治疗伤寒症过程中发现磺酰脲的降糖作用后,1954年SU作为口服降糖药问世,以后新品种、新剂型陆续出现。直到1984年,利用膜片钳夹技术确定了SU的作用部位,证实磺脲类可以阻  相似文献   

2.
背景 本试验是中国患者在服用磺酰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次大型临床试验。方法 患者在服用磺酰脲类药物基础上,随机接受马来酸罗格列酮4mg(2mgbid)或8mg(4 mg bid)或安慰剂对照治疗24周。其中,34%患者合并使用格列苯脲,25%的患者合并使用格列吡嗪。治疗24周后,观察患者HbA_(1c)、空腹血浆血糖(FPC)和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530例患者随机进入治疗(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45%患者为男性,55%患者为女性),105人进入磺酰脲类药物合用安慰剂组(安慰剂组),215人进入罗格列酮4mg合用磺酰脲类药物组(R4+su组),210人进入罗格列酮8mg合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组(R8+SU组)。与安慰剂组对照相比,R4+SU组和R8+SU组平均HbA_(1c)值分别下降1.04%和1.44%(均P<0.001),FPG分别下降1.2mmol/L和2.0mmol/L(均P<0.001)。R4+SU组和R8+SU组治疗24周后,血中胰岛素水平较基线值分别下降23.3pmol/L和30.4pmol/L(均P<0.001)。尽管本试验入选人群中56%患者基线时的肝炎血清学检查结果为阳性,但试验中无明显肝毒性反应。血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罗格列酮合用磺酰脲类药物能明显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学阳性的患者,对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属于长效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后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一般被归为第三代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此外,本药还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磺丁脲(Tolbutamide TBA)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属于磺酰脲(SU)类药物的一种。TBA与其它SU药物有许多共同特性,但也不尽相同。TBA除了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外,还有广泛的胰外作用,包括胰岛素作用的强化、抑制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的释放、促进精代谢和抑制糖异生、抗脂解、以及中枢性降血糖作用等等。本文就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效控制血糖是DM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而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地特胰岛素注射液(IDet)作为新一代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减少体质量增加的优势[1].格列美脲作为新一代磺酰脲类(SU)降糖药物,具有降低体质量和减少低血糖风险的特点,并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拟观察IDet联合格列美脲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IDet联合格列美脲对T2DM患者可能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磺酰脲类能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可以解释磺酰脲类降低血糖的胰腺外作用。内皮细胞通过减少胰岛素被破坏可引起一种类似“保留胰岛素”作用。 作者研究8例无并发症NIDDM,平均年龄56岁,男6,女2,身高169cm,体重71kg,平均糖尿病期5年,均未服药,肝、肾功能正常,无吸收不良,也无任何其他内分泌疾病。优降糖(GBC)试验:口服GBC 0.1mg·kg~(-1)前和后30,60;90,120,180及360分钟采血标本测血清胰岛素,C肽及血葡  相似文献   

7.
Rosiglitazone(Ros)作为一种辅助生理性治疗对解决胰岛素抵抗问题可能会有益处 ,为此本研究对 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胰岛素敏化剂(Ros)与胰岛素促泌素 (磺酰脲类 )治疗高血糖 ,旨在测定Ros最低有效剂量。病人和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单盲接受安慰剂或一种磺酰脲类药 ,每天 2次口服 2~ 4周 ,接着进入双盲治疗期 2 6周 ,继续联合服用磺酰脲类药与安慰剂或磺酰脲类药与Ros(1mg或 2mg)每天 2次。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HbA1 c。结果 共评价 5 74例患者 ,研究期间多数患者正在口服格列齐特 (Gliclazide,47 6 …  相似文献   

8.
DG-5128的化构与一般降糖药不同。由于它对链尿霉素诱发大鼠糖尿病几乎不起作用,因而推想其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一样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但它对遗传性糖尿病小鼠有效,而甲磺丁脲对该小鼠无效,这种差别使作者对二者的作用方式作一对比研究。 作者将DG-5128 14mg/kg或甲磺丁脲20mg/kg注入禁食一夜的大鼠尾静脉,血浆中胰岛素急剧升高,随之血糖明显下降。在口服糖耐量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吡磺环己脲对Ⅱ型糖尿病病人降糖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5例Ⅱ型糖尿病病人用吡磺环已脲治疗,每天剂量5~30mg,持续追踪观察6个月,总有效率为88%。治疗前后吡磺环己脲-葡萄糖介导胰岛素分泌面积无改变,但葡萄糖介导胰岛素分泌面积、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利用常数(K_I)明显升高。提示该药的降糖作用除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葡萄糖介导胰岛素分泌外,还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磺酰脲类(SU)药物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近年动物试验发现SU可减轻啮齿类动物模型缺血性卒中的脑水肿并降低其死亡率。本文首次在人体研究中证实SU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有益。以SU衍生物受体1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有可能成为卒中的一种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常规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该医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95%对治疗方案给予肯定评价,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95%对治疗方案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6.59±1.39)mmol/L、餐后2 h血糖为(9.78±1.56)mmol/L、Hb Al C为(6.23±0.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钒酸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钒酸钠的降糖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否需要胰岛素介导,作者用钒酸钠治疗链脲佐菌素所致的糖尿病大鼠高血糖,并通过糖耐量试验以及离体胰腺灌流了解钒酸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发现钒酸钠具有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的作用,而这种降糖作用并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3.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中,以胰岛素、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物为研究热点,胰岛β细胞修复剂、胰岛素增敏剂的研制、内生糖抑制剂、新型的胰岛素补充剂等为未来糖尿病药物的研制方向。糖尿病性高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为≤130/80 mm Hg,控制饮食、调整体重、限盐、戒烟、限酒等一般治疗原则相同,一般先选用1种药物,必要时再逐步增加到2~3种,药物剂量宜小,以减少不良反应而增强降压作用。通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长效钙拮抗剂是首选药;要想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发生风险可以用小剂量利尿剂进行治疗,特别是对收缩期的高血压治疗作用显著;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对抗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4.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评价新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 (商品名亚莫利 ,Amaryl,安万特公司 )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无磺酰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0 4例 ,以 2 :1的比例随机分入格列美脲组和格列苯脲组 ,观察时间为 16周 (8周剂量调整期 ,8周维持期 )。结果格列美脲降血糖的有效率为 88.7% ,格列苯脲组为 83.3%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格列美脲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和HbA1c方面和格列苯脲同样有效。格列美脲对于餐后 2h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升高作用低于格列苯脲 ,但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两组相似。格列美脲组对肝肾功能和血压无不良影响 ,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格列苯脲组 (18.2 %vs 33.3% ,P <0 .0 5 )。结论 格列美脲治疗 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依据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但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病变往往更早出现。口服降糖药除了降血糖之外对心血管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1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主要机制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磺脲类药物与胰腺细胞表面的磺酰脲(SUs)受体(SUR1)结合,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比较磺酰脲受体 (SUR1)突变的患者与正常人的急性胰岛素反应及梯度糖刺激实验 ,研究了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SUR1的突变与 β 细胞对磺酰脲的无反应及胰岛素分泌失调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8个弥漫性SUR1 /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 (5名已行胰腺次全切 ,仍复发低血糖 ) ,患者 1、2为姐妹 ,5、6、8为兄弟。其中前四个患者为 3992位g a突变纯合子 (SUR1 / ) ,余为伴 1788位缺失 (DelF1388/ 3992g a)的突变杂合子 ,所有患者均对二氮嗪无反应。对照组从患者父母中选 6个SUR1+/ 者及 10个正常人 ,血糖水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氯吡格雷+二甲双胍,研究组予以基础治疗+氯吡格雷+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片)。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并记录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并糖尿病患者以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作为治疗方案相对比氯吡格雷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更确切,可促使患者血糖指标进一步改善,提高降糖效果。氯吡格雷联合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更低,药物安全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用磺酰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运动是否显示生理学胰岛素应答尚未知,研究假设如联合运动和给格列本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不会减少胰岛素释放从而导致血糖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评价了2型糖尿病患者中运动和格列本脲单独和联合运用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9.
正低血糖是使用胰岛素和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不良事件。尽管只有一小部分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低血糖,但这些患者中低血糖的发作限制了本可以达到的血糖控制水平,影响了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意识消失和住院治疗。另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生低血糖事件的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癌症和死亡等广泛不良健康后果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评定 C 肽的胰高血糖素刺激应答是否能预测尿病(DM)的正确治疗。患者268例,除 DM 外无其他疾病。其中215例用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53例用饮食控制或合用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治疗。患者禁食1夜后,在门诊于静注1 mg 胰高血糖素前和后6 min 分别测定血清 C 肽(CPR)浓度。此后,胰岛素治疗组按刺激后 C 肽值高低排队依次入院。入院后,停用胰岛素而单用饮食控制治疗。当空腹血糖<144mg/dl至少连续2天,且24小时无糖尿时,患者被认为不用胰岛素而代谢控制满意,因此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如果单用饮食控制4天后,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再加用磺酰脲(1 g 每日3次)治疗4天。如果代谢仍未被满意控制,用胰岛素治疗。连续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