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淬回火、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预淬火后贝氏体淬火和贝氏体变温淬火处理)对典型高碳铬轴承钢GCr15的组织以及硬度、抗拉强度、冲击功和耐磨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分析下贝氏体短时处理和尺寸稳定性,采用膨胀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XRD分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残留奥氏体的量。研究表明,与常规淬回火相比,得到贝氏体组织的处理过程可以得到组织和性能的最佳匹配;贝氏体处理后,试样综合性能优于淬回火处理且尺寸稳定性好;马氏体预淬火处理和贝氏体变温处理在提高钢综合性能的同时又能不同程度缩短贝氏体转变时间。  相似文献   

2.
张华 《金属热处理》2004,29(9):66-68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客车轴承一直采用GCr15钢马氏体淬火工艺。马氏体组织强度高,但韧性低,畸变量大。伴随着我国铁路客车的普遍提速,GCr15钢马氏体淬火的组织性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进一步适应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采用新材料GCr18Mo钢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以获得力学性能比马氏体更优越的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针对30CrMnSiA钢长杆热处理后极易变形的情况,探讨了等温淬火工艺减少30CrMnSiA钢长杆件热处理变形的机理,以及通过工艺试验确定了30CrMnSiA钢等温淬火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力学性能检测、直线度测定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30CrMnSiA钢长杆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下贝氏体复合相,相对于马氏体单相具有更高的塑性、韧性,略低的强度以及较小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4.
正GCr18Mo钢制轴承经贝氏体等温淬火后,可以获得比马氏体淬回火更优越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一些要求承受较高的冲击载荷的工作环境。某批次GCr18Mo钢制圆柱轴承外圈,外径尺寸为250 mm,经下贝氏体等温淬火后,在产品的检验过程中,发现该批次产品的外径尺寸涨缩规律出现反常:外圈留量涨大正常约为0.60~0.80 mm,而该批产品外径的涨大留量偏小。为了查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对热处理加  相似文献   

5.
杨长华  高甲生  侯清宇  费昭鹤 《铸造》2007,56(5):473-476
通过与常规淬火与回火热处理工艺比较,研究了不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高铬耐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下贝氏体和马氏体为基体的组织,既提高铸铁的冲击韧性,又显著提高冲击磨损性。在320℃等温淬火1.5 h可获得较理想的材料冲击韧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工艺对中碳TRI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淬火回火(QT)和等温淬火(AT)两种热处理工艺对0.4C-1.5Si-1.5Mn系中碳TRIP钢棒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温淬火处理的试样,含有贝氏体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马氏体等多相组织,并且试样中含有较高的残余奥氏体量,这使得其常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淬火回火马氏体组织的试样。等温淬火工艺经400℃等温600s所获得的力学性能最佳,相变诱发塑性效果也最好,而且基体的组织较为均匀细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较高,并有较多的下贝氏体存在,与上贝氏体交替出现对基体进行分割,从而可使实验用TRIP钢具有明显的TRIP效应。  相似文献   

7.
王涛  赵康 《金属热处理》2021,46(6):24-26
深沟球轴承常使用网带炉进行热处理,网带炉油槽机构和淬火油的粘度及冷速对轴承的淬火畸变影响较大。基于6206/01轴承套圈,探讨了其锥度畸变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轴承套圈热处理锥度畸变与淬火冷却均匀性相关较大,将小网带运行翻转速度调整为15 s时,可改善该轴承套圈的淬火冷却均匀性,较好控制6206/01轴承套圈的锥度畸变。对其他规格的轴承套圈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疲劳试验等研究了常规淬火和等温淬火两种不同工艺对H13钢显微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处理后H13钢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下贝氏体(M/B下).与常规淬火相比,具有M/B下复相组织的试验钢的硬度有所降低,冲击韧性有所提高.热疲劳裂纹分析表明,经等温淬火处理后试样的热疲劳裂纹在长度和密度上均小于常规淬火处理的试样,表明M/B下复相组织有益于提高H13钢的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
唐华  李志宏 《热加工工艺》2007,36(16):61-63,66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热处理。结果表明,两种等温淬火工艺都能得到马氏体+下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使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得到良好的配合。本文探讨了40CrNi2Si2MoVA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最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马氏体含碳量、残留奥氏体量、表面残存压应力、碳化物尺寸和数量、奥氏体晶粒大小及贝氏体基体对轴承钢接触疲劳抗力、压破强度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评述了优选奥氏体化温度,控制残留应力、形变淬火,碳化物超细化、晶粒超细化、等温处理等轴承钢热处理工艺的发展和适用条件。对提高轴承零件寿命的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贝氏体等温淬火生产线在轴承套圈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费明节 《金属热处理》2001,26(10):30-32
1 引言铁路客车轴承是客车中的关键零件 ,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随着我国铁路向高速化发展 ,对客车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道部要求 :铁路客车轴承自 2 0 0 1年 1月 1日起按部批X1轴承图纸组织生产 ,原 4(15 ) 2 72 6QT型滚动轴承不得再生产。X1轴承与QT轴承的主要区别是 :X1轴承套圈采用GCr18Mo钢制造、热处理工艺为贝氏体等温淬火 ,其强度、断裂韧度、接触疲劳寿命均优于采用GCr15钢马氏体淬、回火的QT轴承套圈。我厂从 1994年开始研制提速用X‘轴承 ,1999年进行小批量生产 (30 0 0套 ) ,采用中温盐浴炉加热…  相似文献   

12.
减小GCr15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华 《热加工工艺》2007,36(10):62-64
观察了采用铸链炉淬火热处理的GCr15钢轴承套圈淬火前后的金相组织,并观察了其锻造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发现淬火前组织均匀,而淬火后的组织中存在部分屈氏体组织。考虑到生产成本,采用适当升高淬火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同时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冷却淬火介质的方法处理套圈零件,并对比不同方案处理的套圈变形量,发现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套圈的热处理变形,且成本增加很少。  相似文献   

13.
针对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后出现的低温冲击韧性不足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调质热处理工艺并对采用优化工艺前后的轴承套圈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即淬火温度保持950 ℃,预冷3 min后油冷淬火,565 ℃一次回火+550 ℃二次回火的二次回火快速油冷工艺可提高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处理后的低温冲击韧性,使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30CrMnsiNi2A钢在马氏体区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应力腐蚀、低周疲劳、断裂韧性、断口特征和常规机械性能的综合考虑来确定最佳等温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285℃等温淬火28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综合性能,并且认为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是使该钢的韧性和塑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回火马氏体则是保证钢的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30CrMnsiNi2A钢在马氏体区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应力腐蚀、低周疲劳、断裂韧性、断口特征和常规机械性能的综合考虑来确定最佳等温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285℃等温淬火28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综合性能,并且认为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是使该钢的韧性和塑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回火马氏体则是保证钢的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SIMP钢是先进核嬗变系统(ADS系统)散裂靶用关键结构材料。本文过等温淬火处理来降低SIMP钢组织中大角度界面的数量,以达到提高材料蠕变性能的目的。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表征了SIMP钢在等温淬火+回火与正火+回火两种热处理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的差异。经等温淬火处理获得的组织为上贝氏体,经正火处理获得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两种组织回火后继承了各自原始组织的形貌特征,但回火贝氏体组织中的大角度界面数量低于回火马氏体组织。600℃的蠕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等温淬火+回火处理,SIMP钢的蠕变寿命较传统的正火+回火处理提高了约3倍。  相似文献   

17.
《锻压技术》2021,46(9):99-104
以航发轴承套圈基体为研究对象,将近净冷轧成形和马贝复合相变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研究基于形变-相变协同作用下的工艺-组织-性能定量关系,进而实现某型航发轴承基体高强韧组织的形变-相变协同精确定量控制。结果表明:冷轧变形显著细化了贝氏体的尺寸,控制冷轧变形量在20%能够使回火后的强韧性明显改善。通过优化等温淬火的温度和时间,控制贝氏体的含量在10%~12%之间能够使冲击韧性进一步提升。基于航发轴承基体冷轧形变和马贝复合相变热处理工艺条件的精确控制研究,对某型号航发主轴承进行小批量试制,技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Cr4Mo4V钢制备的轴承套圈进行不同时间的冷处理,对热处理不同阶段的组织进行观察,测定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并测定了经不同阶段热处理后轴承套圈尺寸,研究了热处理对轴承套圈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和回火使轴承套圈尺寸增大,冷处理使轴承套圈尺寸减小,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使比容增大,尺寸增大,冷处理降低淬火应力,使马氏体发生分解,比容降低,尺寸减小。冷处理在促进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同时,也使铁原子晶格常数缩小,析出超微细碳化物,从而导致尺寸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对轴承热处理常用输送带式淬火炉淬火过程中及淬火后轴承零件的畸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轴承套圈畸变的因素及机理,提出了减小畸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9S iCr钢质异型焊管轧辊脆性断裂原因的分析,提出轧辊表层薄层淬火次表层厚层等温淬火热处理新工艺。结果显示,采用热处理改进工艺后,使轧辊组织由较厚层的回火马氏体转变为表层为较薄的回火马氏体而次表层为较厚的下贝氏体的组织,解决了9S iCr钢轧辊在热处理和使用中出现的脆性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