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科学、规范掌握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状,同时为该疫源地的风险评估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人间、动物鼠疫流行情况,宿主栖息地的变化及黄鼠密度等情况对疫源地进行分类。结果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6类。结论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类型的监测方法,才能在防治和监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研究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主要宿主、主要媒介、疫源地类型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进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调查和研究。结果1970年在达茂旗发现了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查明了疫源地空间分布约1.6万平方公里.确定了主要宿主为长爪沙鼠,主要媒介为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us laeviceps kuzenkovi、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e- 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及鼠疫菌的生物型。结论只有系统地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动物鼠疫疫情。同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鄂尔多斯地区鼠疫流行情况,提出相应的鼠疫动物病的防治对策。方法依据文献资料记载鄂尔多斯地区鼠疫的流行情况,分析鄂尔多斯鼠疫的防治情况。结果在鄂尔多斯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鼠疫大流行,而且还发现了乌审旗新的鼠疫疫源地,防治措施采用"以保护人群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结论该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必须加强防治队伍的建设,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确保不发生人间鼠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环境的改变影响着该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分布及其数量动态,从而影响着鼠疫动物病的流行。结论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完全具备长期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有逐渐向人口密集地区扩散的趋势,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措施有力,防止鼠疫动物病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染疫动物及染疫媒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疫源地内自然染疫动物及染疫媒介种类、构成和相互关系 ,为今后防治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我所 195 3年到 2 0 0 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疫源地共判定染疫动物 6种 ,染疫蚤 3种 ,其中狭颅田鼠和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鼠和疫蚤。结论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内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 ,每次鼠疫流行是以长爪沙鼠为主要染疫动物的沙鼠型鼠疫 ,其它动物积极参与流行 ,对动物病的保存延续起协同作用。秃病蚤蒙冀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 ,但该蚤对鼠疫的流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蚤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研究掌握主要宿主动物寄生蚤种类、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以及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对制订鼠疫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因此,对我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康保牧场鼠疫监测点1971-2001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  相似文献   

7.
现将1996年度云南省卫生厅系统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医药卫生科研进展综述如下: (一)预防医学及地方病学 1.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七种主要蚤类传播鼠疫的研究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何晋候等用动物模型及膜饲养方法对云南两型鼠疫疫源地的七种蚤类进行了系统地多项指标的全面研究并以完全量化和数据来界定其媒介地位及媒介作用。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2000-2011年内蒙古各疫源地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染疫情况,为今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应用Excel2003软件分别对啮齿动物及其感染鼠疫的情况按不同年代、不同疫源地分别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在内蒙古各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目6科30种180 301只,其中在长爪沙鼠疫源地获鼠24种78 263只,达乌尔黄鼠疫源地获鼠19种78 638只,蒙古旱獭疫源地获鼠14种3 435只,布氏田鼠疫源地获鼠13种19 967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3个类型疫源地的9种啮齿动物体内检出了鼠疫菌共728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蒙古旱獭四个类型的疫源地的7种啮齿动物体内均检出了血凝阳性血清269份。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宿主类型复杂,动物鼠疫十分活跃,应加强监测,有的放矢地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重庆段巫山县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杆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宿主动物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50只,密度为1.01%(50/4 963),黄胸鼠为优势种。(2)鼠体蚤调查:带蚤鼠19只,共梳理出鼠蚤61匹,均为缓慢细蚤,染蚤率38.00%(19/50),总蚤指数1.22(61/50)。(3)地面游离蚤指数:布放2 500张粘蚤纸,回收2 456张,回收率98.24%(2 456/2 500),捕获地面蚤5匹。(4)鼠疫血清学检查: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巫山县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陶乐县鼠疫监测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宁夏陶乐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是1970年由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所从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体分离出鼠疫菌而首次被证实的。28年来进行了以监测、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大力改变生态环境,使动物鼠疫已初步得取了控制。为了很好地防治鼠疫,提高防治水平,现将历年来陶乐鼠疫调查监测情况及流行趋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黄鼠疫源地的疫情进行调查 ,了解疫情动态 ,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内蒙古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监测。结果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黄鼠疫源地属活动性疫源地。结论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黄鼠疫源地的鼠疫自然疫源性将较长期存在 ,部分地区具备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的条件。因此 ,要加强综合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长爪沙鼠是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啮齿类的优势种,是本片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其在自然界的分布特点,对于鼠疫动物病及草原鼠害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经过5年结合鼠疫动物病的监测工作,对长爪沙鼠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现将本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样地与方法1.1样地调查点选在鄂托克前旗,所设样地对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起初于1954年,在青海省贵德县上岗察地区首次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到鼠疫菌后被证实。1959—1985年先后发现祁连山—阿尔金山(东部)疫源地、甘南疫源地、青南高原疫源地、冈底斯山、中昆仑山北坡疫源地、藏东北高原疫源地及东昆仑山疫源地。60多年来各地区的鼠防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等防控工作,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已基本查清,细致研究了疫源地内自然环境、媒介、宿主动物、病原体等的情况,掌握了疫源地区域内鼠疫流行规律、特点,并总结了防治工作中的不足和经验,为今后鼠疫防控工作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鼠疫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鼠疫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以鼠疫菌、宿主动物和媒介之间相互作用为基础,并在一定生物地理环境条件下自然进化形成的鼠疫生物地理群落,即鼠疫自然疫源地。丽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和证实,是云南鼠疫防治研究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突破,目前,该疫源地范围不断扩大,鼠间鼠疫流行处于持续活跃状态,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本文根据2005—2019年对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历次现场调查、监测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献,对该疫源地的范围、流行特点、宿主媒介生态学以及病原体特征研究进行概述,分析防治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该疫源地的监测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涛  李丽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61-1363
通过对鼠疫自然疫源地采取干预性措施,减少动物间鼠疫的频发次数及波及范围,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对人类的威胁。首先是干预性灭鼠与灭蚤措施,切断动物间鼠疫传播链(鼠-蚤-鼠),降低鼠密度,使鼠与鼠、鼠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机会减少,消弱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强度;其二是改变疫源地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状态,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以达到生态学干预的目的;其三是通过对鼠疫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接种与宣传教育工作减轻鼠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王世贤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24-925
目的做好集通铁路线及毗邻地区鼠疫防治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法根据2002年-2004年集(宁)通(辽)铁路线及毗邻地区鼠间鼠疫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集通铁路沿线鼠疫防治对策。结果2002年-2004年集通铁路线及毗邻地区的鼠间鼠疫活动频繁,是历史上鼠同鼠疫流行较为猛烈的年份,由于集通铁路站点多、线路长,加之大部分贯穿历史疫源地,一旦发生人间鼠疫对铁路及毗邻地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结论集通铁路及毗邻地区目前属鼠疫动物病活动性疫源地,尤其近两年来又发生了鼠间鼠疫暴发流行,对集通铁路线的运输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危险.继续做好宣传教育、系统监测等项工作,同时针对近年集通铁路及毗邻地区的鼠间疫情,故需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工作,才能控制动物和人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全市鼠形动物种类、密度、分布情况,评估鼠疫疫源地现阶段动物鼠疫发生的可能性,为防鼠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逐日捕鼠法计算鼠形动物的百分构成,3d夹笼法计算鼠形动物的捕获率、地区分布、季节消长情况。结果全年共捕鼠形动物9种,其中黄胸鼠、臭鼬为家栖类优势种,黄毛鼠为野栖类优势种;比较鼠形动物的捕获率,家栖类中非鼠疫疫源地显著高于鼠疫疫源地,而在野栖类则前者显著低于后者;按月统计,捕获率最高是1-3月份,最低是7-9月份;作曲线回归分析,发现鼠密度随时间变化呈余弦曲线。结论所捕鼠形动物是本地常见种,臭鼬是优势种之一,在防制方面不可忽视,灭鼠的季节最好选春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1961~2001年张掖市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各种动物、昆虫的鼠疫菌检出情况,探讨非宿主动物的鼠疫菌感染形势,为今后人间鼠疫的防治提供动物学方面的资料。方法结合张掖市鼠疫自然资源调查和鼠疫监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1963年至2001年用鼠疫细菌学方法,共检出灰尾兔、灰仓鼠、小家鼠、家猫、艾鼬5种动物为鼠疫菌感染对象,鼠疫间接血凝(IHA)阳性动物有艾鼬和牧犬,斧形盖蚤、谢氏山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草原硬蜱和旱獭虱为鼠疫菌阳性昆虫。结论在40年的时间内,应用鼠疫细菌学和IHA方法,在张掖市共查出非宿主动物5种和昆虫媒介5种为鼠疫感染者。因此,在今后的鼠疫防治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北部与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相毗邻,同时又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因此从建国初期就坚持不懈的开展了综合性防治鼠疫的工作。研究评价这些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对指导今后鼠防工作,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10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鼠疫监测资料并进行了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2001-2010年总计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点共调查样方面积12 527.5hm2,捕获鼠53 512只,密度为3.58只/hm2。剖检各种宿主动物66 926只,染疫鼠529只,阳性率为0.79%。培养蚤数20 134组,阳性蚤数402组,阳性率为2.00%。10年中检出鼠疫菌株931株。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查各种动物血清18 001份,检出阳性血清107份,阳性率为0.59%。结论在该疫源地共有16个旗(县、市)有动物鼠疫流行,虽然流行趋势趋于自然流行状态,但是不排除有大面积暴发的可能,应加强对该疫源地的监测,防止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