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系统研究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主要宿主、主要媒介、疫源地类型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进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调查和研究。结果1970年在达茂旗发现了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查明了疫源地空间分布约1.6万平方公里.确定了主要宿主为长爪沙鼠,主要媒介为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us laeviceps kuzenkovi、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e- 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及鼠疫菌的生物型。结论只有系统地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动物鼠疫疫情。同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起初于1954年,在青海省贵德县上岗察地区首次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到鼠疫菌后被证实。1959—1985年先后发现祁连山—阿尔金山(东部)疫源地、甘南疫源地、青南高原疫源地、冈底斯山、中昆仑山北坡疫源地、藏东北高原疫源地及东昆仑山疫源地。60多年来各地区的鼠防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等防控工作,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已基本查清,细致研究了疫源地内自然环境、媒介、宿主动物、病原体等的情况,掌握了疫源地区域内鼠疫流行规律、特点,并总结了防治工作中的不足和经验,为今后鼠疫防控工作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蚤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蚤类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研究掌握主要宿主动物寄生蚤种类、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以及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对制订鼠疫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因此,对我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康保牧场鼠疫监测点1971-2001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科学、规范掌握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状,同时为该疫源地的风险评估以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人间、动物鼠疫流行情况,宿主栖息地的变化及黄鼠密度等情况对疫源地进行分类。结果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6类。结论中国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类型的监测方法,才能在防治和监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染疫动物及染疫媒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疫源地内自然染疫动物及染疫媒介种类、构成和相互关系 ,为今后防治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我所 195 3年到 2 0 0 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疫源地共判定染疫动物 6种 ,染疫蚤 3种 ,其中狭颅田鼠和宽圆纤蚤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鼠和疫蚤。结论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内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 ,每次鼠疫流行是以长爪沙鼠为主要染疫动物的沙鼠型鼠疫 ,其它动物积极参与流行 ,对动物病的保存延续起协同作用。秃病蚤蒙冀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宽圆纤蚤为次要媒介 ,但该蚤对鼠疫的流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6.
鼠疫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菌、宿主、媒介之间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鼠疫菌的生存繁殖依赖于宿主动物,蚤类寄生于宿主动物,并作为传播媒介使鼠疫菌传播循环于宿主动物之间,从而形成稳定的鼠疫自然疫源性。鼠疫的自然疫源性最终取决于自然疫源地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地理景观和自然生境决定了宿主和媒介的种数及其生态学特征,宿主、媒介、鼠疫菌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宿主生态位)决定了鼠疫菌的存在和型别。不同自然疫源地来源的鼠疫菌存在诸多差异,不同型别的鼠疫菌对不同宿主动物的免疫原性和毒力具有明显差异,不同宿主动物对同一型别鼠疫菌表现出不同的感受性和敏感性。因此,鼠疫菌的分型工作可以帮助追溯感染的来源及其与其他近缘微生物的遗传关系,判断其毒力、免疫能力和流行病学特征,追踪其在进化中的系统发育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继忠 《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2):633-636
目的 探讨盈江家鼠鼠疫的疫源性质、保存方方式。对盈江县1941~1955和1984~1999年两次家鼠鼠疫流行和静息期间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盈江疫源地内的主要宿主是黄胸鼠;主要媒介是印鼠客蚤;病原体为鼠疫菌家鼠变种;具备家鼠鼠疫疫源地的地理景观条件。结论 盈江存在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流行是家鼠鼠疫的再燃;疫源可能以“流行保菌”的形式长期保存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经跳蚤或其他传播途径而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原在啮齿动物间流行,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病鼠、带菌蚤或其他途径将鼠疫杆菌传给人,造成人间鼠疫,预防不当可致广泛大流行,历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1流行病学特点1.1疫源地特点和分布:鼠疫疫源地分布非常广泛,北纬35~48°、南纬10~30°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带,而北纬35~南纬35°之间为家鼠鼠疫疫源地带。在上述地区内,若存在适当啮齿动物和媒介蚤,并且有鼠疫杆菌在宿主间不断循环的条件,就可以存在鼠疫疫源地。我国鼠疫疫源地可以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10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鼠疫监测资料并进行了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2001-2010年总计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点共调查样方面积12 527.5hm2,捕获鼠53 512只,密度为3.58只/hm2。剖检各种宿主动物66 926只,染疫鼠529只,阳性率为0.79%。培养蚤数20 134组,阳性蚤数402组,阳性率为2.00%。10年中检出鼠疫菌株931株。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查各种动物血清18 001份,检出阳性血清107份,阳性率为0.59%。结论在该疫源地共有16个旗(县、市)有动物鼠疫流行,虽然流行趋势趋于自然流行状态,但是不排除有大面积暴发的可能,应加强对该疫源地的监测,防止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宁夏平罗县陶乐地区1970-2006年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鼠疫监测及疫情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陶乐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为长爪沙鼠,主要媒介为同型客蚤指名亚种。37年来,共检出鼠疫菌10株、阳性血清抗体130份,阳性率1.07%,最高滴度达1∶640,平均鼠密度4.82只/公顷、蚤指数0.67。自2000年出现长爪沙鼠优势种群被子午沙鼠取代的现象。结论近年来鄂尔多斯鼠疫联防地区鼠疫流行活跃,陶乐地区存在鼠疫自然发生及输入性流行的可能,应重视扩大监测工作,在鼠疫"四步"检测的同时,开展鼠疫血清学监测,检索疫源范围,结合联防地区鼠疫疫情,预测本地疫情态势,实施环境治理、宣传教育、灭鼠灭蚤、网络直报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近年来我国仍有鼠疫病例报道,可见我国鼠疫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鼠疫的防治工作仍有待于加强。通过对1950—2019年全国鼠疫监测资料和21世纪以来报道的鼠疫病例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了解我国鼠疫的疫情,探讨鼠疫的流行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长期的防控,全国鼠疫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鼠疫自然疫源地已被消除;进入21世纪后鼠疫疫情呈现局灶性与散发性的特点,大多发生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较多,且主要与青壮年主动进入疫区或者接触鼠疫菌的宿主动物有关。应通过加大对疫区的监测,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正确诊断与高效治疗鼠疫患者,进而做好鼠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2000-2011年内蒙古各疫源地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染疫情况,为今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应用Excel2003软件分别对啮齿动物及其感染鼠疫的情况按不同年代、不同疫源地分别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在内蒙古各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目6科30种180 301只,其中在长爪沙鼠疫源地获鼠24种78 263只,达乌尔黄鼠疫源地获鼠19种78 638只,蒙古旱獭疫源地获鼠14种3 435只,布氏田鼠疫源地获鼠13种19 967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3个类型疫源地的9种啮齿动物体内检出了鼠疫菌共728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蒙古旱獭四个类型的疫源地的7种啮齿动物体内均检出了血凝阳性血清269份。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宿主类型复杂,动物鼠疫十分活跃,应加强监测,有的放矢地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9年鼠疫疫情,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对云南省108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使用Excel 2013建成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9 103只,分别属于3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广西家鼠鼠疫地理信息系统(GIS),为鼠疫监测、防治、疫情报告提供新的信息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rc GIS9.2,Mapinfo8.0等GIS基础软件,利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疫情等数据,建立广西家鼠鼠疫地理信息系统;并采用Visual basic 6.0,Visual C++等软件工具进行二次开发。结果初步建立了广西家鼠鼠疫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广西鼠疫的信息化管理,鼠疫相关信息查询、鼠疫的实时监控;初步对鼠疫的发生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广西26个鼠疫监测点进行风险分区管理,针对不同风险区采取不同措施,提高防制效果。结论广西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并初步应用,使广西鼠疫防治工作走向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1992-2011年家鼠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11年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发生鼠疫疫情34起,鼠疫疫情除1994、1995、2002、2006年和2008-2011年未发生外,其他年份均有疫情发生;20年间从染疫动物和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225株,20年间共发生人间鼠疫3起,报告病例15例,无死亡病例;7~8月为流行季节,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结论西双版纳州鼠疫疫情态势严峻,鼠疫已向城镇人口密集处蔓延,应加大防控力度,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落实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和控制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1991-2005年宁夏鼠疫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宁夏1991-2005年鼠疫监测资料及宁夏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控制鼠疫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15年来我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和长爪沙鼠疫源地主要宿主密度呈上升的趋势,阿拉善黄鼠平均鼠密度为0.74-1.76只/公顷,长爪沙鼠平均鼠密度为0.10-5.90只/公顷;黄鼠疫源地平均染蚤率在38.01%-59.00%之间,蚤指数在0.95-2.36之间,处于较高的水平;疫源地有6年次存在鼠间鼠疫明显流行,沙鼠疫源地有3年次发生动物鼠疫猛烈流行;我区动物鼠疫活跃流行与鼠密度增高有密切关系。结论宁夏动物鼠疫将继续间断流行。为预防控制人类鼠疫,仍应坚持以鼠疫监测、灭鼠灭蚤、宣传教育、联防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81-2008年宁夏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制对策。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医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8年间,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宿主密度为0.31-1.80只/公顷,染蚤率为28.07-66.47%,蚤指数为0.88-3.15,有8个年次监测到动物鼠疫的局部流行。结论宁夏动物鼠疫流行呈周期性、间断性发生。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探讨鼠疫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疫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血清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同时现场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对采集到的宿主动物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疫菌培养检测,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对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小兽)3目6科12属23种525只,农耕区优势种群为齐氏姬鼠(31.05%)、北社鼠(13.90%)和微尾鼩(11.43%),居民区优势种群为褐家鼠(66.67%)和黄胸鼠(20.00%);农耕区和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20.98%和1.00%。捡获小兽体外寄生蚤5科13属15种277匹,优势种群为偏远古蚤(22.02%)、特新蚤指名亚种(20.58%)、迪庆额蚤(18.77%)和方叶栉眼蚤(11.55%),鼠体蚤指数为0.53。采集全部鼠类脏器和蚤类样本均未分离到鼠疫菌。采集犬血清167份和鼠血清15份,IHA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巧家县有鼠疫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分布,鼠密度较高,鼠体蚤指数较低。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指示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可认为近期该地区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鼠疫等鼠传疾病的监测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