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人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观察半肝血流阻断法(A组)与Pringle法(B组)术后血清ALT和AST及术后恢复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血清ALT和AST术后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在保证术中出血不增加的前提下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肝部分切除较Pringle法有较多的优点。结论 选择性的人肝血流阻断法是肝部分切除的一种良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Glisson鞘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术在肝切除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8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肝切除32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为Pringle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12例,B组为Glisson鞘外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下下腔静脉血流阻断技术20例。结果 A组1例,B组3例手术未能成功,中转开腹行肝叶切除术,余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总体手术时间、第一肝门处理时间B组显著延长;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次数少于B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次数;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一天肝功能丙氨酸转氨(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A组较长,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较少。全部病人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结论 Glisson鞘外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能可增加阻断次数,延长阻断时间,防止肝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该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分析研究不阻断肝血流状态下行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32例左半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16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B组(n=16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阻断肝血流组患者术后1、3天ALT、AST水平明显低于阻断肝血流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阻断肝血流的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切除方法,但其总体疗效并不优于阻断肝血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10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78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术中外周动脉血压及术中脉搏变化明显大于A组(均P<0.01)。术后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TBIL等改变,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有效地减轻肝血流阻断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切肝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6-2007年10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不超过半肝的规则性肝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A组),余65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肝术(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切除体积、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输血病人平均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在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和两组肝切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A组术后第3、7d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而A组术后第1、3、7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对肝脏、小肠损伤的影响。 方法:大鼠采用CCl4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模型后行Higgins法70%肝切除。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法的不同分为A组(Pringle法);B组(半肝血流阻断法);C组(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D组(门静脉转流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均为30 min。比较各组手术成功率,肝切除24 h后动物存活率及肝细胞及小肠病理改变。 结果:A、B、C、D组手术成功率各分别为90.9%(10/11)、76.9%(10/13)、80.3%(10/12)、76.9%(10/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切除术后24 h存活率分别为3/10(30%)、10/10(100%)、9/10(90%)、10/10(100%),B、C、D组大鼠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A组肝组织、小肠黏膜明显损伤,除C组小肠黏膜损伤与A组类似外,其他各组肝组织损伤均较A组轻微,且小肠黏膜基本无损伤。 结论:在肝硬化大鼠肝切除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门静脉转流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的手术安全性及肝损伤程度均优于Pringle法。

  相似文献   

7.
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用于肝硬化肝癌的肝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因肝癌行肝切除2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应用Pringle法第一肝门阻断入肝血流44例(A组)、半肝血流阻断76例(B组)、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85例(C组).比较3组患者肝切除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肝切除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3,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43.7、415.8、324.5 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96,P<0.001);在术后3 d和6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比较,B组和C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半肝血流阻断可防止健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外控制肝静脉,可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前瞻性分析研究不阻断肝血流状态下行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32例左半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16肝切除时阻断入肝血流);B组(n=16肝切除时不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阻断肝血流组患者术后1、3天ALT、AST水平明显低于阻断肝血流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阻断肝血流的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切除方法,但其总体疗效并不优于阻断肝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7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肝切除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且联合阻断组的输血量、输血率明显低于半肝阻断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第3、7天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肝癌切除术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间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叶切除的136 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66 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0例,将两组的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肝功能分级、肝硬化、AFP、HbsAg),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血流总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生化指标(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出血)等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及血流阻断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5 天血清ALT、AST、TBIL、ALB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凝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肝叶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不增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能有效地保护肝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肝血流阻断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将2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的病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14)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12)。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后者明显。Pringle组有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病人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HVC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技术在肝癌半肝切除中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半肝切除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34例肝癌行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n=19)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第1、5天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VC组术后1 d、5 d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恢复较Pringle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较第一肝门阻断操作相对复杂,但安全、可行,对肝功能损害轻,更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在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行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42例(A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B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3、6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3.5±87.9)、(612.8±101.6)和(646.7±136.6)mL,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第3、6天的血清ALT、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C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术后腹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半肝入肝血流加肝静脉阻断术可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出血,减轻术中、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组,行同侧半肝血流持续性阻断,健侧血流正常;IP组2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前先阻断5 min、复流5 min的预处理方法。比较3组术中阻断时间、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3组及3组中阻断时间<30 min者术后1、3、7、14 d的ALT、AST及TB变化情况。结果:3组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IP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时间<30min者术后肝功比较,IP组较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血流阻断前预处理可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失血量。术前预计切除时间<30 min的患者可采用预处理减少出血量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行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LCH治疗肝中叶肝癌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差异,评估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同一医疗团队在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因肝中叶肝癌分别采用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血流阻断法行完全性LCH的25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在LCH过程中,行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12例(A组),行Pringle血流阻断法13例(B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肝功能方面,A组术后第1、3、5天的ALT水平显著低于B组[(244.1±128.9)U/L vs (359.1±132.6)U/L,(195.5±77.8)U/L vs (378.0±143.1)U/L,(73.0±...  相似文献   

16.
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s法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比较及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62例HCC选用两种不同方法入肝血流阻断、癌肿的大小部位、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2例肝切除术中半肝血流阻断30例,Pringle‘s法32例,癌肿均完整切除.虽然半肝血流阻断组切肝范围大。但术后恢复顺利,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Pringle‘s法切肝组。结论 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切肝范围大小、肝功能及术中探查结果等综合考虑而定。选择一种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病人顺利恢复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地位。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将38例肝切除术按血流阻断方法分为两组,传统全肝血流阻断组(THVE组)22例,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组(经心包组)16例,分析应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对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病人均成功切除肿瘤,两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包组术后近期肝功能恢复快。结论 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低肝门板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半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将接受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2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腹腔镜下降低肝门板技术半肝切除的19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25)。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ALT、TB和AST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2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结论与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比较,降低肝门板技术在腹腔镜半肝切除中,利于充分显露左肝、右肝Glisson蒂,便于实施半肝血流阻断,对健侧肝脏损伤较小,肝功能恢复较快,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Yang JM  Tong Y  Xie F  Xu F  Kan T  Shen WF  Wu M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86-188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无血肝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两组各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施行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肝切除术(A组)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切除体积、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肝血流阻断时间和肝切除体积无显著差异的条件下,A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96±240)ml,B组平均为(582±49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A组为(164±39)mg/L、(111±17)mg/L和(104±23)mg/L,显著高于B组的(134±34)mg/L、(90±22)mg/L和(82±35)mg/L(P〈0.05),两组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肝切除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及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应用捆绑式局部血流阻断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因肝Ⅱ、Ⅲ段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切除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应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14例(A组),行捆绑式肝局部血流阻断12例(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中位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后ALT升高的幅度大于B组,B组病人术后ALT的恢复快于A组(P<0.01)。两组术后TBI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中位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1)。结论 捆绑式肝局部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是可行的,有效控制局部血流,对肝脏损伤小,特别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