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可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为房室间的前传支,旁道为房室间的逆传支,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顺序正常,QRS波时限<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为下述两个间期之和:①AV间期(PR间期):从P波开始到R波开始,代表房内传导时间、房室结传导时间、希浦系传导时间三者之和,称为房室前向传导时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最常见,通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指这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由于两者在QRS形态和频率方面相似,R—P-间期均〈P-R间期,有时鉴别较为困难。但详细分析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改变仍可明确诊断,通过对顺向型AVRT的P波形态分析,甚至可对房室旁道作出初步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3.
预激旁道引发的室上速,当心率太快时可合并右束支或左束支功能性阻滞,使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变为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波时限≥l20ms,同时,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值可以随之改变,也可能无变化。1973年,法国心电图与电生理专家Coumel提出,应用体表心电图结合心动周期值的变化可确定预激旁道位于左侧或右侧。判断常根据患者合并与不合并束支阻滞时,两种心动过速心动周期值的变化,当心动过速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左图),且心动周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4.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2024,(1):73-74+83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 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6岁。因发作性心动过速10余年,加剧1月入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图略)。术前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图1A)示S1S1分级递增100次/min刺激,除第12次S波外均稳定起搏心房。第1-4个QRS波群正常,S—R间期180ms。第5-7个QRS波群逐渐形成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起始可见δ波。第8个QRS波群起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6波明显,自第5个S波起S—δ间期保持200ms不变。第11个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并引起一次逆向性房室折返,使第12个S波未能起搏心房。因第12个QRS波群提前发生,其后2个QRS波群恢复正常。S1S1分级递增刺激从110—190次/min时,QRS波群均呈上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图略)。分级递增刺激210次/min(图1B)时,从第2个S波起其后QRS波群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从220ms逐渐延长至300ms,第10个S波未下传,表现出文氏型传导。220次/min刺激(图1C)时出现2:1房室传导,QRS波群仍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长达260ms。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时,旁道还表现递减性传导特征(图2)。S1S1分级递增160次/min时,诱发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动过速(图3)。  相似文献   

6.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者均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又比较接近,有时较难鉴别。尤其隐匿性房室旁道合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者,因窦性心律时无心室预激表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2岁,阵发性心悸1个月,心悸时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宽窄QRS波交替出现,偶可见成串宽QRS波,宽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诱发心动过速时及冠状窦电极起搏时可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形态与心悸时心电图一致。射频消融阻断旁道后心动过速不能再诱发。诊断为左侧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报道 1例宽QRS波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经过。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为 0 .12s ,右束支阻滞型 ,心内电图逆行A波冠状窦远端电极领先。考虑左侧壁隐匿性旁道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阻断旁道逆传后 ,心动过速仍持续 ,室房分离 ,才明确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因此 ,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应作仔细的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房室双旁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双旁道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1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术证实的房室双旁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房室双旁道的电生理特征为:(1)心房起搏时显示两种不同的预激图形和/或特殊类型室性融合波群,经食管心房起搏有利于显现左侧旁道。(2)诱发出两种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两条旁道形成折返环路。(3)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出现两种不同的R-P^-间期和P^-波或房性融合波。(4)排除房室结双径路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过速的频率快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预激旁道的部位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波提示的部位不同。(6)双旁道隐匿性传导是造成其中一条旁道丧失传导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另4例未能表现出上述电生理特征,其中右侧隐性旁道合并左侧隐匿性旁道1例,右侧隐匿性双旁道1例,左侧隐匿性双旁道2例。结论: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够确诊大部分的房室双旁道,采用多导联同步记录及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仔细分析电生理表现有助于揭示房室双旁道。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年余,再发3h就诊。体检:BP11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105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P波难以辨认,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R间期规则,为0.56s,频率107次/min。食管导联心电图(图1B)可见畸形QRS波群后有P-波,其R-P-间期0.16s,P--R间期0.40~0.42s,考虑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且P--R间期延长,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较慢。其原因可考虑为快频率依赖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慢径路下传。因未作S1S2法等电生理检查,无法确定有无房室结…  相似文献   

12.
俞晓珍 《心电学杂志》2011,30(6):500-500
我对《心电学杂志》2010年第6期发表的〈加速性旁道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一文有不同看法,特与作者交流. 一、伴有房室分离的心动过速是否属于室性心动过速范畴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自希氏束分叉以下(左或右心室)、频率100~250次 / min的心动过速.而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其特征为:QRS时间≥120ms、  相似文献   

13.
鲁端  吴文烈 《心电学杂志》2002,21(4):252-25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常见原因,其发作与年龄和疾病因素无关,较常见于女性。通常表现为频率120—250次/min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诱发这种心律失常的房性期前收缩几乎总伴有P—R间期延长,逆行P波可缺如、埋藏于QRS波群中或表现为QRS波群终末部变形。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1975年,Fontaine等[1]首次提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概念。根据预激综合征时折返环路前传支与逆传支的不同,将预激折返性心动过速分成顺向型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向型AVRT以旁道为前传支,以房室结和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或另外的旁道为逆传支,折返连续发生时形成预激性心动过速,属于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少见类型。逆向  相似文献   

15.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心悸5~6年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侧His束旁道及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VV(RR)间期330~350ms,并且QRS波形态一致。导管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随访9个月心动过速无复发。结论:左右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同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临床相对少见,应注意识别。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示:R-R间距规则,QRS形态正常,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V1导联直立,R-P-间期&gt;0.07s,频率167次/分。心电图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图1顺向型房室折返讨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激动从房室正道下传,从房室旁道逆传,即激动从心房→房室结→希-浦系统→心室→房室旁道→心房顺序的折返环路,  相似文献   

18.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6):435-435,441
征解11答案 左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 征解图A为频率为165次/分的整齐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时(征解图B)QRS波形态一致,均为典型的左束支阻滞图形,表明征解图A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阻滞。比较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时QRS波终末部和ST段的形态可以发现心动过速时的逆传P′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时ST-T改变对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价值以及旁道位置的定位。方法观察100例NQRST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部位、程度以及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AVRT的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ST段压低幅度均显著大于AVNRT,左侧游离壁旁道ST段压低的导联多见于V1~6导联。结论ST-T改变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和旁道位置的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2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是房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引发。窦性心律时,激动经房室结和旁路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体表心电图出现预激综合征特有的心电图改变:①PR间期<0.12s;②QRS波增宽>10s;③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⑤不合并束支阻滞时,QT间期正常。隐匿性旁路只有逆传功能而无前传功能,激动只能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表现为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正常,心动过速发作符合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种类与机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成:①顺向型房室折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