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4种鼠尾草属(Salvia)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Salvia miltiorrhiza染色体数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8m+2sm+4st;S.tesquicola染色体数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4m+4sm+4st+2T;S.azurea var.grandiflora染色体数为20,其核型公式为2n=4m+10sm+4st+2t; S.verticillata染色体数为60,其核型公式为2n=20m+28sm+12st.  相似文献   

2.
餐条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脏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贵州境内的餐条的核型。根据对100个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的计数,结果表明:餐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8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3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3对;无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臂数(NF)90,核型公式2n=48,16m+26sm+6st,NF=9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对。  相似文献   

3.
安徽贝母三个不同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产于安徽大别山区的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et S. F. Yin三个不同居群植物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取材于霍山县佛子岭居群为2n=24=2m+2sm+14st(5sc)+6t;取材于金寨县铁冲居群为2n=24=1M+3m+8st(3sc)+12t(2sc);取材于舒城县汤池镇居群有两种类型,类型Ⅰ:2n=24=2m+2sm+8st(5sc)+12t,类型Ⅱ:2n=22=2m+2sm+4st(2sc)+14t(2sc)。三个不同居群均属“3B”核型,均未见“B”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油菜几个品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国几个油菜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即白菜型的浠水油菜白(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 Linn.),芥菜型的泸州四棱油菜(B.juncea Coss.)和甘兰型的3529品系(B.napus Linn).浠水油菜白根端细胞具有10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20=4sm+14m+2st(2SAT)。泸州四棱油菜根端细胞具有18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6=14sm+20m+2st(2SAT)。3529根端细胞具有19对染色体,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38=18sm+16m+4st(2SAT)。  相似文献   

5.
玫瑰鲃脂鲤和红鳍银鲫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 12 sm 10 st 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红鳍银鲫的核型公式为2 n=22 m 14 sm 4 st 10 t,NF=86,银染点位于m1和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发现均有Ag-NORs联合现象,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空气干燥法制备了三种复殖吸虫精原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并对它们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蛙巨盘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组成为8m+2sm;南昌舐血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组成为7m+2sm+1st;灼鹬窄体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为3m+7st+1t。  相似文献   

7.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和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隶属于东风螺属,是中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品种.以这两种东风螺的担轮幼体为实验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观察分析获得的两种东风螺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核型为2n=66=32m+20sm+8st+6t,染色体总臂数NF=118.泥东风螺核型为2n=66=30m+22sm+8st+6t,总臂数NF=118.两种东风螺的全套染色体中均未发现次缢痕、随体及性染色体.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这两种螺与蛾螺科其他种类之间的染色体数目差异,为探讨它们之间的亲源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咸海卡拉白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体内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了卡拉白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2n=50,核型公式为28m 14sm 4st 4t,臂数(NF)为92.  相似文献   

9.
木文应用空气干燥法制备了三种复殖吸虫精原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并对它们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蛙巨盘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组成为8m+2sm:南昌舐血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组成为7m+2sm+1st;灼鹬窄体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为3m+7st+1t。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缘五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产于青藏高原东缘五种风毛菊属(Saussurea DC.)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五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紫苞雪莲(Saussurea iodostegia)2n=32;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2n=32;柳叶菜风毛菊(Saussurea epilobioides)2n=24;小花风毛菊(Saussurea parviflora)2n=26;变裂风毛菊(Saussurea variiloba)2n=26,均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紫苞雪莲(S.iodostegia)2n=2x=32=8m+16sm+8st,属3B型;长毛风毛菊(S.hieracioides)2n=2x=32=18m+14sm,属2B型;柳叶菜风毛菊(S.epilobioides)2n=2x=24=12m+10sm+2st,属2B型;小花风毛菊(S.parviflora)2n=2x=26=24m+2sm,属2B型;变裂风毛菊(S.variiloba)2n=2x=26=6m+16sm+4st,属3A型,五个种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  相似文献   

11.
雀形目鸟类核型种系发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雀形目42科315种鸟类核型比较,确立了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与Takagi(1974)提出的鸟类原始核型相比较在它们之间不具统一性,通过二者的比较发现: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中第1对染色体与非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中第2对染色体相对应:雀形目的第2对染色体与非雀形目的第3对染色体相对应.从系统关系上讲,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来源于非雀形目鸟类原始核型中第1对大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形成,再经过各种重排机制形成现代雀形目各科鸟类核型. 染色体研究表明:雀形目鸟类不为单系起源类群.其特点可以从以下两点证明:一是鸣禽类和亚鸣禽类A组染色体有着明显的不同,二是二者的核型进化趋势也是不同的.依据核型、化石资料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的资料,笔者提出亚鸣禽类起源于南美大陆,在上新世或早更新世中美陆桥变得明显时才可能进入北美以及伸入欧亚大陆;鸣禽类是起源于旧大陆的类群,在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进入新大陆,从而进一步适应辐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尾静脉抽血法对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核型公式为2n=46=4m 8sm 6st 28t,染色体总臂数NF=58,与喻子牛等对青岛近海斜带髭鲷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厦门斜带髭鲷染色体2倍体数2n=46比青岛的少1对,但大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又比青岛海域群体多出一对.从而推断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2n=46=4m 8sm 6st 28t可能是从核型2n=48=2m 8sm 2st 36t通过一对非同源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经罗伯逊易位,着丝点融合形成了一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形成的,进而造成斜带髭鲷不同地理种群间染色体的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川芎的染色体制作方法进行了新的研究,并就川芎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川芎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2,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2对,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为1对,其核型公式为K(2n)=11X=22=16m+4sm+2st(SAT)  相似文献   

14.
波纹巴非蛤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波纹巴非蛤担轮幼体为材料,经秋水仙素浸泡、低渗处理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滴片后经Giemsa染色液染色镜检拍照,利用Photoshop软件排列核型,Micromeasure 3.3软件测量染色体长度与臂比.结果表明,波纹巴非蛤的染色体数为38,核型公式是2n=38=14m+12sm+4st+8t,NF=64,未发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绝对长度为1.5~4.0μm.所给出的波纹巴非蛤的核型,为波纹巴非蛤的种质鉴定、资源保护与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川白芷(Angelica anomala Lallem)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x=22=14m(2SAT)+4sm+4st,属“2A”对称核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川厚朴新生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进行染色体制作新方法的研究,并就川厚朴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川厚朴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2对,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为1对,其核型公式为K(2n)=38=32m 4sm(2SAT) 2st.  相似文献   

17.
张伦  张庆勤 《贵州科学》1991,9(2):109-113,115,116
本文对黑龙江野生燕麦、栽培燕麦的染色体组型作了观察分析(图1,图3),绘制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图2,图4)。并进行了二者核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黑龙江野生燕麦与栽培燕麦的六倍体染色体数日皆为2n=6x=42。除No.1、No.3、No.6染色体黑龙江野生燕麦臂为“m”型而栽培燕麦皆为“sm”型之外、其余的18对染色体类型皆一一对应一致。黑龙江野生燕麦的核型公式为2n=6x=42=28m(2STA)+14sm。栽培燕麦的是2n=6x=42=22m+20sm。在黑龙江野生燕麦的No.3染色体一臂上可见一对明显的随体,而在栽培燕麦的核型分析中未发现有随体染色体。另外,黑龙江野生燕麦的核型类别为较原始的“2A”型,而栽培燕麦的核型类别是比“2A”型较进化的“2B”型。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对如何才能得到分散度较高的染色体图相,也做了方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的方法,对河南产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河南产花背蟾蜍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2,20m+2sm,可分为五组,除第4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包括6对大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各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上可以区分,雌雄个体之间没有可察觉的差异.与北京产花背蟾蜍作比较,发现二者在核型上有微小而又重要的差别,主要涉及随体的位置,前者随体在第4染色体长臂末端,后者的随体在第4染色体短臂末端.本文还探讨了提高蟾蜍分裂指数的几种方法,结果表明注射葡萄糖酵母汁能明显提高有丝分裂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