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技术动态监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兔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方法:5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缺血后再灌注第2h组、第16h组、第24 h组、第3d组、第5d组.行CEUS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测量灌注峰值时间(TTP)、曲线上升支斜率(β)、灌注峰值强度(A)、曲线下面积(AUC),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肾缺血恢复灌注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TTP值增加,β值降低,AUC增大(P<0.05);缺血再灌注组各组间TTP、β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恢复灌注后第3d的TIP的延长和β的下降最为显著(P<0.01).A值在RIRI后第16h,24 h,3d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3d最为显著(P<0.01).结论: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早期发现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异常,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即发生肾皮质微循环障碍,在第3d肾皮质微循环灌注受损最为严重,度过这一“危险期”,肾皮质微循环受损得以改善,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敏感反映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对睾丸扭转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睾丸完全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制成睾丸扭转模型,分别观察其扭转前后CEUS表现,观察时刻为扭转前,扭转即刻,延迟期(扭转后3~24h),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s)分析。结果:①建立扭转侧睾丸模型,扭转前20只新西兰家兔CEUS表现为完全灌注:扭转即刻有18只显示为无灌注,2只为灌注缺损;建立扭转模型后延迟期20只均为无灌注。②与扭转前比较,扭转即刻后显影时间(AT)、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减低,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升高;延迟期TTP、AT、MTT、PI、AUC减低为零。结论:CEUS在诊断睾丸完全扭转中具重要价值,可观察睾丸内血流灌注情况,并能对少量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提高了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糖尿病足背部足拇短伸肌微循环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正常对照组25例、2型糖尿病(DM)组14例及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DM+MC)组16例。利用超声造影(CEUS)测量足拇短伸肌的血流灌注情况,获取造影剂到达时间(AT)、自跗外侧动脉到达足拇短伸肌时间(ΔAT)、峰值强度(PI)和实际增强强度(ΔPI)等灌注参数,各组造影参数有差异者进行事后两两比较;以DM+MC为判定标准,探讨造影参数对早期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效能。 结果 三组CEUS的PI及ΔP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CEUS的AT及ΔAT在正常组与DM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与DM+MC组、正常组与DM+M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DM+MC为结果,CEUS的ΔAT(AUC 0.989)、ΔPI(AUC 0.954)诊断效能最佳。 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评价糖尿病足背部足拇短伸肌的微循环情况,ΔPI及ΔAT可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足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HS)大鼠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失血性休克组(T1组)、中度失血性休克组(T2组)、重度失血性休克组(T3组)。造模后行CEUS,观察肾皮质血流灌注状况,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对比各组峰值浓度(Peak)、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渡越时间(MTT)。造影结束后取静脉血行肾功能生化检查,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T1组TTP、AUC、MTT、尿素氮(Urea)较Sham组增加(P均<0.05),病理改变不明显;T2组TTP、MTT、血肌酐(Crea)较Sham组和T1组增加(P均<0.05),AUC较Sham组增加(P<0.05),病理改变加重;T3组TTP、AUC、MTT、Crea较其余3组增加(P均<0.05),Peak较Sham组、T1组增加、Urea较Sham组增加(P均<0.05),病理改变显著。TTP、AUC、MTT与Crea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90、0.800,P均<0.001)。结论 CEUS可定量分析大鼠失血性休克所致肾皮质血流灌注改变;TTP、AUC、MTT可作为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激素致兔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灌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与模型组,造模3周后均行CEUS检查,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AS、DS、TTP、mTT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TP、mTT意义更为显著(P<0.01)。病理学空骨陷窝率及微血管密度计数组间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可从微循环灌注的改变定量分析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评估宫颈癌化疗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EUS在宫颈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2例接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行CEUS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采用妇科检查结合MRI评价化疗疗效,比较不同疗效间CEUS检查结果的差异。 结果 29例治疗有效,病灶造影剂AT及TTP较化疗前延长(P均<0.05),PI较化疗前下降(P>0.05);13例治疗无效,病灶造影剂AT及TTP较治疗前缩短(P均>0.05),而PI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应用CEUS技术检测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可反映化疗疗效,为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TARA)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医院临床确诊为TARA的患者21例,另入选22例对照组。以分肾为研究对象,两组共86个肾脏。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获取各研究对象分肾皮质血流灌注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包括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支斜率(A)、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和平均渡越时间(MTT)。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分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相关性。结果 经CTA或DSA证实,TARA组42支肾动脉中26支存在管腔狭窄,为患侧肾;16支无管腔狭窄,为健侧肾。与对照组相比,TARA组患侧肾TIC曲线各参数中:AUC减小、A减小、PI降低、TTP及MTT延长,均差异显著(P均<0.05)。此外,TARA组健侧肾的灌注参数A明显小于对照组、TT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AUC、A、PI与GFR呈正相关(r=0.755、0.743、0.695,P<0.05),TTP和MTT与GFR呈负相关(r=-0.707、-0.731,P<0.05)。结论CEUS定量分析可准确评估TARA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状态,其定量灌注参数与分肾功能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铁皮石斛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肾损伤时微循环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SD 雄性大鼠 24 只随机分成正常组(NG)、模型组(MG)和铁皮石斛干预组(DG)每组8 只。除NG 以外,其余两组经CCl4 诱导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DG以高剂量铁皮石斛鲜榨汁(7.5 g /kg)灌胃,连续灌胃4 w。通过常规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观察肾的形态、大小变化和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定量分析感兴趣区时间-强度曲线(TIC)下的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SI)、曲线上升斜率(A)和曲线下面积(AUC)。收集处死前一天24 h 尿液和处死后腹主动脉血液,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取肝、肾组织进行HE、Masson 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NG 相比,MG 和DG 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肝纤维化明显,CEUS显示肾皮质TIC曲线的TTP 延长,PSI 和A 降低,AUC 增加(P<0.05),Cr 和BUN 水平升高,Ccr下降(P<0.05),提示肾功能损伤;与MG 比较,DG 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得以改善,TTP 缩短,PSI 和A 增高,AUC减少(P<0.05),Cr 和BUN 水平下降,Ccr水平上升(P<0.05)。常规二维超声和病理学检查显示,各组大鼠均未见肾的形态及组织病理明显改变。结论 高剂量铁皮石斛鲜榨汁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肾损伤的微循环灌注,并可通过超声造影TIC 参数予以实时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EUS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 对32例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29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子宫内膜CEUS检查,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和强度相对值(E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增生组所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PI、EI、AT、TTP、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于定性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与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与35例肝细胞性肝癌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结果肝细胞性肝癌组造影剂的AT明显慢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TTP明显快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而PI明显高于高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肝细胞性肝癌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明显大于肝硬化结节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ml SONOVUE剂量对肝脏占位病变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1.2ml和83例2.4ml SONOVUE(声诺维)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的资料,对两组肝脏占位病变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的动脉相血流灌注主要方式增强进行比较。采用QLab9.0软件生成TIC及血流灌注参数。对比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TIC形态特征,分析肝脏占位病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参数,以及两组肝脏占位病灶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剂量造影下恶性和良性占位病变的主要增强方式相同,恶性占位病变的增强方式都主要是整体型和周边增强型,其CEUS TIC的波峰较尖锐。1.2ml组肝占位病变与周围肝实质的CEUS TIC灌注参数AT、TTP、Δt、Ib、Ip、ΔI/Δ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1.2ml SonoVue剂量可以用于肝占位病变与周围组织的鉴别。与2.4ml组相比,1.2ml组无论肝实质还是肝占位病变的TIC灌注参数AT、TTP、Ib测值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2.4ml组相比,1.2ml组HCH的CEUS TIC灌注参数只有AT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肝癌(HCC和MLC)的CEUS TIC灌注参数只有Ib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1.2ml SonoVue CEUS可以良好地显示肝脏占位病变,特别是对肝癌和血管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靶向超声造影剂Sonazoid在转移性肝癌(MLC)化学药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有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并拟行化学药物治疗的MLC患者30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化疗2个疗程后均行增强CT/增强MRI(CECT/CEMR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多发病灶则选取最大的病灶进行CEUS观察。对化疗前病灶、正常肝组织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定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的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造影剂未到达时的基本强度(BI)、造影剂上升斜率(AS)、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3分钟曲线下面积(AUC)。化疗两个疗程后,CECT/CEMRI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将30例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各病灶TIC曲线定量参数。结果:(1)CECT/CEMRI疗效评估结果为有效组10例,无效组20例。CEUS与CECT/CEMRI评估MLC病灶增强范围最大径变化情况同步性高,达96.7%。(2)化疗前,30例MLC患者30个转移灶的TTP、PI、AUC的值低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AT、AS与周围肝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病灶中出现坏死,坏死区的TIC曲线呈一条平直直线。(3)无效组与有效组化疗前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化疗后BI、PI、AUC值较化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TTP、AS化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组与无效组BI化疗前后差值(△BI)、PI化疗前后差值(△PI)及AUC化疗前后差值(△AUC)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I及△AUC值评估化学疗效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95、0.785、0.920,最佳截断值分别是0.075dB、2.24dB、432.18dB×s,相对应的约登指数分别是0.550、0.600、0.800,灵敏度分别是90%、100%、100%,特异度分别是65%、60%、80%。结论:靶向CEUS可有效鉴别转移灶、正常肝组织及坏死区。CEUS可定量评估化疗过程中血管分布变化情况,定量参数BI、PI、AUC在MLC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对重症中暑休克犬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 16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中暑对照组(HS组)和血液滤过组(HF组)各8只。采用整体高温来诱导犬重症中暑休克,模型成功后立即出舱,HS组置于常温下观察,HF组立即行HF治疗,观察两组犬各时间点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及NO/ET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犬中暑前ET和NO含量及NO/E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暑休克时ET和NO含量及NO/ET值较中暑前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后1h:HS组ET值上升,HF组ET值下降,与休克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组ET明显低于HS组(P<0.05);HS组NO值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F组NO值下降,低于休克时(P<0.05),HF组NO明显低于HS组(P<0.01);HS组NO/ET值略降低,HF组NO/ET值亦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NO/ET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后2h和3h:HS组ET值继续上升明显高于休克时(P<0.01),HF组ET值逐渐下降明显低于休克时(P<0.01),HF组ET值明显低于HS组(P<0.01);HS组NO值继续上升,但与休克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NO逐渐下降,明显低于休克时(P<0.01),HF组NO明显低于HS组(P<0.01);HS组NO/ET略低于休克时,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NO/ET值明显低于休克时(P<0.01),HF组NO/ET值明显低于HS组(P<0.01)。结论重症中暑休克犬会出现血浆ET和血清NO的升高及NO/ET值的失调,HF可清除血中异常升高的ET和NO,并恢复NO/ET值,而清除NO和ET可能是HF治疗重症中暑时稳定其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灌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预后评估及肾脏微循环改变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5例CGN患者为观察组,以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两组患者的肾脏微循环指标[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检测,并检测血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同时,根据治疗结果将观察组65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脏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血Scr、BUN指标值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肾脏微循环TTP、PI、AUC、MTT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平均TTP、PI、AUC、MTT指标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脏微循环指标改变的检测,对CGN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反映较血Scr、BUN指标更快、更敏感,且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价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为判断标准,将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早期肾损害组(17例)及早期肾损害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20名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受检者行双肾实时CEUS检查,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密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降支斜率(α)。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早期肾损害组TTP延长,早期肾损害组TTP延长、DPI减低、AUC增大(P<0.05)。结论 实时CEUS定量分析技术可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PTC患者,根据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24例)、未转移组(51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获得PTC结节内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关血流灌注参数,取PTC结节、正常组织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取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结节达峰时间(time peak,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且MVD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TC结节的造影参数TP,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PI,AUC与MVD明显正相关(P<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PI,AUC,MVD显著增高(P<0.05),TP,MTT未见明显差异(P>0.05)。PI,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AUC分别为0.864,0.877,确定临界值后PI和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75.0%,特异度均为88.2%。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病灶数目、肿瘤大小、PI和AUC为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US血流灌注参数PI、AUC与PTC组织中MVD显著相关,并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PTC术前评估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中选择不同形状及不同部位感兴趣区测定肝纤维化定量参数有无差异性。方法对3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的患者穿刺前行超声造影检查,采集动态造影数据,使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选择同一断面的边缘肝实质、中心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和肝右静脉分别以椭圆、矩形及不规则形感兴趣区经拟合获得相应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到定量参数:强度增量(ISI)、峰值减半斜率(a2)、上升斜率(a3)、开始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通过时间(MTF)。比较不同形状感兴趣区及边缘与中心肝实质各项定量参数有无差异。结果不同形状感兴趣区的各项参数ISI、a2、a3、AT、TTP、PI、AUC和MTT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肝实质与中心肝实质各项参数中,ISI、a2、AT、PI和AUC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中绘制不同形状感兴趣区对分析结果无影响;边缘肝实质与中心肝实质的微循环灌注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CI患者颈动脉斑块CEUS定量分析参数与sdLDL-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以ACI入院治疗患者行颈动脉CEUS及CTA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析两组CEUS定量分析参数与sdLDL-C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血清TG、LDL、sdLDL-C水平及CEUS定量分析参数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定量分析参数PI、AUC及PIR与sdLDL-C之间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1、0.793、0.838,P0.01),TTP与sdLDL-C之间呈负相关(r值为-0.309,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有指导价值。血清sdLDL-C可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定量参数诊断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类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不明确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IRADS 4类并接受FNAB结果为不明确甲状腺结节72例患者的CEUS特征及参数比值。采用定量分析软件获取甲状腺结节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比较2组结节造影剂达峰时间(TTP)、造影上升斜率(AS)、达峰强度(PI)、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2组结节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各造影参数比值,包括结节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造影剂达峰时间比值(R-TTP)、结节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造影剂达峰强度比值(R-PI)、结节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造影上升斜率比值(R-AS)、结节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超声造影TIC曲线下面积比值(R-AUC);分析CEUS鉴别诊断C-TIRADS 4类FNAB结果不明确甲状腺结节的价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TMN)组患者年龄小于甲状腺良性结节(TB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结节造影剂灌注方式、灌注程度、是否均匀灌注、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糖耐量减低患者足部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无糖尿病足的男性2型DM患者,分为短病程组(A组,患病时间10年,24例)和长病程组(B组,患病时间≥10年,32例);另选取15例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组作为IGT组;12例年龄与DM组匹配、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实验均正常的男性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右足拇趾(右足趾)的超声造影灌注情况;通过脱机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各组研究对象右足趾的对比剂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平均达峰时间、平均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显示,右足趾血管密集,色彩明亮;而IGT组、DM A组及DM B组患者的右足趾血管较对照组稀疏,色彩黯淡;IGT组、DM A组及DM B组的PI及时间-强度AUC较对照组降低,DM B组的PI及时间-强度AUC较IGT组及DM 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与DM A组间的PI及时间-强度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患者的AT及平均达峰时间虽然随着病程的增加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可在患者出现糖尿病足之前即评估2型DM及IGT患者足部的微循环改变,从而为诊断DM足部微血管病变提供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