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内岩石矿物成分、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属于中、低孔-低、超低渗透性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具有高结构成熟度、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根据行业标准划分出四大类九小类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粒度、填隙物、深度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Ⅱ类、Ⅲ类储层为葡萄花油层有利目标优选区.  相似文献   

2.
英台地区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流体性质较难判别,该区尤以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关系最为复杂,这就对储层解释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以及对以往录井新技术应用实例的总结,建立了葡萄花油层的岩石热解、气相色谱、镜下荧光等解释标准,并应用热解参数与测井参数相结合,建立了该油层的综合解释图版,较好地解决了疑难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问题,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英台地区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流体性质较难判别,该区尤以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关系最为复杂,这就对储层解释评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以及对以往录井新技术应用实例的总结,建立了葡萄花油层的岩石热解、气相色谱、镜下荧光等解释标准,并应用热解参数与测井参数相结合,建立了该油层的综合解释图版,较好地解决了疑难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问题,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片储层沉积学理论,依据10口井岩心和4 079口井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于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的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不发育;密井网沉积微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整体为水退→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中部葡15,小层砂体最发育,为葡萄花油层的水退最大期.通过对重点沉积时间单元内单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认识到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其多与断层匹配形成断层-岩性油藏,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两江地区在泉三段到嫩江组地层沉积时期形成了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特征和分布规律各具特色。在这一沉积时期两江地区发育有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储层为来自南部物源的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沉积,错叠连片大面积分布在该区的东部。葡萄花油层储层为来自北部和英台两个物源的河-湖三角洲透镜砂体和席状砂体沉积,在该区西部较发育。纵向上构成了上  相似文献   

7.
截止 2 0 0 0年底 ,卫星地区累计试油 33口井 ,通过试油结果显示出该地区在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 ,其中以葡萄花油层显示最好 ,储层最为发育 ;其次为扶余和杨子城子油层。1.卫星地区的探井试油为该区由勘探走向开发奠定了基础卫 1井是卫星地区在葡萄花油层获得工业油流的第一口探井 ,1981年对该井试油 ,8月 2 2日射开14 89.2~ 15 2 5 .8m ,射后提捞排液 ,于 15 32 .18m定深气举求产 ,获日产油 31.4 5t,日产水 11.30m3,喜获工业油流。此后 ,针对卫星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勘探工作陆续展开 ,先后在…  相似文献   

8.
尚家地区储层分布严重制约了该区岩性油藏的精细开发。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等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该区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并进一步细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决口河道、溢岸砂、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六种沉积微相。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利用模式预测法对该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进行刻画,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流河道为该区含油性最好的储层,从而为该区岩性油藏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90°变换技术,从葡萄花有油层储层精细解释出发,结合储层在地震的响应特点,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类型、物性特征及含油性特征等。结果表明: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等8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单井垂向层序、平面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类型关系的分析,认为葡萄花油层经历了早期基准面下降后期基准面上升的沉积演化过程,且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的含油性。研究成果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