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无卤阻燃耐候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树脂,研究了阻燃剂、热塑性弹性体(SBS)和聚氨酯树脂对HIPS树脂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对HIPS树脂耐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三甲苯酯和微胶囊化红磷以及硼酸锌的质量分数分别在5%、10%和2%时,HIPS树脂可以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热塑性弹性体(SBS)和聚氨酯树脂可以提高HIPS树脂的冲击强度,二氧化钛、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可以提高HIPS树脂的耐候性能;采用磷酸三甲苯酯和微胶囊化红磷以及硼酸锌等材料组成的配方体系,可以制得无卤阻燃耐候HIPS树脂,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以及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微胶囊红磷、白度化红磷与聚烯烃高聚物制备阻燃材料,研究了β成核剂对阻燃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聚物中只添加少量的红磷阻燃剂就可以使材料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从实验中发现这两种微胶囊红磷是高效的阻燃剂,但阻燃材料抗冲击性能明显降低,添加β晶型成核剂后,PP阻燃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高.DSC曲线显示,加入β成核剂的材料出现了两个熔融峰,表明β晶型成核剂的加入诱导了部分α晶转变为β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微胶囊红磷为主要阻燃剂,纳米SiO2为增韧剂,采用共混熔融法制备阻燃型聚酯纤维样条,并研究阻燃剂及增韧剂用量对聚酯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红磷能明显增强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能,纳米SiO2的加入能改善聚酯纤维样条的力学性能;微胶囊红磷含量为5%时,聚酯纤维样条的极限氧指数(LOI)值为33,拉伸强度为17.99MPa,弯曲强度为26.75MPa,冲击强度为1.97kJ/m2,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严重;微胶囊红磷含量为3%、纳米SiO2含量为2%时,聚酯纤维样条的LOI值为29,拉伸强度为35.51N/mm2,弯曲强度为31.54MPa,冲击强度为2.03kJ/m2,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红磷在软质PVC电缆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他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氯乙烯(PVC)电缆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PVC中的阻燃性最好;6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随着微胶囊红磷颗粒粒径减小,材料氧指数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微胶囊红磷/三氧化钼、微胶囊红磷/二茂铁二元复合体系对PVC有明显的抑烟作用,最大烟密度(有焰)分别下降为62.9和144.9。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和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元复合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和抑烟协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和密胺树脂预聚体为壳材、双环戊二烯(DCPD)为芯材,制备了两种DCPD微胶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并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脲醛树脂包覆DCPD微胶囊呈球形,粒径为40~80μm,壁厚为1~2μm;密胺树脂包覆DCPD微胶囊颗粒分布不规则,粒径为15~20μm,壁厚为2~5μm。两种微胶囊的FTIR谱图除了具有壳材料脲醛树脂和密胺树脂的特征峰外,在1 251,3 051 cm-1处均有芯材DCPD的特征峰,证明DCPD芯材已被两种壳材料成功包覆。随着微胶囊用量的增加,EP/微胶囊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在微胶囊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0%时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条件下,加入密胺树脂包覆DCPD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好于加入脲醛树脂包覆DCPD微胶囊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环氧树脂/微胶囊红磷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研制了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研究了微胶囊红磷含量对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当加入10份微胶囊红磷时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氧指数从19.5%提高到28.2%;微胶囊红磷的添加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当添加量增至14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从48.84MPa下降至46.92MPa,弯曲强度先略有提高而后有所降低,而冲击强度从9.29kJ/m^2提高到10.28kJ/m^2;微胶囊红磷与硼酸锌的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7.
赵成刚 《塑料科技》2007,35(10):68-72
环保型无卤阻燃热缩管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树脂,以微胶囊红磷和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加入自制的增容剂、复合润滑剂以及复合抗氧剂,制备的环保型无卤阻燃热缩管的环境物质指标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产品性能符合UL224标准要求,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自制的增容剂能够显著提高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基体树脂EVA/LDPE的相容性,产品表面光滑而且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度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氨酯中的阻燃性最好;3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V-0级,氧指数(LOI)从17.7%上升到28.8%;在适当的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粒径的逐渐减小,材料氧指数值逐渐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粒径增大而略有降低;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与微胶囊红磷/十溴联苯醚复配具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4和1.4,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韧弭酸锌什溴联苯醚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为1.6,LOI为34.9%。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密胺甲醛树脂(MF)预聚物制备的微胶囊红磷(MRP)样品。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对微胶囊红磷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红磷表面包覆有密胺甲醛树脂,且在不同预聚物质量分数条件下的包覆率均达到97%以上。对红磷样品进行吸湿性、热稳定性及感度表征,结果表明,树脂囊壳能显著降低红磷的吸湿性并提高热稳定性,其吸湿性下降12%以上,分解温度提高约50℃;MRP摩擦感度明显降低,绘制微胶囊红磷感度曲线,得到预聚物最佳质量分数为5%。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环氧封装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对环氧树脂基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份微胶囊红磷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V—O级,氧指数从19.5%上升到28.2%;添加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添加量从0增加至14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冲击强度有所上升,弯曲强度略有上升后有所降低;微胶囊红磷与硼酸锌的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丁腈橡胶增容无卤阻燃AB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腈橡胶(NBR)为增容增韧改性剂,采用微胶囊化红磷(MRP)和酚醛环氧树脂(NE)复配阻燃剂,制备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无卤阻燃ABS.研究丁腈橡胶(NBR)用量对ABS阻燃和冲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NBR即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但对阻燃性能损害不大;SEM形貌分析表明:NBR的加入提高了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TGA和FRIT分析结果表明:NBR的加入没有改变材料热降解机理和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磷/硅复配体系阻燃环氧树脂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硅协同阻燃环氧树脂,测试了其阻燃和热稳定性能,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协同体系中主要的官能团。当复配体系中的磷、硅元素达到一定配比时,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从19.8%提高到26.5%,达到UL94V-0级,表明硅和磷两种元素在环氧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磷系阻燃剂对聚苯醚/高抗冲聚苯乙烯(PPO/PS-HI)合金性能的影响,主要探讨了阻燃剂对合金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磷阻燃剂的阻燃效果优于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在达到UL 94 V-0阻燃级别条件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对合金的耐热性损害较大,而红磷阻燃剂对合金的韧性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14.
微胶囊红磷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微胶囊红磷/季戊四醇/三聚氰胺膨胀型阻燃剂(IFR)。采用吸湿性、抗氧化性、SEM、TG等测试方法对阻燃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红磷的吸湿性减小、抗氧化性增强;TG分析显示,微胶囊红磷在385~422℃、470~553℃有两个失重阶段;600℃时,未包覆红磷残重仅为6%,而微胶囊包覆红磷的残重为12%;微胶囊红磷膨胀型阻燃剂的最佳组成为:微胶囊红磷:季戊四醇:三聚氰胺=4.00:0.75:2.00(摩尔比);500℃下,IFR残重高达65.06%;当IFR添加量为30%时,阻燃环氧树脂的氧指数从未添加IFR时的19.0%提高到26.3%。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16.
以弹性体为增韧剂,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S-g-MAH)为增容剂,聚磷酸铵、季戊四醇膨胀阻燃体系复配微胶囊化红磷为阻燃剂,制备了聚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PS/HDPE)无卤阻燃复合材料,考察了PS与HDPE配比、弹性体种类及用量、PS-g-MAH接枝率及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HDPE=75:2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至1.41kJ/m2;SEBS与SBS配比为1:1.7时,可使PS/HDPE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至21.3MPa,冲击强度达到2.81kJ/m2;添加12份接枝率为3.7%的PS-g-MAH后,PS/HDPE/SEBS/SBS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了4.89kJ/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聚氨酯(PU)增韧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在其中添加两次包覆红磷作为阻燃剂,从而制备出一种新型增韧阻燃环氧树脂胶黏剂。通过对所制得胶黏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热失重测试(TG)以及阻燃性能测试,从而研究了聚氨酯和两次包覆红磷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份环氧树脂、30份聚酯型聚氨酯预聚体、15份阻燃剂,可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增韧阻燃环氧树脂胶黏剂,剪切强度为23.2MPa,氧指数可达到30%。  相似文献   

18.
酚醛树脂为囊壁的超细微胶囊红磷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酚醛树脂(PF)为囊壁、红磷为囊芯的超细微胶囊红磷(MRP)阻燃剂。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激光粒度分布仪、热重分析对MRP进行表征,测试了MRP的吸湿性、抗氧化性等基本性能,并讨论了制备MR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MRP平均粒径为7.5 μm,表面包覆紧密;着火点提高至485 ℃,且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其吸湿率小于1.8 %,抗氧化性小于7.8 mg/g·h,磷化氢的释放小于3.6 μg/g·h,均比红磷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