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Virchow首先提出感染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联系。目前,肺炎衣原体是提及最多的相关病原菌。体外已证实,肺炎衣原体可感染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急性心肌梗死时抗肺炎衣原体IgG滴度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标本中已检出肺炎衣原体。某些抗生素治疗肺炎衣原体感染有效。本文对抗生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性分析(meta-analysis),评价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冠心病的药物治疗通常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方法。本试验使用银杏叶提取物与双嘧达莫复方制剂———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  相似文献   

3.
阿奇霉素干预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冠心病之间有关联;在动物模型和人体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检出肺炎衣原体病原。本研究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处方药》2005,(11):58-58
尽管对心肌梗死(MI)的急诊治疗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但早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仍然较高。将抗血小板制剂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非ST段拾高的急性冠心病是有益的,但是其对于ST段拾高的患者是否有效则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已经证实,肺炎衣原体感染使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危险上升1倍。在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已检出肺炎衣原体。动物实验已证实,新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将引起更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20余项系统性分析表明,抗肺炎衣原体IgG浓度与冠状动脉事件明显相关。加替沙星是具有抗肺炎衣原体活性的喹诺酮类药物,动物模型中已证实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是否相关尚存争议。诊断血管内存在肺炎衣原体的可靠实验需要在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行活组织检查。然而,上述操作只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才进行,这对检验肺炎衣原体感染是否为一个附加的危险因素是不适合的。作者提出一种检测血管内肺炎衣原体的新方法,即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从球囊上提取肺炎衣原体DNA,通过PCR扩增检测肺炎衣原体,然后评价PCR结果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是惟一一类在临床应用的口服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一、二级预防、心脏瓣膜病的置换手术后、高危男性患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等,而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传统观点华法林钠片仅作为患者对抗血小板制剂禁忌情况下的替代治疗,其作用是否优于肠溶阿司匹林而成为此类患者药物治疗的另一选择,故进行下述临床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多发疾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冠心病的药物治疗通常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方法,如何发扬中医药的优势,选择有效地低毒的中药制剂治疗,是目前探讨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易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如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当今研究的热点[1].现代临床药理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心肌细胞、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与血脂代谢、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与脂质代谢酶等多种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CP-IgM和IgG,并与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AMI组CP-IgG阳性率为60.5%,均较VM组与健康对照组高(P<0.05);AMI组CP-IgM阳性率为15.8%,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与V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岳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88-2188
心肌梗死后的预防主要包括:卫生知识宜教,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与干预.防止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发生而采取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措施。本文着重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制剂在心肌梗死后的预防作用及价值作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2.
亓民成  韩薇 《安徽医药》2015,(3):413-416
随着 CURE,CREDO 研究结果的公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成为治疗冠心病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a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然而,这一策略最近又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接受上述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是否相关尚存争议。诊断血管内存在肺炎衣原体的可靠实验需要在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行活组织检查。然而,上述操作只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才进行,这对检验肺炎衣原体感染是否为一个附加的危险因素是不适合的。作者提出一种检测血管内肺炎衣原体的新方法,即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从球囊上提取肺炎衣原体DNA,通过PCR扩增检测肺炎衣原体,然后评价PCR结果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对101例未经选择的、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性冠心病,以及由明显血液动力学狭窄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关系,说明血清Hcy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5例冠心病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成人的血清Hcy水平,观察血清Hcy的变化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检出率100%。结论血清Hcy水平是冠心病的主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它与冠心病呈正相关系,是促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发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方法将伴发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观察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及其他冠心病死亡)和其他事件(有证据证实需要再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再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11.32%,对照组为28.57%,其他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15.09%,对照组为36.73%。结论加用阿奇霉素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事件及其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隐性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几种。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嗜烟、嗜酒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人的个性特点及心理因素、情绪反应,尤其是在发作时或各种应激状态下也有一定关系。研究者认为,性格急躁、爱发脾气、缺乏耐心的人较易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一种猝死率高、危害严重的常见疾病,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基石。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1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对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优化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维护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自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问世以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寿命延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其病因与这些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本身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有关。慢性炎症和免疫激活也在冠心病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及目的:激素与放疗联合治疗高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可延长存活期。但患者若同时有其他疾病,是否会影响联合治疗的效果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同时患有冠心病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或心肌梗死(MI)、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或无其他共患疾病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评价辅助性激素治疗是否可影响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当患者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或曾经有过心脏病发作、或有冠脉病变而无心脏病发作史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其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并不会降低。目前对冠心病尤其是有过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仍是标准治疗。一项观察性研究一共纳入了44708名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