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第四程式-生物治疗正日益受到重视,作为生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因治疗与传统的三大疗法相比有着毒副作用少、高效等无可替代的优势;其载体有DNA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可以将基因治疗策略广义上分二大类,具体上分五类;以wtp53、HSV-tk、ribozymes等治疗头颈部鳞癌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治疗头颈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其野生型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突变型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P^5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功能;在头颈肿瘤中的表达,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头颈肿瘤的、研究进展和头颈肿瘤化疗、放疗关系等进行综述,认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头颈肿瘤的方法可能成为头颈肿瘤基因治疗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基因治疗是将有功能的一个或一群基因导入细胞以纠正有基因缺陷的疾病的方法。将正常或遗传改变后的基因插入细胞,通常用于替代缺陷基因,特别适用于遗传所致疾病,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是继药物、手术、放疗等治疗方法后的一种潜在崭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从最早治疗造成免疫缺陷的单基因病,发展到今天已涉及治疗感染性疾病、癌症等多个病种范围。目前有关头颈肿瘤基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  相似文献   

4.
5.
喉癌作为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多学者已经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之间密切关系 ,通过改变或修饰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方式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来喉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基因治疗包括体内法、体外法两种。体内法是将基因直接导入体内组织或细胞中 ;体外法则是将外源基因体外转染靶细胞后 ,再将转染靶细胞输回体内。1 目的基因的选择目的基因是指其基因产物可能会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系统介导的p21^WAF1对人喉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组建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多肽基因导入系统与p21^WAF1基因构成基因载体复元物,分别体外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通过转染喉癌细胞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新的受体介导多肽基因导入系统对外源基因的导入和导入后对人喉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标记基因的表达产物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48h呈弱阳性,72h呈强阳性;p21^WAF1基因转染后喉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第4天抑制率为79%;流式细胞仪检测到p21^WAF1转染的Hep-2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结论:EGF-R介导的多肽基因导入系统可靶向性地将治疗基因导入Hep-2人喉癌细胞,p21^WAF1基因可明显抑制Hep-2细胞的生长并有效诱导基因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理想的鼻咽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国内建株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制造了裸鼠鼻咽癌模型,用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NrhTNF-α),通过不同的用药途径(局部、全身)和模式(单独、联合)观察治疗荷鼻咽癌裸鼠的疗效。并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NrhTNF-α作用后肿瘤组织细胞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和结论①荷鼻咽癌裸鼠经NrhTNF-α治疗后可出现肿瘤出血、坏死,肿瘤缩小、消失、生存期延长。②NrhTNF-α局部使用的抗瘤效果优于全身用药。③NrhTNF-α与Cab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瘤效果。④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NrhTNF-α首先引起细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整个细胞空泡样变性,逐步导致核浓缩,崩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该研究为临床上鼻咽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头颈恶性肿瘤赵长青,陶正德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Klotherapy)等。生物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是借助于免疫调变剂(Immunologicalmodifier)及免疫效应细胞等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9.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荷鼻咽癌裸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理想的鼻咽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国内建株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制造了裸鼠鼻咽癌模型,用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NrhTNF-α),通过不同的用药途径(局部、全身)和模式(单独、联合)观察治疗荷鼻咽癌裸鼠的疗效。并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NrhTNF-α作用后肿瘤组织细胞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和结论 ①荷鼻咽癌裸鼠经NrhTNF-α作用后肿瘤组织细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理化因子刺下产生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具有“分子伴侣”作用。HSP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HSPs-肽复合物通过活化体内多个CTL克隆,可望特异杀伤同一种肿瘤内所有肿瘤细胞,打破免疫耐受,消灭残存瘤组织,克服目前肿瘤中难以解决的抗原多变性及细胞异质性等困难。HSP70反义RNA通过阻断肿瘤细胞HSP70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亦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11.
血请糖链抗原-50(CA-50)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应用于肠癌、肺癌等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测已有报道。为探索CA-50在喉癌诊断、治疗监测中的意义,作者测定了30例喉癌、30例正常人及30例喉良性病变血清CA-50浓度;并测定了喉癌治疗前后及复发病人血清CA-50浓度。结果显示正常人为4.81±2.37(ku/L);喉良性病变者为4.92±2.45;喉癌治疗前为25.12±19.8,治疗后(1个月)为14.87±9.63。18例治疗半年的复查者中经病理证实有6例复发,复发者为25.27±21.82;12例未复发者血清CA-50值为15.13±12.08。提示血清CA-50对喉癌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肿瘤生物学行为、转归及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案,共刺激分子B7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介绍B7基因家族及其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作用,表明B7基因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头颈部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颈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5~10%,手术,化疗,放疗仍是头颈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兴起的生物治疗成为第四程式疗法,取得一定进展,本就其细胞因子疗法,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的抗癌疗法,肿瘤过继免疫疗法等国外献进行综述,认为生物疗法中作为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CMV—p53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作为医学发展的新疗法之一,是在基因水平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预防。p53基因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受关注。Id5CMV-p53应用于Ⅱ期临床试验,本文主要介绍Ad5CMV-p53的体内,临床试验及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多价阳离子脂质体的特性并寻求其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治疗头颈鳞癌及SCCⅦ细胞株在CD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荷瘤动物模型。用不同比例的脂质体与DNA混合物及裸DNA进行体内外转染,收集肿瘤组织培养的上清液和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其转染小鼠IL-2基因(PIL0555)后其分泌蛋白的水平。结果 体外细胞株转染脂质混和物比例为L:D=5:1,L:D=8:1,L:D=12:1时的IL-2呈高水平表达,全内转染在脂质混和物比例为L:D=3:1时分泌水平最高。荷瘤小鼠的血清中IL-2呈低表达,在一定比例时脂质体与DNA浓度不宜过高,结论 结果表明脂质复合物在瘤内直接基因转染的良好效能取决于其合适的构成比例和剂量,体外细胞转染的最佳脂质混和物比例不能作为体内转染的参考;与裸DNA转染相比,多价阳离子脂质体适宜不动声色作为头颈鳞癌进行直接瘤内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8.
基因芯片技术在头颈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近年来发展迅速,凭借其并行性、多样性、微化性和自动化等优点对肿瘤研究带来了巨大冲击,通过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基因治疗就是将具有一定功能的外源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以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基因或纠正机体异常表达的基因。人类基因治疗的探索始于80年代初.目前已由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过渡。本文就头颈种瘤的基冈治疗现状综述如下。1头颈肿瘤治疗的主要内容已开展的头颈肿瘤基因治疗主要涉及癌基因、药物敏感基因、肿瘤免疫基因、药物耐受基因和信息药物等几个方面。1·三针对癌基因的基因治疗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构成了肿瘤发生、消长与转移的基础。阻断癌基因的麦达或向肿瘤细胞内添加抑癌基因则可能逆转肿瘤的恶性表现。利用反义技术可…  相似文献   

20.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毅  王俊德 《耳鼻咽喉》1996,3(1):33-35
1985-1990年我院共收治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79例,最常见发病部位是颈内静脉上群淋巴结(58.2%)。N2、N3占全组68.4%,最终发现原发灶18例(22.8%),鼻咽是最常见部位。治疗方法分三种,即单纯放和疗加化中放疗。2年总生存率46.8%,4年总生存率19.0%。三种治疗方法比较,手术加放疗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