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例等比例3D打印上颈椎模型,导板组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模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在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根据椎体是否存在骨折,将导板组内20例模型分为钉道损伤组10例(寰椎骨折与枢椎骨折病例)和钉道完整组10例(畸形与关节脱位病例)。比较导板组和对照组螺钉可接受率、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差异;比较导板组术前理想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差异,对比钉道损伤组和钉道完整组置钉结果差异。结果 导板组螺钉可接受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导板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导板组术前理想螺钉内倾角与术后实际螺钉内倾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损伤组螺钉突破椎弓根率26.7%高于钉道完整组3.1%(P<0.05)。结论 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在置钉精准度、安全性和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微型快速成型导板辅助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及其偏差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12例受试者的枢椎CT连续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0.01重建后,导入UG7.0,设计偏差检测板及枢椎后表面互补基板。在桌面3D打印机器制作颈椎及导板模型,利用导板、直径3 mm克氏针在3D颈椎模型模拟置钉。最后利用游标卡尺在偏差检测导板上测量出钉点距X轴、Y轴位移,克氏针置入长度,并同计算机测量数值比较。结果游标卡尺测量组同计算机测量组比较,在进钉深度、X轴位移、Y轴位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置钉准确性可靠。结论使用微型导板在减少设计、制造时间同时能有效的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高了该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为数字化导航手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总结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个体化的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方案和手术方案治疗的共42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106枚(寰椎椎弓根螺钉2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3/2019-03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9岁,平均43岁.根据患者颈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三维重建数据,手术前打印寰枢椎体模型及个性化导板.术中使用个性化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稳定寰枢椎,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植骨.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置钉准确性及寰枢椎骨性融合率.结果 本组共置入120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完全在骨道内112枚,6枚寰椎螺钉在横断面上穿破骨皮质≤25%,2枚枢椎螺钉在横断面上穿破骨皮质≤25%.置钉总体优良率93%.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无断钉断棒、钉子松动等现象,寰枢椎骨性融合率100%.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明显障碍,无神经损伤症状,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创伤小出血少,能安全有效恢复颈椎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24例(智能导板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6例。且均在术前应用SurigiPlan V1.0辅助规划螺钉型号及路径。42例采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13例。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术前规划与实际置入应用螺钉的符合率以及治疗前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共置入1 3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智能导板组与徒手组分别置入468枚和874枚螺钉。智能导板组置钉安全性高于徒手组(98.29%vs 92.33%,P<0.05),置钉准确性高于徒手组(94.23%vs 82.95%,P<0.05)。智能导板组468枚螺钉中,术前规划螺钉的长度及直径与实际应用螺钉的符合率分别为97.01%(454枚)和95.5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该院诊治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按置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2)。研究组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X线透视次数)水平、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X线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后1个月的OD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后路减压应用于腰椎狭窄症患者效果好,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对4具胸椎尸体标本进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辅助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所有螺钉的置入由同一位具有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但无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科医师进行操作,随后根据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共设计制作48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9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内。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需要进行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共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透视定位植入,观察组采用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结合术中透视定位。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置入成功率、置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置入成功率、置入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可确定椎弓根螺钉在椎板后方的进钉点,寻找出最佳钉道的位置,钉道准备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SpineNav-01辅助手术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手术在辅助胸、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纳入33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辅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传统组,螺钉置入在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导航组,螺钉置入在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术后三维CT评价两组螺钉的位置情况,比较两组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另记录注册时间。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以及螺钉节段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22枚,腰、骶椎86枚,准确率为73.1% (79/108),安全率为96.3% (104/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2例,1例接受翻修手术;导航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30枚,腰、骶椎78枚,准确率为87.0% (94/108),安全率为100% (108/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1例。两组间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安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航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组。传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5 min,平均3.2 min;导航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4 min,平均2.2 min;导航组共注册25次,每次注册时间3~9 min,平均4.8 min。 结论 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影像导航是微侵袭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的手术系统.本文介绍了手术导航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应用于导航的不同种类的手术器械.同时对于导航在各类临床手术中的应用做出了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及术中导航超声造影在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患者共42个CT/MR提示但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将超声与CT/MR图像融合后,在导航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并于术中使用导航超声造影即时评价消融效果?消融术后1个月行CT/MR评价消融是否完全?【结果】 42个病灶的超声-CT/MR图像融合成功率100%(42/42),图像融合用时 5 ~ 20 min,平均8.5 min?6个病灶(6/42, 14.3%)按计划消融后导航超声造影提示消融范围不足,分别再次穿刺1 ~ 2针消融?术后1个月CT/MR提示42个病灶均消融完全?【结论】 导航能引导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并可辅助超声造影术中即时评价消融效果,达到完全消融病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赵江涛  李洪涛  宫云昭 《医学综述》2009,15(11):1746-1748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36例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的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51.3岁,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A组16例)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20例)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比较两组置钉位置和术中使用X线次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两组螺钉位置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脊柱外科导航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分类,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范围,对比分析各类脊柱外科导航系统的区别,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炼  梁绍伟  李刚  范勇 《四川医学》2005,26(9):932-933
目的 探讨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所有病例在美国InstaTrak ENTrak 3000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国产鼻内镜下实施手术。结果 电磁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0min。平均误差为1mm,16例患者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与光学导航相比,电磁导航更为简单方便。无光信号阻挡,戴定位头架可实现自动注册,电磁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users’ health issues, an intelligent personal health record (iPHR)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recommend home medical products (HMPs) and display them in a sequential order. However, the sequential output interface does not categorize search results and is not easy for users to quickly navigate to their desired HMP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we developed a navigation interface for retrieved HMPs. Our idea is to use medical knowledge and nursing knowledge to construct a navigation hierarchy based on product categories. This hierarchy is added to the left side of each search result Web page to help users move through retrieved HMPs.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techniques using USMLE medical exam cases.  相似文献   

17.
介绍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信息多媒体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法及主要功能,总结其应用效果。该系统可以有效防止护理疏忽和差错的出现,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及其骨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system,CANS)将空间立体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技术与临床手术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计算出信号传输和接收发射器位置点的数据,得出所需的各种曲线和角度,使无形、虚拟的人体参数转变成直接的动画图像.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将空间立体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技术与临床手术结合起来,使手术器械的位置在术中通过影像实时显示,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因精确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的特点使其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脊柱、关节外科、创伤外科等方面也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影像导航技术问世之前,骨科医生在术中,凭借人体的骨骼解剖特点、术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片、CT、MRI)和术中的X线透视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