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二重厂引进日本制钢所室兰制作所(JSW)护环制造技术后,经过认真消化吸收,迄今为止,已基本掌握大型护环的生产技术.几年来,二重厂用楔块扩孔法生产了3~600MW汽轮发电机护环200余件,护环质量已达到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并深受用户好评.今年6月首次试扩成功的600MW护环,就是采用室兰制作所护环制造技术的丰硕成果.该批护环的机械性能、残余应力、晶粗度、无损检测等主要指标都已满足用户要求,而且接近室兰制作所同类产品水平.本文着重介绍了600MW护环工艺编制原则和方法、护环的热锻和冷扩技术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发电机护环的扩胀,过去曾经采用楔块胀形法,由于工具的构造,难以保证沿圆周方法有均匀的变形分布.日本神户钢铁公司为此开发了能使变形分布均匀的液压胀形法,确立了护环温热液压扩胀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扩胀护环的三种楔块模具结构(单冲头平底座、单冲头斜底座、双冲头)进行了力学分析;推导了扩胀护环所需的下压力以便于考虑所用压机吨位是否合适的公式;证明了采用双冲头的模具结构强化护环时所需的下压力还不到采用单冲头平底座楔块扩孔时所需下压力的1/2。因此,建议迅速进行双冲头模具结构扩胀护环试验,以生产大容量机组所需护环。  相似文献   

4.
大型发电机护环楔块扩孔新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用的单冲头平底座式楔块扩孔方法,省力范围较小,不可能扩制大型护环,而且操作繁杂生产效率低。本文阐明的外锥面楔扩、双锥面楔扩新技术改善了大护环机械式扩孔工艺。文中纪录了楔扩模拟实验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60万千瓦护环为例做了设计计算和有关力能参数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液压扩胀是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得最多的强化发电机无磁性护环的生产方法,而减压法液压胀形是我国最早提出并付诸生产实践、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工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与广州重型机器厂合作,采用高减力比液压胀形新工艺在25000kN水压机上扩胀成功12MW护环,为生产实践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过程、编制原则,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型铸锻件》1987,(1):21-26
护环楔块扩孔工艺具有省力、控制方便、可以进行温胀、对裂纹敏感性较小等优点.本文针对省力且回程不自锁,同时又能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探讨了护环楔块扩孔的新技术,对外锥面楔扩方案和双锥面楔扩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介绍了护环液压扩胀时产生形状缺陷的原因及校正的原理与方法。护环校形技术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护环液压胀形模具加载冲头的工作面形线和减力导柱的尺寸进行了讨论。对内增压扩胀护环的装置和双锥面楔块扩孔模具进行了研究。围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护环液压胀形和楔块扩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阐述发电机上的护环锻件在冷变形强化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 ,而产生尺寸缺陷等质量问题 ,采用外补液液压胀形法加以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护环热锻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护环质量及其热锻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热成形技术的分析 ,提出了护环扩挤复合成形新工艺。并经过理论分析 (FEM)和模拟试验 ,证明了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软介质胀管过程中管子与管板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给出了胀接压力的选取范围以及残余接触压力的计算方法, 并用有限元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新型湿式碳基摩擦材料配方筛选,工艺试验、性能测试的研制过程,并对该研制材料的装车试验及推广应用情况作出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ON HOT FORMING PROCESS OF A RETAINING RING OF HIGH-NITROGEN STE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n18Cr18N, the high-nitrogen steel, is the 2nd generation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the retaining ring of firepower generators. In this paper,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was investigated by thermo-mechanical modeling tests. And the flow stress curves of the steel were obtained for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the complex forming process of a retaining ring including punching, expanding and extrusion with an enclosure was put forward and simulat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cess is a novel and force-saved practical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heavy retaining rings.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刚塑性有限元方法的数值模拟,对7A04铝合金厚壁筒扩口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温度、不同摩擦条件下扩口的应变分布和成形力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制定的工艺参数下,实现了铝合金厚壁筒的大比率扩口,为铝合金厚壁筒扩口成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械扩径工艺参数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管筒形零件机械扩径工艺参数与成形精度控制参数间的映射关系,并将其嵌入遗传算法以实现工艺参数优化的机械扩径工艺参数预测方法。所涉及的工艺参数包括扩径率、管坯横断面圆度和模具外径与制品内径之比;成形精度控制参数包括制品外径及其横断面圆度误差。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材质为X52、规格为(406mm~720mm)×9mm的管线钢管机械扩径的工艺参数,并给出一个满足其成形精度要求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6.
1250/850/850液压胀形机胀形力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250/850/850胀形机的主要特点,找出了1250/850/850胀形机控制系统的缺点,进而设计了两种实用可靠的胀形力控制系统,扩大了该设备的使用范围,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管筒形零件机械扩径工艺过程的成形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管筒形零件机械扩径最终制品的横断面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工艺参数、模具参数、材料性能参数以及摩擦条件的影响。机械扩径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针对特定的毛坯规格,合理选择各种成形参数并使其成为一种最优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制品尺寸和形状精度。文章基于MSC.Marc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和遗传优化算法,应用Python语言设计了机械扩径成形参数优化的遗传算法程序,通过对MSC.Marc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遗传优化算法与MSC.Marc软件的连接,为管筒形零件机械扩径工艺过程的成形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针对大直径管线钢管机械扩径工艺,得到了以最终制品形状精度(横断面圆度误差)为优化目标的扩径率、模具直径和模具边缘圆角半径等成形参数的最优组合。采用最优的成形参数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最终制品的横断面形状精度。  相似文献   

18.
大口径直缝焊管机械扩径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在油气输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制造大型直缝焊管的核心技术——机械扩径技术对发展我国管线钢钢管制造业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的机械扩径方法以及有限元仿真技术在大口径焊管机械扩径生产领域的近期研究成果,同时也探讨了大口径焊管机械扩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筒形件三旋轮缩径旋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利用ANSYS软件对筒形件3旋轮缩径旋压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并对缩径旋压时起旋点附近的局部变薄及口部扩径现象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旋压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王霞  任帅飞  蒋欢  侯丽  周雯洁 《表面技术》2018,47(3):196-202
缓蚀剂能够有效抑制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但是多数有机合成类缓蚀剂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危害。综述了应用于酸性介质中的天然植物绿色缓蚀剂,总结了植物缓蚀剂制备过程中的各类提取方法,包括浸泡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阐述了失重法、量子化学法等研究手段的优缺点,以及植物缓蚀剂性能改善的技术。植物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属于物理化学作用机理范畴。在实际研究中,选取恰当、方便的提取方法,以作用机理为理论指导,借助先进的研究手段对植物提取物进行分析表征,能够进一步推动植物缓蚀剂的研究。此外,对植物缓蚀剂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扩大植物缓蚀剂的提取范围,实现植物缓蚀剂的工业化生产、多样化应用,将成为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