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实施时间《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于2014年1月28日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制定背景为什么要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近年来,为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交通事故,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大力推进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国所有"两客一危"车辆(旅游包车、三类及以上  相似文献   

2.
鸿雁 《商用汽车》2014,(8):79-79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困家安全生产临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及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等运输车辆要求加强动态监督管理。该《办法》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3.
车主访谈     
韩超 《运输车辆》2014,(15):84-88
不能让行车记录仪成为摆设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有了更高要求和约束。原先仅“两客一危”车辆需要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联网联控平台;  相似文献   

4.
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制定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明确道路运输企业监控主体责任和政府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责任,对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和约束将更加严格。该《办法》明确要求,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总质量为12t及以上的普通货运车辆在出厂前。都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进一步明确并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动态监控的主体责任,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按标准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并配备专职监控人员。专职监控人员原则上按监控平台每接入100辆车设1人的标准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监控人员应当掌握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经运输企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相似文献   

5.
政策与法规     
《商用汽车》2013,(14):103-104
交通运输部: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为了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2013年6月26日,交通部道路运输司发出《关于征求〈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交运便字[2013]144号),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征求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修改  相似文献   

6.
梅振 《运输车辆》2014,(14):72-72
2014年7月1日,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要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总质量为12t及以上的普通货运车辆)在出厂前,都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拥有50辆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按标准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对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4年第5号公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必须全部纳入企业监控和政府监管平台。《办法》明确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等三部局各自的职责,规定了运输企业与驾驶员在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使用、维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明确监控人员应当实时分析、处理车辆行驶动态信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1日,《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办法》规定,总质量超过3500kg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当分别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的要求,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不得用于营运。为进一步做好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2011年2月23日,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赋予了道路运政管理部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神圣使命,明确了道路运政管理部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三关一监督”,而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和“营运  相似文献   

10.
车主访谈     
访谈手记 不能让行车记录仪成为摆设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有了更高要求和约束.原先仅"两客一危"车辆需要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联网联控平台;而《办法》实施后,除了"两客一危"车辆外,半挂牵引车和重型载货汽车(12 t及以上)也都要安装、使用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且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1.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5,(31):13-15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3日经第11次交通部部务会通过,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这实际是对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由国务院406号令颁布的“道路运输条例”,在车辆维修部分的具体实施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正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可以对道路客运车辆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实现车辆、驾驶人动态监控,强化事故预防分析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各类违章违规行为,达到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安全行车目的,是现阶段各大道路客运企业行车安全管理的必不可少环节。随着2014年7月1日《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正式施行,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已上升至国家法律法规高度予以规范执行。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浅析营运车辆的定位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和常见故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根据《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1号)、《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规范》(厅运字[2010]33号),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配发《道路运输证》时都要对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进行核查。  相似文献   

14.
《中华汽摩配》2004,(7):24-25
第406号国务院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将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记者近日就条例的有关情况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就大家广泛关心的问题作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闻睿 《专用汽车》2011,(8):27-27
工信部正在加紧制定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而交通部从今年3月起开始全面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如果工信部关于商用车燃料消耗的标准出台和实施,意味着两个部门都对商用车油耗进行管理,这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6.
<正>据悉,由北京市六局委联合颁布的《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该项管理办法将于2015年7月1日起试运行。《办法》规定:凡取得《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并进入《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的企业方可承揽建筑垃圾运输工程。北京市政市容部门将对进入《名录》的企业和所属车辆实行量化计分管理,运输企业日常监管满分为60分,记分周期为12个月(原则上按取得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许可审批当日起算),一个周期结束后自动重置为60分。日常监管量化计分内容包含运输车辆达标、道路运输证、建筑垃圾准运证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29号,简称:《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10章79条,分为总则,危险货物托运,例外数量与有限数量危险货物运输的特别规定,危险货物承运,危险货物装卸,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罐式车辆  相似文献   

18.
罗列 《专用汽车》2011,(12):21-23
为落实国家对车辆节能减排的要求,交通部于今年3月1日起开始强制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11号令)。该管理办法针对所有道路运输车辆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进行了严格的试验办法,达不到要求的车辆将得不到交通部下发的营运证,不能进行道路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3月1日起,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的、总质量超过3500kg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车辆型号必须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达标车型表》内,不在《达标车型表》内的车型将不予办理道路运输证。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等环节均增设了新的管理制度,并修改完善了部分内容。为贯彻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做好规章与条例的衔接工作,修订后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13年1月公布,7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