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76-78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心理学的起源,书中多处提及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形神一体论、心神认知论、五行情志论、阴阳睡梦论等,分别从阴阳、五行、脏腑、七情等多角度研究与分析中医心理学理论。中医心理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在继承前人的经验与基础之上创新,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中蕴含着的心理学。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遵循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想,结合后世医家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继承与创新,强调中医的整体生命观,形神统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异曲同工,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学理论的独特优势,结合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与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心身疾病是当前临床中遇到的最为广泛的一类疾病,与之相关的心身医学也成为21世纪最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医学疾病谱的悄然转变,促使现代医学对与人息息相关的心理及社会层次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中发现,中医的“形神合一”与“天人一体”等理论与心身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如出一辙。心身医学概念虽然早已提出,但作为新兴学科,当前的认识仍有待提高,治疗手段亦相对匮乏,因此有必要学习传承千年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包括中药汤剂、情志疗法、祝由疗法及五音疗法在内的各种中医疗法。现代中医也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与心身医学相融合,使中医学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心身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心理社会因素的评析尤为重要。赵志付教授本着"心身同治"的理念,创立了刚柔辨证体系,临床用于治疗心身疾病,效果显著。赵教授通过多年临床总结发现,各个年龄段引起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遵循"心身同治"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心身疾病,有针对性地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疏导,同时应用中药刚柔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青年、中年与老年时期的心理社会特点、生理特点以及中医刚柔治疗,用以体现"因人、因时治宜"的中医理念。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金阶 《河北中医》2001,23(7):548-549
心身疾病是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引起的躯体疾病。是从心理和躯体两个方面对人类疾病进行研究的科学。 1977年美国学者思格尔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西医的医学观、人体观、疾病观发生了重大变革。近2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心身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的一个重要学科。 中医学中虽没有“心身疾病”这个病名,但是,祖国医学整体观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学术思想,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国际…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由传染病及营养不良为主转化为由心理社会压力为主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即心身疾病为主,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学也从内经时代、伤寒论时代、金元四大家时代、温病时代转为心身医学时代。中医学历来是与时俱进的。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不是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神经症、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慢性胃肠炎等都属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相当于七情致病。研究心身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学科称心身医学。同时心身医学又有广义概念,它是从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心身关系"在神经性厌食症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疾病是综合因素,即生物、社会、心理、行为共同造成的,单纯生物躯体医学已经不能完全认识现代疾病与有效解决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因此,世界医学界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化,必须应用心身医学的基础理论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西医学必须通力合作研究心身医学、心身疾病、心身关系,才能应对21世纪疾病谱的变化。本文试图发掘中医历代医籍中有关“心身关系”的论述,并适当结合现代医学成果,对神经性厌食症从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8.
崔应珉  刘明  李娟娟  朱剑飞 《河南中医》2009,29(10):94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也是祖国医学的核心理念,其本质精神是"中和"。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谐观"在脏腑经络学说中有直接表现。中医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即"和谐"。本着上述认识,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优势可以归纳为预防优势、诊断优势、天然药物和综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模式转变为心理—社会—环境模式,从心身角度进行病证结合诊治,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借鉴、吸收国外心疗内科诊疗模式,并结合国内传统诊疗规范,形成了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病历书写模式。本文从重视社会环境及个人心理背景、中医心身辨证首看刚柔、建立良好沟通平台三个方面对该模式特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对两例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病历案例应用进行体会分析,分享其应用经验,以期该门诊病历书写模式规范能得到进一步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心身合一""脏腑相关""七情致病""心身并治",整体生命观是中医刚柔心身论的理论基石,刚柔心身论强调把整体生命观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疾病谱由过去的以传染病和营养不良为主,转化为由心理社会因素、生活行为等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为主,因此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刚柔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刚柔辨证"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即两纲、四型、十六证。刚柔辨证是中医心身医学的核心,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双心医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部分,又称为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与处理和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目前对于双心疾病的临床诊疗仍处于相对不完善阶段,且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新的治疗方法亟待探索发现;中医形神一体观理论实现了对疾病从生理到心理认知的改观,以之为主导思想的中医诊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晔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50-1051,1137
《金匮要略》中"百合病""狐惑病"皆有因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所致的"常默默""默默欲眠""卧起不安"等损伤精神情志的证候,两病均在病后余邪未尽之际由情志不遂而引发,在病机的认识上体现了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天人一体观)的中医学模式,蕴含了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雏形,提示临证立法用药既从天人合一立意,又当从社会心理角度疏导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聂霜  周金宵  丛慧芳  周永英 《河北中医》2024,(2):315-317+321
绝经前后诸证属心身疾病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心身医学、心身理论等应运而生,“心身理论”是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三者关系协调统一的高度概括,但当三者关系不统一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称为心身疾病,探其本质与中医情志致病和形神一体观等密不可分。通过梳理我国心身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试从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二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探讨中医心身医学理论与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内在联系,为临证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医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发现"脑神说"隶属中医整体观念,是基于中医经络藏象总结提出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形神一体观"的理念。脑为元神之府,其生理机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心肾二脏,在这一理论基础下"心主神明"实际上作为脏腑机能而成为其核心理论组成部分之一。心、脑之争其根本原因在于脑在中医学中定义解读的不同,而在临床诊疗中,脑神之说亦是通过整体辨证进行施方用药,符合现代心身医学"形神并调"的医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形神一体的形神观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中医学认为作为思维对象客体的人是形神相偕相依的统一体,具体表现在形神构成、形神体用、形神存亡3个方面,共同构成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预后、养生康复以及对心身医学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研究模式已经由最初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身体疾病和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逐步转向身体和心理的同时治疗。中医心身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生理上重视形神相关,病理上重视形神相失,治疗上形神兼顾,达到"形神统一"。  相似文献   

17.
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峰  周云  蒋华 《新疆中医药》2007,25(5):101-1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积累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集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诸哲学思想于一体,成为当今世界成就的传统民族医学。善于继承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才能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新理论的产生,实现对传统的超越。现代生命科学进展已表明,中医学许多理论与观点都包含着现代科学的前沿的研究内容。只有遵循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断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医对身疾病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身疾病是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引起的心理性或躯体性疾病。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中医学中虽没有“心身疾病”这个病名 ,但祖国医学中与心身相关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学术思想 ,作为一种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 ,早就指导着临床实践 ,并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国际心身医学会权威人士指出 :“世界心身医学要向中国中医学寻找智慧”。今就中医学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略论如下。1 情志不遂、郁而成疾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素问·天元…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红  纪宇 《天津中医药》2016,33(5):285-287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其与西方心身医学看待疾病基本属于同一视角。现代心身医学秉持"心身同治"之原则,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情志病学因其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契合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亦在心身疾病防治中尽显优势。两种医学相互参照,为诊疗疾病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