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润和过滤清洁生理功能消失,而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使分泌物黏稠、结痂,痰液难以排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和气道护理的难度.我科于2007年1月自行制作简易人工鼻(下称人工鼻)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组合药液对人工气道湿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加上机械呼吸,通气量增加,则呼吸道失水严重。由于湿化不足,分泌物干结潴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2]。实验证明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3]。近几年来,人工气道的湿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科104例人工气道患者均采用了组合药液湿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3.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行人工通气患者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76例行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和调速器泵入湿化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调速器泵入湿化能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粘稠度;在减慢心率上分别经过方差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少护理时数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古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现状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66  
韩维红 《护理学杂志》2001,16(4):254-25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然而有创气道的打开 ,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温化过滤 ,若护理不当 ,常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 ,护理界同仁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现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湿化管理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1]。所以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1 .1 湿化方法1 .1 .1 雾化吸入 :临床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每 4~ 6h1次 ,每次 1 5~ 2 0 min。采用小雾量…  相似文献   

6.
贺海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10):48-48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含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对患者通气的影响.方法 对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7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至出室.结果 患者入复苏室与出室时比较,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呼吸频率增加,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均P<0.01),但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安全、牢靠.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因此,要不断地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治疗[1]。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笔者自制系带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应用于22例气管切开湿化气道患  相似文献   

9.
加温雾化器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人工气道病人,上呼吸道生理性湿化加温功能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气管腔内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气道,影响正常通气,引起肺部感染[1]。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对182例人工气道病人施行了持续加温雾化,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82例病人中,男104例,女7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平均(41.37±1.54)岁。气管插管89例、气管切开93例,为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肺、食管、腹部、体外循环)、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需留置人工气道维持供氧和排痰的非呼吸支持病人,留置…  相似文献   

10.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通过鼻罩或面罩连接呼吸器和患者,无需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辅助机械通气模式。NPPV保留了患者吞咽、进食、语言交流和咳嗽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管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段气管切除后的气管重建迄今仍是一个难题,虽然,气管一支气管重建的病例不少,但切除长度均有限。为此对49只犬进行了人工气管移植术,对动物定期进行解剖,观察,并对自行研制的涤纶-硅环人工气管作进一步研究,1986年首次对1例气管癌病人行人工气管移植术获得成功,综合结果表明:IV型人工气管可用于临床,是一比较理想的气管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管置换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气管由于炎症、肿瘤、损伤等疾患需要气管切除和气道再建。当气管切除,端端不能吻合的情况下须行人工气管置换术。人工气管主要适用于气管切除长度超过5.0cm者,切除长度虽然小于5.0cm,但气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无法分离者,气管壁部分切除者[1]。我科1990年和1994年先后为2例患者行人工气管置换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39岁。因咳嗽,呼吸困难,经抗生素治疗无好转6个月,近3周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于1990年3月18日入院。查体:患者呈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口唇…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管置换术2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报告2例广泛型气管癌切除气管、行人工气管重建的手术经验。选用人工气管截面面积为气管的50.87%,长度为切除气管的66.7%。临床实践表明,正确选择人工气管的内径和长度是建立排痰机制的关键。2例病人随访16~27个月,未发现与人工气管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增温湿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增温湿化的有效性,解决患者经人工气道直接吸入氧气导致的气道干燥、痰栓形成阻塞气道、肺部感染等问题.方法 将38例人工气道非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直接经导管、漏斗吸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入的氧气应用普通湿化瓶蒸馏水常温(18~22℃)湿化;观察组吸入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3月开始,将自制的炭纤维复合材料人工气管应用于气管恶性肿瘤2例,外伤性狭窄1例,共3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首例随访4年5个月,情况良好。对人工气管应用的适应证,人工气管材料的选择和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人工鼻和气体流量设置对吸入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拟比较麻醉环路加入人工鼻和气体低、高流量设置对气道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及在机械通气90 min前后,气道粘液在蟾蜍腭上运输速度的改变。 资料和方法 选择腹部择期手术病人40例,年龄35~67岁,ASA I~Ⅱ级,随机分为4组:A0.5 L、A4.5 L、B0.5 L、B4.5 L,每组10例。A0.5 L和A4.5 L代表呼吸环路不使用人工鼻,气体流量0.5 L·min-1和4.5 L·min-1;B 0.5 L和B 4.5 L代表呼吸环路使用人工鼻,流量设置同上。病人术前均不用阿托品。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管腔内气管粘膜上皮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气管膜上的皮在人工气管腔再再生的难题,我们将12只成年犬分为3组,和线组4只,A组采用自体带血管蒂大网包绕在网孔型硅橡胶人工气管外壁行Ⅰ期气管置换术;B、C两组采用胎犬气管包绕在部分网孔型炭素纤维人工气管外壁,其外现地包绕自体带血管蒂大网膜,制成所谡人工气管-胎犬气管-大网膜复合体分别施行Ⅰ期吻合Ⅱ期吻合的气管国我实验,结果A、B、组滑观察到人工气管腔内气管粘膜的再生,C组可观这以人工气管  相似文献   

18.
人工鼻具有湿化、温化和滤过作用,不仅用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对全麻气管插管和手术后的重症病人也适用,可避免因冷空气直接进入气道引起呛咳、不适,因其还具有一定的空气滤过作用,可明显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以及咳嗽、咳痰的发生,明显提高了麻醉质量,保护气道粘膜功能,有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操作伍用人工鼻(温-湿交换过滤器)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肺部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排除原有严重心、肝、肺、内分泌合并症的患者140例,按手术通知单序号随机分为两组(n=70)。Ⅰ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呼吸机机控呼吸,常规管理患者呼吸道,术毕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Ⅱ组气管插管成功后,严格按照肺复张策略操作并在呼吸回路中接用人工鼻,其他管理同Ⅰ组。观察术后6天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Ⅰ组病人全身麻醉后出现肺部并发症7例,Ⅱ组病人全身麻醉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结论肺复张策略伍用人工鼻对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肺部并发症有确切的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气管重建气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人工气管假体,构建犬气管长段环行缺损与重建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犬16只,以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气管进行颈段气管重建。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来评价假体置换效果,筛选出最优化人工气管类型。结果Ⅰ型人工气管组(8只犬)中除1只术后96d出现假体移位,1只术后45d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外,其余均能长期存活(1只术后90d处死,余均生存达180d处死)。术后假体通畅度良好,与宿主气管及其周围组织融合生长达到了生物学固定。假体内腔可见不规则的黏膜上皮生长。假体周围包绕的组织中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新骨形成。Ⅰ型人工气管在普通X线下可以显影。Ⅱ型人工气管对照组(4只)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假体移位、吻合口炎性肉芽肿增生和管腔狭窄等并发症。Ⅲ型人工气管对照组(4只)术后生存时间均未超过1个月,主要死亡原因为来自假体本身的网管裸露、漏气、感染和塌陷。结论Ⅰ型人工气管是一种复合式结构,糅合了无孔型和有孔型人工气管的优点,基本具备了置换和替代气管缺损的重要条件,对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气管重建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