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4):489-491
目的通过专项点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为我院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门诊处方,每月抽取12名医师,每人50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以实际计算)共5580份处方。从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药物剂量、给药间隔、用药途径、溶媒、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更换药品等方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不合理处方768份,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13.76%。临床诊断不规范处方171份(占不合理处方22.27%);给药频次不适宜处方182份(占不合理处方23.70%);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处方111份(占不合理处方14.45%);无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的处方75份(占不合理处方9.77%);给药剂量不适宜处方57份(占不合理处方7.42%);用药疗程等其它不合理处方172份(占不合理处方22.40%)。结论持续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的开展,使得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并持续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5,(4):90-92
目的研究综合性干预对我院4种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影响,探寻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与模式,进一步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行政干预、合理用药培训、处方点评等综合措施对我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以及疝气修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干预;随机抽取干预前后4种I类切口手术病例各200例,并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4种I类切口手术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使用比例过高、给药时机不正确、疗程过长等问题,经过综合干预后,各项合理用药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提示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抽查2015年1月1日~3月31日的门、急诊处方7400份及医嘱414份,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处方及医嘱质量较上季度之前总体提高,不合理处方为111张,合格率为98.5%;不合理病例69份,合格率为83.3%.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数据评估全国部分三甲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国际合理用药网络(INRUD)处方点评监测网中2014-2015年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8家网员单位上报的门/急诊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点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447 894张,处方合格率从2014年91.52%上升至2015年93.08%,两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相近,分别为11.72%及12.04%。2014及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适宜处方,包括适应证不适宜(32.42%,34.02%)及用法用量不适宜(24.22%,18.56%)两种类型。结论 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达标,但仍有个别地区未达到国家要求。不合理处方类型表明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仍有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临床药学人员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对我院住院医嘱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处方点评标准: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权威法典和资料为参考,将点评结果反馈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6.
武金会  韩爱武  徐娜 《工企医刊》2014,27(6):1119-1120
目的探讨和研究处方点评对医院门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我院门诊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对处方点评工作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后,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平均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注射剂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以及每张处方药品金额显著下降(P〈0.05);基本药物使用率显著提高(P〈0.05);不合理用药显著下降(P〈0.05)。结论处方点评工作对医院门诊合理用药以及医生业务水准提高均具有一定意义,具有在临床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点评管理办法》等规范,组织临床药师对外科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心脑血管用药等进行回顾性处方点评,有效干预了医生不合理用药行为,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院2013年抗菌药物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3年门急诊处方为资料,从处方数据的统计、处方规范的判定两方面进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分析。结果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2.45%;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584张,合格率为96.93%。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我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的89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评析与分类统计。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表现在:联合用药不当;选用药物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用不当;重复用药等。结论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分析问题,及时干预,将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和典型处方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玮 《现代医院》2009,9(6):78-79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的136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剖析与分类统计。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表现在:①用法用量不当;②选用药物不当;③配伍禁忌;④重复用药;⑤溶媒选用不当等。结论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抽样点评,分析处方干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等间距抽取某三甲医院2016年5月-7月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750张作为干预前研究对象,按照相关规定和方法进行初评和终评,并进行适当干预.再随机等间距抽取2016年8月-10月及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各750张作为第1、2次干预后资料,进行处方点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为46.0%,第一、二次干预后合理率分别提升至63.9%(P=0.0062)、82.5%(P=0.0020).结论: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处方经持续点评干预后合理率明显提升,但仍有部分不合理使用现象,应不断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每月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各100张,共计1 0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进行处方点评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门急诊合理处方仅占38.9%,其中电子处方合格率(63.72%)高于手写处方合格率(31.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01);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94.1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80%,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喹诺酮和大环内酯类,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0.07%、18.70%和8.18%。结论该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较低,需重视处方质量,加强对处方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每月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各100张,共计1 0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进行处方点评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门急诊合理处方仅占38.9%,其中电子处方合格率(63.72%)高于手写处方合格率(31.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01);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94.1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80%,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喹诺酮和大环内酯类,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0.07%、18.70%和8.18%。结论该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较低,需重视处方质量,加强对处方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孙雪峰 《药物与人》2014,(6):279-279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情况,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在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病例中每月抽取30份.共36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的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调查的360例病例中,54.3%的Ⅰ类切口患者、100%的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苗药物。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为64.7%,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征过宽、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盲目联合用药等。结论:普外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制度化管理,强化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陈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181-1182
目的:对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评价我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中进行抽查点评。结果:通过2011年上半年与下半年数据对比,不合理处方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率、处方使用金额、注射剂使用率不断下降。结论:开展处方点评与干预工作,对医院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妮  张金玲  王捷 《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53-153,155
目的对该院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行院内公示,以规范医师临床用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12月份住院病历200份,其中非手术病例和手术病例各100份,对这里病例进行常规统计与点评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抽查病历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4.5%,微生物送检率为29.46%,存在抗菌药物用药选择不恰当,不合理联用,用药时机不正确,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细菌培养送检率较低、手术患者预防用药时间长、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我院各级医务人员需引起警惕,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应用的意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我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的89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评析与分类统计。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表现在:联合用药不当;选用药物不当;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用不当;重复用药等。结论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分析问题,及时干预,将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应用情况,促进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应用。方法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此期间我院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30%的随机抽取,对抽取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并对点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被点评的处方5864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1566张,不合理使用抗菌处方为124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三位科室是儿科、急诊科和妇科。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应用存在不合理应用,需通过加强药品使用监督规范药品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病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2月我院63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典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方法不当共发生43次;剂量应用不当共15次;选药不当共12次;更换不合理11次。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在临床各科均有分布且表现形式多样,应加强干预和管理。结论对病例进行用药分析是直接调查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促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12月实施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2份,采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进行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62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0%(127/162),预防用药品种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后单用抗菌药物占54.33%,联合用药占45.6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病例占46.91%,不合理病例占53.09%。结论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欠合理,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