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脱硫醇系统目前普遍采用Merox碱洗抽提和碱液空气氧化再生循环工艺。通过分析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三号催化裂化装置的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及节能减排等要素,采取系列创新技术进行生产优化。实现二级高效抽提技术改造及脱硫醇尾气治理,从催化裂化装置源头控制碱渣排放量,同时实现碱渣厂内处理,液化气水洗水减量使用,脱硫醇尾气进再生器处理。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了装置的碱渣、废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  相似文献   

2.
某公司催化裂化装置液化气脱硫醇系统氧化再生塔运行过程中发现氧化塔上部液位高、三相分离罐反抽提液位低、脱硫醇尾气带油,抽提剂循环困难,通过将氧化塔切除,对再生碱液抽出口进行蒸汽反吹处理后,操作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液化气脱硫醇工艺完善及节能减排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液化气脱硫醇目前基本上采用Merox碱洗抽提和碱液空气氧化再生循环利用工艺。随着高含硫原油加工比例的上升以及液化气产量和综合利用率提高,液化气脱硫醇碱渣排放量大幅增加,对环保压力很大且增加操作成本。根据各炼厂同类装置运行情况调查,分析了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要素并提出了实现途径,即通过对脱硫醇工艺的整体优化并对碱液再生单元进行技术创新,控制原料液化气胺液夹带量以避免对碱液的污染,采用纤维膜脱硫醇工艺提高脱硫醇过程的传质效率和分离效率,控制再生碱液中二硫化物浓度以延长剂碱使用周期,有可能将碱渣排放率降低75%以上。  相似文献   

4.
于磊  金丹 《石油化工》2013,42(11):1268-1271
针对燕山石化2 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液化气脱硫醇系统超负荷运行,致使液化气总硫含量不合格的问题,对液化气脱硫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项目包括:在液态烃抽提塔前增加一组静态混合器,实现二级抽提;以助溶增效剂-A替代传统的磺化酞菁钴催化剂,提高反应活性;以加氢重石脑油作为反抽提油对碱液进行反抽提再生,延长碱液运行周期,降低碱液消耗,减少碱渣排放。改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液化气总硫含量从改造前的100 mg/m3降低至10 mg/m3以下;改造后停用碱液再生加热蒸汽,使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5.
液化气脱硫醇装置碱液再生单元的尾气硫含量较高,直接送至常减压蒸馏装置加热炉伴烧时将引起加热炉排放烟气中的SO2浓度大幅上升,无法满足环保要求。通过对再生尾气进行离线模拟吸收试验,发现催化裂化柴油对再生尾气中的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依据试验结果对再生尾气系统进行脱硫改造,改造后加热炉外排烟气中的SO2浓度大幅降低,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液化气脱硫醇精制系统存在的碱液消耗高、碱渣排放量大等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各液化气脱硫醇单元碱洗流程,新增碱渣再生装置,各装置的精制液化气硫质量浓度不大于20mg/m3,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新鲜碱消耗量和碱渣排放量大幅降低。利旧纤维膜碱渣CO2中和装置,碱渣湿式氧化单元可以停用,实现了碱渣零排放。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超重力技术强化液化气碱洗脱硫醇的碱液再生过程,开发了环保型液化气深度脱硫(LDS)成套技术,使硫醇钠氧化反应的转化率提高至95%以上,二硫化物的分离率提高至98%以上,实现了循环碱液的高效再生。在中国石油A石化0.30 Mt/a液化气脱硫醇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胺洗后硫醇硫质量分数为80 μg/g的催化裂化液化气为原料,经LDS技术处理后,产品液化气的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μg/g,同时新鲜碱液消耗较采用Merox技术时降低90%以上,全厂经济效益增加近1 100万元/a,碱渣排放接近零,环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传统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和碱渣,废气有恶臭气味,含有大量VOCs(挥发性有机物),碱渣含有大量含硫盐类和难降解高COD(化学需氧量)组分,环保处理难度大。安全环保型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醇技术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采用一种新型脱硫醇溶剂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硫醇,然后以贫氧、含烃、含氮的脱硫醇尾气作为循环气,用氧气(或富氧气)代替空气作为氧化反应的氧源,对脱硫醇溶剂进行氧化再生,同时使用汽油抽提带走产生的二硫化物。某套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应用该技术完成改造,18个月的平稳运行结果表明,液化石油气总硫稳定控制在30 mg/m3以下,硫醇硫质量浓度控制在10 mg/m3左右,同时实现了废气和碱渣水体零排放,减少VOCs排放8.15 t/a,减少向水体排放无机盐约200 t/a。  相似文献   

9.
国内汽油碱渣处理通常采用酸化提酚工艺技术,该技术存在较大的恶臭污染弊端。介绍了国内首次开发并成功运行的深度氧化脱硫、二氧化碳中和及汽油抽提脱酚(LiFT-CR)、尾气脱除二硫化物等组成的成套汽油碱渣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全相接触碱渣氧化塔对碱渣进行深度氧化处理,结合液膜传质反应器及碳化、汽油抽提工艺对氧化后碱渣进行碳化处理,而碱渣氧化尾气中的二硫化物实现了分离回收。该装置运行后,通过对氧化温度、氧化风量、进料流量、碳化风量、废水pH值等工艺优化及调整,并对纤维液膜反应器内芯、碱渣过滤器滤芯、氧化塔气体分布器等内部件的结构创新改进,实现装置连续稳定运行,处理后的废水达到设计要求,抽提后汽油博士实验、铜片腐蚀、水溶性酸碱的分析项目合格,脱硫后尾气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超重力技术强化液化气碱洗脱硫醇的碱液再生过程,开发了环保型液化气深度脱硫(LDS)成套技术,使硫醇钠氧化反应的转化率提高至95%以上,二硫化物的分离率提高至98%以上,实现了循环碱液的高效再生。在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0.30 Mt/a液化气脱硫醇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胺洗后硫醇硫质量分数为80μg/g的催化裂化液化气为原料,经LDS技术处理后,产品液化气的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同时新鲜碱液消耗较采用Merox技术时降低90%以上,全厂经济效益增加近1 100万元/a,碱渣排放接近零,环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炼油厂普遍采用的液化气碱洗法精制工艺存在碱液更换频繁、排废碱渣量大、精制后液化气总硫含量超标等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了一套采用新型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和脱硫醇溶剂的液化气无苛性碱精制脱硫新工艺,并联合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将该工艺工业化应用于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液化气精制装置。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脱硫效果好,精制液化气产品的硫质量分数低于10 μg/g。与传统的碱洗法液化气精制相比较,该工艺无废碱渣排放、水洗水可以直接达标排放。该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脱硫醇溶剂可循环再生使用、损耗低。  相似文献   

12.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工艺用水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原则工艺流程。分析了碱性物质在烃相特殊的存在形式,在水洗过程中与水交换的数量、特点以及混合过程的非理想性,结合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工艺控制指标和稀释原理,建立了工艺用水量和水耗计算方法,推导了分别基于液化石油气产品的钠离子控制指标和含碱废水pH值控制指标的工艺用水量和水耗计算公式及两个工艺控制参数之间的数学关联式。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讨论了液化石油气中碱液含量的确定方法;应用水在纯烃和混合烃中溶解度经验公式和推导的水耗公式计算了以丙烷和丁烷作为烃组分时,液化石油气在脱硫醇典型工艺控制和操作条件下的水耗值为0.046 0和0.040 6 kg/kg;工业运行值分别为0.006 3和0.046 6 kg/kg,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了目前液化气脱硫醇废碱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富氧空气作为氧化源,气液分布器替代原氧化塔的填料。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氧化效率和二硫化物的分离度,提高了碱液的再生质量。既提高了脱硫效率,又降低了碱液、污染性尾气的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Ⅲ套催化裂化装置年产液化石油气约0.7 Mt,液化石油气精制采用常规工艺.产品精制单元自2012年开工以来,液化气原料H2S含量一直远超设计值,进入后续碱洗脱硫醇系统,新鲜碱耗量、碱渣排量大幅度增加.由于碱渣中带溶剂,导致浓硫酸中和碱渣处理装置管线堵塞、碱渣处理困难.针对液化石油气夹带焦粉容易造成液化石油气溶剂脱硫抽提塔堵塞问题,对常规精制流程进行了改进,将一级碱洗改为MDEA溶剂洗涤、三级水洗增加碱液洗涤.改造后,液化石油气精制单元每月降低溶剂消耗5t,溶剂单耗由0.274 kg/t下降到0.115 kg/t;碱液消耗由16 t/d降低到6t/d;碱渣排量由19 t/d降低到7.4 t/d,月经济效益约57.92 × 104 RMB¥.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环保标准不断升级,硫磺回收尾气处理技术不断进步。在分析了硫磺回收装置尾气达标的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LS-DeGAS、烟气碱洗技术、氨法尾气脱硫技术、有机胺脱SO2尾气处理(Cansolv SO2洗涤)技术、超优Claus+烟气碱洗技术等几种典型技术的优缺点及适应性,并针对企业现状及环境约束,在统筹考虑装置投资、运行费用和排放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硫磺回收尾气处理技术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