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索符合儿童专科医院特色的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方法 通过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运行指标,阐述互联网医院在儿童专科慢病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复旦儿科互联网医院目前已开通22个临床科室,登记医师数量334人,占全院医师总量的71.2%。累计诊疗39 782人次,包括37 722人次免费问诊咨询,其中慢病咨询17 861人次。医保患儿占19%,外地患儿占52%。患者满意度达到96.4%。结论 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医院的、以线下专科为管理主体的线上线下全流程互动的专科慢病服务模式,方便了专科专病患儿的随访,提高了慢病患者的随访依从性,有助于专科的慢病管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微信公众平台是其实现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广州市32家大型公立医院的调查发现,其微信公众平台主要进行医院自媒体宣传和部分服务功能线上办理等浅层次运用,没有深入到促进就医流程与诊疗流程再造,以及改变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方面。笔者认为推动医改进程是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方向,并对此从微信运营商、医院、政府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思想,基于业务需求分析进行系统功能、总体架构、网络架构等设计,形成设计方案并建设精神专科互联网医院平台。基于实体医疗资源拓展线上诊疗服务,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提供新渠道,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精神科互联网医院建设符合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需求,其广泛应用需要医保、药品管理等相关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健康”是点和面的关系,互联网医院的属性是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的复诊“续药”是互联网医院的重要功能,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来说,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适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除了方便慢性病患者的复诊续药,“互联网医院”作为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及传统医疗业务的深度融合,将是大健康领域的新生态和医疗服务领域新业态。本文从顶层设计、技术架构、业务模型、线下药品的配送和电子票据等方面,介绍国内首家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医院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距离,连通了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服务方、支付方和药品提供方,为患者提供无边界闭环医疗服务,创新建立了一种全流程、线上线下、医患互动、区域联合、协调统一的儿童健康服务新模式,重建了医院服务价值链,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从基于价值链协同创新的线上线下服务协同、医保支付协同、药品供应链协同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层面进行了互联医院服务体系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互联网医院的运营管理,创新互联网医院业务服务模式将是今后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通过总结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建设经验,打通线上线下医疗流程,建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并形成了覆盖八大业务...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省人民医院为例,阐述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化技术支持模式,包括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服务,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扩展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开展线上诊疗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在信息化条件下为部队服务新模式,提高卫勤保障水平。方法依托远程医学卫星网、军事综合信息网、3G网等多个系统,集成融合数字化医疗、网络通信、物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技术,构建医疗服务保障综合平台。结果构建了院前预防、院中诊疗和院后随访的数字化为兵服务保障模式,为部队官兵提供了网络化、人性化的全程医疗服务。结论数字化建设拓宽了医院为兵服务保障渠道,丰富了服务内容,提高了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巩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结合宁夏本地医养服务现状,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养综合服务信息化体系,搭建适用于不同层级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协同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结果: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方位联合体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医养服务及管理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疗、养老等服务。结论:“互联网+医养”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养融合互联互通全流程管理,是“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院在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推进门诊和互联网诊疗服务。方法 在2022年5月上海疫情期间,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调研,就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就医需求、门诊就诊满意度、互联网医院知晓情况、使用意愿等方面对来院的644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受新冠疫情影响,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大幅减少,儿童就医行为有所改变。由于平均候诊时间比以前缩短(12.82 min vs.23.21 min),医师诊治每位患儿的时间增加,受访者对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对候诊秩序和候诊时间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访者在就诊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在互联网医院使用意向方面,年龄≤39岁的受访者更愿意使用(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诊治能力是严峻的考验,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将互联网思维与医院管理模式进行融合,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对于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的医疗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实践,阐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医院系统技术架构、网络拓扑架构以及功能,包括导诊、诊疗、互动3大模块,介绍应用体会,指出该系统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将医生碎片化的时间服务于线上病情简单的复诊患者,而将医院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处置线下病情复杂或危重的患者,以缓解医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方法:在医生端研发基于与"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深度融合且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App和改造现有的医生工作站(PC端),在患者端研发微信小程序满足患者在线模式下的诊疗和随访服务要求。结果:系统既实现了患者端的在线便民门诊、在线问诊、在线随访及智能分诊等应用,又实现了医生端的线上咨询、线上门诊、随访管理及病历管理等应用。结论:通过"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与云医疗及云随访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医院线上线下的闭环服务,既扩展了军队医院服务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也缓解了医疗供需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利用SWOT理论分析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医院开展在线教学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在综合性大学附属某医院开展临床医学课程在线教学,具有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但也存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特殊性、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师身份特殊性、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的软硬件特殊性等劣势;为医院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发挥课程思政在教学阵地的主作用、营造主动型学习生态圈提供了发展基础;也对未来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空间变革提出了挑战。基于此,提出推进医院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筑构适应于医院管理环境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搭建基于智慧教学空间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多学科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等措施,以推进医院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促进“新医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院内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保证医疗废物回收、转运流程安全规范,避免院内医疗废物流失。方法通过ibeacon蓝牙精准定位技术,建立院内医疗废物闭环管理,由信息化管理方式取代传统医疗废物管理模式,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数据平台。工勤人员按指定线路到各临床科室收集医疗废物,使用设备终端读取参与交接医务人员条形码,实时上传医疗废物信息。监管部门通过在线监测平台查看各科室医疗废物产生、交接情况。结果监管部门利用在线监测平台,对医疗废物回收转运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及可视化监控,工勤人员及临床科室操作便捷、高效。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院内医疗废物闭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实时、高效地保证院内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提升了医疗废物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型医保移动支付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新型医保移动支付平台的医院服务窗实现患者手机就医服务,介绍整体业务架构、支付流程实现方案、平台实现及线下流程对平台的适应,实现实时缴费,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速了新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模式的落地。为做好疫情防控管理,降低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病毒交叉感染和传播风险,居家隔离成了全民防疫的“特效药”。我院作为疫情防控定点医院,在看好病、看准病的同时,为缓解诊疗压力,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医院管理、临床流程到患者体验精准落实。通过构建移动端的影像云系统,实现影像数据的移动共享,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诊疗数据应用。提升了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让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致力于找到适合医院发展并为患者提供便利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线医学物理学题库建设,利用互联网实现课上、课下检测,加强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根据教学大纲,通过讨论研究确定试题类型、数量及难易程度,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化在线医学物理学题库,实现自助检测和师生互动。结果:通过该在线题库建设及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师生互动有效性,获得了教学形成评价实证材料;利用后台数据,实现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互联网+数字化在线医学物理学题库建设与实践对教学效果有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