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西酞普兰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应用在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中,对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84例成人首发抑郁症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r TMS辅助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成人首发抑郁症时,在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采用r TMS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抑郁程度,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和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各50例。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药物开始起效时间。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QOL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药物开始起效时间(5.41±0.53)d短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7.2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46.00%(23/5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治疗的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倍美力(HRT)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HRT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对照组单用HR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严重程度,作为主要疗效指标;采用Kupperman(KMI)评价围绝经期症状,作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M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RT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5.4%,氟西汀组为7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末HAN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TESS评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西酞普兰具有起效早、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w。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起效快,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女性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择取抑郁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76例,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57.9%,对照组为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较单一艾司西酞普兰用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方法将56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8例。治疗组在用西酞普兰基础上联合使用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6周末治疗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肝方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9月—2021年4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舒肝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睡眠状况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舒肝方联合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缓解抑郁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临床医学研究对比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女性抑郁症患者72例,依照治疗药物应用不同,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度洛西汀单独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观察预后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5.56%(2/3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9.44%(7/36),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和抑郁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抑郁症患者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比之单独应用度洛西汀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女性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整体提升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对老年单向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老年单相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仅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而实验组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总共进行6周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于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即安全性比较。结果两组HAMA、HAMD评分各自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实验组在治疗1周和2周时HAMA、HAMD评分就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10.0%( 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单向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不仅起效快,有助于患者依从性,而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与米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大连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均分成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米氮平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MADRS评分、HAMD-17评分、PSQI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上,未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酞普兰与米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抑郁和失眠症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18.20±4.50)、(14.50±2.5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20±5.60)、(20.02±3.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促进患者抑郁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0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来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评分减少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QOLI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QOLI评分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ESS评分为(6.8±1.2)分,对照组TESS评分为(7.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5):670-67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1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每晚1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剂量可增至20 m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片15 mg,每晚1次,1周后剂量增至30 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MADRS、PSQI评分及睡眠结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调整睡眠周期、提高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0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每组各52例,分别进行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而且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4、6周后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出现乏力、便秘、恶心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更早,且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7月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6.449,P=0.011);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96,P=0.757)。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均可治疗老年抑郁症,但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优于氟西汀,HAMD评分及HAMA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42例和度洛西汀组38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抗抑郁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2种药物的抗抑郁疗效相仿。度洛西汀组治疗后1、2周未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症总体疗效与度洛西汀相当,但治疗早期度洛西汀对患者主观睡眠的改善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2例,帕罗西汀组32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8.1%,帕罗西汀组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1周、4周、6周末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帕罗西汀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同等疗效,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帕罗西汀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4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研究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两组间比较,研究组起效快,在治疗第1、2、4、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9例符合CCMD-3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效疗,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8%,舍曲林为77.4%,治疗结束后二者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酞普兰与舍曲林二者疗效相当,起效较快,二者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治疗抑郁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