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燕麦纤维对脂代谢紊乱小鼠肠道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燕麦纤维组,预防性干预24周。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组织中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和G1(ABC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2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燕麦纤维组小鼠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2.02±0.44)、(0.54±0.27)mmol/L]降低,HDL-C水平[(1.05±0.19)mmol/L]升高(P0.05);燕麦纤维组小鼠空腹血糖[(6.68±1.32)mmol/L)和胰岛素抵抗指数(3.66±1.28)明显下降;燕麦纤维组小鼠小肠上段组织中LXRα、ABCA1、ABCG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8±0.14)、(0.96±0.24)、(0.59±0.15)]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燕麦纤维可降低脂代谢紊乱小鼠血脂水平,增加肠道胆固醇外流;其机制可能与燕麦纤维上调小肠组织中LXRα、ABCA1和ABCG1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浓缩乳清蛋白粉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肠道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高脂饲料(HFD)、12.5%乳清蛋白(WP)和25%WP组,干预组在HFD中添加相应含量WP,喂养12w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小肠组织,Western blot法测定胆固醇吸收相关的Niemann-Pick C1-Like 1(NPC1L1)、清道夫受体B1(SR-B1)、以及胆固醇外流相关的肝X受体α(LXRα)及ATP结合盒转运子G1(ABC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FD组比,25%WP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值显著下降;12.5%和25%WP组小鼠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亦显著下降。与HFD组比,25%WP组小鼠的小肠组织中NPC1L1、SR-B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LXRα和ABCG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乳清蛋白可能通过减少肠道胆固醇吸收,增加肠道胆固醇外流,改善了高脂饮食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燕麦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肠道胆固醇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DF组,预防性干预24 w。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肠道中与胆固醇吸收相关的GTP结合蛋白Sar1B、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PC1L1)、清道夫受体B1(SR-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燕麦DF组的体重、血清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胆固醇吸收相关的NPC1L1水平显著降低(P0.05),SR-B1无显著变化,调控NPC1L1和SR-B1的Sar1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燕麦DF可以通过上调Sar1B降低肠道NPC1L1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肠道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小麦纤维通过改善肝脏脂代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0只7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AS模型组和全小麦纤维组,同时选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预防性干预18周后,取主动脉和肝脏进行HE染色,肝匀浆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s)测定;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脏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SREBP-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B族1型清道夫受体(SR-B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结束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内膜明显增生,管腔内大量泡沫细胞和无结构样坏死物,全小麦纤维组小鼠管腔内泡沫细胞减少,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AS模型组小鼠肝脏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全小麦纤维组小鼠肝脏脂肪空泡的数目明显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有所改善;与AS模型组相比,全小麦纤维组肝匀浆TC水平降低[(60.56±13.49)μmol/g vs.(51.10±5.94)μmol/g](P<0.05);肝脏组织中SREBP-1、FAS、ACC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SREBP-2和SR-B1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全小麦纤维可通过调控参与肝脏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肝脏脂代谢,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C3G)对人巨噬细胞THP-1中ABCG1表达的影响,并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C3G干预培养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G1(ABCG1)以及其直接调节因子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α,LXRα)的mRNA表达,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TR-FRET)方法检测C3G与LXRα配体结合域的结合能力。结果 100μmol/L C3G处理THP-1细胞16 h显著增加了ABCG1 mRNA的表达(为对照组的1.98倍,P<0.05);尽管在TR-FRET试验中,C3G并未呈现典型的配体结合曲线,而50μmol/L和100μmol/L C3G显著增加了THP-1细胞中LXRα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21倍和2.83倍,P<0.05)。结论 C3G促进了ABCG1表达,该机制可能通过增加核受体LXRαmRNA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王丽芳  李建科  吴晓霞 《营养学报》2016,(4):351-355,360
目的探讨蚕蛹油多不饱和脂肪酸(SPO PUFAs)和α-亚麻酸(ALA)对油酸(OA)诱导的脂变HepG2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油酸诱导法建立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分别用SPO PUFAs和ALA进行处理,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累积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胆汁酸(TBA)含量,定量PCR检测LXRα、PPARγ以及ABCG1 mRNA表达。结果 0.5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24h后,细胞内可见大量红色脂滴,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升高,SPO PUFAs和ALA干预后,细胞内的脂滴明显下降,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胆汁酸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SPO PUFAs和ALA还能上调LXRα、PPARγ以及ABCG1 mRNA的表达。结论 SPO PUFAs和ALA能抑制HepG2脂滴积累,降低脂变HepG2细胞胆固醇含量,促进胆汁酸的转化,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PPAR/LXR-ABCG1细胞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并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7.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是一种以ATP为能源进行物质转运的膜蛋白,胆固醇、磷脂等脂类物质是ABCA1的主要转运底物,胆固醇负荷、cAMP、PPAR等信号在调节ABCA1表达中有重要影响.ABCA1在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过程中与载脂蛋白结合参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形成,是RCT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也是该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逆转运是机体排除过多胆固醇的唯一途径,对维持生物体胆固醇代谢稳态有着重大意义.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是ATP结合盒转运体家族中的一员,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ABCA1和ABCG1研究很多,而对于两者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联合作用的文献较少.本文就国外ABCA1和ABCG1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和解偶联蛋白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雄性成年ICR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A组(普通饲料4周+高脂饲料4周)、模型B组(高脂饲料8周),分别测定肝脏指数并制作肝脏病理切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小鼠肝组织中PPARα和UCP-2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模型A、B组小鼠肝指数分别为(3.89±0.87)%、(7.42±0.95)%、(9.38±1.07)%,模型组小鼠肝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模型A、B组小鼠肝组织中PPAR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3±0.33)、(0.45±0.19),低于对照组的(1.16±0.27)(P<0.01),模型A、B组小鼠肝组织中UCP-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7±0.76)、(0.89±0.52),高于对照组的(0.25±0.13) (P<0.01).结论 发生NAFLD的小鼠肝组织中PPARα和UCP-2 mRNA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鞘磷脂酶(alk-SMase)对机体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按照基因型分为WT(alk-SMase+/+)组和KO(alk-SMase-/-)组,经过常规喂养12 w龄时,分别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血脂四项水平、肝脏中胆固醇水平;取小鼠小肠粘膜组织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SBT),同时提取肝脏蛋白检测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尼曼-匹克C2(NPC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alk-SMase活性缺失引起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肝脏TC水平也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KO小鼠小肠粘膜中SR-BI、ASBT和肝脏HMGCR表达显著上调,而肝脏NPC2表达显著下调,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初步探明alk-SMase通过调节肠道中胆固醇吸收及肝脏胆固醇合成及外排的过程调节机体胆固醇的代谢,维持机体胆固醇稳态平衡。[营养学报,2021,43(3):242-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