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方案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4.20±0.44)分低于对照组的(6.2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1.50±0.14)mPa·s、(0.34±0.05)、(3.10±0.25)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0.17)mPa·s、(0.42±0.07)、(3.31±0.2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红花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对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9.63±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为(73.16±19.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24.6±2.4)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为(17.5±6.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于质量,故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7例。在常规支持疗法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肌氨肽苷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单用丹红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全血与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为(3.84±0.23)m Pa·s,血浆黏度为(1.78±0.17)m 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9±0.27)m Pa·s和(1.92±0.20)m Pa·s(u=3.070,P=0.003;u=3.872,P<0.01)。两组患者AD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75.4±9.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6.3±4.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8±8.2)分和(18.5±5.0)分(u=2.666,P=0.009;u=2.348,P=0.021)。两组临床疗效总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2,P=0.04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82.46%(χ2=0.856,P=0.355)。结论 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发挥协同作用,较单用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实验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安全性评分,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红细胞比积(0.37±0.04)%、血小板聚集率(41.33±6.34)%、血浆粘度(1.47±0.28)mPa·s均优于对照组的(0.46±0.04)%、(52.62±5.03)%、(1.63±0.26)mPa·s,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为(4.68±3.75)分低于对照组的(7.36±3.15)分,安全性评分为(7.25±1.22)分高于对照组(6.38±1.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1、2.450,P=0.010、0.018<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p(81.47±3.36)cm/s、Vm(40.15±4.884)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0.10±2.14)、(32.41±2.14)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对症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70例)和对照组(丹红注射液,70例),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9% (65/70),优于对照组的75.7% (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5.4±2.4)分,优于对照组的(8.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丹红注射液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颅脑外伤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血栓通注射液每次10 mL,qd;试验组予以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每次100 mL,bid联合亚低温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28例/31例)和61.29%(19例/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8.24±0.76)和(15.42±1.65)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75.23±3.48)和(52.32±3.33)分,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3.46±0.21)和(4.63±0.26)mPa·s,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7.69±0.32)和(8.38±0.31)mPa·s,血浆黏度分别为(1.24±0.11)和(1.76±0.16)mPa·s,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07±0.41)和(4.16±0.18)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以丁苯酞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列为常规组,剩余辅助使用丁苯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39例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62%,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的高切黏度为(4.02±2.43)mPa/s,低切黏度为(1.03±0.52)mPa/s,常规组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的高切黏度为(6.51±2.07)mPa/s,低切黏度为(2.97±1.54)mPa/s,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血浆黏度分别是(11.48±3.51)mPa/s和(11.39±3.14)mPa/s,差异并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半年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是(69.52±15.44)分和(6.33±2.57)分与常规组的(42.36±11.32)分和(11.23±5.64)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联合使用丁苯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全血黏稠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依达拉奉配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NIHSS评分和血液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4、6周NIHSS评分相比,实验组(6.0±1.20)分、(5.12±1.01)分显著更低;与对照组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比值、红细胞指数相比,实验组(6.13±1.20)mPa·s、(1.00±1.01)mPa·s、(2.01±1.40)×10~(12)/L等血液指标改善状况显著更优(P <0.05)。结论将依达拉奉配合高压氧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显著降低NIHSS评分,改善其血液指标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5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6±2.01)分和(16.8±6.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血浆粘度(1.72±0.43)mPa·s、纤维蛋白原(4.02±0.89)g/L、全血粘度(4.11±0.56)mPa·s、红细胞压积(41.20±2.42)%、血沉(6.18±1.15)mm/h均低于对照组的(2.21±0.42)mPa·s、(4.96±1.03)g/L、(4.88±0.67)mPa·s、(44.86±3.12)%、(6.73±1.26)m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镇痛镇静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镇静,观察组使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联合咪达唑仑注射液镇痛镇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效果(镇静时间及停药后唤醒时间),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3.2±0.1)分低于对照组的(4.9±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时间为(96.5±9.3)min、停药后唤醒时间为(120.3±19.7)min,均长于对照组的(82.4±9.1)、(97.5±19.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4.70±1.34)mPa·s、全血低切粘度(12.31±1.79)mPa·s、血浆粘度(4.00±1.54)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7.65±1.31)、(18.26±1.78)、(5.96±0.83)mPa·s,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71%;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为(13.84±2.27)分,低于对照组的(20.43±3.25)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阿加曲班和尤瑞克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泵注阿加曲班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0.30±3.51)分,低于对照组的(16.82±3.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加曲班治疗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尤瑞克林,且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建议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医情志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心理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72.3±3.5)分,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54.1±3.2)分,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0.16±1.55)分,抑郁评分为(26.58±2.55)分,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52.32±4.02)分和(50.16±1.55)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上,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78±7.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5.21±7.67)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78±7.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5.21±7.67)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我院诊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选取每组75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1.92±0.69)分、情绪功能评分为(1.87±0.68)分、角色功能评分为(1.76±0.7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1.18±0.46)分;对照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1.38±0.42)分、情绪功能评分为(1.29±0.53)分、角色功能评分为(1.20±0.3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0.71±0.15)分。观察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均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14 d,治疗组还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两组间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65.0±5.7岁VS 64.2±6.1岁,P>0.05;男性:52%VS 49%,P>0.05),两组间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14±3分VS 15±3分,P>0.05)及CRP水平(7.9±2.3 VS 7.6±3.1,P>0.05)无差异。随访观察14 d后,治疗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1±2.1 VS 6.1±1.8,P<0.05),但两组间NIHSS评分无差异(12±2分VS 14±3分,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向东 《中国医药》2012,7(1):48-49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银杏叶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 (P <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明显减少[治疗组为(8.31±5.02)分比(22.75±8.03)分,P<0.01;对照组为(13.97±7.14)分比(23.18±7.91)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仅予以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另70例加用红花注射液为研究组。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为(74.28±9.09)分,Barthel指数为(65.88±9.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1±7.56)分、(55.17±7.18)分(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有限,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