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7):135-140
为探究苹果果皮和果肉多糖的差异,采用传统的热水浸提法,分别从苹果果皮和果肉渣中提取苹果果皮多糖(APP)和苹果果肉多糖(AFP),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种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并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PP和AFP均由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岩藻糖这10种单糖组成,且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组成,但单糖比例存在很大差异。2种多糖均表现出很强的DPPH·和·OH清除能力和较弱的还原力,在相同的浓度下,APP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AFP。  相似文献   

2.
五种甘薯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五种甘薯的多糖,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五种甘薯多糖的单糖组成,并且比较了五种甘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五种甘薯多糖的单糖组成是一致的,都是由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组成,但单糖的比例存在差异。甘薯多糖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新的抗氧化物质,其中紫薯宁薯2-2对DPPH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而浙薯255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不同浓度乙醇醇沉诺丽多糖,并对比分析其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不同浓度乙醇醇沉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诺丽多糖经脱色脱蛋白纯化后,利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其单糖组成,并采用三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比较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四个多糖样品均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及阿拉伯糖组成,但摩尔百分比不同,30%(A)、50%(B)、70%(C)、90%(D)乙醇醇沉的四个多糖样品的单糖摩尔百分比依次为1.33∶4.24∶77.22∶9.83∶7.38、2.58∶2.28∶52.20∶31.40∶11.54、1.32∶6.45∶47.00∶32.91∶12.31、3.18∶3.39∶27.23∶45.50∶20.70。四个多糖样品对DPPH·和O_2~-·的清除能力大小排序相同,均为DCBA;对OH·的清除能力大小排序为CBAD。结论:四个多糖样品中主要单糖组成相同,但摩尔百分比不同,70%乙醇醇沉诺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提取粉红女士苹果多糖半纯品并纯化,比较苹果多糖半纯品和纯品的表征性结构和抗氧化活性差异。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材,通过水提醇沉得多糖半纯品(PPS),用DEAE-52纤维素柱进一步分离纯化收集纯品组分,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分别测定各多糖组分的含量、单糖组成和分子质量,进一步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各多糖组分。结果表明:PPS上样量200 mg,以0.1,0.2 mol/L Na Cl水溶液依次在DEAE-52柱上洗脱得两种纯品组分(PPS-1和PPS-2)。PPS,PPS-1,PPS-2多糖含量分别为67.32%,89.74%,90.88%,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111.28,52.79,258.39 ku,单糖组成相同,其中PPS中半乳糖醛酸、PPS-1中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PPS-2中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分别占51.6%,69.9%和81.3%。PPS,PPS-1,PPS-2均具有植物多糖特征吸收峰,三者的热学特性与化学组成吻合。抗氧化试验表明,PPS还原力和清除DPPH·,ABTS+·能力高于PPS-1和PPS-2,三者清除·OH能力无显著差异。PPS较PPS-1、PPS-2制备简单,抗氧化活性高,可作为粉红女士苹果的高附加值产品运用到功能食品、医学和其它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5.
苹果幼果中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苹果幼果多酚抗氧化活性强弱,实验采用四种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及邻二氮菲-Fe3+-H2O2法初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苹果幼果多酚具有较强的总还原能力,幼果多酚浓度为90μg/m L时,其对DPPH·、O-2·及·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可达96.96%、70.61%和82.20%,且不同浓度幼果多酚与相应浓度阳性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幼果多酚与Fe SO4当量浓度、DPPH·清除率、O-2·清除率及·OH清除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苹果幼果多酚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野生大果白刺果实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离大果白刺粗多糖(CNRFP),并对其单糖组成、物理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果白刺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甘露糖等组成,单糖组成质量比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5.43:2.98:1.94。大果白刺多糖在25~125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大果白刺多糖溶液是具有剪切变薄的假塑性流体,且有良好的保湿性。此外,还具有良好的发泡能力和乳化能力,当大果白刺多糖浓度为5%时,其发泡率和乳化率分别是42.16%和65.29%。大果白刺多糖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NRFP的清除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半数清除率浓度(IC50)值分别为是1.14、0.54和1.11 mg/mL,抗氧化活性良好。研究结果为大果白刺多糖在食品添加剂、制药和材料科学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乙醇(50%、60%、70%和80%)分级沉淀发酵麸皮多糖,得到4种多糖组分(WPBS-50、WPBS-60,WPBS-70和WPBS-80),通过分析纯度、多酚、残留蛋白含量、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探究了4种多糖的组成、抗氧化活性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4种多糖组分的纯度均在70%以上,WPBS-50组分多糖纯度最高,达79.95%;各组分中均含有多酚和蛋白,WPBS-80组分中多酚和残留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P<0.05);4种多糖均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等十种单糖组成,但组成比例存在差异;抗氧化活性表明:4种多糖组分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其中多酚及蛋白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分离纯化沙棘多糖(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polysaccharides,SBP),并对其单糖组分、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得到沙棘粗多糖,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SBP-I和酸性多糖SBP-II、SBP-III 3 种组分。单糖组分结果表明,SBP-I由物质的量比为1.18∶1∶2.20∶32.17∶1.45的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由物质的量比为1∶0.28∶1.02∶0.20的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I由物质的量比为1∶2.15∶0.28的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3 种组分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粗多糖及3 种纯化多糖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且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升高,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VC>SBP-III>SBP-II>SBP-I>粗多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纯化香加皮多糖(Cortex Periplocae Polysaccharides,CPP),并对其进行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期为香加皮多糖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提醇沉和Sevag法除蛋白得到香加皮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组分CPP0、CPP1、CPP2和CPP3,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分子量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4种多糖的糖含量分别为82.20%、77.13%、75.23%和72.85%,且都含有糖醛酸;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85、477、411和572 kDa。4种多糖均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按照不同摩尔比组成的杂多糖。红外光谱表明4种多糖含有β-糖苷键且具有呋喃环。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4种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总体抗氧化能力顺序为:CPP0>CPP3>CPP1>CPP2。结论:从香加皮中提取得到的4种酸性多糖,糖含量高、相对分子量大且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CPP0组分抗氧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德国洋甘菊和罗马洋甘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体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水提,乙醇沉淀得多糖,再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摩尔比。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摩尔比存在差异。两种洋甘菊多糖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德国洋甘菊和罗马洋甘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体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水提,乙醇沉淀得多糖,再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摩尔比。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两种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摩尔比存在差异。两种洋甘菊多糖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黄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黄瓜中总糖含量,分离制备黄瓜多糖并测定其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以及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瓜提取物中的总糖含量;用硫酸-咔唑法测定黄瓜多糖中的糖醛酸含量;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单糖组成;并在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黄瓜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和羟自由基( ·OH)的清除活性以及总还原力(TRP)。结果表明:黄瓜多糖的总糖含量为63.5%,糖醛酸含量为10.6%。HPLC分析表明:黄瓜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木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等8种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4.08:2.78:1.00:5.82:6.07:2.78:8.48:6.58。黄瓜多糖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0mg/mL时,对DPPH自由基、O2- ·、 ·OH的清除率分别为92.31%、83.57% 和77.59%,并发现其有明显的还原能力。结论:黄瓜多糖是一种典型的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油茶果壳多糖抗氧化活性并对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以油茶果壳为原料,热水浸提得到油茶果壳多糖,并应用DPPH法、TEAC法以及油脂抗氧化体系测定评价油茶果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油茶果壳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一定的油脂抗氧化能力,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当多糖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20μg/mL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7.72%、65.96%;当多糖浓度为20mg/mL时,对山茶油的保护因素达到1.58。对油茶果壳多糖进行气相(GC)分析得出,油茶果壳多糖由以下6种单糖组成: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以及半乳糖,各自所占的比例依次为:6.65%、19.07%、2.67%、7.05%、48.76%及15.78%。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热水提取、乙醇沉淀、三氟乙酸除蛋白、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法,从牛大力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水溶性多糖,命名为MSP-1。通过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对其结构和单糖组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SP-1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同时对牛大力水提物、醇沉物和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VC牛大力水提物牛大力醇沉物牛大力粗多糖,并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果渣的抗氧化能力,为果渣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苹果渣、橘子渣和猕猴桃果渣中的活性成分,通过测定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OH和O_2~-·的清除率,探究不同果渣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对比。结果:同等质量的果渣所获得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苹果渣、橘子渣和猕猴桃果渣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76. 12%、58. 94%、80. 56%,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6. 73%、64. 83%、94. 05%,对O_2~-·的清除率分别为73. 90%、75. 84%、85. 40%。结论:苹果渣、橘子渣和猕猴桃果渣中均含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其抗氧化能力比较为:猕猴桃果渣苹果渣橘子渣。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究自溶对双孢菇多糖(Agaricus bisporus polysaccharides,ABP)的分子质量以及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发生自溶的双孢菇进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具有强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ABP组分,测定分子质量并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与不自溶组相比,ABP由于自溶降解,出现了更多的中分子质量多糖。自溶作用增强了低分质子量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具有最佳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分子质量为619.72 Da,主要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  相似文献   

17.
采用醇沉方法对黑果腺肋花楸叶多糖进行分离,得到HY-40(4.89×10~5)、HY-60(1.17×10~5)、HY-80(8.18×10~4)和HY-90(4.56×10~4)四种不同分子量多糖,对4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进行紫外扫描、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均不含蛋白质、核酸和多肽;其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但构成比例不同;4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其中HY-90多糖抗氧化性能最优,其铁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313g/L、0.444g/L和0.456g/L。  相似文献   

18.
对核桃青皮多糖(polysaccharide of walnut green husks,JPs)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JPs,经醇沉、除蛋白、透析等一系列处理后,先后利用DEAE-Sepharose和Sephadex?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JPs得到了两种均一多糖(JPs-1-1和JPs-2-1);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两种均一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45×104、5.22×104?u;利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种均一多糖的单糖组成,均是由鼠李糖(Rha)、葡萄糖醛酸(Glc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半乳糖醛酸(GalA)、木糖(Xyl)及阿拉伯糖(Ara)以不同的物质的量比组成。总抗氧化能力实验、1,1-二苯基-2-苦味基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JPs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种均一多糖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抗氧化活性的能力与样品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紫苏叶粗多糖(Perilla frutescens leaf polysaccharides,PFP),并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获得4个多糖组分PFP-1、PFP-2、PFP-3和PFP-4。PFP-1为中性低聚糖,但总糖含量较低;PFP-2重均分子量为4.7 kDa,峰位分子量为2.2 kDa,主要组成单糖为半乳糖醛酸;PFP-3主要由两种分子量段的多糖组成,主要峰位分子量为5.2 kDa和40.0 kDa,为杂多糖,所含单糖种类较多,主要含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PFP-4分子量较小,主要组成单糖为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PFP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e3+还原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组分PFP-3和PFP-4抗氧化活性与PFP接近,是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34-140
以5种不同地区采集的猴头菌子实体及1种猴头菌液态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比较其原料主要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猴头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一致,同种元素含量差异小于20%,发酵菌丝体中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高于子实体,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菌丝体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的潜在风险。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平均得率为2.15%,菌丝体多糖的得率(5.06%)显著高于子实体;6种多糖均由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构成;抗氧化结果表明,5种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小,其中以丽水产的猴头菌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弱,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且显著优于子实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于VC。不同产地,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生长阶段都会对猴头菌原料及其多糖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