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灯盏花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拟制备中药新制剂pH依赖型灯盏花结肠定位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灯盏花中的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灯盏花乙素在pH l.2稀盐酸溶液2h中未检测到;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h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pH7.6磷酸盐缓冲液中,lh累积溶出率均达90%以上.结论:制备得灯盏花素结肠定位片,该制剂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陈鹰  杜蓉  刘平  刘宏  辛华雯 《中草药》2009,40(3):374-378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及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和伪三相图的绘制,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搭配和配比.并对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理化性质、体外溶出度和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 灯盏花素自微乳化最终优化处方为:Maisine 35-1、Cremo-phor RH40、PEG400、TEA比例为25:40:35:7.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粒径为88.6 nm,在1 h时体外溶出率达到97.8%,约是灯盏花素原料药的8.0倍,是灯盏仡索片刺的5.1倍.大鼠在体肠吸收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肠壁通透系数分别是灯盏花素原料的3.4倍,灯盏花素片剂的3.3倍.结论 所制备的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促进了灯盏花素的溶出和吸收,为灯盏花素的新制剂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体外释药以灯盏花素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含量测定以灯盏花乙素为质控指标,采用HPLC进行测定。结果自制骨架缓释片的批内释放均一性、批间工艺重现性良好,但受高湿影响较大,应密闭保存。结论该缓释片制备工艺可行,重现性好,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祖师麻总香豆素缓释片的处方,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乳糖为填充剂,在处方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缓释片释放行为影响较大的2个处方因素—HPMC用量和乳糖用量,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评价释药特征。结果:最优处方组成为祖师麻总香豆素200 mg,HPMCK4M为80 mg,乳糖60 mg,MCC60 mg;其在2、6、12 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均值分别为31.41%、60.85%、81.56%,满足缓释片释放要求;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双重机制。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祖师麻总香豆素缓释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5.
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并研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羟丙甲纤维素为缓释骨架,二次压片制备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并考察盐酸伪麻黄碱释放度的影响因素和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萘普生钠在0.5h的溶出量大于85%,盐酸伪麻黄碱在0.5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20%~40%,2h为40%~60%,6h为60%~80%,8h为70%~90%,12h在90%以上。盐酸伪麻黄碱从缓释层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萘普伪麻双层缓释片具有明显的速释和缓释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灯盏花素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以及在酸性和胆盐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考察灯盏花素普通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以包封药物量为指标,采用微柱离心法研究灯盏花素脂质体的不同处方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体外释放实验中,灯盏花素溶液8 h释放完全,普通脂质体8 h累计释放(44.2±2.38)%,阳离子脂质体8 h累计释放(8.23±3.21)%;灯盏花素普通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的释放过程均符合Weibull模型,拟合方程为lnln[1/(1-Q)]=0.779 7lnt-2.318 7、 lnln[1/(1-Q)]=0.355 3lnt-3.197。脂质体处方中加入胆固醇对于提高脂质体在酸和胆盐中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十八胺(SA)能显著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但对实验中样品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结论 体外释放实验模拟了灯盏花素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规律,通过研究可能找到进一步提高脂质体在胃肠道中稳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氧化苦参碱胃内滞留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延长苦参素的作用时间,降低肠道菌群的降解作用,便于给药,制成苦参素胃内滞留缓释片。方法:以HPMC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碱式碳酸镁为产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滞留型缓释片,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测定。结果: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r=0.9864,体外释药量与释药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个取样点及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1h20%。45%、2h35%~60%、8h75%以上,且起漂时间不超过5min。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那敏缓释片释放度测定方法,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释放介质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复方氨酚那敏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3种主成分的体外释放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达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研制及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制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以不同型号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100M,HPMC E4M)混合物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葛根素骨架缓释片,以葛根素释放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缓释片的处方进行优化;通过测定释放度,考察葛根素骨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模型。结果:优选的处方为HPMC K100M和HPMC E4M作为复合骨架材料,质量分数分别为片剂总质量的10%,20%;乳糖为填充剂,质量分数为片剂总质量的30%。制备的葛根素骨架缓释片释放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曲线,释药过程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葛根素骨架缓释片具有良好的12 h体外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尼索地平双层渗透泵片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进行研究。方法 以自制片与国外上市缓释片体外释药数据的相似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 最优处方组成为:包衣膜重23.0mg,氯化钠13.5mg,PEO44.5mg。最优处方的3批样品在14h内呈现零级释放特征,体外释药特征与国外缓释片相似(f2=68.1)。结论 自制片与国外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黄葵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混合骨架材料制备黄葵缓释片,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结果筛选得到缓释片最佳处方为:TFA25%,HPMC(K4M)55%,EC 5%,Lactose 15%,Mg stearate 1%。结论黄葵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较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制得的缓释骨架片具有较理想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葛心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及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转篮法,考察不同溶出介质中葛根素的释放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确定最佳的转速,采用HPLC法测定葛心通缓释片的累积释放度,确定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度。结果: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葛心通缓释片在100 r/min的条件下,在2、6、12h的释放度分别为30%~40%、65%~75%、90%~98%。结论:葛心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符合药典要求,具有良好的缓释行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方法:以崩解时间、加水后片剂体积膨胀率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采用压制包衣技术,选用聚乙二醇6000、氢化蓖麻油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定时控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体外溶出条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确定片芯处方为原药30%、微晶纤维素50%、羧甲基淀粉钠20%。外包衣层中聚乙二醇6000含量、包衣层用量、片剂硬度对定时控释片的释药时滞具有显著影响,溶出介质黏度和转蓝转速对时滞影响不大,但对时滞期后的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结论:以优化处方压制的片芯,具有较好的膨胀性和崩解能力。通过调整外包衣层处方可获得不同时滞的定时控释片。由片芯、时滞为3 h和6 h的定时控释片组合而成的舒胸缓释制剂在体外可于0,3,6 h依次释药,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不同时间达到了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缓释片的研制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缓释片,评价人体内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Ⅱ为释放阻滞剂制备缓释片,转篮法测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po 50mg肠溶片和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数据经3P87软件微机处理。结果:体外释药:肠溶片t50=2.4h,缓释片t50=4.5h。释药9h以上。单剂量 po 加肠溶片和缓释片cmax分别为(7.96士1.65)μg·ml-1和(3.03士0.22)μg·ml-1(P<0.01)。t1/2R分别为(2.89士0.93)h和(7.81士2.16)h。(P<0.01)。AUCo~24h为(64.53土8.86)μg·h·ml-1和(66.49士12.55)μg·h·ml-1(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49士12.32)%。多剂量po加肠溶片和缓释片。Cmin分别为(0.54士0.20)μg·ml-1和(1.25士0.27)μg·ml-1(P<0.01)0。分别为(6.86士1.09)μg·ml-1和(3.29士0.41)μg·ml-1(P<0.01)。FI分别为(1.73士0.16)和(0.86士0.23)(P<0.01)。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为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提供一个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15.
贯叶连翘提取物缓释片的处方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贯叶连翘提取物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方法:以贯叶连翘提取物中金丝桃素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药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乳糖和MCC质量比、骨架材料及HPMC用量对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缓释片的释药机制。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HPMC K15M用量30%,MCC用量6.4%,乳糖用量12.6%,硬脂酸镁用量1%。贯叶连翘提取物凝胶骨架缓释片在2 h释药率15%~30%,6 h释药率40%~75%,12 h释药率>85%,释药行为符合Ritger-Peppas方程,释药过程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合理、简单。制备的缓释片体外释药缓慢、平稳,药物释放机制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胡蓝降糖缓释片,并考查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单因素试验法考察骨架材料型号、用量及润滑剂对体外释放的影响,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随骨架材料用量的增加,胡蓝降糖缓释片的缓释作用加强。结论胡蓝降糖缓释片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银杏内酯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筛选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银杏内酯A(GA)和银杏内酯B(GB)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规格及用量,乳糖用量、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为骨架材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为填充剂,制备了每天给药1次的银杏内酯缓释片。该制剂2 h释放约30%,6 h释放约60%,12 h释放90%以上,满足缓释片释放要求。结论:本方法制备的银杏内酯缓释片外观及可压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且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杨婧  齐宪荣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22):1727-1729
 目的 测定受试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并进行体内体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释放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233 nm,计算受试制剂与原研产品释放曲线的相似因子f2,进行释放度的比较;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后测定血药浓度,将体外释放度数据与用Wagner-Nelson方法计算的药物体内吸收百分数进行线性回归后,进行体内体外相关性研究。结果 受试制剂与原研产品体外释药曲线相似,受试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结论 受试制剂体外释放度合格,与原研产品有相似的体外释放特性,且可以通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体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