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9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其中早发型组101例,晚发型组188例,围生儿301例)的母婴结局.结果:①早发型组的发病时平均血压、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组胎儿脐血流比值(S/D)、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按发病孕周分为A组(<28周)、B组(28 ~31+6周)、C组(32 ~ 33+6周),3组围生儿结局比较,A组病例中胎儿脐动脉S/D≥3、FGR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及C组(P<0.05);而A组及B组围生儿死亡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中脐动脉S/D≥3的病例,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S/D <3的病例(P<0.05);两者间早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孕周越早,FGR、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越高,围生儿结局不佳.基层医院应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网片补丁缝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宫颈机能不全孕妇65例,32例施行紧急宫颈环扎联合网片补丁缝合术(A组),33例仅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B组),对两组延长妊娠的时间、分娩孕周、新生儿结局、分娩方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手术并发症宫颈裂伤A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延长孕周84.45±35.77天,B组延长孕周51.86±29.9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8周分娩23例(71.88%),B组≥28周分娩17例(5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时Apgar 1分钟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网片补丁缝合能有效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安全性较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37周后分娩孕周对未行管理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分组,分析妊娠期并发症、胎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Ⅰ组(37~38+6周)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39~39+6周)及Ⅲ组(40~40+6周)内初次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内胎儿窘迫率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间Ⅱ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初次剖宫产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血糖控制的GDM孕妇在孕39~41周间分娩,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403例GDM产妇,其75 g OGTT结果中仅1项血糖升高为A组(空腹血糖升高为A1组,1小时血糖升高为A2组,2小时血糖升高为A3组),2项血糖升高为B组(空腹及1小时血糖升高为B1组,空腹及2小时血糖升高为B2组,1小时及2小时血糖升高为B3组),3项血糖升高为C组。回顾性分析孕妇一般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A、B、C 3组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指数(BMI)、胸围、巨大儿、早产、转入新生儿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A、B组;A2组新生儿BMI、胸围、胎儿窘迫及剖宫产发生率高于A1和A3组(P0.05);B3组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B1与B2组。结论:75 g OGTT 3项时间点血糖均升高的GDM产妇母儿不良结局增加;空腹及任何1项服糖后血糖升高时,产妇剖宫产及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增加;1小时血糖升高和新生儿BMI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及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方法:对12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比较3组间孕产妇终止妊娠和保守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围生儿存活情况、母亲死亡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结果:3组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保守治疗时间与A、C两组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围生儿死亡率(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生长受限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与C组比较,B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高并发症率和高围生儿死亡率,且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在保证孕妇安全下可采取保守治疗适当延长胎龄,以期达到胎儿成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胎心监护为可疑型的围产结局,进一步提高围生期医疗质量。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泰安市中心医院且母婴监护为可疑型的正常孕妇128例,其中56例经吸氧及饮食等处理后再次复查后未得到明显改善(A组),72例经上述处理后再次复查为正常胎心监护(B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胎心监护正常的120例孕妇为对照组(C组)。分析3组的分娩方式、羊水、脐带及新生儿等情况。结果:A组的脐带异常、羊水量异常及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平均体重均低于B、C组,且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经阴分娩所占比例低于B、C组,有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率均高于B、C组,终止妊娠的孕周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胎心监护为可疑型提示存在有羊水及及脐带异常,同时提示胎儿处于危险状态,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择期剖宫产前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的45例GDM孕妇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未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的GDM孕妇1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龄准确、血糖控制理想的GDM孕妇妊娠37周后,在择期剖宫产前羊膜腔穿刺术注射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所以不需常规行羊膜腔穿刺术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学营养治疗对交界性糖耐量受损(BGGI)孕妇母婴结局及其孕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诊断为BGGI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200例,并选择同期12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医学营养和运动治疗。比较各组的母婴结局和血糖变化。结果:最终干预组、非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158例、1162例和1187例孕妇。与非干预组比较,干预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质量更低,Apgar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GDM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1天和产后6周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营养治疗能明显降低BGGI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早发型子痫前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止妊娠,再次妊娠后在本院定期产检并终止妊娠的患者共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57例,B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42例,两组均为单胎妊娠,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结局。结果:A组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多于B组,A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小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次妊娠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时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血糖异常点的数量与孕妇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GDM孕妇150例,依据75g OGTT异常点数量分组,1项时点异常为GDM A,2项时点异常为GDM B,3项时点均异常为GDM C。对三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GDM C孕前BMI和肥胖率高于GDM B和GDM A(P0.05);②GDM C胰岛素使用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GDM B组和GDM A组(P0.05);③ GDM C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 B和GDM A(P0.05)。结论 OGTT异常点数量多的孕妇孕前BMI高或肥胖、胰岛素使用率高、胰岛素抵抗强、巨大儿发生率高,且异常点越多,以上情况越显著。此类GDM孕妇需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利托君、间苯三酚应用于孕20周后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孕20周后先兆流产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盐酸利托君)和B组(间苯三酚)各6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流产预后评估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用药后平均心率、心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组间流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性激素显著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流产预后评估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利托君药物起效快,但副作用较间苯三酚突出,建议孕20周后先兆流产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嘱下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处理与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处理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31+6周16例,B组:32周~33+6周24例,C组:≥34周24例.结果:A、B、C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A组最低,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期待时间以C组最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死亡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前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掌握终止妊娠时机极为重要,适当的期待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傅勤  陈昕华  林建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0):752-756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史患者再次妊娠后于不同孕周预防性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娩的117例重度子痫前期史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孕12周(研究A组)和≥孕12周(研究B组)予阿司匹林75 mg/d预防用药,外院转入有重度子痫前期史但本次妊娠未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子痫前期再次发生率、分娩孕周及母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子痫前期发生率(25.3%)低于对照组(76.5%),其中研究A组子痫前期发生率(6.5%)低于研究B组(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年龄≥35岁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研究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ELLP综合征、胸腹水、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发生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孕周大于对照组,研究A组大于B组;研究组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A组低于B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史患者再次妊娠时预防性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子痫前期复发率和延长分娩孕周,从而改善母儿妊娠结局,对降低肥胖、高龄、合并糖尿病的重度子痫前期史患者的子痫前期复发效果明显。而选择小于孕12周的用药时机,对降低子痫前期复发、早产的发生和延长分娩孕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MD)与正常妊娠孕中、晚期及子代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胎儿脐血流的差异。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检、分娩的70例GDM产妇及其子代为GDM组,同期产检、分娩的70例健康母子配对样本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孕24~28周OGTT筛查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孕33~34周、孕37~38周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超测定孕晚期胎儿脐血流;分娩时检测脐血血糖、胰岛素及C肽值并获取胎儿出生体重、胎龄等资料;比较两组母子配对样本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GDM组OGTT时胰岛素峰值较对照组延迟1h;GDM组孕33~34周母血空腹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7~38周母血空腹胰岛素、C肽虽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晚期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晚期胎儿脐动脉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孕中、晚期胰岛素抵抗较正常孕妇增加,并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其胎儿在宫内已发生糖代谢异常,但脐血流未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预防效果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24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A组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B组应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C组应用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和欣母沛。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PPH发生率、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 B、C组产后2 h及24 h累计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且Hb、RBC下降值显著低于A组(P 0.05),且C组显著低于B组(P 0.05);B、C组PPH发生率、宫腔积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显著低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42 d宫体大小显著低于A组(P 0.05);C组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联用可有效防治PPH并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有子痫前期(PE)高危因素的孕妇,探讨孕20周后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对预防PE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前瞻性临床分析法,根据患者的自愿原则,选择孕周超过20周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研究组(20例)口服LDA 75 mg/d直至分娩;对照组(33例)不服用LDA,观察两组PE发生率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PE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69.7%),研究组早产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6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孕周有延长趋势,平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发生孕周、剖宫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0周后应用LDA可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发生PE,且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简称减痛法)对妊娠结局与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登记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从入组至分娩后定期随访的孕妇360例,均行孕期体重管理并按体重管理情况和是否行减痛法原则(自愿)分为A组(110例,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B组(120例,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C组(50例,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D组(80例,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 kg),观察4组母婴结局。结果:A组的剖宫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低于其余3组。A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新生儿体重低于C组与D组,新生儿黄疸低于D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体重管理良好的基础上应用减痛法,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保护会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先兆早产孕妇367例,随机分为28~31+6周对照组(对照组A1组)83例和治疗组(治疗组B1组)91例、32~33+6周对照组(对照组A2组)92例和治疗组(治疗组B2组)101例。对照组A组均采用静滴利托君治疗,治疗组B组均采用静滴利托君联合口服烯丙雌醇治疗48h后继续口服烯丙雌醇,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及围产儿结局。结果:(1)妊娠时间延长48h和7d的有效率及平均延长妊娠时间:治疗组B1组高于对照组A1组,治疗组B2组高于治疗组B1和对照组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1组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孕妇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治疗组B1组高于对照组A1组、治疗组B2组高于对照组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治疗组B1组低于对照组A1组、治疗组B2组低于对照组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RDS(NRDS)、颅内出血等的发病率:治疗组B1组低于对照组A1组,治疗组B2组低于治疗组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早产孕妇应用盐酸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48h后继续口服烯丙雌醇的临床疗效及围产儿结局均优于单独应用盐酸利托君;≥32孕周的先兆早产孕妇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且不增加孕妇的不良发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引产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临沂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1 474例,根据宫颈评分及引产时间分为4组。A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B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C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D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回顾性分析4组的妊娠结局。结果:A、B两组间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产褥期感染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孕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转科率高于D组(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宫颈成熟者可破膜后2 h引产,宫颈不成熟者,可期待至破膜后12 h引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就诊时间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孕37周前发生胎膜早破者不同就诊时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孕28~36+6周胎膜早破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就诊时间分为A、B、C 3组。结果: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A、B组分别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3组孕产妇在分娩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围生儿死亡发生率A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A、B组分别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在2小时内就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可减少孕产妇感染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