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在人食管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人食管癌组织中TRAP1和S100A8的表达水平。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中建立稳定下调TRAP1的细胞系, 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AP1的下游基因E-Cadherin、N-Cadherin和S100A8的表达水平。结果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7%), 并与S100A8具有一致性(χ2=4.141, P<0.001)。得到稳定下调TRAP1的细胞系KYSE150-TRAP1, 与对照组细胞系KYSE150-control相比, KYSE150-TRAP1细胞系中TRAP1的表达水平下调85%(P<0.05), 细胞的转移能力降低46%(P<0.05),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19%(P<0.05), S100A8的表达水平下降39%(P<0.05)。结论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 并通过调控S100A8的表达促进食管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X1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和甲基化及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迁移/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SX1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PCR分析MSX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甲基化;分别转染pcDNA3.1(+)-Flag-MSX1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至A375细胞;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SX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RT-PCR验证MSX1对上皮间质转化及下游相关标志物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MSX1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色素痣组织和细胞相比,MSX1 mRNA和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MSX1甲基化水平表达上调,其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色素痣组织。过表达MSX1后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P<0.001),而上皮间质转化及下游相关标志物表达受到抑制。过表达MSX1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 MSX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黑色素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调控因子DKK2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SK-NEP-1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RT-PCR、q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DKK2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将DKK2过表达的SK-NEP-1细胞设定为实验组(DKK2组),空白对照质粒组设定为对照组(Vector组),分别转染pcDNA3.1(+)-Flag-DKK2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至SK-NEP-1细胞系,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DKK2的过表达;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DKK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验证DKK2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裸鼠成瘤实验验证DKK2体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qRT-PCR、WB及免疫组化分析DKK2对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肾上皮组织相比,DKK2 mRNA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和组织中的中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100%),转染后24、48、72h实验组细胞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同时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受到抑制(31.11±2.14)%(P<0.05);流式细胞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P<0.001),实验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KK2后裸鼠肿瘤和体积大小明显降低(P<0.001);过表达DKK2后,active-β-catenin及下游的基因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 DKK2在人皮肤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拮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母细胞瘤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WNT4在脑胶质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细胞系的表达与甲基化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q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WNT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及WNT4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以胶质瘤U87细胞为本实验研究对象,分别转染慢病毒载体pLVX-Gfp-WNT4(实验组)和pLVX-Gfp-NC(对照组);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WNT4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验证WNT4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相比,WNT4 mRNA在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P<0.001),与正常脑组织相比,WNT4 mRNA和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脑胶质瘤分级越高WNT4 mRNA表达越低(P<0.001),高表达WNT4 mRNA患者的预后好(P<0.001);WNT4在脑胶质瘤中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过表达WNT4后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01);恢复WNT4表达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WN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甲基化下调,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脑胶质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ZNF436在人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及ZNF436对胃癌细胞MKN-28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系,胃癌、配对癌旁组织和正常人胃组织为研究对象;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ZNF436在胃癌细胞系,胃癌、配对癌旁组织和正常人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在线数据分析ZNF436的表达与预后关系;ZNF436-siRNA(实验组)、NC-siRNA(对照组)质粒转染人胃癌MKN028细胞,转染后48 h实时定量PCR验证ZNF436的敲降效率,Transwell实验分析敲降ZNF436后对实验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裸鼠转移瘤实验验证ZNF436体内对细胞转移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ZNF436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系相比,ZNF436在人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01);同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人胃组织相比,ZNF43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在线数据发现ZNF436的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关(P=0.0028);ZNF436基因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01);实验组中裸鼠转移瘤的瘤大小和体积明显低于实验组(P<0.001);低表达ZNF436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ZNF436作为潜在癌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放射耐受食管鳞癌细胞系,筛选放射耐受相关基因及探索耐受机制。方法 利用放射线反复照射食管癌细胞系KYSE410,构建放射耐受细胞系KYSE410-res。检测照射前后食管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放射线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并对差异明显的基因进行验证。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KYSE410-res细胞较KYSE410细胞抗凋亡能力和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值均<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KYSE410-res细胞中表达上调≥4倍基因有463个,下调≥4倍基因有25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增殖、粘附、信号转导、血管生成、活性氧代谢、细胞损伤修复及MAPK/ERK信号通路,OAS2和UBD是重要节点蛋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LA-DQB1、MMP1、NCAM1、ZNF521、GPC6、SELENBP1、LCN15、TFPI-2基因在KYSE410-res细胞中表达情况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AP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OAS2和UBD基因的表达上调、TFPI-2基因的表达下调伴随MMPs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食管癌细胞放射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表达SOX7(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7)基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 用特异性的重组质粒pcDNA3.1-SOX7作为实验组转染GBC-SD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SOX7基因的细胞,空载体pc-DNA3.1-mock作为对照组。采用Edu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过表达SOX7基因对GBC-SD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Hoechst 33342细胞染色法检测GBC-SD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中SOX7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353.0±28.1)%,相对于对照组(100.0±2.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在450 nm吸光度值为(4.6±0.4),较实验组(2.4±0.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u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增殖比例(33.3±3.4)%高于实验组(12.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 33342细胞凋亡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5.2±1.3)%较实验组(10.2±2.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0.02),而实验组的相对表达量为(0.7±0.04),对照组磷酸化Akt的相对表达量为(0.8±0.03),而实验组为(0.4±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SOX7基因能显著抑制胆囊癌细胞GBC-SD的增殖,导致其凋亡增加。PTEN/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长链非编码RNA SOX2OT(Long noncoding RNA SOX2OT,SOX2OT)增强大肠癌HCT-116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并从SOX2OT/miR-34a/SOX2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有效机制。方法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SOX2OT与miR-34a、miR-34a与SOX2的靶向结合;HCT-116细胞瞬时转染SOX2OT质粒、miR-34a mimic,RT-qPCR验证转染效率;RT-qPCR检测SOX2OT、miR-34a和SOX2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CCK-8检测细胞增殖,评估SOX2OT、miR-34a对HCT-116细胞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CR)、顺铂(CDDP)、紫杉醇(TAXOL)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OX2OT与miR-34a、miR-34a与SOX2之间存在靶向关系;SOX2OT抑制miR-34a(P<0.05),上调SOX2(P<0.01);miR-34下调SOX2OT(P<0.01)和SOX2(P<0.01);转染SOX2OT质粒后HCT-116细胞的5-FU、VCR、CDDP、TAXOL的IC50值均升高(P<0.01);HCT-116细胞共转染SOX2OT、miR-34a mimic时对四种化疗药物的IC50值与转染SOX2OT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5-FU、CDDP的IC50值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OX2OT海绵吸附miR-34a促进SOX2的表达致使HCT-116细胞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Survivin对c-myc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为Survivin shRNA干扰组、阴性质粒对照组(Control shRNA)和空白细胞株(未加任何处理的食管癌ECA109细胞),将2μg Survivin shRNA质粒、2μg Control shRNA质粒分别转染ECA109细胞,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Survivin、c-myc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c-myc蛋白及p-ERK蛋白的表达;采用ERK、p38、JNK、JAK/STA3、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阻断ECA109细胞中关键激酶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 mRNA的表达。结果:与阴性质粒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比较,Survivin shRNA组Survivin表达下调,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采用ERK、p38、JNK、JAK/STA3、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分别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PD98059(ERK信号通路阻断剂)组c-myc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 < 0.05);Survivin sh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后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Survivin对c-myc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可能通过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c-my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线粒体柠檬酸转运体SLC25A1对食管癌细胞体外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UALCAN交互式网络工具比较分析184例食管癌组织与11例正常组织的SLC25A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亚致死剂量X射线多次暴露法建立放射抵抗及对照组食管癌细胞系,放射克隆存活法线性二次靶模型分析两株食管癌细胞株放疗反应性的差异;多次X射线照射(总剂量6.0 Gy)上述两株食管癌细胞后,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法分析慢病毒小发夹RNA稳定转染敲低SLC25A1表达对DNA损伤修复关键信号分子H2AX和DNA-PKc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TCGA肿瘤组织数据库比较分析证实,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SLC25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1.65倍(P=1.64×10-4);多轮亚致死剂量暴露法构建的放射抵抗食管鳞癌细胞株SLC25A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6倍(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敲低SLC25A1表达的放射抵抗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率增加1.58倍(P < 0.05);活性氧水平下调(65.3±14.3)%(P=0.007);并下调磷酸化H2AX(Ser139)和磷酸化DNA-PKcs(Ser2056)水平(P均 < 0.05)。结论: SLC25A1可能是一种参与食管鳞癌发病和放射抵抗的癌基因,通过下调活性氧水平,抑制DNA损伤修复,诱导细胞凋亡并可作为食管鳞癌放射增敏的潜在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515-5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20例健康成人的食管上皮组织标本,以及食管癌细胞TE1、Eca109、KYSE30和KYSE170,用 qPCR 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 miR-515-5p 的表达水平。在Eca109细胞中转染miR-515-5p模拟物以及其阴性对照物、在TE1细胞中转染miR-515-5p抑制剂以及其阴性对照物,qPCR法检测转染效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miR-515-5p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为miR-515-5p的靶基因。应用GEPIA和TCGA数据集分析HDAC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miR-515-5p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降低(均P<0.01)。过表达miR-515-5p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而敲低miR-515-5p 表达则可增强食管癌 TE1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明,HDAC2是miR-515-5p的靶基因。q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miR-515-5p对HDAC2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挽救实验证实miR-515-5P通过靶向HDAC2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结论:miR-515-5p通过靶向HDAC2影响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ircLPAR3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系Eca-109、EC9706和KYSE30及食管上皮细胞HET-1A,RT-qPCR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circLPAR3和miR-1238的表达水平。以Eca-109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AGLROS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HAGLROS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AGLROS在42对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食管正常组织及食管上皮细胞Het1A及食管鳞癌细胞EC109和KYSE30中的表达。运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抑制HAGLROS的内源性表达,RT-PCR检测沉默效率。采用CCK-8及Transwell法分析敲减HAGLROS后对食管鳞癌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AGLROS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6)。HAGLROS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t=2.866,P=0.007;t=3.882,P=0.001);HAGLROS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t=1.156,P=0.254)。HAGLROS在KYSE30与EC109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在食管上皮细胞系Het-1A的表达(t=8.384,P=0.001;t=6.767,P=0.003)。在EC109与KYSE30细胞中瞬时转染针对HAGLROS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HAGLROS的表达。CCK-8细胞活性实验的结果表明,2种食管鳞癌细胞在转染siHAGLROS的96 h后的增殖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减HAGLROS后,2种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HAGLROS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HAGLROS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表达较高,敲减HAGLROS后,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提示HAGLROS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癌的作用,有望成为食管鳞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GM5反义RNA 1(PGM5-AS1)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食管癌细胞(TE-1、KYSE150、KYSE450和EC-109)的PGM5-AS1水平;体外向EC-109细胞转染PGM5-AS1过表达载体(过表达组)或空载体pcDNA3.1(空载组),并设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QPCR、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GM5-AS1水平、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结果食管癌细胞的PGM5-AS1水平低于HET-1A细胞(P<0.05);过表达组EC-109细胞的PGM5-AS1水平为19.772±1.980,高于对照组的1.067±0.059和空载组的0.923±0.087(P<0.05);过表达组转染48、72 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其余两组(P<0.05);过表达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4.854±2.290)%和(60.539±26.577)个,低于对照组的(59.381±4.790)%和(165.421±22.082)个及空载组的(61.266±3.325)%和(157.758±22.4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过表达组的Wnt1和β-catenin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中PGM5-AS1表达降低并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上调PGM5-AS1水平可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LCAM基因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以及ALCAM在淋巴细胞内皮黏附、跨淋巴内皮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CAM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应用Lipofectin2000将ALCAM-si-RNA转染到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30、EC9706;采用RT-PCR方法检测敲降效率;通过体外与淋巴内皮细胞黏附实验、跨淋巴内皮迁移实验研究ALCAM基因对食管癌与淋巴内皮细胞黏附、跨内皮的影响。[结果]ALCAM在食管癌组织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ALCAM-siRNA能显著敲降EC9706中ALCAM的表达。淋巴内皮黏附实验结果显示,敲降ALCAM的食管癌细胞EC9706与LyEC黏附的细胞数为195±16,而亲本细胞的黏附细胞数为563±67,其与LyEC黏附的能力显著下降。跨淋巴内皮实验结果显示敲降ALCAM的EC9706细胞跨过LyEC数量为36±17,与亲本细胞跨过内皮的细胞数(73±16)相比,敲降ALCAM的食管癌细胞的跨内皮能力显著下降。[结论]ALCAM促进食管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内皮黏附以及跨内皮迁移,可能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阻断这种黏附作用有可能治疗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3B蛋白(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3B,LRRC3B)在多种癌症中低表达,并且与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探讨LRRC3B在食管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RRC3B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食管癌细胞Eca109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系HEEC中LRRC3B的mRNA和蛋白表达.处理食管癌细胞Eca109并分3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空pCMV6质粒)和过表达LRRC3B组(转染pCMV6-LRRC3B过表达质粒).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Eca10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以及p-Akt蛋白水平.结果:LRRC3B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过表达LRRC3B明显抑制Eca10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上调上皮因子E-cadherin表达,抑制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同时降低细胞内p-Akt水平.结论:LRRC3B在食管癌中低表达,上调LRRC3B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EMT过程,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文然  郭瑞  张华 《现代肿瘤医学》2022,(10):1734-1741
目的:探究HIF-1α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及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RT-PCR检测细胞HIF-1α和S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IF-1α和SP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形成能力;ChIP-PCR实验检测HIF-1α和SP1启动子的结合。结果:与人食管上皮细胞HEEC相比,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109、KYSE30、KYSE150和KYSE410中HIF-1α和SP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中Ec109细胞变化最为明显。与sh-NC组相比,sh-HIF-1α组Ec109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HUVEC细胞管道数目显著下调(P<0.05);与oe-NC组相比,oe-HIF-1α组Ec109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HUVEC细胞管道数目显著上调(P<0.05)。HIF-1α靶向结合SP1启动子区。与sh-NC组相比,sh-HIF-1α组Ec109细胞SP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HUVEC细胞管道数目显著下调(P<0.05);与sh-HIF-1α+oe-NC组相比,sh-HIF-1α+oe-SP1组Ec109细胞SP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HUVEC细胞管道数目显著上调(P<0.05)。结论:HIF-1α通过靶向SP1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及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iR-26b-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25日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60例,利用q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组织和ESCC细胞中miR-26b-3p的表达。选取miR-26b-3p表达水平较低的ESCC细胞TE1和KYSE150,转染miR-26b-3p mimic,并设立阴性对照。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6b-3p对TE1和KYSE15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6b-3p与STAT3的 3''UTR 靶点部位的结合情况。随后同时转染 miR-26b-3p mimic 和 pcDNA3.0-STAT3,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TAT3是否可逆转过表达miR-26b-3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 和 WB法检测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对ESCC细胞甲基化的影响和miR-26b-3p与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26b-3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其在 ESCC 细胞TE1、KYSE150和LYSE170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均P<0.01)。与miR-26b-3p NC组相比,miR-26b-3p mimic转染可明显上调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的表达(均P<0.01),但可明显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在TE1和KYSE150细胞中,miR-26b-3p明显抑制了野生型STAT3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或P<0.01),而突变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不受影响。同时转染miR-26b-3pmimic和pcDNA3.0-STAT3可部分逆转miR-26b-3p mimic对TE1 和 KYSE150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5-Aza-DC 处理后 ,TE1 和 KYSE150 细胞中 miR-26b-3p 表达上调(均 P<0.01)、STAT3 mRNA 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miR-26b-3p呈现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miR-26b-3p的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其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其作为抑癌因子可通过靶向STAT3而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构建DKK1的靶向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探讨干扰DKK1基因的表达和对食管癌ECA109及EC1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转染DKK1 siRNA于食管癌细胞系ECA109、EC1,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DKK1的蛋白表达变化.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及EC1成功干扰DKK1表达后,应用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变化,平板克隆法检测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变化.结果:食管癌细胞系转染DKK1 siRNA后,ECA109中DKK1蛋白表达降低48.62% (P <0.01),EC1中DKK1蛋白表达降低50%(P<0.01).在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变化实验中,DKK1 siRNA转染后24 h、48 h及72 h,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平板克隆实验中,DKK1 siRNA转染后,ECA109细胞克隆均数(77.53±4.948)低于空白对照组(44.2±7.704),克隆率下降42.98%,而EC1细胞克隆均数(71.67±5.239)低于空白对照组(36±2.646),克隆率下降49.76%.结论:干扰DKK1的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DKK1可能成为抑制食管癌增殖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