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相关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63.8±15.5)岁。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2-DE)分为舒张性心衰24例和收缩性心衰8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31例,Ⅳ级40例).正常对照组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64.5±12.9)岁,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行血清BNP检测,平衡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比较各组之间血清BNP和TNF-α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清BNP和TNF-α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一致;舒张性心衰者各指标变化没有收缩性心衰者各指标升高明显;BNP与TNF-α.呈正相关(r=0.989,P=0.01),二者均与EF值呈负相关(r=-0.828,-0.618,P=0.001,0.05)。结论BNP和TNF-α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心衰类型和心衰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比较心力衰竭(CHF)组43例(NYHA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3例,Ⅳ级9例)、心功能Ⅰ级组21例、正常对照组44例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心功能Ⅰ级组(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而升高,Ⅱ-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血清hs-CRP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促生长抑素(NT-proSST)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冠心病心衰组,单纯冠心病患者42例作为单纯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SS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T-proSST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心衰组血浆NT-proSST水平较单纯冠心病组、对照组显著或明显升高;单纯冠心病组血浆NT-proS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ROC曲线,NT-proSST诊断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AUC为0. 82。结论血浆NT-proSST的升高可能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CRP、TNF-α、IL-5、sICAM-1。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较糖尿病冠状动脉正常组CRP、TNF-α、IL-6、slCAM-1水平明显增高于;CRP、TNF-α、IL-6、sI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r=0.55,0.36,0.34,0.32,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CRP、TNF-α、IL-6、sICAM-1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慢性心衰的关系。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300例,其中慢性心衰者132例,心功能正常者168例,另根据NYHA分级将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三组:Ⅱ级(n=54)、Ⅲ级(n=48)和Ⅳ级(n=30),分析各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老年AECOPD并发慢性心衰的相关性。结果 在老年AECOPD患者中,心衰组合并冠心病比率、合并糖尿病比率、合并高血压比率、合并脑梗塞比率、血浆Hcy水平和NT-pro BNP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而LVEF低于心功能正常组(P 0. 05);随着心功能级别升高,血浆Hcy水平和NT-pro BNP升高,而LVEF降低(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Hcy水平仍是老年AECOPD患者合并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 892,95%CI:1. 983~3. 725,P 0. 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合并心衰者血浆Hcy水平升高,且是老年AECOPD患者发生慢性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的80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三组:COPD组24例,CHF组29例,COPD+CHF组27例;测定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HF组和COPD+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P〈0.01)。与CHF组比较,COPD+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Dd、LVDs值呈正相关(r=0.66,P〈0.01;r=0.68,P〈0.01),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NT-proBNP检测结合超声心动检查有利于COPD患者合并CHF的诊断,亦有利于心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并对心衰患者组按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心腔内径等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律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不同疾病构成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心衰病程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24,P=0.346);(5)不同左心房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90,P=0.141)。结论(1)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并窦性心律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评价的全面、客观、量化的指标。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和正常门诊体检者37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的多项超声指数进行评分,并将该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纽约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者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分别为:1.45±0.85、2.02±0.92、3.11±0.68、5.24±1.38。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高度相关(r=0.85,P〈0.01);同期的LVEF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1,P〈0.01)。结论心衰超声指数,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客观、量化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丽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407-409
目的评价慢性心衰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血红蛋白(Hh)浓度对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心衰患者400例,排除继发性贫血患者。检测血红蛋白(Hb)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不同心衰程度分析对比。结果400例入选患者中113例贫血(28.25%)。各级心衰患者中贫血发生率分别为:Ⅰ级14.8%(4/27),Ⅱ级23.2%(32/138),DI级26.2%(37/141),Ⅳ级42.6%(40/94),Hb水平随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Ⅳ级较Ⅰ、Ⅱ、Ⅲ级下降显著(P〈0.01)。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贫血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非贫血患者住院时间比贫血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贫血发生较普遍,贫血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h水平显著影响心衰患者的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入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有重度狭窄的,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il+组,/7,=42)和侧支循环不良组(Coll一组,n=50)。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40m1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计数EPCs的数量,测定其体外成血管能力,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2例入选者血浆SDF-1d水平。结果Coll+组EPCs数量显著高于Coll一组[(22.10±4.69)CFUs/10。EPCsVS(16.90±3.66)CFUs/10。EPCs,P〈0.01],其体外成血管能力也明显强于Coil一组(25.3±3.2Vfi17.4±2.6,P〈0.01),血浆SDF—1a水平显著高于Coll一组[(243.7±19.2)ng/mlvs(203.1±17.8)ng/ml,P〈0.01]。EPCs的数量、体外成血管能力、血浆SDF-1d水平与侧支循环程度呈正相关(r=0.74,0.69,0.82,P〈0.01),同时EPCs的数量、体外成血管能力与血浆SDF-10【水平呈正相关(r=0.81,0.64,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良好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多、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SDF-1“水平升高有关,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SDF-1仅活性的治疗方法将对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血浆IL-18,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106例,对照组31例。结果: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浆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衰治疗后血浆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联合检测心钠肽与脑钠肽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特  杨侃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9):1266-126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钠肽(ANP)与脑钠肽(BNP)水平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呼吸困难患者125例为实验组,将125例呼吸困难患者是否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分两组,心力衰组65例,心力衰组60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进行ANP和BNP测定,比较各组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评价其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结果125例患者中心力衰组65例(52.0%),非心力衰组60例(48.0%)。心力衰竭组ANP及BNP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和对照组(t’=10.33,11.30,12.91,14.26,P〈0.05);非心衰组ANP及BNP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P的特异性虽低于BNP、敏感性虽高于BN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试验的敏感性高于ANP和BNP(x2=3.90,P〈0.05)。系列试验的特异性高于BNP和ANP(X2=3.93,P〈0.05)。Kappa指数:平行试验〉系列试验〉BNP〉ANP。结论ANP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测定ANP水平与BNP水平可以提高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杨丽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4):545-546
目的评价血清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1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AMI组),另选46例无明显心脏疾病和心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同时与肌酸肌酶(CK)指标相比较。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CT—nT水平与LVEF、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T为显著高于对照组[(10.25±3.89)μg/LVS(0.04±0.01)μg/L,P〈0.01],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42.33±8.67)%VS(58.53±10.28)%,P〈0.05],且心功能I、Ⅱ、Ⅲ级患者CTnT水平依次升高。结论CTnT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另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C组),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时域指标变化。结果 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和低频,高频)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411,0.0169,0.0355,0.0440,0.0249);A组心率变异性的备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P=0.0001,0.0004,0.0001,0.0002,0.0002),也低于B组(P=0.0117,0.0337,0.0032,0.0416,0.0335),且昼夜时域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1,0.0625,0.063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会显著加重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消失,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按年龄分2组,〉60岁为老年组(126例),〈60岁为青年组(90例);分别于发病第2天及第14天两次空腹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与同年龄段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中合并情感障碍发病率为48.41%;青年组为3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各组比对照组血清丌,低,而血清FT4高(P〈0.05~0.01);合并情感障碍组比无情感障碍组的变化程度显著(P〈0.05~0.01),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P〈0.05~0.01)。卒中后无情感障碍组血清TSH比对照组高(P〈0.01),青年组增高更显著(P〈0.01)。第14天卒中后情感障碍组FT3、FT4虽有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情感障碍组恢复最差(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更易合并情感障碍,且以抑郁为主;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甲状腺功能都发生变化,而合并情感障碍及老年患者此变化更明显,且恢复慢,此变化可能和情感障碍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人选患者400例,冠心病组310例,其中ACS组2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93例,对照组90例。检测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内的主要斑块进行评价。结果冠心病组visfatin、LDL、BMI、血糖水平[(128.18-1-13.86)ng/ml,(3.63±1.48)mmol/L,(26.184-1.82)ks/ITI。,(7.25±2.0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75.964-10.27)ng/ml,(2.64±0.53)mmol/L,(23.51±0.89)kg/m。,(5.11±1.53)mmol/L,P〈0.05],ACS组visfatin水平[(145.57±19.95)ng/m1]明显高于SAP组[(110.79±7.78)ns/ml,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复杂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visfatin浓度逐渐升高(P〈0.05);CHD患者的软斑块组、纤维斑块组较钙化斑块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055,P〈0.05),LDL—C、GLu、visfatin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64,0.279,0.53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增高,其影响脂质代谢,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结合64层螺旋CT检查,对判断冠脉病变情况及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N端脑钠尿肽激素原血浆浓度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程度与N -终端脑钠尿肽激素原 (Nt-proBNP)的血浆浓度的关系 ,了解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变化 ,以探讨心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  5 6例心脏病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 (A组 )、Ⅱ级 (B组 )、Ⅲ级及Ⅳ级 (C组 )三组 ,正常对照组 2 2例。用ELISA法检测Nt -proBNP血浆浓度和心脏彩色B超检测其射血分数 (EF)。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Nt-pro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BVsC ,P <0 0 5 )。在无症状性心衰患者 (EF <5 0 %但无心衰症状 ) ,Nt-proBNP浓度升高也有统计学意义 (EF≥ 5 0 %VsEF <5 0 %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Nt -proBNP血浆浓度升高较为敏感 ,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和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N-末端脑钠肽浓度与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UA)分级,心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32例,Ⅳ级28例,同时纳入正常健康体检组20例做为对照,观察两组脑钠肽、左室舒张未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衰BNP数值随NYNA分级升高而升高,与NYHA成正相关(r=0.687),与LEVEF成负相关(r=-0.713),与LVEDD成相关(r=0.716),心力衰竭各级别心功能的BNP水平和LEVD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心衰标准化治疗2周后,血清脑钠肽水平下降≥30%较〈30%的患者1年内死亡率低(χ2=14.21,P〈0.01)。结论血清脑钠肽对慢性心衰的早期诊断,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B型钠尿肽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中B型钠尿肽(BNP)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92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按照NYHA分级区分其心衰程度,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免疫干片法定量快速检测全血中的BNP值;将2组的BNP值比较,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BNP值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心功能Ⅲ与Ⅳ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间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90,P〈0.05)。结论:BNP值在左室功能不全的病人中升高并与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BNP值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扩张性心肌病病人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心脏功能参数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2例DCM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检测,并与30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相同指标比较。结果DCM组BNP为(832.5±458)pg/mL、对照组BNP为(25.3±18.8)pg/m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DCM组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剧,其BNP含量也不断增高。BNP水平与LVEDD、LV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62(P〈0.01)、r=0.374(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DCM病人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