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21ras、VEGF、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1ras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1ras、VEGF;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 mRNA在12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3例胃良性疾病组织及5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1ras基因在正常胃粘膜组织、胃良性疾病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2/12)、21.7%(5/23)和56.1%(32/57);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8.7%(2/23)和68.4%(39/57);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和54.4%(31/57).胃癌组与正常粘膜及胃良性疾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胃粘膜与胃良性疾病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VEGF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21ras和Survivin mRNA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21ras、VEGF、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VEGF与P21ras、Survivin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2lras、VEGF、Survivin有助于提高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为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GFR在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Vision 二步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包括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16例胃上皮瘤样病变、19例胃上皮内瘤、47例胃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在正常胃粘膜上皮、上皮瘤样病变、腺瘤及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2.21%、10.25±3.59%、36.37±4.80%、70.47±7.78%,在胃上皮内瘤及腺癌组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及上皮瘤样病变组( P<0.05,P<0.01),腺癌组显著高于上皮内瘤组(P<0.05)。 EGFR的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EGFR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GFR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凋亡蛋白因子c-IAP2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中c-IAP2 mRNA的表达。结果 3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手术切缘无癌组织)中c-IAP2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3%(28/30)与70.0%(21/30)。半定量光密度扫描后c-IAP2 mRNA表达量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AP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 c-IAP2 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表明c-IAP2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促进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胃癌及癌前病变EGF—R、PCNA、bcl—2和P53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GF-R、PCNA、bcl-2和P53蛋白表达在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胃癌,34例异型增生,36例肠上皮化生和26例正常胃粘膜进行EGF-R、PCNA、bcl-2和P53蛋白检测。结果:EGF-R和PCNA表达,胃癌和异型增生组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以及正常胃粘膜组(P<0.01);bcl-2表达:胃癌组显著低于肠上皮化生组(P<0.05)和正常胃粘膜组(P<0.01);P53表达;胃癌组显著高于异型增生组(P<0.05)、肠上皮化生和正常胃粘膜组(P<0.01)。结论:EGF-R、PCNA、bcl-2和P53表达,在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6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P^16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P^16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其它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二者在不同胃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基因异常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并有促进胃肿瘤转移的效应,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和6( HDAC2和HDAC6)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HDAC2和HDAC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DAC2和HDAC6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1)。 HDAC2和HDAC6的表达强度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DAC6的表达还与癌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二者均与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可能与HDAC2和HDAC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Twist基因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20-22
目的探讨Twist基因在人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胃癌转移灶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izol法提取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8例正常胃粘膜,27例胃癌原发灶,19例胃癌转移灶组织中Twist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荧光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显示,Twist基因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表达量很低,而在原发性胃癌组、转移性胃癌组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原发性胃癌组织及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Twist基因在淋巴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与原发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Twist基因在胃癌中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又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胃粘膜良恶生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提高胃癌诊断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98例胃癌,40例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a,bcl-2在正常胃粘膜中有弱阳性表达(10.0%),在不典型增生中为50%,在胃癌中为44.9%,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低分化者bcl-2表达率高,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b.c-erbB-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1%,其中中早期胃癌中的表达低(16.7%),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高,分别为80%,58.7%,二者与早期胃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c-erbB-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2,-B-2c参与胃粘膜的癌变过程,联合检测bcl-2,c-erbB-2可能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CaRG在胃癌中的表达,探索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6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CaRG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HCaRG mRNA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aRG蛋白在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明显表达,细胞核与细胞浆均有表达,而胃癌组织中无明显HCaRG蛋白表达。结论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下调,HCaRG基因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FAF1mRNA和FAF1蛋白的表达。结果:FAF1mRNA在胃癌组织(O.27±0.12)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0.40±0.06)和正常胃组织(0.48±0.08)(P〈0.01)。FAF1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有关,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及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FAF1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高中分化及无远处转移者,而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胃癌组织的F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7.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50%)(P〈O.05)和正常组织(72.50%)(P〈0.01);FA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低或未分化胃癌组织F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FAF1表达减少,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F1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也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肝再生磷酸酶3(PRL-3)mRNA在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及其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半定量PCR测定2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6例远处转移灶PRL-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22例胃癌组织中PRL-3基因表达量较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0.24 vs 0.85±0.27,P〉0.05)。6例转移灶PRL-3基因表达量(2.04±0.44)显著高于原发肿瘤(1.26±0.26)(P〈0.05)。PRL-3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PRL-3基因在胃癌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RL-3可能成为判断胃癌转移高危因素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δ1 (PLCD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方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PLCD1 mRNA的表达.结果 在30例胃癌组织中18例(60%) PLCD1 mRNA呈低表达,PLCD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是配对正常组织的0.372倍.胃癌组织中PLCD1 mRNA表达水平(M =0.00041)高于正常胃组织(M =0.00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按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对胃癌病人分别进行分组,各组间PLCD1 mR-NA表达情况均无差异(P>0.05).结论 PLCD1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表达量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有成为胃癌诊断和治疗新靶点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hsa_circ_0001322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0.309 vs. 1.000,P<0.05)。临床病理特征关联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208 vs. 0.391,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排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影响后,hsa_circ_0001322的表达量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负相关(r=-0.58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01322的相对表达量判断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以相对表达量0.254作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5.0%。结论:hsa_circ_0001322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低表达,并且其表达变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能是胃癌诊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和分析异黏蛋白(metadherin,MTDH)在人胃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探讨MTDH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69例胃腺癌组织(胃腺癌组)和110例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MTDH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MTDH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MTDH蛋白、mRNA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腺癌组及正常组MTDH蛋白表达阳性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5.2%、22.7%和0.86±0.05、0.30±0.04,两组MTDH蛋白和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O.05).不同的病理分级分期的胃腺癌MTDH蛋白和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的性别、年龄的胃腺癌MTDH蛋白、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显示MTDH蛋白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MTDH较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MTDH的表达越高.提示MTDH和胃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TP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42例胃癌患者的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 RT-PCR、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组织中 TPX2 mRNA 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TPX2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的 TPX2的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0.1317±0.0183、0.0567±0.0108,P <0.01);②胃癌组织中 TPX2蛋白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织的表达(0.6158±0.2041、0.2463±0.0816,P <0.05);③肿瘤分期越晚,TPX2表达量越多,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逐渐增加(0.2945±0.0729、0.4324±0.0333、0.6902±0.0771、0.8895±0.0595,P <0.05);④TPX2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0.3557±0.0849、0.7250±0.1248,P <0.05)。结论TP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 TPX2可能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cdysoneless(EC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Real-timePCR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ECD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ECD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CD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CR结果显示ECDmRNA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增高。100例胃癌组织中54例(占54.0%)ECD蛋白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D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CD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8±1.9)月,显著低于阴性组的(45.2±1.9)月(P〈0.01);ECD表达阳性组的五年生存率为24.1鬈(13/54),低于阴性组的50.0%(23/4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Lauren分型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而ECD表达不能作为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F=-0.212)。结论:ECD在胃癌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且其高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极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各40例,均取材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胃肠外科行胃癌切除术后的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超敏2步法(SP染色)检测各组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灰度值越高,表示Survivin表达越少。结果 Survivin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204.68±11.46)vs(270.50±12.20)vs(424.32±13.78),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相关[(199.52±12.22)vs(214.63±13.40)、(198.71±12.44)vs (206.76±11.98)、(214.43±14.65)vs(192.38±11.29)(P<0.05)]。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中过度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紧密相关,这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广飞  高凌   《中国医学工程》2011,(7):21-23,2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胃癌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2.5%)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95.0%)(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7.5%)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52.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57.5%,0.869±0.063)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92.5%,1.103±0.152)(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75.0%,1.083±0.137)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47.5%,0.902±0.03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胃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2 (IGFBP- 2 ) m 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术中收集 35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正常粘膜、原发灶、腹膜转移灶标本 ,用实时定量 PCR方法测定其 IGFBP- 2 m RNA表达 ,同时行病理切片 HE染色。结果  IGFBP- 2在原发灶中表达与正常粘膜、腹膜转移灶相比均明显增高 (P<0 .0 5 ) ;IGFBP- 2表达在正常粘膜与腹膜转移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GFBP- 2在胃癌的增殖分化、腹膜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可为临床预测与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