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下脊柱侧弯Eclipse矫形术的麻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pic surgery,VAT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胸部微创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失血少和术后疼痛轻的特点。但由于麻醉与手术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VATS下脊柱侧弯内固定矫形在国内罕见报道。现将我院2002年至今所开展的7例Eclipse矫形术(一种VATS下脊柱侧弯内固定矫形术式)的麻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经腹腔途径肾上腺切除术的早期经验,包括手术技术、影响因素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7例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资料。结果:4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转为开放手术。1例右肾上腺术中失血量达到1800ml,1例左肾上腺手术中造成胰尾损伤。肿瘤体积较大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有增加的趋势。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全切/部分切除)、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史、体重指数与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虽然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是微创手术方式,但也是高技术含量手术,尤其在开展此项技术的早期,有一定并发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切除复发性骨盆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控制复发性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13例复发性骨盆肿瘤进行肿瘤切除骨盆环重建手术,采用1999年前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6例以常规手术治疗的复发性骨盆肿瘤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球囊阻断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4个月至7年,常规手术组,4例患者发生肺转移死亡。9例局部复发,3例直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球囊阻断组,1例发生肺转移死亡,所有病人均无邻近脏器损伤、肢体远端缺血坏死、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复发性盆腔肿瘤手术中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手术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4.
于锋 《浙江创伤外科》2004,9(3):185-185
开放性颈血管损伤,往往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因失血或气管受压致死.作者于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处理开放性颈部血管损伤18例,21条血管,死亡3例,死亡率占16.7%.现就急救处理及手术方式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复苏和手术技术虽有改进,但腔静脉损伤的死亡率仍很高。本文的目的为研究腔静脉损伤并阐明损伤类型、急症和手术时间、失血量、损伤部位及伴发损伤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961~1978年美国密西西比医疗中心收治29例腔静脉损伤的患者。损伤原因为枪伤22例、车祸4例、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略。方法1991—2005年对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6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根据病变的部位、程度及受伤时间、累及范围等选择手术入路,采用血管缝扎、血管壁修补、血管吻合、血管移植、辅助体外循环及球囊止血技术实施手术。结果6例痊愈,1例动静脉狭窄,1例动脉闭塞伴臂丛损伤。平均失血800mL。结论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复杂,术前对病变进行仔细评估,选择合理的切口及手术方法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大失血并凝血机制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腹部手术大失血并凝血障碍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14例手术中大失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全方位、有序化输注各类凝血因子及合理治疗,13例取得理想止血效果,术后恢复顺利;1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腹腔内引流出大量新鲜血,2次止血术后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后大失血的创面处理不可急于求成,其正确处理有赖于术中凝血障碍的有效纠正和外科干预措施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并发凝血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腹部急性失血患者更为严重,往往合并腹内多个脏器损伤或肝功能不全,病情复杂,处理困难。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8例腹部急性失血患者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并发凝血障碍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 ,当压迫物来自椎管前方时 ,常需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但该类手术损伤大 ,失血多 ,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自 2 0 0 2年 7月~ 2 0 0 2年 1 2月共进行了 1 5例 ,在减少失血量 ,减轻损伤 ,降低技术和操作难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例 ,男 1 1例 ,女 4例 ,年龄 1 8~ 6 6岁 ,平均 2 9岁 ,受伤到手术时间 3~ 2 1d,损伤节段 :T1 2 4例 ,L1 5例 ,L2 6例。 1 5例均有后凸畸形 ,后凸角(Cobb法 )为 1 7°~ 4 5°平均 2 8°,手术前椎管狭窄率为 4 5 %~85 % (…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有了飞速发展,用于部分肾切除从动物模型到临床应用已逐渐增多,适应症宽,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轻且少,组织损伤小,机体恢复快,胃肠反应及全身反应小,住院时间短,手术野外表美观等,但仍有出血、感染,尿外渗等并发症,术中止血的器械和方法太多,价格贵,临床应用较少,还需进一步实验和临床观察,鉴于其操作技巧的复杂性及并发症时有发生,限制了手术开展,迫切需要提高操作技术,阐明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小切口运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报告小切口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自2001年9月~2004年5月,运用小切口对74例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 切口长6.5~8.5cm。全髋置换平均手术时间80min,平均术中失血280mL,12h平均引流150mL;股骨头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术中失血150mL,术后平均引流100mL。术后平均8d出院,平均住院14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随访1-32个月,复查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患者可负重行走。结论 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医源性损伤少、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中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手术是骨科领域内一种常见手术,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都有可能出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损伤,2002年11月-2006年4月,我院采用小切口技术  相似文献   

14.
腕部屈肌腱损伤在处理上较为复杂。1999年3月~2002年9月,我科共收治陈旧性腕部屈肌腱损伤21例132条肌腱,均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6):332-334
目的 探讨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后路手术方法。方法 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应用后路重建钢板、经皮空心钛合金骶髂拉力螺钉、TSRH及改良Gavelston内固定技术,分别治疗6例、27例、13例、9例,共55例骶髂复合体损伤。按Tile分型,B1型6例、B2型19例、B3型14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经螺旋CT扫描证实后环骨折或脱位。结果 a)失血量比较,经皮骶髂螺钉组较少,其次是TSRH组及改良Gavelston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重建钢板组较多。b)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比较,经皮骶髂螺钉组并发症较少,重建钢板组并发症较多且有1例疗效是差,其余三组疗效均为优良。C)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经皮骶髂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TSRH组及改良Gavelston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钢板组时间较长(P〈0.05)。结论 经皮螺钉组失血较少,并发症较少,患者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其次是TSRH组及改良Gavelston组;重建钢板组失血较多,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PHILOS钢板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别采用PHILOS钢板治疗(45例)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37例)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结果PHILOS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1.78±36.18)min,总失血量674.68(592.87,979.65)ml,显性失血量320.00(220.00,430.00)ml;Multiloc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102.70±22.10)min,总失血量589.23(430.80,714.82)ml,显性失血量100.00(100.00,125.00)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383.55(253.17,575.48)ml和460.98(309.87,610.2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总失血量56.85%和78.23%。 结论与PHILOS钢板比较,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总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少。两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差异,但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所占比重较大,临床上应该时刻重视,积极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切除技术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而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肝切除技术发展重要基础。它使得术中失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现今肝切除手术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并不断有无围手术期死亡的报告。但另一方面,随着对肝脏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不断深入研究,对肝血流阻断造成的肝损伤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合理应用肝血流阻断技术,既使术中失血减少又不加重肝脏损伤是肝外科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现根据我院500余例肝切除术中应用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体会,分别对应用不同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文献逐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改良Dewar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最常见的肩部损伤,对于Roe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损伤,普遍认为需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方式很多,也各有优缺点。我院从1997年9月~2002年12月应用改良Dewar术治疗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经过94例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比较常见,需紧急处理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和肢体。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截肢率已显著降低。我院从1990年~2002年6月先后收治49例急性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病人,由于及早手术,无一例死亡,2例术后因小腿挤压严重坏死予以截肢,其余47例均成功,收到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损伤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2月~2002年12月632例外伤性脾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493例行脾切除术,108例行保脾手术,31例行非手术治疗。治愈605例,死亡27例。结论脾损伤往往病情危重、变化迅速,早期明确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根据脾损伤情况、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