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山奈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山奈酚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生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灌胃给予山奈酚50、100、200 mg/(kg.d),灌胃给药10周后,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浆胰岛素水平测定,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和肌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治疗组空腹血糖值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所下降,血脂生化水平也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山奈酚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毒清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合中等剂量的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生理盐水2mL/d灌胃)、糖毒清高剂量组[糖毒清6.75g/(kg·d)灌胃];糖毒清中剂量组[糖毒清4.5g/(kg·d)灌胃]、糖毒清低剂量组[糖毒清2.25g/(kg·d)灌胃]、尿毒清组[尿毒清2.25g/(kg·d)灌胃]。另外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治疗10周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的VCAM-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VCAM-1表达明显增多,而糖毒清组大鼠肾组织VCAM-1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糖毒清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大鼠肾组织VCAM-1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E26转录因子-1(Ets-1)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60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成糖尿病组(10只),姜黄素治疗组(10只),取等量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在大鼠出现糖尿病表现后按姜黄素200mg/(kg·d)灌胃,姜黄素用质量分数1%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后给药,共8周。糖尿病组及治疗组同期给予等量的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连用8周。8周后取大鼠眼球分别行免疫组化、用ELISA法测定Ets-1浓度。结果 ELISA法测得糖尿病组的Ets-1浓度比正常组增加(P0.05),治疗组Ets-1浓度比糖尿病组低(P0.05),但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中Ets-1阳性细胞微量表达,糖尿病组及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Ets-1阳性细胞大量表达,且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Ets-1阳性细胞表达程度低于糖尿病组。电镜结果提示糖尿病组及姜黄素治疗组均可看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改变,但姜黄素治疗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比糖尿病组要轻。结论姜黄素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ETS-1的表达,从而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中都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07/2001-03在武汉大学完成.选取6周龄雄性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6只和京都Wistar雄性大鼠8只.体质量(144.5~182.1)g. 方法将26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9只,以生理盐水5 mL/d灌胃;氯沙坦10 mg/(kg·d)组9只,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氯沙坦30mg/(kg·d)组8只,以氯沙坦30 mg/(kg·d)灌胃.3组均在入组时喂高蛋白饲料,入组第2周开始饮15 g/L盐水5 mL/d,1次/d.同期选取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生理盐水5 mL/d灌胃,1次/d,饲普通饲料,饮自来水.所有大鼠生活在昼-夜节律为12 h,饲养温度为18~20℃,湿度为40%~50%.实验18周后检测大鼠脑卒中发生情况,血压变化.脑卒中临床表现评分标准以1分为活动少,运动量轻度减少或轻度兴奋;2分为活动很少,运动量明显减少或激惹亢奋;3分为俯卧不动,不能行走,忧郁性症状;4分为瘫痪,不能站立,任何1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脑组织观察,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18周断头后大鼠的脑组织结构.②TUNEL法检测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③记录大鼠体质量以及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及其变化,结果3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大鼠脑卒中发生率情况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氯沙坦30 mg/(kg·d)组分别为100%,22%,13%.②3组大鼠脑卒中评分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氯沙坦10mg/(kg·d)组和氯沙坦30mg/(kg·d)组[(3.50±0.55,0.67±1.12,0.38±0.74)分].③3组大鼠脑组织电镜观察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大鼠坏死神经元电子密度增高,有的核膜失去双层结构,嵴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呈空泡样改变;氯沙坦30mg/(kg·d)组和氯沙坦10 mg/(kg·d)组大多数神经元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膜规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神经元核染色质较致密,部分嵴断裂、减少.④3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2.5±0.8,13.9±4.3,14.0±4.4,52.0±16.7)%,P<0.05].⑤3组大鼠血压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120.1±7.9,169.4±10.1,216.7±8.3,225.5±6.8)mmHg(1 mm Hg=0.133 kPa),P<0.05].⑥3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高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313.3±10.1,270.8±10.4,258.7±12.7,231.0±6.5)g,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其神经细胞凋亡,提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的作用而预防和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VEGF、IGF-1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非增值期)组(BDR)20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增值期)组(PDR)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证实排除糖尿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细胞因子VEGF、IGF-1等各项指标。结果①VEGF水平:2型糖尿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BDR组明显高于NDR组,但PDR组VEGF含量下降;②IGF-1水平:呈正常对照组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IGF-1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20只)、葛根素2mg/kg给药组(A组,n=20只)、葛根素5mg/kg给药组(B组,n=20只)和葛根素10mg/kg给药组(C组,n=20只)。除对照组外,其它4组均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给药方式均采用每日上午灌胃1次,3个月后处死,取各组大鼠眼球视网膜。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GF-1、TNF-α的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和A组IGF-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TNF-α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IGF-1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降低、TNF-α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IGF-1、TNF-α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略降低及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通过提高IGF-1的表达及降低TNF-α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及霉酚酸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UUO大鼠分别给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25 mg/(kg·d)]、福辛普利[fosinopril 10 mg/(kg·d)]、霉酚酸酯联合福辛普利混悬液灌胃,用RT-PCR的方法检测术后第7天、14天TGF-β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及药物治疗组TGF-β1表达均增高,但UUO组显著高于各治疗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更低于单用药组.结论福辛普利及霉酚酸酯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从而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且联合用药作用更优于单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柚皮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柚皮素组、中剂量柚皮素组、高剂量柚皮素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DR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150 mg·kg^-1·d^-1羟苯磺酸钙,低、中、高剂量柚皮素组分别灌胃25 mg·kg^-1·d^-1、50 mg·kg^-1·d^-1、100 mg·kg^-1·d^-1柚皮素,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1%二甲基亚砜(DMSO),连续灌胃60 d。取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力,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的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DA含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SOD和GSH-Px活力、Nrf2、HO-1、NQ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中、高剂量柚皮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DA含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SOD和GSH-Px活力、Nrf2、HO-1、NQ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显著升高(P<0.05),但低剂量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及有效部位大黄苷元对脑缺血大鼠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与标准药物阿斯匹林及尼莫地平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用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7组,12只/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8mg/(kg·d)、阿司匹林组20 mg/(kg·d)、大黄苷元(由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制剂教研室提供)25.92 mg,51.84 mg,103.68 mg/(kg·d)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用药组大鼠均于造模前4天开始灌胃,连续用药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测定神经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血栓长度和湿重及干重.结果84只大鼠在制备模型过程中死亡16只,进入统计分析大鼠68只.①各用药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均有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尤为显著(P<0 01).②各用药组大鼠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和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其中以阿司匹林组和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的降低显著;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均较阿司匹林组和尼莫低平组显著降低(P<0.01).③各用药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模型组大鼠延长(P<0.01),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51.84 mg/(kg·d),25.92 mg/(kg·d)组的延长明显;各用药组大鼠的纤维蛋白原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以阿司匹林组、尼莫低平组、大黄苷元25.92 mg/(kg·d)组大鼠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黄苷元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栓重量和长度,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减少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以大黄苷元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及齿状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在脑缺血后发生的过氧化应激引发海马区和齿状回DNA损伤和DNA修复能力下降,其学习记忆功能也相应下调.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区域海马区及齿状回核酸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2-04/2004-04在武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①红景天1.2 g/(kg·d)剂量组.②红景天0.48 g/(kg·d)剂量组.③川芎嗪80 mg/(kg·d)对照组.④模型组按给药组相同体积每日蒸馏水灌胃.⑤假手术组按给药组相同体积每日蒸馏水灌胃.方法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不灼烧椎动脉,不夹闭颈总动脉.模型制备后用吖啶橙染色法观察脑海马区和齿状回DNA、RNA的表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海马区及齿状回DNA、RNA的表达.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DNA和RNA分布均匀,荧光反射边界清晰,反应强度较强;模型组的DNA和RNA荧光反射边界不清,反应强度明显减弱;红景天1.2g/(kg·d)剂量组的DNA和RNA分布均匀,荧光反射边界清晰,反应强度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及川芎嗪80 mg/(kg·d)对照组表达分布基本相同.红景天0.48 g/(kg·d)剂量组荧光反应强度及分布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手术组DNA和RNA荧光反射不清,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氧化应激引起DNA链断裂有关.给予红景天1.2 g/(kg·d)剂量大鼠脑海马区及齿状回DNA和RNA荧光反射边界清晰,表明红景天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DNA链断裂,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区域海马区及齿状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凋亡基因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理论实验室完成。选择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损伤组,模型组,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地黄饮子5.4g/(kg·d)和地黄饮子2.7g/(kg·d)组,每组20只。模型组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合并淀粉样β蛋白注射海马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假损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在造模的同时,地黄饮子治疗组分别给予地黄饮子灌胃[相当含生药5.4g/(kg·d)和2.7g/(kg·d)],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分别给予抗脑衰胶囊、石杉碱甲溶液灌胃[含生药分别为2.403g/(kg·d),0.018mg/(kg·d)],1次/d,共5周。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各组海马凋亡基因的表达,及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0只动物中,因造模死亡共20只,模型组5只、石杉碱甲对照组6只,抗脑衰对照组3只,地黄饮子5.4g/(kg·d)组3只,地黄饮子2.7g/(kg·d)组3只,进入结果分析100只。①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核转录因子κB、hsp70基因mRNA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示,淀粉样β蛋白可诱发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地黄饮子5.4g/(kg·d),2.7g/(kg·d)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海马区域的表达(P<0.05)。地黄饮子5.4g/(kg·d)组下调幅度最大。与假损伤组比较,模型组鼠脑海马核转录因子κBmRNA、hsp70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地黄饮子5.4g/(kg·d),2.7g/(kg·d)组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地黄饮子5.4g/(kg·d)组对hsp70mRNA水平的上调作用优于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hsp70mRNA电泳强度比较显示:假损伤组>地黄饮子5.4g/(kg·d)组>地黄饮子2.7g/(kg·d)组>抗脑衰对照组>石杉碱甲对照组>模型组。②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观察: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显现凋亡早期的形态特点,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凋亡皆有抑制作用。结论:地黄饮子对痴呆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地黄饮子上调核转录因子κB、hsp70的表达,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控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持续低剂量人参皂甙Rg3并用环磷酰胺对EMT-6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荷EMT-6乳腺癌的BALB/c小鼠为模型,分为组(每组520只,低剂量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30mg/kg·d)灌胃;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tolerateddose,MTD)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150mg/kg隔日皮下注射,3次后间歇两周再重复;Rg3组:人参皂甙Rg310mg/(kg·d)灌胃;联合组:环磷酰胺30mg/(kg·d)+人参皂甙Rg310mg/(kg·d)灌胃;对照组:每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肿瘤体积、小鼠质量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小鼠生存期,实验终末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lialgrowthfactor,VEGF)、凋亡抑制基因Bcl-2、突变型P53表达情况。结果:低剂量环磷酰胺组肿瘤生长比较缓慢,小鼠质量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明显下降(P>0.05),生存期延长P<0.05);合用人参皂甙(Rg3时抑瘤效果更持久而稳定,毒副作用未增加,小鼠生存期最长(P<0.05)。低剂量环磷酰胺组较MTD环磷酰胺组MVD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环磷酰胺组MVDVEGF,及Ki-67表达均下降,在合用人参皂甙Rg3时下降更多,同时Bcl-2,P53表达也下降(P<0.05)。结论:环磷酰胺的持续低剂量给药方式增加了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血管紧张素II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上调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参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假设。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无预处理);洛沙坦预处理组[6只,洛沙坦40 mg/(kg·d)灌胃];交感神经化学消融组[6只,胍乙咤50μg/(g·d)皮下注射];多沙唑嗪组[6只,多沙唑嗪1 mg/(kg·d)灌胃];美托洛尔组[6只,美托洛尔100 mg/(kg·d)灌胃];两周后,获取大鼠主动脉环,用同位素标记去甲肾上腺素孵育大鼠主动脉环,记录各主动脉环基础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以及外源性血管紧张素II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最后,ELISA法检测主动脉的MMP-2、MMP-9组织浓度。两肾一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升高模型,比较对照组[12只,生理盐水50μg/(g·d)皮下注射],两肾一夹组[18只,生理盐水50μg/(g·d)皮下注射],两肾一夹+交感消融组[18只,胍乙咤50μg/(g·d)皮下注射]。在第4、7和10周末处死动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II,去甲肾上腺素水平,ELISA法检测主动脉组织MMP-2、MMP-9组织浓度。结果外源性血管紧张素II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减慢交感神经末梢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MMP-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速度平行,而MMP-9不受到影响。交感神经消融预处理减弱血管紧张素II刺激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上调MMP-2的作用,而对MMP-9的表达没有影响;洛沙坦预处理降低了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MMP-2和MMP-9均有下调。多沙唑嗪和美托洛尔对各阶段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速度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是美托洛尔在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情况下仍下调MMP-2的表达;多沙唑嗪和美托洛尔预处理对MMP-9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在体慢性实验表明,两肾一夹能升高主动脉的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上调MMP-2,这种作用被交感神经化学消融减弱。结论主动脉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速度调节主动脉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从而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模型对照组12只,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1只,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1只。按Allen改良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10mg/(kg·d)和20mg/(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术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持续10d。用斜板试验法和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1只10mg/kg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大鼠在术后第2天和1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术后第1天由于饲养不当死亡,其余4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在术后第7,14,21天时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第7天:(37.88±1.76)°,(38.94±2.15)°,(35.48±1.23)°;第14天:(44.39±1.87)°,(45.96±1.81)°,(39.48±1.23)°;第21天:(44.75±2.11)°,(46.66±1.46)°,(41.42±0.98)°,t=2.27~4.67,P<0.05~0.01]。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与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基本一致。②各组大鼠BBB评分结果:在术后第7,14,21天时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第7天:(7.20±0.98),(7.51±0.85),(4.46±0.90)分;第14天:(10.43±0.90),(10.98±0.59),(6.54±0.73)分;第21天:(10.78±0.96),(11.67±0.49),(7.90±0.54)分,t=2.54~8.6,P<0.05~0.01]。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与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基本一致。结论:β-七叶皂甙钠可以增加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及最终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病病变机制,观察参乌胶囊对糖尿病复合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mg/kg)引起糖尿病的基础上,再行双侧颈动脉缺血再灌手术建立糖尿病脑病动物模型。经参乌胶囊小剂量犤0.45g/(kg·d)犦、中剂量犤0.9g/(kg·d)犦和大剂量犤1.8g/(kg·d)犦灌胃治疗30d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动物行为学进行评价。结果:糖尿病复合脑缺血模型大鼠到达站台游动时间比正常对照组增长63.4%;而参乌胶囊小剂量组较模型组动物缩短61.3%,参乌胶囊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动物缩短75.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3.71,P<0.01);参乌胶囊小剂量和中剂量组在明显改善认知功能和降低体内血糖水平的同时,也使其体质量明显降低,血糖分别降低为19.2%和15.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3,2.14,P<0.05)。结论:糖尿病复合脑缺血模型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脑病发生机制与体内血糖水平有关;参乌胶囊有改善糖尿病复合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降低体内血糖水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百草枯(PQ)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分别于灌药后1、3、7、14、21、28、35d观察两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MMP-2mRNA、MMP-9mRNA及TIMP-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从1d就明显增强,7d达高峰,此后开始缓慢下降,14d至28d仍高于对照组,35d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MMP-9mRNA的表达1d至7d高于对照组,14d降至对照组水平;而TIMP-mRNA的表达从1d开始增强,14d迭高峰,以后维持在高水平,至35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MP-2、MMP-9及TIMP—1在PQ中毒大鼠肺损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鼠肺纤维化与MMPs/TIMP比例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用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阳性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高、中、低剂量组,服用不同剂量的大蒜素犤60mg/(kg·d),40mg/(kg·d),30mg/(kg·d)犦和基础饲料,3周后测大鼠血糖。结果:用药前后比较,高剂量组血糖由24.86mmol/L降到7.26mmol/L(t=3.77,P<0.01);中剂量组由23.15mmol/L降到15.80mmol/L(t=4.78,P<0.01);低剂量组由21.20mmol/L降到17.60mmol/L(t=2.65,P<0.05),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1.78,7.38,5.03,P<0.01)。结论:大蒜素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糖效果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霉酚酸酯治疗组。霉酚酸酯组予霉酚酸酯(MMF)15m g/(kg·d)治疗。1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血脂,血胰岛素;H E及PA 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 P-1)的表达。结果:M M F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大鼠肾脏组织中C TG F及TIM P-1的表达降低,M M P-9表达增加,并使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霉酚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C TG F的表达及调节M M P-9和TIM P-1的平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组、缬沙坦处理组和缓冲液处理组,每组5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处理,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40 mg/kg灌胃,缓冲液组给予相同体积缓冲液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无阳性表达,模型组、缬沙坦组、缓冲液组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262.00,q=18.06~34.59,P〈0.01);缬沙坦组NFκ-B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q=15.29,P〈0.01)。结论缬沙坦能降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脂和高血压靶器官结构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大鼠用大剂量茶色素 [6 0 0mg/(kg·d) ]或小剂量茶色素 [3 0 0mg/(kg·d) ]灌胃 ,对照组用同体积 1%盐水灌胃。每 2周进行一次尾动脉血压测量。实验 8周后 ,进行血脂测定 ,然后断头处死动物 ,观察心、脑、肾结构的变化。结果 茶色素对SHRSP血压和体重无显著影响 ,但它能够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显著降低大鼠心脏和大脑的脏器系数和卒中率 ,显著改善大鼠主动脉、心肌和脑基底动脉的结构。结论 茶色素能够减缓SHRSP高血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