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健康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调整细胞浓度后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并加入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rhHMGB1)进行刺激。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Ⅱ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观察HMGB1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3^+淋巴细胞CD4表达。细胞中自细胞介素-2(IL-2)、IL-2α受体(IL-2Rα)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结果①500~1000μg/L rhHMGB1作用48h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抑制,低于这一剂量对其增殖活性影响不显著。②不同rhHMGB刺激时间和作用剂量对CD4^+T淋巴细胞未造成明显改变,但rhHMGB1能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Th2亚群比例,并因此降低Th1/Th2比值,刺激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出现Th1优势向Th2优势偏移。③经植物血凝素激活后12hT淋巴细胞IL-2和IL-2Ra基因表达达到峰值;rhHMGB1与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12h后,10~100μg/L剂量可明显上调IL-2和IL-2Ra基因表达;而较高剂量rhHMGB1(100~1000μg/L)刺激持续48h上述效应衰竭,并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HMGB1对T淋巴细胞包括增殖、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功能具有直接调节效应。剂量蓄积和持续刺激可诱导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从促炎优势向抗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Wistar大鼠脾脏DC后置于96孔培养板(1×105/孔),给予重组HMGB1刺激,研究HMGB1刺激与TNF-α,IL-12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24孔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24 h组(4孔/组)、正常对照48 h组(4孔/组)、正常对照72 h组(4孔/组)、HMGB1 24 h组(4孔/组)、HMGB1 48 h组(4孔/组)和HMGB1 72 h组(4孔/组),后3组分别以1 μg/mLHMGB1 刺激.刺激相应时间检测TNF-α,IL-12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研究HMGB1刺激与TNF-α,IL-12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16孔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孔/组)、0.1μg/mL组(4孔/组)、1 μg/mL组(4孔/组)和10 μg/mL组(4孔/组),分别以相应剂量HMGB1刺激.刺激后48 h后检测TNF-α、IL-12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应用Promega公司mRNA提取试剂盒裂解收集的DC,提取细胞mRNA.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 mRNA,IL-12mRNA表达水平.以三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对照.扩增产物经Fast 7500 real-time PCR仪处理,作相对定量(RQ)分析.以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上清中IL-12,TNF-α蛋白水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μg/mL HMGB1 刺激后,脾脏DC IL-12,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均分别于24~72 h明显上调(P<0.05或P<0.01),其中以作用48 h后其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0.01);0.1/.μg/mL,1 tcVmL,10μg/mL HMGB1刺激48 h均可诱导DC IL-12、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增强(P<0.01),其中HMGB1浓度在1 μg/mL时,DC IL-12和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 HMGB1诱导DC成熟分化过程中能促进DC合成、释放IL-12和TNF-α,从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70例MM患者中初治组40例,复发组15例,缓解组15例,并设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sIL-2R的表达,复发组(890.1±2228.3)kU/L高于初治组(680.7±101.4)kU/L及缓解组(271.5±87.1)kU/L(F=128.17,P<0.01),缓解组高于对照组(203.1±72.9)kU/L(P<0.05);初治MM患者sIL-2R的表达水平与疗效、临床分期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等部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监测sIL-2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MM的疗效及预后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脂多糖(LPS)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分为LPS刺激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203580对照组和溶液对照组.LPS组以终浓度100μg/L的LPS与VSMC共同孵育;干预组VSMC以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10μmol/L预处理2 h,再加入终浓度100 9g/L的LPS共同孵育;对照组仅以SB203580 10 μmol/L预处理2 h;溶液组仅加入去血清培养液培养.各组于培养0、3、6、12、24 h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细胞IL-6 mRNA和上清液中IL-6蛋白表达.结果 LPS刺激3 h,VSMC中IL-6 mRNA和蛋白表达即出现明显增高CmRNA(21.3±3.2)×104,蛋白(296.2±19.6)ng/L],12 h达高峰CmRNA(131.4±11.2)×104,蛋白(897.7±34.0)ng/L],24 h有所降低[mRNA(15.3±4.7)×104,蛋白(194.3±24.0)ng/L],但仍显著高于溶液组(mRNA(9.4±1.9)×104,蛋白(29.4±4.4)ng/L,均P<0.05].干预组3、6、12 h可明显抑制LPS诱导VSMC中IL-6的分泌[mRNA(15.4±3.6)×104、(43.2±6.6)X 104、(56.2±5.5)×104,蛋白(180.3±23.6)、(432.2±56.8)、(546.2±57.9)ng/L,均P<0.05].结论 LPS诱导VSMC可明显增加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显著抑制IL-6转录和蛋白合成,表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参与了IL-6的分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法测定了78例乙型肝炎及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发现重症肝炎组(1276±433),慢性乙型肝炎组(765±323),急性病毒性肝炎组(323±213)及肝硬化组(734±254)的sIL-2R显著高于同时测定的40例正常对照组(368±112),各组与正常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P<0,01外,其余各组P值均<0.001;重肝组与其他各组比较<0.001;且观察发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血清胆红素浓度(SB)与sIL-2R有密切关系,52例或SB≥51.3μmoI/L与66例SB<51.3μmoI/L的sIL-2R水平比较P<0.001,该研究表明sIL-2R可以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细胞损害程度、病情状态,对临床分型、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前列腺素E_2(PGE_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吸入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雄性昆明种小鼠的气道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分别收集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后不同时间点IL-1β的培养上清液及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PGE_2水平,环氧化酶-2(COX-2)、膜相关前列腺素E_2合成酶1(mPGES1)蛋白表达.结果 ①经IL-1β 1.0μg/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气道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PGE_2水平在8 h[(148.2±28.3)ng/L]、16 h[(267.6±45.4)ng/L]、24 h[(210.5±38.6)ng/L]、48 h[(198.7±36.5)ng/L]均高于各对照组[分别为(57.8±15.3)、(58.2±15.7)、(57.9±15.8)、(58.1±1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16 h时间点水平最高;气道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在8 h[(0.478±0.029)COX-2/β-actin、16 h(0.672±0.047)COX-2/β-actin、24 h(0.617±0.036)COX-2/β-actin、48 h(0.593±0.034)COX-2/β-actin]均高于对照组[(0.309±0.019)COX-2/β-actin、(0.311±0.019)COX-2/β-actin、(0.309±0.019)COX-2/β-ac-tin、(0.310±0.018)COX-2/β-ac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16 h时间点表述水平最高;气道成纤维细胞mPGES1的表达在8 h(0.300±0.018)mPGES1/β-actin、16 h(0.549±0.034)mPGES1/β-actin、24h(0.497±0.030)mPGES1/β-actin、48 h(0.443±0.026)mPGES1/β-actin均高于各对照组[(0.199±0.012)、(0.201±0.013)、(0.200±0.013)和(0.200±0.022)mPGES1/β-ac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16 h时间点表达水平最高.②不同浓度IL-1β处理气道成纤维细胞后,气道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PGE_2水平在IL-1β 0.1 μg/L组[(242.9±22.3)ng/L]、1.0μg/L组[(267.6±45.4)ng/L和10.0μg/L组[(587.3±106.9)ng/L]均高于对照组[(58.5±16.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这3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气道成纤维细胞COX-2表达在IL-1β 0.1μg/L组(0.525±0.032)ng/L、1.0μg/L组(0.672±0.047)ng/L和10.0μg/L组(1.022±0.064)ng/L均高于对照组(0.309±0.01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这3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气道成纤维细胞mPGES1表达在IL-1β 0.1μg/L组(0.380±0.021)ng/L、1.0μg/L组(0.549±0.034)ng/L和10.0μg/L组(0.879±0.045)ng/L均高于对照组(0.199±0.02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且这3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炎症递质IL-1β可上调气道成纤维细胞PGE_2水平、COX-2和mPGES1表达,这表明IL-1β可能是通过COX-2和mPGES1的表达来影响PGE_2合成,从而参与气道吸入性损伤修复过程.气道成纤维细胞可能是损伤修复过程中炎症递质的主要来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白细胞介素(IL-6)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cmphage,AM)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及CD14表达的直接调节作用及探讨IL-6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AM,以不同剂量(0,0.01,0.1,1,10,100μg/L)IL-6刺激细胞16h或以100μg/L IL-6在不同时间(0,2,4,8,12,16h)刺激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观察SR,CD14表达变化。结果:IL-6刺激AM能增强CD14蛋白表达并抑制SR蛋白表达,低至0.01μg/L IL-6刺激16h或100g/L IL-6刺激6h后就能显增强CD14 mRNA并明显抑制SR mRNA表达,与此同时,CD14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而SR蛋白表达显下降。结论:IL-6刺激AM能在mRNA及蛋白水平显增强CD14表达并抑制SR表达。  相似文献   

8.
女性痤疮患者血清IL-1α、s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IL-1α、sIL-2R、TNF-α水平与女性寻常性痤疮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2女性寻常性痤疮名患者及30例对照女性血清IL-1α、sIL-2R、TNF-α。结果痤疮患者血清中IL-1α、sIL-2R、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级痤疮患者IL-1α、sIL-2R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Ⅱ级、Ⅲ级(P<0.03)。结论IL-1α、slL-2R、TNF-α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自行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动态监测了2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显示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第1周病人血清sIL-2R水平(380.99±125.61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93.70±92.55U/ml)及病人对照(237.56±144.24μ/ml),随着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4周后病人血清sIL-2R也降至正常,并且病人血清sIL-2R与sGPT成显著的正相关。提示T淋巴细胞激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起重要作用。sIL-2R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ng/ml)HMGB1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6、12、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TNF-α、IL-10及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以及sICAM-1蛋白水平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1000 ng/ml的HMGB1作用24h,可使巨噬细胞的TNF-α、ICAM-1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00 ng/ml HMGB1的作用最强,呈剂量-效应关系.而IL-10仅在1000 ng/ml HMGB1作用时表达有所增加.以100 ng/ml的HMGB1作用不同时间后,培养上清液TNF-α与sICAM-1的浓度48 h达高峰(P<0.01),呈时间-效应关系,HMGB1对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呈"双峰"特征,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一定浓度的HMGB1可诱导巨噬细胞合成、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促炎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SA-ELISA法,动态检测18例肺移植受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每月、急性排斥和感染时血清sIL-2R的浓度,将术后所测的各组结果分别与术前比较.结果:sIL-2R在肺移植术24 h后血清水平均急剧升高,达(226.0±42.5)ng/L,1周后下降至(89.9±25.0)ng/L,与术前比仍偏高(P<0.01),sIL-2R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有高水平表达,与术前及感染时比较显著升高(P< 0.01).结论:肺移植受者血清sIL-2R的表达可以反映肺移植术后的免疫状态,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sIL—2R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Ⅱ(IL-2)及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在人类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IL-2R包括膜表面受体(mIL-2R)及可溶性受体(sIL-2R)二种类型。sIL-2R由T细胞膜上P_(55)蛋白产生,尽管目前对其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由于它与IL-2介导的免疫反应及一些疾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sIL-2R含量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烟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组、烟碱高剂量(400μg/kg)组、烟碱低剂量(40μg/kg)组及α-银环蛇毒素(α-BGT,1μg/kg)组5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 min制作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制模前30 min各药物组颈静脉注射相应剂量药物干预,假手术组和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取右颈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活性;然后处死动物,取缺血区心肌组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血浆TNF-α、IL-8、IL-10、CK-MB、cTnI、心肌MPO活性及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TNF-α(ng/L):158.7±32.7比31.5±5.8,IL-8(ng/L):0.71±0.06比0.30±0.04,IL-10(ng/L):69.0±7.8比41.4±4.3,CK-MB(U/L):2 540±169比1 120±102,cTnI(μg/L):26.2±4.6比0.9±0.2,MPO(U/g):4.2±0.6比1.6±0.4,ICAM-1蛋白:0.210±0.025比0.100±0.018,ICAM-1 mRNA:1.82±0.23比1.18±0.20,P<0.05或P<0.01],病理学显示心肌组织损伤较重.与I/R组比较,烟碱高剂量组血浆TNF-α、IL-8降低[TNF-α(67.3±9.8)ng/L,IL-8(0.47±0.04)ng/L],IL-10升高[(147.5±12.5)ng/L],CK-MB、cTnI及心肌MPO活性、ICAM-1蛋白和mRNA均降低[CK-MB(1 282±145)U/L,cTnI(4.7±1.4)μg/L,MPO(2.5±0.4)U/g,ICAM-1蛋白0.140±0.026,ICAM-1 mRNA 1.31±0.25,P<0.05或P<0.01],心肌组织损伤减轻;而烟碱低剂量组和α-BGT组上述指标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烟碱可阻断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阻断中性粒细胞黏附、游出,改善抗炎/促炎反应平衡,从而拮抗大鼠心肌I/R损伤时的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LN病情活动程度将54例LN患者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和稳定期组.采集患者及健康者(对照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IL-6、IL-18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外周血sIL-2R、IL-6、IL-18水平变化与LN发病进程及早期诊治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E2受体(EP2)及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吸入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雄性昆明种小鼠的气道成纤维细胞并体外培养,分别收集IL-1β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的培养上清液及细胞;采用ELISA 法测定PGE2水平,western blot测定EP2及15-PGDH蛋白表达.结果 ①经IL-1β 1 ng/mL处理后气道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PGE2水平在8、16、24、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6 h水平最高;而EP2及15-PGDH蛋白表达在8、16、24、4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浓度IL-1β处理气道成纤维细胞后,气道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PGE2水平在IL-1β 0.1 ng/mL 组、1 ng/mL组和10 ng/mL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P2及15-PGDH蛋白表达在IL-1β 0.1 ng/mL组、1 ng/mL组和10 n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介质IL-1β可上调气道成纤维细胞PGE2水平,而对EP2、15-PGDH的表达无影响.表明IL-1β并不是通过EP2及15-PGDH蛋白表达来影响PGE2的合成,参与气道吸入性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每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并即时分离血清1 m l,用EL 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血清中sIL-2R,IL-4,IL-13的测定结果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sIL-2R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 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 /CD8 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用或联用对人肝癌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14b-HMGB1原核表达纯化HMGB1蛋白;用不同浓度的HMGBl蛋白(0、0.01、0.1、1、10 mg/L)或不同浓度的LPS(0、0.1、1、10、100 mg/L)以及1 mg/L HMGB1和10 mg/L LPS联用分别刺激培养的HepG2,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上清液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刺激HepG2分泌IL-6、IL-8表达(P<0.05或P<0.01),而对GM-CSF、IFN-γ、IL-1β、IL-2、IL-4、IL-10、IL-12、TNF-α等作用不明显;不同浓度的HMGB1刺激HepG2后发现,低浓度的HMGB1可明显上调IL-6、IL-8的表达(P均<0.01),但随着浓度升高,这种诱导作用逐渐减弱,并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而对其他8种细胞因子也无明显诱导作用.HMGB1和LPS联用时,高浓度的HMGB1可明显抑制LPS对HepG2分泌IL-6、IL-8的诱导作用(P均<0.01).结论 人肝癌细胞株HepG2对炎性刺激仅能产生很少种类的细胞因子,其中LPS作用可以上调IL-6和IL-8水平,而HMGB1则表现出量效的反作用,并且高浓度的HMGB1可明显抑制LPS对HepG2分泌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0名对照者及80例食管癌早期(Ⅰ~Ⅱ)患者和58例晚期(Ⅲ~Ⅳ)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8、IL-18水平。结果食管癌早期组血清IL-8[(85.88±6.13)ng/L]、IL-18[(301.28±45.66)ng/L]和食管癌晚期组IL-8[(120.42±6.12)ng/L]、IL-18[(412.30±50.81)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8[(54.38±11.18)ng/L]、IL-18[(181.36±50.32)ng/L,P<0.01],晚期组较早期组升高(P<0.01);转移组手术后血清IL-8[(148.36±9.56)ng/L]、IL-18[(451.66±50.35)ng/L]水平较手术前IL-8[(122.94±9.85)ng/L]、IL-18[(415.35±51.05)ng/L]高(P<0.01),无转移组手术后IL-8[(71.68±9.66)ng/L]、IL-18[(225.99±41.78)ng/L]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重组HMGB1蛋白,观察其对单核细胞株THP-1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RT-PCR方法扩增人HMGB1 cDNA,将目的 片段HMGB1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IPTG诱导HMGB1融合蛋白表达,经Ni2+-NTA和多黏菌素B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重组HMGB1蛋白(10、50和100 ng/mL)刺激THP-1细胞24 h,应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1、IL-6和IL-8的浓度;以终浓度为100 ng/mL的HMGB1蛋白分别刺激THP-1细胞1、3、6、12和24 h,检测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表达、纯化了重组HMGB1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50和100 ng/mL的HMGB1蛋白均使TNF-α、IL-1、IL-6和IL-8的分泌增加(P均<0.05),并且随着HMGB1蛋白剂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在以100 ng/mL的HMGB1刺激后3 h或6 h即开始升高(P均<0.05),并且均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结论 HMGB1可诱导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为临床防治脓毒症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