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DNAzol试剂提取粪便标本核酸(RNA和DNA),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腺病毒DNA.结果 留取粪便标本共1 295份,病原学阳性411份(阳性率31.7%).其中轮状病毒单一阳性282份,占阳性标本的68.6%;诺如病毒单一阳性78份,占阳性标本的19.0%;肠腺病毒单一阳性25份,占阳性标本的6.1%;2种病毒混合感染26例,占阳性标本的6.3%.不同病毒检出率呈明显季节变化,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1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0月份,肠腺病毒检出率高峰在6月份,检出率分别为67.9%、18.7%、5.4%.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第2大病原.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流行季节较轮状病毒略早,肠腺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且好发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3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在非流行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病毒性腹泻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间常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4家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腺病毒.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4 214份.1 255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9.78%.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6%、1.4%、18.6%、1.6%、1.5%和1.1%.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92岁,分别为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病毒性腹泻感染不存在男女差异,但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有差异.不同病毒病原的感染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结论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以期为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腹泻就诊的昆明市5岁以下患儿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札如病毒,并分析各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病例418例,男性患儿258例,女性患儿160例,男女性别比1.61∶1,男性患儿检出率为69.38%,女性患儿检出率为63.75%,男女检出率之比为1.09∶1。患儿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及人口集中的托幼机构。感染科腹泻病毒核酸检出率高达83.43%。腹泻幼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年龄段,1~<2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核酸检出率男性达83.33%,女性达86.54%。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在冬春季流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春季高发;腺病毒在夏季高发。结论昆明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仍以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尤其要防范冬春季腹泻病高发期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及流行。应针对不同病毒发病高峰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南山区227例腹泻患者(非细菌性感染)的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腹泻患者的病毒阳性率为39.2%,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28.2%和15.4%。诺如病毒全年各月均有检出,无特殊的季节特征和年龄特征;轮状病毒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婴幼儿和老人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结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辖区内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应加强全部人群的病毒性腹泻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菏泽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菏泽市9县区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结果 944份粪便标本检出阳性131份,总阳性率为13.88%(131/944),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98%(47/944),诺如病毒阳性率为8.26%(78/944)。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中GⅠ型占1.59%(15/944);GⅡ型占6.67%(63/944)。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混合感染阳性6份,混合阳性率为0.64%(6/944)。0~5岁组阳性率高于>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县区阳性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野县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71%,成武县阳性检出率最低为2.00%。病毒性腹泻发病呈秋冬季高发特点。结论 菏泽市2018—2021年病毒性腹泻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多发生在秋冬季,易感人群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无性别差异。监测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腹泻多种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广州市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NoV)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地区门急诊散发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236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NoV核酸检测并初步分型,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NoV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月份季节差异,同时对NoV阳性的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研究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NoV阳性检出率为10.60%(237/2 236),以GⅡ型为主。NoV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16.47%),7~17岁少年最低(3.6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V全年都可检测到,夏季为高发季节,其中7~8月份检出率最高。NoV与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率为14.35%(34/237),其中与A组轮状病毒共感染率最高。结论广州地区NoV夏季为高发季节。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以GⅡ型感染为主,混合感染最常见为A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东莞市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埗医院、寮步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检测粪便样品共831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64%和17.57%。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阳性样品以GⅡ型为主。0~3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冬季的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男女性人群都可感染。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基因组.结果 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766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92份,阳性率为12.01%;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基因型GⅡ型91份(98.91%),GⅠ型1份(1.09%).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期集中在9-11月.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x2=2.30,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GⅡ型基因型为优势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秋冬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V).结果 共检测粪便标本431例,阳性数为242例,总阳性率为56.15%,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9.7%、36.19%,两种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轮状病毒流行主要在秋冬季,诺如病毒则主要在夏秋季;0~岁组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1.39,P>0.05).结论 病毒性腹泻病原体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型为主,;婴幼儿和老年人应该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福田区辖内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疑似和确诊为感染性腹泻病人412例的粪便样本,对全部样本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荧光定量PCR相结合方法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同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412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50株沙门菌,检出率为12.14%,其中检出最多的型别为肠炎沙门菌,其次为山夫登堡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以及利齐菲尔德沙门菌。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荧光PCR检出的阳性菌分别为40株和37株。阳性样本来自于各个年龄段病人;共检出男性20株,女性30株;阳性样本大便性状以稀便居多(31/50),其次为水样便、粘液便和蛋花便;每日腹泻次数均在2~10次范围内,其中25例阳性样本来自伴有腹痛或呕吐症状的患者。结论近几年深圳地区的沙门菌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型别多样化,应加强对本地区沙门菌病原谱构成及流行趋势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亳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2 8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检测,了解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2 846例患儿病原体检测阳性1 161例(40.8%),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病原体分别是肺炎支原体[470例(16.5%)]、流感病毒A[252例(8.9%)]及呼吸道合胞病毒[117例(4.1%)],并有79例混合感染(2.8%).随年龄增加病原体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20.724,P=0.000 1).婴幼儿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11.2%),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15.2%~25.4%).冬季病原体感染检出率最高(57.7%),夏季最低(22.5%).结论 亳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分布随年龄、季节而不同,婴幼儿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A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亳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秋冬季高发应注意加强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深圳市腹泻儿童中人副肠孤病毒(HPe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深圳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28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HPeV核酸,同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HPeV的检出率为15.36%(43/280),其中5~<25月龄儿童HPeV检出率较高,且常见合并其他病毒的感染;男性检出率为14.59%(27/185),女性检出率为16.84%(16/95),男女患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HPeV的检出率最高(25.64%,30/117),秋季次之(14.29%,11/77),冬季(3.57%,1/28)和春季(1.72%,1/58)的检出率都较低。结论 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HPeV有较高的检出率,持续开展HPeV监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深圳地区儿童腹泻的病因构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2013年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轮状病毒、腺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726例粪便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抗原检测,分析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结果726例患儿轮状病毒抗原检出率49.17%,腺病毒抗原检出率7.16%,轮状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同时检出3.86%,检出率男女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7个月一2岁为感染主要年龄段。结论本地区幼儿腹泻存在较多的轮状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比例相对较低,也存在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年龄和季节对病毒感染阳性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璐  李佳萌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2):1149-1154
目的 分析天津市2015—2017年5岁以下儿童腹泻感染谱,比较不同病原下的临床特征的差异,为儿童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监测医院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肠道病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55例5岁以下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的病例为150例,感染率32.97%,检出一种、两种和三种病原的病例数分别为126例、21例和3例,占比分别为84.00%、14.00%和2.00%。72例病例感染单一细菌,感染率为15.82%,以柠檬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摩氏摩根菌为主。检出单一病毒的54例,感染率为11.87%,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在21例检出两种病原的病例中,诺如病毒混合感染的有10例,占比为47.62%。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上升,48月龄以上病例感染率最高,6月龄以上病例感染率高于6月龄以下病例。检出单一病毒病例每日腹泻次数4次以上、出现呕吐症状和便常规中检出白细胞的比例均高于检出单一细菌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多病原的病例每日腹泻次数4次以上、出现呕吐和发热症状的比例均高于检出单一病原的病例,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岁以下腹泻病例主要感染谱为柠檬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多病原感染以诺如病毒合并感染为主。感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应引导6月龄以上儿童及其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疾病防护意识。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在临床表现及便常规方面都有所不同,建议临床医生加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用免疫电镜法检测秋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毒。在29例病人粪便中检出了病毒颗粒的16例(55.2%),即轮状病毒11例(37.9%),小圆形病毒1例(3.4%),其中,同时具有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病毒者3例(10.3%),类冠状病毒1例(3.4%)。免疫电镜的检出率比直接电镜法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对河源市2014—2016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法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毒株型别。结果 2014年流感的检出高峰在1—4月和6—7月,2015年的检出高峰在4—8月,2016年的检出高峰在2—5月和11—12月;5个年龄组中,0~4岁组和>60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2.07%和11.96%,其后依次是5~14岁组(8.79%)、25~59岁组(7.62%),15~24岁组阳性率最低,为5.53%,0~4岁组与5~14岁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6 3,P<0.05)。2014—2016年共检测ILI标本3 1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03份,总阳性率为9.56%。2014—2016年阳性率依次为7.79%、10.14%、10.73%。2014年和2015年,除BV外,其他三种流感病毒H1N1、H3N2 、BY均有检出,2016年四种都有检出。三年里,H3N2的阳性率比其他三种流感病毒高。303份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88株(29.04%),其中H1N1 7株(2.31%)、H3N2 42株(13.86%)、BY 39株(12.87%),BV没有分离到毒株。结论 河源市2014年流感较平稳,2015年和2016年活跃度逐渐增强;应加强0~4岁组和>60岁组的流感防控工作;加大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优势毒株的变化规律,不断完善流感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