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MonoantibodytoP-selectin,PS1)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尾静脉注射P-选择素单抗后,经尾静脉注射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的ACC-M细胞,分别检测细胞注射后2h、6h、18h的单位重量肺、肝组织每分钟核素脉冲数(CPM)。结果空白对照组单位重量肺组织在2h、6h、18h的CPM值分别是1875.75±11.53、1644.50±27.20和1466.50±125.95;P-选择素单抗组肺组织2h、6h、18h的CPM值分别是941.50±68.47、875.00±47.06和787.25±65.38。相同时间P-选择素单抗组肺组织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空白对照组单位重量肝组织的CPM值与P-选择素单抗组相比,2h、6h、18h各相同时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单抗静脉应用后,可减少肺组织内ACC-M细胞的粘附数量,但对相同时间肝组织内ACC-M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选择素单抗可能在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腹膜腔注射肝素对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分布特点,研究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 ACC-M细胞,分别检测注射后2 h、6 h、18 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CPM)。结果 裸鼠单位重量肺组织3H-ACC-M在不同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空白对照组2 h、6 h、18 h,肝素组6 h、2 h、18 h。相同时段肝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单位重量肝组织3H-ACC-M在不同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空白对照组为2 h、6 h、18 h,肝素组为2 h、6 h、18 h,相同时段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素腹腔注射后可减少肺组织内ACC-M细胞数量,但对相同时段肝组织内ACC-M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肝素可能在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抗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浩  俞光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3):193-194,I001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ACC -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紫杉醇体内抗转移效果 ,原位杂交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对照组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 ,二者之间转移率 (90 %和 4 0 % )及瘤结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与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 6 .0 3± 3.36与 2 5 .4 7± 4 .78,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抗ACC -M裸鼠肺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动物模型 ,为研究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和条件。 方法 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肺高转移株ACC M细胞注射入裸鼠眶下区皮下 ,分别于注射后7d、11d、14d、2 1d、2 8d、动物自行死亡或 5 6d时用HE染色方法观察肿瘤生长和神经侵袭的情况 ,并测量眶下神经管内神经侵袭的长度。结果  85 7%的荷瘤裸鼠发生眶下管内神经侵袭。 7d、11d、14d、2 1d、2 8d和自行死亡组神经侵袭长度分别为 0 0 9mm、(0 2 7± 0 0 2 )mm、(0 38± 0 0 5 )mm、(0 6 8± 0 18)mm、(1 0 7± 0 36 )mm和 (2 1± 0 77)mm。结论 该模型是研究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的良好模型 ,11~ 2 1d作为观察时限为宜 ,尤以 14d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肝素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影响的实验 ,了解肝素抗ACC M肺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人静脉血 ,制备富血小板血浆 (PRP) ,调整PRP血小板数至 2× 10 8/ml加入 1mMCaCl2 、1mMMgCl2 ,加入 2 4孔细胞培养板中 ,按不同分组要求在不同时间加入相应剂量的肝素后 3 7℃孵育 ,在不同时间消化贴壁粘附细胞 ,用 1%多聚甲醛固定后 ,用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 ,计算粘附率。结果 :肝素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肝素体外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与血小板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肝素通过与肿瘤细胞P 选择素配体的竞争作用抑制了P 选择素中介的血小板对肿瘤细胞的包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神经侵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只神经侵袭裸鼠模型体内ACC癌组织中NGF的表达,比较邻近神经的ACC癌组织与远离神经的癌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另10只神经侵袭模型的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裸鼠腹腔内注射抗NGF抗体40μg/次,隔天一次,持续14d;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统计学t检验比较两组神经侵袭长度的差异。结果:ACC细胞中表达NGF,且邻近神经的ACC中NGF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远离神经的ACC。体内注射NGF抗体的实验组动物神经侵袭的长度为(0.156±0.025)m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0.378±0.050)mm,P<0.01。结论:ACC中NGF的表达增强与神经侵袭相关,NGF能促进ACC的神经侵袭。  相似文献   

7.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ASICs与A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SICs在培养的ACC-2细胞及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利用OfiginPro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C-2细胞和腺样囊性癌组织中有ASICs蛋白的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ASIC2a的表达;ASICs蛋白表达量经灰度值分析,正常腮腺组织为0.00012±0.00044,多形性腺瘤组织为0.00023±0.00049,腺样囊性癌组织为0.57±0.000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腺样囊性癌中ASICs表达增多,可能是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染料木黄酮抗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抗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实验性肺转移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ACC M细胞及经染料木黄酮处理的ACC M细胞对 2 0只裸鼠尾静脉接种形成肺转移模型 ,6周后处死动物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裸鼠ACC肺转移率、瘤结节数目 ;观察肺转移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9)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 染料木黄酮治疗组瘤结节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 9 2 9± 1 80和 2 7 4 4± 13 5 5 ,P <0 0 5 ) ;治疗组转移灶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对照组 ( 15 37±3 96及 6 0 3± 3 36 ,P <0 0 5 ) ;治疗组VEGF及MMP 9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染料木黄酮有一定的抗ACC M远处转移的作用 ,这可能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基质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方法 通过肿瘤手术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细胞系体外粘附实验及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并采用整合素受体抑制剂精氨酸-天冬氨酸进行体外及荷瘤动物体内实验,观察其预防及治疗肺转移的效果。结果 肿瘤团索周围的基膜样物质呈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出现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标本组织蛋白酶D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率(75%)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43.8%)。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其相应的非高转移细胞系。精氨酸-天冬氨酸在体外能抑制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在体内能显著延长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动物的生存期。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与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LIFR)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 2及其肺高转移株ACC M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 ,应用RT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FR的表达。结果 :RT PCR检测表明LIFRmRNA在肺高转移细胞株ACC M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在ACC 2细胞中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表明LIFR蛋白在ACC M细胞中表达降低。结论 :LIF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m23-h1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d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line-M,ACC-M)的肺转移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20只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只裸鼠经尾静脉注入5×106个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nm23-h1质粒体外转染所得阳性表达的ACC-M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未转染ACC-M细胞,1周及4周时处死动物获取肺标本,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1周时实验组未见转移,而对照组有少量小转移灶;4周时实验组肺内仍未见转移灶,对照组可见大量灰白色转移结节。结论:nm23-h1对ACC-M的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TNP-470联合顺铂抗腺样囊性癌生长和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联合顺铂 (CDDP)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将建株的口腔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株 (ACC M)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皮下和尾静脉 ,建立口腔腺样囊性癌皮下移植瘤及实验性肺转移模型。从移植后的第 3周开始 ,于裸鼠对侧皮下注射TNP 470 30mg/kg,隔日 1次 ,共7次。CDDP分别在第 3周和第 4周腹腔给药各 1次 ,剂量为 5mg/kg。停药后第 2d处死裸鼠。测量肿瘤大小 ,称重并计数肺转移结节数。以兔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 ,计数皮下瘤块血管密度。结果 与单用TNP 470相比 ,TNP 470联合CDDP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更强 ,但对皮下移植瘤的血管密度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TNP 470联合CDDP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生长和肺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of the salivary glands is a highly infiltrative malignant tumour with a tendency for lung metastasis. Gene therapy could be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therapy for ACC and its metastasis.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transduce interleukin-2 (IL-2) gene into an ACC cell line with predisposition for lung metastasis (ACC-M); to compare the bioactivity of the gene-transduced cells and the parent cell line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IL-2 gene was transduced via a bicistronic retroviral vector into the ACC-M cells. The growth rate and DNA cell cycles of the parent ACC-M, the control viral vector AmGCEN, and the gene transduced AmIL-2 cell cultures we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and by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 The tumourigenic ability of the three cell lines was verified by inoculation in athymic nude mice. The tumours developed were extracted and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and histological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growth rate and the DNA count between the ACC-M, AmGCEN, and AmIL-2 cell cultures. In the animal experiment, both the ACC-M and AmGCEN cells stimulated lung metastasis in all the mice, whereas there was no tumour found in the 1 x 10(6) AmIL-2 cells inoculation. On 3 x 10(6) AmIL-2 cells stimulation, three out of six mice developed tumours but the mass and volume of the tumours were small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Under light microscopy, the ACC-M tumours were mainly poorly differentiated with minimal cellular matrix, whereas the AmIL-2 tumours were well differentiated with ample matrix. The transduction of IL-2 gene can reduce the tumourigenicity of ACC-M cells and induces tumour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mice. The IL-2 gene can be a potential effective ge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and its lung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ACC细胞系中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的分泌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T-3在ACC细胞系体外的分泌水平。收集ACC-M、ACC-2、M3SP4、L929 4个细胞系无血清培养的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NT-3的含量。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T-3的分泌水平采用SNK-q检验进行实验组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阴性对照组未检测到NT-3的表达;ACC-M、ACC-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T-3的分泌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3SP4,及L92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T-3的分泌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CC的两个细胞系ACC-M、ACC-2细胞分别与其他细胞系(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M3SP4细胞系、小鼠肺纤维瘤L929细胞系)NT-3的分泌水平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CC-M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T-3的含量与ACC-2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ACC细胞能分泌一定浓度的NT-3,NT-3可能在ACC的嗜神经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HSV-TK/GCV)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联合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方法将0.2 ml细胞浓度为2×107/ml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line withhigh tendency of lung metastasis,ACC-M)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0只裸鼠皮下,建立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20只荷瘤裸鼠分为A组:HSV-TK/GCV和IL-2联合基因治疗组(TK(IL-2组);B组:HSV-TK/GCV组(TK组);C组:空病毒组(EGFP组);D组:ACC-M组;每组5只。分别于瘤体内注射TK(IL-2;TK;EGFP和无菌生理盐水。注射48小时后,对A、B、C组裸鼠每日腹腔注射GCV,D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1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瘤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对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A组和B组中,ACC-M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体积数减少,与ACC-M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抑瘤率分别为91%和76%;光镜下观察A组和B组均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和B组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凋亡率分别为30.55±0.23和13.53±0.32;C组凋亡率为10.07±0.31,D组凋亡率为8.34±0.41%。除C、D组之间差别无明显性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别均有极显著性(P〈0.01)。A组和B组的细胞S期比例明显增加,G2/M期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HSV-TK/GCV联合IL-2基因对ACC-M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HSV-TK/GCV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氢吗啡酮联合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镇静及镇痛的作用。方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4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丙泊酚-氢吗啡酮组(P-H组,20例)、丙泊酚-右美托咪定(P-D组,20例)。P-H组以异丙酚0.5~1mg/Kg·h-1持续泵注复合氢吗啡酮4~8μg/kg·h-1持续泵注;P-D组以异丙酚0.5~1mg/Kg·h-1持续泵注复合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1持续泵注。比较2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拔管前2组的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无显著差异;2组间各时点SPO2、MAP、RR、RAMSAY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间HR在T2、T5、T6时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泵注丙泊酚-氢吗啡酮可以取得静脉泵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无减慢心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种干扰素抗Tca8113、ACC—M体外增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和干扰素γ分别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和腺样囊性癌(ACC-M)直接抗癌作用及抗癌特异性.方法采用MTT法和集落法(HTCA),分别检测两种干扰素对Tca8113、ACC-M及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1000U/ml干扰素α、干扰素γ对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5.4±4.1)%,(45.9±5.4)%;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2.0±2.9)%,(54.6±4.1)%;对ACC-M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1±2.1)%,(26.5±1.3)%;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6.2±2.0)%,(27.3±1.8)%.两种干扰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细胞系(株)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0U/ml干扰素α、干扰素γ对L929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9±1.1)%,(4.1±0.7)%,与Tca811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干扰素均有较好的抗癌作用特异性.结论干扰素α、干扰素γ对舌鳞状细胞癌有较强的直接抗癌作用和较好的抗癌特异性,但对腺样囊性癌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舌动脉灌注及静脉注射抗癌药物后,血和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以及肝肾功能、血相变化,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只狗分为3组,第一组A、B 2只狗,第二组C、D 2只狗,第三组E 1只狗,经股动脉DSA介入舌动脉灌注5-Fu、卡铂各75mg,明胶海绵栓塞;另一组静脉注射等量5-Fu与卡铂,于10min、20min、30min至5天,检查舌、颊组织及血中药物浓度、肝肾功能、血常规,6周后处死,行舌动脉病理检查.结果:DSA介入舌动脉药物灌注 栓塞术后10min、20min、30min舌组织中药物含量是静脉注射药物的25、20、4倍,30min后血中药物浓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肝肾功能、血常规两组差别不大,舌动脉经灌注后其内膜不完整,平滑肌细胞较多空泡样变.结论:DSA动脉介入灌注栓塞,可增加局部组织中抗癌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的抗瘤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