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用PCR检测32例不明原因不孕、不育妇女子宫内膜沙眼衣原体,结果发现:21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有7例阳性;8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次以上妇女有3例阳性;3例不明原因死胎史妇女中1例阳性。结果揭示:子宫内膜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女性不孕与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从147例不孕妇女输卵管及宫颈内取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以60例正常妊娠妇女输卵管内取样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不孕组输卵管和宫颈的沙眼衣原体感率分别为15.66%和22.45%,对照组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仅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显示年轻妇女与工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由此表明不孕妇女生殖道沙衣原体感染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输卵管的感染尤为重要。其结果是引起输卵管粘连及阻塞,内膜及平滑肌损害,导致输卵管拾卵、授精及运输功能丧失而不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中MMP-9及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探讨不明原因不孕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不明原因不孕子宫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MMP-9、TIMP-1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均见不同程度的表达,增生期表达水平低,分泌期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而二者在不明原因不孕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显著减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MP-9、TIMP-1在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降低,从而使着床失败,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女性不孕与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从147例不孕妇女输卵管及宫颈内取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以60例正常妊娠妇女输卵管内取样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不孕组输卵管和宫颈的沙眼衣原体感率分别为15.66%和22.45%,对照组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仅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显示年轻妇女与工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由此表明不孕妇女生殖道沙衣原体感染是引起不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与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以Hoxa—10 mMA寡核苷酸为探针进行检测。结果:不明原因不孕组分泌早中期子宫内膜上Hoxa—10 mMA表达的灰度阳性单位(PU)值无显著差异;正常生育组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上Hoxa—10 mRNA表达的PH值显著高于分泌早期;不孕组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上Hoxa—10 mRNA表达的PH值显著低于同期正常组。结论:子宫内膜Hoxa—10基因在分泌中期的高表达可能和子宫内膜容受力密切相关,其表达缺陷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彬  杨佩兰 《西部医学》2005,17(5):457-458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已婚生育年龄的妇女分为不孕组(120例)和对照组(142例),分别对两组进行妇科检查,并取宫颈分泌物检验沙眼衣原体;同时对两组中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进行治疗。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者,不孕组46例(38.33%),对照组28例(19.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治疗后转阴率为72.97%。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造成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原因;通过积极治疗,多数沙眼衣原体可以转阴。  相似文献   

7.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10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宫颈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检测,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不孕组妇女CT和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和58.8%,对照组分别为6.3%和10.0%,不孕组妇女CT和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P〈0.005)。结论对女性不孕症患者,尤其对原因不明的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应将生殖道CT及UU检测列为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种植窗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PA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超声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不明原因不孕妇女30例,根据其自然周期尿促黄体生成素峰日子宫内膜类型分为C型子宫内膜10例(C型组)和A型子宫内膜20例(A型组)。在种植窗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PAF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PAF-R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F-R在子宫内膜及内膜血管中的表达。结果不明原因不孕妇女C型组种植窗期血清PAF水平、PAF-R在PBMCs、子宫内膜和内膜血管中的表达较A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PBMCs中PA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组织中PAF-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子宫内膜超声类型与种植窗期PAF及PAF-R的水平有关。PBMCs中PAF-R的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子宫内膜组织中PAF-R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
Trophinin粘附分子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与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rophinin粘附分子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运用持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9份分别取自正常月经周期第6-28天的内膜及24份不同原因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的子宫内膜进行Trophinin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Trophinin蛋白分子均表达于分泌期子宫内膜,且分泌中期表达最强;同正常妇女相比,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Trophinin蛋白分子的表达无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Trophin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Trophinin参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其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某些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187例不育妇女和126例正常育龄妇女的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育妇女宫颈衣原体的感染率为2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在20~24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0.0%。伴有宫颈糜烂者较无糜烂者偏高,原发不育和继发不育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芳 《重庆医学》2007,36(11):1079-1080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方法 CT检测采用快速免疫测定法,Uu采用病原体培养法.结果 640例NGU患者CT阳性率为34.15%,Uu 40.85%,二者混合感染率23.44%.男、女性患者CT、Uu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感染为男性高于女性,Uu为女性高于男性(P<0.01).对照组CT检出率3.75%,Uu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NGU患者CT和Uu的感染率较高,对NGU患者应同时检测CT和Uu,将有助于该病的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与支原体和衣原体宫内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胎膜早破与支原体、衣原体宫内感染的关系,采用PCR技术对58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宫颈管分泌物中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结果发现,胎膜早破组宫颈管分泌物中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者中,新生儿黄疸和产褥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揭示支原体、衣原体生殖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是导致产褥病和新生儿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病普查中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以协助宫颈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妇女病普查中542例宫颈炎妇女和186例健康妇女进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结果患宫颈炎的妇女中感染UU、CT及HPV的几率高,病原体以uu检测率最高,其次为CT及HPV。结论宫颈炎与UU、CT及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应重视宫颈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继发不孕症和早期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 (CT)的感染率。方法 :收集早期妊娠、继发不孕症及对照组妇女宫颈分泌物 ,用CT PCR试剂盒进行CT DNA检测。结果 :早期妊娠组和继发不孕组CT感染率(13.33%和 14.2 8% )明显高于对照组 (3.33% ) (均P <0 .0 5 ) ,且前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妊娠和继发不孕妇女均有较高的CT感染率 ,临床医生对需再生育的早孕妇女应常规作CT检测和围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继发不孕症和早期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率。方法:收集早期妊娠、继发不孕症及对照组妇女宫颈分泌物,用CT-PCR试剂盒进行CT-DNA检测。结果:早期妊娠组和继发不孕组CT感染率(13.33%和14.28%)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均P<0.05),且前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妊娠和继发不孕妇女均有较高的CT感染率,临床医生对需再生育的早孕妇女应常规作CT检测和围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检测150例门诊就诊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总检出率为8%。从11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检出阳性10例(8.85%),3例死胎者中检出阳性1例(33.33%),34例生殖道正常者中检出阳性1例(2.94%)。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不同职业和族别的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感染沙眼衣原体的慢性宫颈炎局部所见主要表现为阴道有粘液性分泌物、宫颈红肿糜烂。因此,对妇女宫颈局部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有利于妇女健康并对防止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8例不孕症妇女中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牟体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37.03%和42.59%,并有混合感染,提示在不孕症患者中常规检查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对围产期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19例不同孕期的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CT)。结果孕妇宫颈CT阳性率为28.2%,阳性组发生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孕期宫颈CT感染对孕妇、新生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及时检测,及早治疗,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检测沙眼衣原体的PCR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引物位于编码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基因区内,扩增产物为144bp。该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最小检出量为5fg。应用该引物检测了52份宫外孕组织中沙眼衣原体DNA,测得宫外孕患者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4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P<0.01),从DNA水平证实在宫外孕组织内存在沙眼衣原体  相似文献   

20.
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及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48例孕妇宫颈分泌物及37例CT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咽部分泌物进行CT定量检测。 结果 有CT感染的孕妇PROM率为67.6%(25/37),无CT感染的孕妇PROM为8.1%(17/21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CT感染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宫内CT感染者明显高于无CT感染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两者相比差异亦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孕妇PROM的发生率以及CT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与宫颈CT浓度有关。 结论 孕妇宫颈CT感染是发生PROM及母婴垂直传播的重要原因,且PROM的发生及母婴垂直传播率的高低与孕妇宫颈CT病原体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