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侧唇裂术后畸形并非少见,畸形表现与原唇裂裂度、首次选用的手术方法、术者操作技术水平及术后是否感染等有密切关系。二期整复治疗也较为困难而复杂。为了探索带规律性的特点,以助于探讨二期整复的手术方法,我们通过近几年来单侧唇裂术后畸形70例的观察分析以及手术治疗的体会,就畸形的分类和二期整复手术问题作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纠正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新术式。方法 在回顾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中各种软骨悬吊、移植等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外鼻畸形的硬三角软骨支架的植入整复方法。结果 经15例临床病例的验证,该法可以较好地一次整复唇裂术后患侧鼻翼塌陷、鼻堤缺乏、鼻小柱偏斜等。结论 硬三角软骨支架植入能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翼塌陷畸形,术后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双“Z”形瓣方法,整复单侧唇裂术后畸形共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42例获优秀(80、77%),10例获良好(9.23%),无一例整复失败。本文初步探索并总结出复杂无规律性术后畸形整复的一般规律,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裂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畸形。单侧唇裂术后 ,唇部的解剖形态得以恢复 ,遗留的鼻畸形更加突出。我们采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唇裂鼻畸形二期修复 2 1例 ,同期修复 2例。年龄 13岁至 2 2岁。男性 10例 ,女性 13例。二期修复者在 1岁前已行唇裂修补术 ,同期修复者为腭裂修复术加咽后壁瓣成形术加唇裂修复术 2例 ,已行唇裂修复术 ,同期行咽成形术加腭裂修复术 7例。二、手术手法1.采用V字形切口 ,两侧延伸至鼻翼缘外侧 ,仔细彻底解剖分离两侧鼻翼软骨 ,切除两侧鼻翼软骨穹隆部间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探讨其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以6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分布范围3~34岁,平均年龄14.6岁。根据不同的鼻畸形程度进行鼻唇肌肉的解剖复位,鼻翼及鼻中隔软骨悬吊复位固定,以及肋软骨塑形后移植,纠正鼻翼和鼻小柱的畸形。结果:6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术后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移植肋软骨未发生明显吸收,患者局部伤愈合良好。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患者鼻畸形的手术治疗应注重强调个性化处理。针对鼻畸形的原因,从软组织及鼻翼和鼻中隔软骨等多方面进行矫正治疗,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侧唇裂患者往往在婴幼儿期即行唇裂整复,但随着其生长发育,唇部、鼻部会相继出现新畸形。在以往的情况下,常常是唇部畸形矫正后,才对十分明显的鼻部畸形进行矫正,而对鼻部畸形普遍仅给予鼻翼畸形的矫正。作者于1997年起对单侧唇裂术后畸形伴有鼻部畸形者采取唇部和鼻部同时矫正,共行此手术5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女性,年龄18~25岁。除唇部继发畸形外,鼻部畸形情况有3种:鼻背低平或鼻背轮廓不明显、鼻翼下塌、鼻尖点过低。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华西医科大学研制,龙马工厂生产的2040型羟基磷灰石。2.2 方法2.2.1 全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改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旋转推进原则对105例单侧完全唇裂患儿进行手术整复,术中使用Mohler切口,结合Noordhoff唇红瓣,并同期进行闭合式鼻畸形整复术。结果:105例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采用改良式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完全唇裂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相似文献   

9.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单侧唇裂术后患者150例,拍摄患者正位、侧位和仰位照片,根据鼻尖、鼻翼、鼻小柱、鼻中隔、鼻背和骨组织畸形程度,对150例患者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筛选性别、患侧、年龄、原有唇裂畸形严重程度、唇裂整复术术式、一期鼻整形术、牙槽突裂和上颌骨发育等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形成中的影响因素。结果:鼻畸形严重程度分组符合评价一致率50%以上患者143例,轻度鼻畸形33例,中度鼻畸形65例,重度鼻畸形45例。性别和患侧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无显著影响(P〉0.05),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P=0.019)、唇裂严重程度(P=0.000)、唇裂整复术式(P=0.000)、一期鼻整形术(P=0.000)、上颌骨发育(P=0.000)和牙槽突裂(P=0.000)。结论:年龄、原有唇裂畸形的严重程度、唇裂术式选择、一期鼻整形术、上颌骨的发育程度及牙槽突裂是唇裂术后鼻畸形的影响因素。二期鼻整形术前,必须去除上述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理想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红唇的整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唇的整复是唇裂整复术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作者自 1991年以来将下述方法用于 32例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的红唇整复 ,经过 1~ 5年的随访观察 ,红唇的整复效果较为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 单例唇裂患者 32例 ,年龄 6月~ 12月 ,其中男 2 1例 ,女 11例 ,均为初次来院手术者 .1.2 手术方法1.2 .1 设计 : 在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红唇以上部分手术完成后 裂隙两侧唇峰点待红唇修整完毕后再予以对位缝合 ,将裂唇两侧红唇分别自两患侧唇峰点向下作直线切除 ,再将裂隙健侧红唇残端口内粘膜横形切开约 2~ 3mm 该切口与红唇缘相对应 ,然…  相似文献   

11.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整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0例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整复的效果。方法对60例单侧唇裂术后红唇畸形采用综合应用各种局部皮辩法进行整复。结果60例手术患者效果良好。结论60例手术患者整体效果良好。唇裂术后畸形整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设计应灵活掌握,创造和恢复红唇对称性及两者协调关系是治疗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唇裂鼻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有效方法及牙槽嵴裂植骨同期手术的效果。方法:通过经鼻小柱基底的“U”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整复13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13例创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2~38月,鼻翼软骨外侧脚悬吊术联合牙槽嵴植骨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同时矫治了鼻底畸形和牙槽嵴裂。结论:该术式对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旋转推进法是临床上修复单侧唇裂最常用的术式。但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对单侧Ⅲ0 唇腭裂患者 ,应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 ,术中患侧唇峰下降有限 ,术后随访患侧唇峰较对侧高 ,唇弓形态差。为此 ,我们采用旋转推进法结合对偶三角瓣法整复单侧Ⅲ0 唇裂 34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 1 999年至 2 0 0 2年 6月住院病人。 34例中 ,男性 1 9例 ,女性 1 5例 ;年龄最小者 3个月 ,最大 1 1岁 ,其中 1岁以内 2 6例 ,1~ 2岁 4例 ,3~ 4岁 3例 ,1 1岁 1例。全部病例均为单侧Ⅲ0 唇腭裂患者修复唇裂者。1 .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探讨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应用口轮匝肌解剖学和功能性整复修复,对单侧完全唇裂术后畸形进行。结果该术式能有效地矫正鼻小柱偏斜、鼻孔扩大、鼻翼外侧脚变钝等畸形,尽可能恢复唇弓形态,减轻鼻部畸形。结论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满意的功能及形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38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实施整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求成熟且效果肯定的手术方式。方法:以38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7例,年龄17~34岁,平均20.8岁。针对不同的畸形程度,采用悬吊或充填患侧鼻翼,纠正塌陷畸形;对严重的鼻中隔软骨偏斜患者,通过手术矫正不对称畸形和改善鼻通气,并以生物材料或软组织充填鼻翼基底,弥补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解剖复位鼻唇肌,以保持两侧肌张力的均衡。术后制作塑料鼻塞,保持2~3个月。结果:术后38例患者的鼻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27例(71.05%),随访时间3个月~1a,5例患者有复发倾向;11例植入生物材料的患者,均未发生材料的排异反应。结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病因复杂,可通过对骨、鼻软骨、鼻唇组织等多方面的矫正,有效地改善畸形;而鼻唇肌的复位,对防治术后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二期整复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自1997年3月-2001年2月在本科求医的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中的78例,全部采用鼻小柱基部的飞鸟形切口进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术,进行鼻畸形的二期整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有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翼鼻底丰满,鼻尖高挺。结论:鼻小柱基部飞鸟形切口进路的患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二期整复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鼻小柱过短畸形和上唇过紧畸形是双侧唇裂整复术后的常见畸形。作者近年来采用上唇肌皮瓣和Abbe瓣法同时整复鼻小柱过短和上唇过紧畸形 ,获满意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双侧唇裂整复术后鼻小柱过短畸形伴中度或重度上唇过紧畸形 13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6~ 32岁。用上唇肌皮瓣整复鼻小柱过短畸形和用Abbe瓣整复上唇过紧畸形。2 手术方法(1)上唇肌皮瓣整复鼻小柱鼻尖畸形。以鼻小柱基部为蒂 ,鼻小柱皮肤为宽 ,纵向切开上唇皮肤及唇肌全层 ,下达皮肤唇红交界处 ,形成一条皮肤肌肉瓣 ,沿双侧鼻小柱皮肤粘膜交界处…  相似文献   

18.
“三V形切口法”矫治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侧唇裂或唇腭裂手术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 ,鼻畸形显得尤为突出 ,严重程度各有不同 ,但主要表现为鼻孔过大 ,鼻尖歪斜 ,鼻翼塌陷 ,鼻小柱歪斜或过短 ,鼻翼基底过低等。其原因多为鼻翼软骨移位 ,牙槽突裂等引起患侧鼻翼基部向下、外移位和内陷所致 ,需在术后一定时间行II期整复。现介绍一种术式方法矫正鼻畸形 ,经 1 997~ 2 0 0 2a的临床应用 ,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在 1 997~ 2 0 0 2a 5年间对 37例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患者进行长II期修复 ,其中男 2 3例 ,女 1 4例 ,年龄为 1 3~ 2 5岁 ,平均年龄 1 7岁。1 .2 手…  相似文献   

19.
唇腭裂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国内发生率约为1.625‰左右[1],双侧唇裂或唇腭裂约占唇裂发生率的9%~15%左右[2]。对单侧唇裂或唇腭裂的整复治疗、研究比较集中,其整复方法及其原则已趋于成熟、统一[3]。但对双侧唇裂或唇腭裂的解剖特点、整复术式、术后远期效果评价等,与单侧唇裂研究相比还远远滞后。双侧唇裂,尤其是双侧唇裂伴腭裂的患者行一期唇裂修复后仍伴发许多继发畸形,这些畸形及修复效果的优劣最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造成这种畸形的因素除解剖结构上的原因,还有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技巧等因素的存在。经过对二期畸…  相似文献   

20.
单侧唇裂红唇微结构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燕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2):176-177,180
目的:提出单侧唇裂红唇微结构成形的设计原则和整复方法。材料:18例单侧孵裂患儿,年龄3-6个月,其中单侧完命唇裂6例,单侧不全唇裂12例。方法:18例单侧唇裂患儿在唇裂一期整复术时均按照红唇微结构成形的设计原则同期整复红唇。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主观视觉效果和干性黏膜高度恢复率。结果:远期红唇主观视觉效果评估,88.9%的患者为好的结果;远期干性黏膜高度恢复率为99.6%。结论:红唇微结构成形不仅可再造唇弓嵴的连续性。而且可恢复于性黏膜正常的高度及唇吻线,最理想地整复红唇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