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黄体切除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世雄  李力  胡雅君 《华中医学杂志》2003,27(3):122-122,140
目的:评价输卵管妊娠时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行妊娠黄体切除对手术前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影响。方法:对38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病例分析,其中行黄体切除(A组)18例,未行黄体切除(B组)20例,并随机选择同期输卵管妊娠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C组)20例。比较术前2小时内与术后24—30小时β-HCG值,以β-HCG值下降≥50%为标准观察各组例数。结果:A组中14例(77.8%)、B组中6例(30.0%)、C组中17例(85.0%)的β-HCG下降≥50%。A、C组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黄体切除有利于术后血β-HCG值下降,有利于预防再次宫外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比较.方法选择确诊为未破裂且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于输卵管妊娠侧的宫角肌层处,然后再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对照组34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于患侧输卵管近端系膜及采用传统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于输卵管妊娠侧的宫角肌层处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甚至不需电凝创面,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保护了输卵管组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2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价值、止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4年4月在本院妇二科住院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22例(A组),并与同期剖腹行保守性手术63例(B组)比较。结果:A、B两组保守性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使用止痛剂分别是100%和87.30%、(34.88±26.11)mL和(128.97±49.39)mL、7.38%和19.05%、0和47.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分别是2.46%和3.17%、67.01%和62.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法。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用单极电针切开输卵管及用水压分离排出胚胎组织,是保留输卵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梁小梅  姚明炳 《微创医学》2012,7(6):620-62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98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预处理组(观察组)50例及未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前使用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分别在患侧宫角及输卵管系膜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则未使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创面渗血方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创面渗血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止血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术中创面出血,减少电凝止血机会,对输卵管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催产素的疗效.方法 将147例进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40例,将催产素20 U注射于妊娠部位附近的输卵管系膜;B组37例,将催产素20 U注射于宫底;C组42例,将催产素10 U注射于妊娠部位附近的输卵管系膜同时将催产素10 U注射于宫底;D组28例不用催产素.观察各组术中输卵管出血量、保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输卵管出血量C组少于其他各组,P<0 05,A组、B组出血量与D组无显著差异,P>0 05;各组保守性手术成功率C组高于其他各组,P<0 05,A组、B组手术成功率与D组无显著差异,P>0 05;各组血β-HCG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C组高于其他各组,P<0 05,A组、B组患侧输卵通畅率与D组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 合理将催产素用于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汤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32-1233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将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90例分为A组(早期病例)、B组(近期病例)。A组单纯行保守性手术,术后用氨蝶呤(MTX)补充治疗;B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MTX25mg患侧输卵管病灶局部注射,术后米非司酮150mg补充治疗。结果 A组术后14d发生PEP8例,发生率为18.2%;B组术后14d无PEP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常规输卵管妊娠局部注射MTX联合术后米非司酮口服及手术技巧可有效避免PEP的发生。术前、术后监测血β-HCG是防治PE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术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诊断输卵管妊娠且要求进行输卵管切开术的患者66例,按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分为2组:A组35例,在术中于患侧宫角及输卵管系膜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输卵管切开术;B组31例,不做预处理。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局部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1);2组术后输卵管患侧通畅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推荐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的腹腔镜输卵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40例,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20例(A组),催产素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20例(B组),观察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A组平均出血量为18.78 mL,B组为70.92 mL;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0.07 min,B组为62.82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手术病理均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血-βHCG两组均4周内降至正常。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药物保守治疗对患侧输卵管再通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遂愿分为2组,A组30例,为腹腔镜下保守手术组,B组30例,为MTX药物保守治疗组。结果:患侧输卵管再通率:A组为80%,B组为26.67%(P<0.01)。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A组为(12.8±1.1)d,B组为(50.6±4.3)d(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对患侧输卵管再通和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显著高于药物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下多点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输卵管保守性手术与未注射垂体后叶素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概率。方法:选择确诊为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的48例为观察组,未注射垂体后叶素的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在预防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8例输卵管妊娠施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资料。A组82例于术后静滴甲氨蝶呤(MTX),B组83例于术中输卵管系膜注射MTX,C组83例术中输卵管系膜注射MTX同时行卵巢黄体剥除。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结果 C组手术时间稍长于A、B两组,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且三组术中出血无显著性差异。但C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结论术中输卵管系膜注射MTX同时行卵巢黄体剥除在预防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中的效果最佳,其可以有效清除残余滋养细胞,使血β-HCG在较短的时间内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米非司酮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多点(即患侧局部、输卵管基底部及距宫角妊娠病灶根部1cm的宫底肌层处)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口服米非司酮45例为观察组,未用垂体后叶素及米非司酮的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用于保守性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中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是一种既安全又简便,既可靠又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郑小敏  阳晓敏  黎勇明  卢燕 《广西医学》2009,31(8):1112-11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掺的有效性。方法输卵管妊娠219例分为两组,A组105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线性切开取胚术加黄体剔除术,B组114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线性切开取胚术加注药术。观察两组术后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PEP)、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复经时间。结果A组术后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B组,持续性异位妊娠率低于B组(P〈0.05),术后复经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加剔除黄体能使β-HCG迅速下降,有效降低PE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杨凯芬  郭峻柳 《河北医学》2008,14(8):911-913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的患者483例,其中243例使用垂体后叶素作为观察组,240例未使用垂体后叶素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先将垂体后叶素6单位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系膜做预处理,再行输卵管开窗妊娠物清除术,对照组未作预处理。比较两组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手术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血β-HCG下降程度。结果:输卵管保留成功率及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血β-HCG下降成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时,使用垂体后叶素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并能提高输卵管保留成功率,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监测血β-HCG的变化来探讨不同保守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94例,其中药物治疗组30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输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20mg组40例B(组),单纯保守手术组24例(C组)。治疗后定期监测血β-HCG。结果A组中30例中27例治疗成功,另外3例因治疗后血β-HCG明显升高,并出现腹痛而转为手术治疗;B组40例均治愈;C组23例成功,1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B组术后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术前血β-HCG浓度高者,术后降至正常所需时间长,但在A组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监测血β-HCG极为重要,手术中采用输卵管局部注射MTX可加快术后血β-HCG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法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妇科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200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分成3组,其中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1组)72例、单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2组)62例和未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6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少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的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2组的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与观察1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最高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患者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持续性宫外孕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患侧宫角及输卵管系膜两点注射法优于输卵管系膜单点注射法,两种方法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疗效观察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145例,其中药物治疗组62例(A组),单纯保守性手术38例(B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输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10mg45例(C组).治疗后定期监测血清β-HCG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A组中保守治疗成功58例,4例保守治疗失败改手术治疗.C组术后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和B组(P<0.05).治疗前血清β-HCG浓度高者,治疗后降至正常所需时间长,但在A组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连续监测血清β-HCG对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疗效观察及预防持续异位妊娠极为重要.手术中采用输卵管局部注射MTX可缩短手术后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监测血β-HCG的变化来探讨不同保守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47例,其中药物治疗组15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输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20mg组20例(B组),单纯保守手术组12例(C组).治疗后定期监测β-HCG.结果 A组有14例治疗成功,另1例因治疗后血β-HCG明显升高,并出现腹痛而中转手术治疗;B组20例均治愈;C组11例成功,1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B组术后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术前血β-HCG浓度高者,术后降至正常所需要时间长,但在A组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监测血β-HCG极为重要,手术中采用输卵管局部注射MTX可加快术后血β-HCG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保守性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血β-hCG下降幅度及妊娠结局。【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行保守性治疗的输卵管妊娠323例分为手术保守治疗组(A组)157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B组)166例,两组治疗后定期监测血β-hCG下降幅度及宫内妊娠率、再次异位妊娠率、PEP等。【结果】A组血β-hCG降至正常平均时间为13 d,明显短于B组25 d,A组宫内妊娠率平均为69.43%,明显高于B组50.60%(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手术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后宫内妊娠率高,保守手术中注意术式选择,术后要注意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不同止血方式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输卵管妊娠且要求保留输卵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垂体后叶素止血组(A组,n=32)在术中于患侧输卵管系膜内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进行预处理后再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电凝止血组(B组,n=28)直接电凝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变化、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和输卵管通畅率等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预先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避免电凝对输卵管的进一步损伤,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