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梗阻性黄疸胆道感染患者术后MODS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回顾分析近15年手术治疗的299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因胆道感染出现SIRS者101例(33.77%)。SIRS者术后易发生MODS(P<0.01)。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53.43%)。术后共发生MODS73例(24.42%),MODS患者死亡率为43.83%。SIRS至MODS是一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是SIRS,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MODS,需要:预防胆道感染、早期认识SIRS,手术应择期在SIRS缓解后内环境稳定时进行;降低胆红素水平,控制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胆汁性肾病麻醉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梗阻性黄鱼合并胆汁性肾病(CN)34例,术后死亡率29.4%,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 生率41.2%,ARF死亡率为71.4%。作者探讨了CN患者麻醉处理与术后ARF关系,认为CN是术后 ARF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的病理基础,肾功能处于ARF的前兆,麻醉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ARF发生 率与黄疸程度、麻醉方法和低血压持续时间有关。CN患者选择全麻优于连续硬膜外阻滞,对于重度黄疸 (和)或伴有感染性休克者应首选全麻。正确的麻醉处理是防止和减少术后ARF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梗阻性黄疸时有内毒素血症存在,同时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偶尔伴有出血性胃炎。为了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近年来术前胆道外引流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术前胆道外引流术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与急性肾功能衰竭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术后常见并发症,且死亡率极高[1],因此对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点在于预防。导致术后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因素对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发生类似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死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梗阻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易出现脓毒血症、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我院外科自1991年1月~1994年10月共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人66例,死亡13例。现就梗阻性黄疸病人死因及对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石景森  刘昌 《腹部外科》2009,22(6):332-334
外科黄疸(梗阻性黄疸)术后的并发症较多而且影响病人转归,其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等常常导致病人死亡。因此谨慎而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对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尽管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死亡率仍然很高。作者将235例ARF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分析。一组为ARF伴有黄疸67例;一组为ARF无黄疸168例。研究发现两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P<0.05)。ARF有黄疸组为57%(38/67例);无黄疸组为42%(71/168例)。有黄疸的ARF患者的病因,最常见的是胆管炎和中毒或败血性流产,胆道手术后患者大部分都有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证据。流产后ARF有黄疸者死亡率为42%;而产后患者为25%。将预后较好的产后和流产者除外。其余黄疸者的死亡率为74%。  相似文献   

8.
探讨梗阻性黄痘胆道感染患者术后MODS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回顾分析近15年手术治疗的299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痘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因胆道感染出现SIRS者101例(33.77%).SIRS者术后易发生MODS(P<0.01).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53.43%).术后共发生MODS73例(24.42%),MODS患者死亡率为43.83%.SIRS至MODS是一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是SIRS,降低梗阻性黄痘患者手术后MODS,需要:预防胆道感染、早期认识SIRS,手术应择期在SIRS缓解后内环境稳定时进行;降低胆红素水平,控制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9.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术后死亡率可达20%~28.6%。术前各种常规准备,包括口服乳果糖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并未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状况,而术前经内窥镜行胆道内引流的作用在临床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内窥镜引流作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例,姑息性减黄术10例。结果1例行残胃切除 肝外胆道切除 胆道和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术后7d死于胆瘘,其余患者黄疸平均于术后16.8(5~27)d消退。生存期平均12.9个月(7d~66个月),其中根治性切除平均24.8个月(7d~66个月),姑息性减黄手术平均7.0(2~17)个月。结论对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条件许可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根治率,延长生存时间;对无法根治者施行减黄手术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一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4年施行PD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128例,其中,PD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伴Asc24例(A组),PD手术治疗不伴有Asc病例104例(B组)。术前按Knaus法计算每例APACHEⅢ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APACHEⅢ不同计分段下死亡率的差异。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8%,死亡率8.3%;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6%,死亡率7.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O.05),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APACHEⅢ计分段分别为40分以下、41~70分、71分以上统计死亡率,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O.05),组内比较,不同计分段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伴ASC病例术前全面和客观的评估、及时的手术探查和决断、术中的精细操作和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是保证一期PD术良好预后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防治方法。分析近10年收治的梗阻性黄疸164例术后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支持治疗,防止发生胆管炎;术中保持充足尿量;术后继用有效和肾小的抗生素,合理补液,并用微量多巴胺。结果示第一阶段(1992年8月-1998年8月),急性肾衰竭发生率8.8%,肾衰后死亡率81%,第二阶段(1998年8月-2001年8月),急性肾衰竭发生率2.6%,肾衰后死亡率50.0%。提示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4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4例死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死于术后1个月,5例死于术后17周至4年,1例心、肾联合移植患者死于术后38d。死于右心衰竭者4例,肺部感染者5例(合并真菌感染者3例),急性排斥反应者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4例,心律失常者4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2例,糖尿病者2例。8例患者术后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选择合适的受者,术前、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是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胆石症再手术的原因,讨论手术主式及结果。方法 回顾并总结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间收治的113例多次胆道手术病例。结果 本组痊愈108例,手术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4.4%,1例死于手术中广泛渗血,另4例死于重症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残石率17.6%;获访85例,占75.2%,随访时间0.5~5Y,其中效果优良64例,优良率为56.6%,偶尔疼痛及轻度胆管炎者18例,占15.9%,术后持续黄疸、慢性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均为胆管癌患者。结论 对于胆石症,无论是首次手术还是多次手术,均应做好术前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利用胆道外科和肝脏外科技术,努力贯彻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三原则,力争将残石率、复发率、再手术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对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了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资料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左叶胆管11例,穿刺右叶胆管19例,左右胆管均行穿刺9例;单纯外引流22例,内外引流17例;引流管保留7~14d后均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33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患者术后14d时,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例(7.69%),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10.26%),发生支架脱落移位1例(2.56%),无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本组32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8d~16.5个月,平均9.4个月。随访期间,27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及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患者存活,无黄疸加重症状。结论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可重复性等优点,但需注意其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时的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 对15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9例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年龄、术前胆红素水平、肝功能异常与梗阻性黄疸(OJ)引发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围手术期较长时间的低血压状态、发病时胆道感染状况以及既往手术史与梗阻性黄疸(OJ)引发的急性肾功能损害(ARI)有显著相关性(P<0.01). 结论: OJ时的胆道感染、围手术期较长时间的低血压状态及既往手术史,与ARI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单纯的高胆红素血症在OJ引发的ARI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间因恶性梗阻性黄疸在我院行ERCP胆道支架植入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与预防。结果 5例患者在ERCP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发生率为5.88%。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与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相关(OR=20.615,95%CI=2.219~199.622)。5例患者中4例(80%)通过B超定位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缓解,1例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术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支架植入术并发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保守治疗不佳时,及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支架植入术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30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93.33% (28/30),未成功2例,1例未能成功插管,1例单纯行鼻胆管引流.术后5d复查血生化指标,谷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13.33% (4/30),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1例,症状经治疗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本文就其发生机理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990-1999年,被首诊“胆道术后综合征”88例,收住院研究其症状复发的原因,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及远效随访。结果:治愈75例,好转10例,治愈好转率为96.6%,死亡3例,1例死于胆肠吻合术后出血,胆瘘,2例死于双侧肝内胆管病变致肝功能衰竭。获随访79例,随访率为92.9%,随访结果属优组为74.7%,属良组为19.0%,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恶性病变,2例死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这炎。结论:应认真检测及诊断胆道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争取胆道疾病经治后获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